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為農服務現狀及建議
時間:2022-03-06 02:30:31
導語:氣象為農服務現狀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查閱工作資料、面對面座談、實地調研、問卷調查等方式,對銅仁市、縣兩級氣象部門內部及市農業農村局開展專題調研。本文介紹了基層為農氣象服務業務現狀,結合農業農村局各扶貧產業氣象服務需求,剖析銅仁市基層氣象部門為農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未來氣象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以期推動銅仁氣象為農服務全面提質升級,
關鍵詞:氣象為農服務;調研;現狀;需求;問題;建議;貴州銅仁
在黨的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將其作為七大戰略之一寫入黨章。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做出方針指導,同時對氣象為農服務工作提出建設現代氣象為農服務體系的明確要求。貴州省氣象局高度重視氣象為農服務工作,對標鄉村振興戰0各總要求與氣象職能作用,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先后下發了《貴州省氣象局落實大扶貧戰略行動堅打贏脫貧攻堅戰氣象保障方案(2016—2020年)》《做好農村產業革命氣象服務工作的實方案(2019—2022年)》文件。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好黨中央、中國氣象局、貴州省氣象局文件精神,切實做好銅仁氣象為農服務工作,對銅仁市氣象局市、縣兩級氣象部門內部及銅仁市農業農村局開展“市縣兩級氣象部門如何發揮職能作用滿足農業發展、脫貧攻堅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專題調研,針對銅仁市基層為農服務工作薄弱環節,提出新時期氣象為農服務的發展思路。
1銅仁氣象為農服務業務現狀
氣象為農服務工作歷來是銅仁氣象服務工作的重點,然而據調研結果顯示,目前銅仁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現狀不容樂觀。1.1為農服務從業人員現狀。銅仁僅市級設置有為農氣象服務崗位,區縣局均未設置為農氣象服務崗位。從事氣象為農服務的人員均為兼職,共計39人,市級2人,區縣最筒為8人,最低為1人。就從業人員專業素質(所學專業)情況看,全市僅5人為農學及其相關專業畢業,其余均為非農專業。1.2技術支撐。目前,業務支撐平臺有貴州農業氣象服務平臺、貴州智慧農業氣象服務支撐平臺、貴小I儂田實景及小氣候觀測信息管理系統、農經查;服務平臺有貴州農業氣象服務手機APP。建有自動氣象觀測站400余個,其中國家級新型自動氣象站有10個,其余為七要素、六要素、兩要素、單要素觀測站點;土壤水分觀測站11個,雷電監測站4個,農情實景觀測站13個,人影炮站12個。1.3市、縣兩級主要業務。在深化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建設中,銅仁氣象局緊跟關鍵農事季節,深入開展水稻、小麥、馬鈴薯、油菜、玉米等糧油作物春耕春播、夏收夏種、秋收秋種等農業氣象專題分析及農用天氣預報服務,主動為當地政府領導和相關部門指導農業生產布局提供區劃、氣候特征分析等科學決策依據;區縣以“一縣一品”氣象為農服務為抓手,在特色農業氣象保障服務上積極探索,開展面向生產一線的“直通式”服務,重點面向油茶、花生、草莓、烤煙、黃桃、茶葉、花椒、食用菌8種經濟特色作物種植大戶進行農情、災情調查,開展針對性服務。1.4服務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電視、廣播、手機短信、電子顯示屏、氣象信息員、12121聲訊電話、網絡(門戶網站、QQ)、微信、微博、報紙等11種媒介[1],向各級黨政領導、分管農業領導、涉農部門、氣象信息員、種養殖大戶、農業園區、新型農業主體及時及傳播天氣信息和災害性天氣預警等農業氣象信息。同時,積極開展氣象科研和科普宣傳。1.5農業農村局對氣象需求情況。通過與農業農村局各產業負責人座談發現,不同產業對氣象服務的關注點不同,既有共性需求,也有個性需求,如精縮服務材料,加強年、季、月等中長期天氣預報指導,提供基于位置、基于作物的精準天氣預報、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關鍵生育期影響因子預警提醒服務。實現觀測數據共享共用,提供歷史資料統計查詢、局地小氣候特征咨詢服務,協助相關產業經營主體選準選好產業布局氣候適宜地。嘗試開展生態遙感氣象為農務,監測壩區農業優勢品種種植分布結構、長勢(病蟲害)、土壤墑情、估產、結構調整等信息。開展小區域人工防雹增雨作業服務,提供對設施農業大風、漁業氣壓、植保相對濕度、中藥材光照時長等的監測預報服務。聯合面向園區、面向經營主體開展有償氣象咨詢服務,加強農產品產銷對接和宣傳。建立聯合會商、長效聯系、定期回訪等機制。
