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材料范文
時間:2023-04-01 14:08: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材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它包括口頭傳統和表述,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的手工藝技能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人類以口頭或動作方式相傳,具有非物質性或無形性、活態性或動態性、傳承性或延續性等特點,被譽為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記憶的背影”。
二、檔案館保存非物質文化遺產全面記錄歷史
一般來講,地方檔案館保存著大量的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記載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的檔案資料,特別是某些少數民族地區,尚保存著諸多完好的非物質文化信息。很多特殊載體的檔案,如剪紙、刺繡、皮影、面塑、紙扎、布貼、香包、印染等等,都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由此看來,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檔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檔案館的文化功能日益凸現。檔案館在保存歷史史料的同時,輔之保存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相關的文化信息,不僅是對館藏的豐富與發展,而且也是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繼承,進而實現對歷史的全面記錄。
三、檔案館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途徑
1、為申遺提供全面、完整的相關資料和鑒定憑證。第一,檔案館可利用館藏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調出第一手材料,為項目的申報提供大量翔實有力的佐證。第二,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無形性、動態性、傳承性的特點,非物質文化遺產會隨著時空的變化而改變。在申遺中,就可能出現大量無考證的記錄,檔案館館藏檔案的原始記錄就可為申報材料提供真實性鑒定。
2、建立、保存申遺過程中形成的檔案。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過程中,從申報材料的填報、鑒定、審批到確定等一系列活動將產生大量的檔案材料。對這些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保護便是檔案館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工作內容。該類檔案的主體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和申報過程中形成的材料,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詳細情況,如存在地域、歷史、具體內容和表現形式、現狀、價值、瀕危程度等方面以及申報過程的詳細記錄,使調閱者通過檔案就能大概領略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全貌和申報的全過程。
3、對傳承人進行立檔保護。主要是對傳承人的各項信息進行登記保護,比如姓名、性別、年齡、民族、文化程度、工作單位、職務、作品以及與作品有關的人文知識、自然知識等背景資料。這些檔案的建立和保存將為未來的研究和傳承提供極大的方便和依據。
篇2
產保護工作中的急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經費投入;完善法制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自2005年正式啟動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重視下,在廣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的艱苦努力下,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一批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列入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然而,由于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起步較晚,正處于探索階段,不可避免地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政策法規問題、人們認識觀念問題、保護、工作經費不足等,這些問題如不及時地加以解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就很難進一步深入扎實地進行。為此,我特就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幾個急待解決的問題談談個人的看法,希望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資金投入不足,帶來種種隱患
(一)申報工作弄虛作假
