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目標社會體育論文
時間:2022-01-23 03:00:25
導語:培養目標社會體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概念
不同的學者從他們自己研究的角度出發提出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陳張宇提出“在新的世紀里,我們必須打破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以滿足人才市場的需求,要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來設計學生發展的基本框架,優化課程體系結構、更新教學內容、課程設置,加強人文素質,建立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和再創新能力的復合型社會體育人才培養模式”.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學科重點研究基地主任、博士生導師、蘇州大學董新光教授曾在1996年全國首屆全面健身論文報告會中的《論有中國特色的全民健身體系》提出,全民健身體系是一個能夠有效支撐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體育健身活動、有力保障國民體質得到普遍增強、主動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配套的結構完整、功能齊備的社會化保障系統,它的建設時中華民族體質建設的一項宏大社會系統.這可以看做是培養社會體育人才的終極目標.
1.1研究方法
我們根據研究的內容和目的設計了“社會體育專業教師問卷”和“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問卷”兩種問卷.調查問卷采用封閉和開放相結合,調查參與者為在山東各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工作和學習的教師和學生.為了確保問卷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我們組織了社會體育方面的12名專家學者對問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進行了評估,有9名專家認為問卷非常有效,有3名專家認為是有效問卷,沒有專家認為調查問卷時無效的.因此,問卷的設計符合標準,問卷的問題可靠性高,滿足本研究的需要.發放調查問卷200份,共回收有效問卷200份,用SPSS17.0軟件和Excel軟件分析數據.
2山東省各高校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山東大學于2001年在山東省率先創辦社會體育專業,2002年9月實現首批招生,是山東省第一個開設社會體育專業的高校.隨后,山東體育學院、濟南大學和其他大學相繼開辦了社會體育專業,截止2012年底山東省高校共有13所開辦了社會體育專業,8所高校已經有了社會體育專業的畢業生.
2.1培養目標、類型和就業領域
中國各高校社會體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有很大的區別,如有培養專業人才的、有培養應用人才的、還有培養復合型人才的.中國體育社會科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原哈爾濱體育學院院長的田雨普認為:社會體育專業必須緊緊圍繞社會對社會體育人才的需求,通過專業教育來培養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的知識結構來發展社會體育事業.寧波大學鄭建岳教授在西安體育學院學報中發表的《新形勢下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課程體系的設計》中提出要實現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目標,必須以社會需要為前提,以市場為導向,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主干學科做支撐,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選修課有機聯系的課程體系.黑龍江省省內發表過社會體育專業課程體系方面文章的牡丹江師范學院孟麗梅教授認為,高校社會體育專業的課程設置應當以培養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為核心,以社會體育崗位培訓為服務方向.社會體育專業的課程設置應充分利用地域優勢,集中優秀師資,開設適應地方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有著良好發展前景的社會體育課程,并進一步積累形成自身的社會體育專業課程特色.高校社會體育專業的課程設置、課程體系改革以及教學方式方法更新,會對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產生重要影響.面向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社會體育專業的課程設置、堅持職業分析、能力本位的課程體系應當成為高校社會體育專業課程設置的依據.通過培養目標的設定來看,山東省的高校社會體育專業沒有考慮學校的歷史文化、辦學定位、地理特征、職業特點,甚至有些高校將教育部的專業培養目錄的培養目標直接作為本學校社會體育專業的培養目標.
2.2課程設置各個學校均不同程度的強調理論教學,忽視了運動技能教學課程的結構關系,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學習運動技能,導致沒有自己的運動專項,在具體的工作中理論與實踐應用困難.調查統計顯示,42.1%的教師認為,課程結構有問題,57.9%的學生認為目前的課程不能滿足專業需求.學校開設的選修課比例通常低于30%,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
2.2.1專業方向設置社會體育專業的發展具有多樣性,社會體育的發展需要大學設置不同的專業方向,通過不同的專業方向來培養各有所長的社會體育專業人才,但是通過調查發展,培養計劃沒有專門設置不同的方向.
2.2.2師資情況教師的學歷情況和職稱情況在專業人才培養上是很重要的.從表2看,社會體育專業的教師學歷在研究生以上,職稱在副高級以上占大多數,從教師學歷情況和職稱情況上看不是困擾專業發展、人才培養的根本原因.從表3來看,雖然有一半的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情況比較滿意,但是我們應該能看到還有近1/3的學生不滿意老師的教學,這一比例在學生中所占不低,值得我們反思.
2.2.3學生情況對學生的入學動機和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來分析,可以看出許多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對未來沒有信心,在大學期間學習社會體育專業也僅僅是上大學的途徑之一.對社會體育專業的職業特點認識不清.學生參與專項的訓練時間短,影響學生掌握專業技能.盡管大多數學生認為社會體育工作的前景是好的,但是對這個前景什么時候來臨,到自己畢業的時候能否趕上還有疑慮.數據顯示,還有一半的學生對自己缺乏信心,認為自己專業知識儲備不足而不打算從事社會體育工作,而轉行從事其他專業工作.
3建議
社會體育的發展特征是要以市場的需求為指導思想,要促進社會體育專業的發展就要掌握社會體育專業的基本特征,建立符合自己專業特色的培養目標,重新設定課程體系來滿足健身指導和體育產業發展的市場需求.
作者:盧臣單位:牡丹江師范學院
- 上一篇:改革社會體育論文
- 下一篇:科技局解放思想活動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