2氣象為農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
2.1基層氣象部門為農服務人才隊伍薄弱。銅仁市氣象局作為銅仁行政區域內氣象服務唯一實施主體,承擔行政區域內1.8萬km2、427萬人口的氣象保障服務工作?;鶎託庀蟛块T人少事雜、任務重。多崗位復合性人才的職能定位導致基層業務人員都是身兼數職,很難集中精力專門從事為農服務工作。市、縣級業務體系中農業氣象專職化服務不均衡,專業人才匱乏,兼職人員農業服務技術能力薄弱,服務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基層氣象為農服務的開展和深入。2.2氣象為農服務產品定位不準,低質且供需不平衡。銅仁農業生產已由傳統的自給農業向現代商品農業轉化,種植結構也由小麥、油菜等大宗糧油生產轉變為生態茶、中藥材、食用菌等特色經濟作物。現有的氣象為農服務還未突破傳統糧食生產服務領域,對設施農業、特色農業氣象服務開展不充分?;鶎訂我?、粗糙、“僵尸化”的短時、臨近預報服務產品過剩,難以滿足產業發展,新型農業主體、種植大戶中長期“少、精、?!钡膫€性化氣象服務需求,同時直接面向作物、面向農業生產者本身的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專業性的產品則因部門內動力不足而研發滯后。現有的氣象為農服務產品供給既沒有“質”的保障也沒有“量”的保障,供需嚴重不平衡。2.3科技支撐疲軟,核心業務技術欠缺。月艮務領域基礎研究不足,利技支撐疲軟,嚴重制約了氣象服務的發展。銅仁至今尚未形成一支專業的氣象服務團隊,缺乏一體化的氣象服務平臺,產品加工制作完全由人工手動完成,一份產品的制作所需數據資料經常從不同小軟件上零散獲取,服務技術和手段落后,服務效率低下,產品質量隨制作人波動起伏較大。面對氣象服務技術水平與市場需求的明顯差距,5開發團隊儲備不足,導致專業服務核心業務技術攻堅、服務工作開展困難重重。此外,山地氣候預報準確率波動性大、預報空間網格尺度粗、精準預報提前量有限等預報技術難點,也成為銅仁氣象服務提質升級的短板。人影指揮調度人員專業素質不高,人影作業站點布局不能滿足服務需求,市、區、縣人影管理和作業調度人員變化較大,作業條件精細化分析能力不高,1/3的炮站仍位于原有的傳統農業保護區內,作業保護效益發揮不充分。2.4氣象服務體系有待健全。當前氣象數據共享共用途徑不通暢,貴州氣象部門內部、氣象與上下游行業和服務用戶間基礎數據尚未實現共享;通過QQ、微信、手機APP等方式面向政府決策部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的“直通式”氣象服務覆蓋面有限,覆蓋率遠遠未達到氣象趨利避害的農業服務要求;農業氣象試驗站建設、壩區以及重點產業園區多要素農業氣象觀測站點建設欠缺;設施農業、特色農業氣象服務指標資料支撐力度不夠等問題均亟待解決和完善。2.5機制體制保障力建設不足?;鶎臃贞犖槿藛T數量嚴重不足,一崗多用、專業人員緊缺、產品研發受業務所困等問題長期存在,市、縣兩級為農氣象服務工作制度尚未建立,崗位職責尚不明確。服務隊伍經費投入長效機制建設工作仍在初步階段。超負荷、待遇低的工作形式挫傷了干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既不利于部門內部科技創新活力的激發,也不利于服務質量的提升和市場潛力的挖掘。