2005年國務院辦公廳頒發了《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意見》后,各地聞風而動,開動員會、下發普查表、搜集情況、整理資料、申報公布保護名錄、舉辦各種演展等等,可以說是轟轟烈烈,成績裴然。在這一片大好形勢下,我們應該保持清醒頭腦,要看到很多地方雖然申報了國家級、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然而,政府投入的資金卻很少很少,個別的甚至為零。這就給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隱患。有不少地方由于沒有專項經費,但又出于工作壓力,不得不就申報而申報,填上申報表,搞點上報資料就了事。同時,我們有的主管部門出于各種原因,也給予了方便,因而出現了雖然有的項目成為了省級、市級、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而實則沒有保護實體,沒有完整的音像視頻資料和文字記錄資料等弄虛作假現象。
(二)重申報,輕保護
我們許多地方,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還是很重視的,我們的工作人員不辭辛勞,不怕天寒地凍,不怕天寒酷暑,深入山區、鄉村、社區實地走訪,搜集了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料,為申報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黨和人民感謝他們,大家是不會忘記他們的。但由于工作經費不足,一方面申報資料不完整,存在缺陷。另一方面,申報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功后便無法問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保護工作僅僅停留在一張紙上,在一個美好的規劃中。
(三)抓重點,忽略普查
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經費少或沒有,但又要完成工作任務,怎么辦?很多地方只有采取突出重點抓特色,在原有的各種民間藝術集成卷中去選擇申報項目,然后在下基層采風的基礎上,填好報表,制好光碟上報項目。然而對于大面積的普查卻無法進行。
這里要說明一點的是:我們以前搞的藝術集成,總的來說是較全面可用的,但是由于受當地社會政治的影響,我們的搜集到的資料也是不全面的。同時受工作和辦公工具的局限,我們搜集的資料僅停留在文字和圖片上,也是存在重大缺限的。再者,現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范圍不僅僅是民族民間藝術文化遺產,還包括醫療、建筑、傳統手工藝等十多個項目,因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的普查是必不可少的。
(四)重展示,輕基礎工作
從中央到地方,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演展工作歷來十分重視,短短四年間,我國就舉辦了兩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當然,各省、市、縣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演展活動也是舉辦得非常多的。這項工作一方面充分地展示了我國豐富多彩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同時也反映了我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的重視程度。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演展工作是十分花費資金的,當然也是應該和必須的。但是,據我了解,很多地方,他們愿意(當然也是被迫)拿錢出來搞演展,從而提高他們的知名度,然而很難讓他們拿點錢去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基礎工作。如添置錄像、錄音、攝影設備,下鄉采風,搜集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物,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傳承培訓及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補貼基金等。
(五)重工作,輕培訓
在我參加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的經歷中,我感覺到,不少地方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知識、技能等方面培訓重視不夠,檔次不高。即使搞培訓,專業性、針對性也不是很強,采訪、錄音、攝影的技能培訓也搞得很少,有的根本就沒有涉及到,有的地方以會帶訓走過場。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是實實在在的工作,從設備、人員的準備,到下基層實地采風、搜集資料,再到整理、篩選、制作多媒體光盤,再到申報材料,沒有充分的資金作保證,是很難圓滿完成該項工作的。因此,我呼吁國家拿出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經費實施辦法來,切實地把該項工作抓實抓好。
二、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應進一步做好法律法規的完善工作
當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法律法規只有國務院《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加強遺產保護的通知》兩個文件。個人認為,僅靠這兩個文件要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是遠遠不夠的。有不少地方的領導,口頭上大講特講與中央保持一致,而行動上對中央的文件并不是不折不扣地執行,而是強調地方的特殊性,有選擇性地執行,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致使很多中央政策在地方得不到實際意義上的執行。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央強調是十分重要,緊迫的工作各級政府要加強領導,落實責任,要安排專項資金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順利進行。然而總有一些地方不這樣做,他們總是以“吃飯財政”為由,拒撥或少撥工作經費,致使該工作不能有效地開展,很多瀕臨滅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不到及時地搶救。像這種因工作經費不落實而造成的損失、責任由誰負,該不該追究有關人員的法律責任?我們期盼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出臺。
