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時間:2022-09-30 02:34:20
導語:“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微時代”是信息化高速發展的產物,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各種“微媒體”在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信息傳播與交流方式的同時,也改變著當代大學生的生活和行為方式。文章著重討論了“微時代”的到來對大學生生活行為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微時代”給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并結合實際探討了在此背景下高校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路徑。
關鍵詞:“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微時代”概述
1.“微時代”的內涵。微博、微信等“微時代”手段已經成了時下最為流行和使用最為廣泛的社交網絡平臺,已經深深地植入了我們的生活。那么什么才是“微時代”呢?百度百科是這樣解釋的:“微時代”指的是以微博、微信作為主要的傳播媒介時,文化傳播具有短小精練特征的時代,它作為社會發展的一個產物,不僅包含信息交流與人機互動方面的內容,還包括社會心理和生活方式等多種復雜的信息。“微時代”的重點就在于一個“微”字,這個“微”主要有兩方面的表現:一方面是文字數量之少;另一方面是移動終端體積之小。2.“微時代”的特征。首先,信息的傳播突破了空間限制。3G、4G網絡技術的發展使信息接收終端的移動難題得到了解決,同時也使得信息的傳播更加具有流動性。此外,移動設備對于大學生可謂至少人手一部,這些移動設備不僅操作簡單,而且在信息傳播方面的功能十分強大,學生可以在聯網的情況下選擇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來進行信息的接收與發送,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信息傳播在空間上的限制。其次,信息傳播群體更加年輕化。
二、“微時代”背景對大學生的相關影響
1.改變了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方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在網絡和媒體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大學生應用網絡媒體進行信息的接收和發送日益普遍,“微時代”的生活幾乎徹底打破了大學生原有的生活方式。每天早上醒來,就有為數不少的大學生開始瀏覽微博、微信和QQ,在了解資訊的同時進行互動交往。此外,不少大學生不論吃飯、走路還是坐車出行,都在利用手機看小說或者電影,成了不折不扣的低頭族,更有部分大學生在上課期間都在利用手機上網瀏覽各種各樣的“微媒體”。2.改變了大學生閱讀方式與思維習慣。微信、微博等各類軟件所傳播的各類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大學生對社會時事、先進科技以及各種新知識的需求,通過這些軟件,他們不僅能夠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利用零碎的時間獲得大量的信息,還能夠拓寬自己的視野。然而,這些軟件所能夠承載的信息量畢竟有限,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大學生越來越不能夠認真地閱讀紙質書籍并進行深入的思考,也使得大學生養成了一旦遇到問題就利用便捷的網絡來尋求答案與幫助,而不愿意進行獨立思考,這對于大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進行價值判斷能力的養成是極為不利的。3.改變了大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微時代”的到來,使得大學生可以在虛擬世界里打破時空的限制進行交友活動,這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大學生交友的空間和渠道。但是,在“微時代”的背景下,大學生可以利用網絡自由地表達自身的情感,甚至可以利用網絡對某個問題進行評述與批判以及進行自身的情緒發泄和價值觀輸出。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部分大學生在表達個人觀點的時候缺乏客觀性,以自我為中心,比較隨意甚至偏激,這也使得部分大學生的價值觀容易被誤導,甚至有個別大學生利用網絡進行信息造假,造成了網絡假消息泛濫的局面。
三、“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1.“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1)拓寬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在大學校園中,對于班級的管理通常是以學院為單位,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在組織形式上呈現多元化趨勢,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開展的過程中很難落實到位。加之在傳統的思想教育活動中,“一對一”的談話形式使得大多數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不利于學校實現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拔r代”背景下,大學生通過微平臺,實現平等互動、雙向溝通,并且由信息的一般共享上升為思想共享、生活方式溝通的平等空間。(2)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首先,“微時代”的信息資源共享,充分彌補了傳統社會信息資源的不對稱缺憾,開闊了大學生的視野,也極大地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其次,“微媒體”所傳遞的信息量,是以往傳統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僅僅停留在課堂上,停留在書本教學中,而是通過“微媒體”拓展到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和時間上。最后,“微時代”背景下,信息傳遞不僅可以圖文并茂,還可以聲像結合,相比于傳統模式下說教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所表現出的空洞乏味,其所具有的生動性使得大學生更容易接受思想教育。2.“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挑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把控性。微博、微信、微小說、微電影、微視頻、微群組、微生活圈等已充斥和影響著大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利用電子設備僅需簡單地動動手指便可自由地和接收各種信息。加之網絡資訊和網絡媒體所具有的即時性、交互性、價值多元性等特性,某些消息可能一經就飛速傳播。同時,網絡上的信息良莠不齊,既存在與主流意識形態相符的觀念,也可能存在與其背道而馳的思想,這就造成了網絡資訊傳播的意識形態領域具有多元、多樣、多變的潛在危險,同時虛假信息泛濫、消極個人言行、負面新聞夸大等一系列問題也逐步顯現。
四、“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路徑
首先,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載體而言,要利用學院網站、微信公眾號、QQ群以及學校的論壇等工具打造官方媒體平臺,與思想政治教育、形勢政策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內容有機結合,通過手機或者電腦等移動設備及時向學生,打破以往的時空限制,利用這些平臺與學生進行無障礙的溝通與交流,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開展。其次,在信息的內容上,要保證全面化和專題化。一方面,所的信息在內容上要盡可能豐富化和服務化,除了教務動態、學校新聞以及相關的規章制度外,對于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也要加以關注,通過了解學生的思想、心理以及就業等方面的需求,全面掌握學生各方面的動態,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集體歸屬感,而且對于學生思想的成長和發展也有很大的幫助。另一方面,要利用國家發展動態和社會民生問題等各種社會熱點新聞來設置專題模塊,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評論或者辯論來避免學生以自我為中心、思想偏激化等問題的出現,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廣泛性與主導性。最后,在語言上,盡量淡化權威性話語。在不褻瀆理論嚴肅性的前提下,運用大學生熟悉和喜愛的風格來信息,尤其要契合微時代信息短小精練的特點,走出以往教育工作居高臨下、嚴肅刻板的怪圈,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參考文獻:
[1]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劉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J].學理論,2014,(12).
[3]楊敏.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及應對策略研究[J].網絡思政,2012,(06).
[4]陸璐.微時代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反思與對策[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51-54.
[5]陳躍,伍玉松.“微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報,2012-02-26(7).
[6]沈培輝.“微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基于傳播學視角的思考[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3,(4).
[7]盧忠萍,唐國平,鄧敏.微博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探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6):95-97.
作者:馬金馳 潘強 李瑤 單位:哈爾濱工程大學
- 上一篇:中藥配方顆粒精細化管理研究
- 下一篇:工會維權功能定位及法治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