3未來氣象為農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3.1借外力補短板,提升服務效益。深化部門合作,促進“兩個體系”融入式發展'借外力補短板。加強人才融合,以成立專家聯盟的形式,聯合開展188現代農業科技2020年第3期生態茶、中藥材(含石斛)、生態畜牧業等特色支柱產業服務。依靠農業農村局為農服務體系、人力資源、技術優勢彌補自身人才與技術的短板,壯大基層氣象為農服務骨干隊伍,將服務延伸到農戶,擴展專業為農服務信息覆蓋面,深化氣象“防災減災,氣象先行”的職能作用,助力產業脫貧;加強業務融合,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實現基礎數據共享共用,聯合編制一線生產指導類服務產品;暢通效益反饋渠道,建立涉農部門、氣象部門、經營主體的信息反饋鏈條,及時掌握服務需求、產銷信息、服務效益,提高氣象為農服務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3.2圍繞產業發展的需求,優化產品供給打破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的農業氣象服務局限,以契合產業發展需求為出發點,建立市場挖掘一需求收集一產品加工一服務應用一效益收集的“訂單式流水線”標準化氣象服務流程。結合部門內市級技術優勢與縣級服務優勢,聯合開發服務產品。在適度擴大預報要素范圍、豐富中長期預報類產品的同時梳理業務,清理多余的低端“僵尸’產品內容,優化產品結構,最大限度地發揮氣象服務的效益。突破傳統的決策、公眾、專業專項服務分類方式,建立供給與需求相結合的分類制度,如實況監測類、預報預測類、生產指導類、氣象技術應用類等,重視行業深化和產品包裝,進一步區分業務廣品和服務廣品,改變對象不同、廣品雷同的現狀,逐步實現產品的提質升級[3]。3.3強化業務技能,加大科技支撐。強化重點區域暴雨洪澇、高溫干旱、冰雹大風、低溫凝凍、連陰雨等重大農業氣象災害災前監測預警和關鍵農時影響因子預警預報。積極開展33.33hm2以上壩區、6.67hm2以上連片種植區農業氣候資源普查與評估,開展設施農業、特色農作物精細化農業氣候區劃,為銅仁立體氣候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利技支撐。配合貴州省氣象局建立完善農業氣象服務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以智慧氣象為目標,推動氣象服務集約化、規模化建設,提高氣象服務科技能力,以科技增進對基層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的業務支持與技術指導。加強預報、雷達監測、人工影響天氣等技術支撐,提高氣象預報情報的精準性、針對性、適用性和穩定性;充實和穩定人影業務隊伍,提高人影作業條件分析研判能力和作業指揮調度能力,進一步按照農業經濟發展需求,優化人影布局,構建精干高效、布局科學的人影作業體系[4]。3.4突出重點,健全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堅持把面向政府決策部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開展的“直通式”氣象為農服務工作作為重點,針對主打支柱產業有針對性地拓展服務領域和內容,完善本地農業氣象指標體系,優化農業氣象觀測點布局,監測收集生長期氣象基礎資料;針對支柱產業形成“六個一”標準化基層氣象為農服務體系建設。3.5完善體制機制,保障供給動力。合理配置基層農業氣象服務崗位,鼓勵發展多元結構的氣象為農服務隊伍,積極探索內部有償激勵機制、社會化氣象人才培養機制,建立與氣象服務隊伍多元化相適應的崗位人員管理制度,將不同身份的氣象服務業務人員納入規范管理并明確崗位職責。建立與涉農部門有關的學習培訓機制,強化學習培訓力度,提高基層氣象為農服務工作隊伍專業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建立聯合會商、定期回訪、應急聯動等機制,加強部門合作與交流,形成合力,提升氣象為農服務在防災減災、趨利避害、增產增收等方面的支撐作用,助力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付瑞瀅.銅仁市氣象服務工作現狀及發展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9(20):176-177.
[2]鄧見英,胡國強,王艷青,等.婁底市氣象為農M務現狀與對策建議[J].安徽農業科技,2014,42(23):7924-7926.
[3]劉英春,李宗參,馮成虎,等.貴陽市烏當區氣象為農服務現狀及對策[J]河南農業,2〇18(23):38.
[4]于澤華南昌市氣象為農M務現狀及發展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8,38(20):220-221.
作者:付瑞瀅 茅海祥 楊秀勛 單位:貴州省銅仁市氣象局
- 上一篇:氣象為農服務經驗總結
- 下一篇:氣象短信特點及發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