篇3
關鍵詞:瀕危;非物質文化遺產;翔安農民畫;建檔保護
1 對瀕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解讀
民間文化歷史的“活化石”、“民族記憶的背影”是世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美譽,而項目傳承人則被稱作是漫漫歲月長河中的“提燈人”,傳統民俗文化在他們的手中發揚光大。然而,由于資金短缺、年事已高、后繼乏人等各種原因,不少項目傳承人的生活、生存狀態欠佳,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正處于瀕危狀態。比如,北京市密云蔡家洼五音大鼓、北京通州運河船工號子、山東高密撲灰年畫、重慶南溪號子、南京白局等都面臨著消亡的可能。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的歲數已高,如果他們去世,也就意味著這些民俗文化的徹底失傳。如,廈門翔安農民畫傳承人梁金城今年已是73歲高齡,作為全國聞名的農民畫家、翔安文化的“金名片”,梁金城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接班人;福建皮影的唯一傳承人陳鄭煊直到近百高齡,才在市級文化部門的牽頭組織扶持下有了名義上的徒弟……
保護瀕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正日益受到政府相關部門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而做好瀕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建檔保護工作,是保護、搶救和傳承瀕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的關鍵舉措,也是各級政府特別是檔案、文化部門的重要職責之一。
2 對廈門市翔安農民畫的相關解讀
廈門市翔安農民畫是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特點鮮明且獨特:樸實、生動、活潑、絢麗,蘊含強烈的鄉土氣息和濃厚的翔安風俗韻味,是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的藝術瑰寶。1988年,原同安縣(含現在翔安區)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全國首批“現代民間繪畫之鄉”。
進入21世紀以來,在外來文化強勢沖擊、商業文化腐蝕、宣傳力度減弱等諸多原因的影響下,曾經有過輝煌耀眼歷程的翔安農民畫陷入了瀕危的境地:農民畫家隊伍人數急劇減少且后繼乏人,翔安農民畫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舉步維艱。
目前,廈門市翔安農民畫的主要傳承人為梁金城(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梁金城于1939年出生, 1957年開始從事農民畫創作活動,作品多次參加省市及全國美術展覽并獲獎,受到美術界同仁及國際友人的贊譽。梁金城在全國美術界有較大的影響,曾和陜西戶縣的農民畫家李鳳蘭被中國美術界稱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一南一北兩位農民畫家”,《人民畫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均做過專版介紹。
3 廈門市翔安農民畫建檔保護的實現
對廈門市翔安農民畫進行建檔保護,將其通過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不同形式記錄保存起來,不但能將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有形的物質形式體現,同時,由于檔案本身的特殊屬性及其作用能夠使得這種保護形式更有先天優勢:1.檔案作為一種歷史記錄,是社會記憶的最真實可靠記錄。原始記錄性是其本質屬性和根本特征,真實性是其本質屬性的表現。對翔安農民畫進行建檔保護,實質是將非物質形態的文化事項固化,以達到記錄、保管、利用的目的。2.檔案的記錄載體多樣,檔案本身承載的內容亦包羅萬象,這樣,無論在形式和內容上,都能比較好地體現特點鮮明、內涵豐富的翔安農民畫的記錄。3.檔案有兩個基本屬性,一為憑證作用,二為參考作用。將翔安農民畫以檔案形式保存記錄下來,其真實可靠性保證了其憑證作用和參考作用的發揮[1]。
3.1 主動征集翔安農民畫及傳承人的相關檔案資料,建檔保存。實際上,不少地方的檔案部門已經著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建檔保護。例如,遼寧省檔案館,發出公告面向全社會征集各類歷史檔案資料,像東北大秧歌、踩高蹺、皮影戲等這些民間藝術,首次被收錄進館[2];陜西省檔案館收藏了陜北賈四貴和陜南鐘明華兩位剪紙藝術家的21幅代表作,這是該館首次收藏剪紙作品;昆明市檔案館與昆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合作,將其保存的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非物質文化民間傳承人及傳承技藝檔案,以及反映昆明市彝族山歌、花燈歌舞、民間傳說、民間小調、特色樂器演奏、民間小吃制作、民間手工藝等檔案共計800余卷全文數字化并移交昆明市檔案館保管。
翔安農民畫是翔安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廈門文化事業發展的一大亮點。對翔安農民畫這一瀕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征集建檔,不僅能夠豐富地方特色館藏,使這一民俗文化品牌源遠流長,更能讓它成為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一大助力。因此,檔案工作者需要主動作為,變“等檔案”為“找檔案”, 對有關翔安農民畫諸如圖書、照片、期刊、歷史文稿、口述檔案、畫家手稿、新聞報道等檔案資料展開征集工作,并及時建檔保存。對屬于個人并且比較有價值的畫作等資料,除了積極提倡和鼓勵畫家向檔案館捐贈或者寄存,更得做好購買準備,申請并建立收集專項經費,將部分翔安農民畫檔案收購、征購進館。同時,在翔安農民畫申報市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填報、鑒定、審批、確定等申報材料,記錄申報過程的新聞報道及宣傳保護翔安農民畫的各種活動中產生的材料,同樣具有重要的保存與編研價值,需要積極征集、妥善保管。
此外,可以為翔安農民畫傳承人建立傳承人專項檔案。對傳承人檔案的征集要求具體完整,應至少包括以下內容:傳承人與檔案征集者的個人相關資料,比如姓名、年齡、性別、民族、受教育程度、工作單位及職務等;與傳承人相關的翔安農民畫相關信息:形式、類別、特色、價值及與其有關的地方民俗文化;宣傳保護翔安農民畫及其傳承人的各種活動中產生的新聞報道、宣傳畫冊、相關著作、獎杯獎狀獎品等背景資料[3]。
考慮到翔安農民畫傳承人年紀偏大等原因,為了保證傳承人專項檔案建立的最大完整性,可以考慮口述檔案。通過對傳承人的采訪做口述錄音及筆記記錄、以錄音帶或者光盤載體形式歸檔,更能直接地體現翔安農民畫的原始面貌。
同時,翔安農民畫傳承人專項檔案建立以后還要對翔安農民畫傳承人的信息情況實行動態管理,對傳承人的現狀進行跟蹤、反饋,及時掌握傳承人的最新情況,比如個人獲獎信息、開展翔安農民畫培訓情況、媒體最新對其的報道,等等,并在其專項檔案中跟進調整。
3.2 建立翔安農民畫檔案資源數據庫,通過網站與傳播。從現實考慮,互聯網比傳統書籍與音像制品更具優勢和影響力,大部分的人群,尤其是年青的一代,越來越傾向并習慣于從互聯網獲取知識信息。因此,建立翔安農民畫資源數據庫,將征集處理后的翔安農民畫相關資料轉換到光盤、硬盤等數字化存儲載體進行數字化存儲,通過專門網站進行,將更容易吸引群眾注意力、擴大影響力,更有利于傳播翔安農民畫的文化。
3.3 編寫翔安農民畫圖志、研討論文專著等文獻資料。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源開發利用的最主要途徑之一就是編寫志書、文化圖考等文獻集成資料。社會學者及專家要進行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的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是其可靠的第一手資料[4]。
因此,在對翔安農民畫的建檔保護中,應建立起檔案部門、文化部門與社會專家學者的良性互動,通過舉辦翔安農民畫學術研討會、圖志編撰等有益形式,歡迎、鼓勵、支持專家學者恰當利用翔安農民畫檔案資源,深入發掘翔安農民畫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文化價值,創造出一批具有理論深度研究價值的翔安農民畫文獻集成成果,形成翔安農民畫檔案運用、研究及普及相關知識的良好氛圍。
3.4 立足翔安農民畫檔案資源,推動其產業化發展。在保護與搶救的同時,為了讓翔安農民畫能夠得到持續、健康的發展,應立足翔安農民畫檔案資源,積極探索讓翔安農民畫與市場接軌,促進農民畫的商品化,拓展農民畫的商業價值,推動農民畫的產業化發展??梢詮奶岣咿r民畫的藝術品質和商品化標準等方面入手,設計開發多種農民畫衍生品,如農民畫的包裝禮盒、茶杯、掛歷、紀念衫等;另外,也可以與農家樂旅游結合起來,在農民畫家家中設立畫室,或者開辟翔安農民畫文化長廊,成為游人看山水美景、賞民間藝術、品風味小吃、體驗翔安鄉村風土人情的旅游新亮點。
參考文獻:
[1]覃鳳琴.從“非物質”到“外化物質再現”——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式保護及其價值考察[J].山西檔案,2007(5).
[2]趙亞敏、王云慶.檔案館等文化事業單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途徑[J].浙江檔案,2006(8) .
[3]李昂、徐東升.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檔案的征集工作[J].蘭臺世界,2010(3).
篇4
認真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精神,凡涉及公共利益、公眾權益、社會關切及需要社會廣泛知曉的,都應依法、全面、準確、及時地做好公開工作。繼續加強網站建設工作,以人為本,以公眾為中心,把為公眾服務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堅持“政務信息公開、網上辦事和互動交流”三大功能定位,不斷充實網站內容,豐富更新效能建設專欄、互動交流欄目、動態欄目、文化咨詢等欄目,進一步暢通政務信息渠道,及時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二、推進行政權力運行信息公開
不斷更新規范行政權力運行手冊,通過本局門戶網站“行政職權目錄公開”欄目,全面公開行政審批項目名稱、辦理依據、辦理條件、申報材料目錄、辦理流程、收費標準及依據、辦理時限、受理部門和聯系方式等信息,并按規范格式編制和實時更新,方便公眾辦理。一是推進行政審批信息公開。依法公開權力運行流程,接受社會監督。加強行政審批項目調整信息公開,圍繞國務院關于簡政放權的決策部署,及時公開取消、下放、清理以及實施機關變更的行政審批項目信息。二是推進行政處罰信息公開。主動公開文化市場綜合行政處罰(文化市場)自由裁量權裁量標準,包括違法行為認定依據、違法情節、裁量標準等。及時、主動公開非法進行文化娛樂活動、網絡文化活動等行政處罰案件,包括案件名稱、被罰者姓名或名稱、主要違法事實和處罰種類、依據、結果等。
三、加強公共服務信息公開
建立健全公共服務信息公開制度,結合工作實際,加強相關領域信息公開工作,逐步擴展公共企事業單位信息公開范圍。及時公開藝術扶貧工程等情況,公開跨省考級機構(考點)社會藝術水平考級機構承辦單位、地址、聯系人等相關信息。持續更新網站公共服務欄目,及時公開上網服務單位、音像制品經營單位、我市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情況、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錄、國家級、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市對外文化交流機構、市文化產業園、市文化廣場、市圖書館、市博物館、市紀念館、市文化館、市電影院、演出場館等信息。
四、積極優化政府信息公開渠道
優化網站建設和管理,加強資源整合,進一步完善網上服務功能,提高網上辦事服務效率;進一步強化網上、在線訪談、民意征集、網上調查、常見問題等在線互動欄目的有效運行。
篇5
第一條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促進第三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意見等七個文件的通知》(**政〔20**〕131號)精神,市財政每年在產業優化資金中安排1000萬元第三產業發展引導資金(以下簡稱“引導資金”)。為使用和管理好引導資金,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引導資金專項用于支持全市第三產業發展,引導社會資金加大對第三產業的投入,促進第三產業加快發展。
第三條引導資金重點支持做大做強現代、新興第三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第三產業,開拓第三產業發展新領域。主要支持范圍是:
(一)現代物流、文化、旅游、創意、商務服務、信息服務等重點行業的項目建設;
(二)市第三產業重點企業的改造升級項目建設;
(三)市第三產業重大標志性項目建設;
(四)第三產業特色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五)著名品牌培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產業化開發;
(六)從國有大中型工業企業中分離出來的生產性第三產業企業的發展;
(七)社區服務、養老服務、農村服務等薄弱環節發展;
(八)獎勵第三產業發展成效顯著的縣(市、區)。
第四條引導資金的使用堅持客觀公正、公開透明;堅持專項資金按項目管理;堅持實行部門會商,專家評審;堅持突出重點、統籌兼顧、擇優支持;堅持嚴格程序、規范操作,確保引導資金安全、高效使用。
第五條引導資金的項目管理由市第三產業發展局會同市財政局組織項目審核、下達項目資金使用計劃,監督項目實施;資金管理由市財政局會同市第三產業發展局依據項目資金使用計劃及項目實施進度審核撥付,并負責引導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
第六條引導資金根據扶持項目和企業的不同情況采取投資補助、貸款貼息兩種方式:
(一)投資補助。對于公共服務平臺、具有示范帶動作用、處于產業化起步階段的項目給予投資補助,補助額度原則上控制在項目投資總額的1%—10%以內,單個項目最高補助額不突破200萬元。
(二)貸款貼息。比照《**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工業結構調整高新技術產業化與引導資金管理的意見》(**政〔20**〕68號)文件,給予優先支持。
第七條引導資金支持的項目應具備條件:
(一)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產業政策和第三產業發展規劃;
(二)能夠提高第三產業發展水平、擴大市場容量、增加社會就業、有望形成具有較大規模和較強競爭力、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現代第三產業項目;
(三)項目建設的外部條件、土地、環評、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已經落實,能夠在當年啟動,并在合理工期內建設完成。
第八條引導資金項目實施以企業為主體。企業申請使用引導資金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在**境內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
(二)具有健全的財務與管理體系;
(三)企業資產及經營狀況良好,具有AA級以上資信等級和相應的資金籌措能力。
第九條項目申報實行屬地化管理,符合條件的項目,由企業按要求向所在地縣(市、區)第三產業發展局(發展改革委)申報。縣(市、區)第三產業發展局(發展改革委)對申報單位的申報資格、申報材料等進行審查,對符合申報條件和要求的項目,向市第三產業發展局出具推薦意見(市屬企業直接向市第三產業發展局申報)。各縣(市、區)第三產業發展局上報項目時抄送同級及上一級財政部門。
第十條引導資金申請報告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項目單位的基本情況和財務狀況;項目的基本情況,包括建設背景、建設內容、總投資及資金來源、技術工藝、建設條件落實情況;申請投資補助、貸款貼息的主要原因;市第三產業發展局要求提供的其他相關材料。
第十一條市第三產業發展局會同市財政局對申報材料進行合規性審查后,邀請相關部門、有關專家組成評審組,對申報項目進行評審論證,重點對申報項目的可行性、市場前景、風險性、投資概算等進行綜合評價,并提出評價意見。
第十二條市第三產業發展局會同市財政局依據專家組的評價意見,提出引導資金扶持項目和資金安排建議,報市政府審定后,由市第三產業發展局會同市財政局下達年度項目資金使用計劃。
第十三條市財政局按項目資金使用計劃和項目實施進度撥付引導資金。各縣(市、區)財政局要設立引導資金專賬,反映市撥付的引導資金收支情況,并及時轉撥到有關項目單位。市直單位項目資金,由市財政局直接撥付到項目單位。新晨
貸款貼息按項目貸款銀行結息單撥付貼息資金,當年使用不完的可結轉下年繼續貼息,最長不超過兩年。
第十四條使用引導資金的企業和單位要加強資金使用的管理,不得轉移、侵占或者挪用投資補助和貸款貼息資金。工程建筑和設備采購符合招投標要求的,按有關規定執行。對違反財經紀律,弄虛作假、挪用或擠占引導資金的,給予通報批評、追回已撥款項,并按國務院《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進行嚴肅處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五條市第三產業發展局、市財政局負責項目的實施管理和監督檢查,組織對項目的跟蹤管理和竣工驗收,必要時可委托中介機構進行后評價。項目單位應按要求定期向市第三產業發展局和市財政局報告項目建設實施情況和重大事項。
- 上一篇:培訓先進個人申報材料
- 下一篇:個人申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