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學習型政黨內涵與途徑之議
時間:2022-10-21 11:34:00
導語:構建學習型政黨內涵與途徑之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重大命題,中央提出這個問題的意義、目的和建設途徑等問題,成為了當前理論界關注的重點問題。本文擬從分析學習型政黨的含義、特征等方面,對建設學習型政黨的途徑和方法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學習型政黨;建設;特征;途徑
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并把“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形成了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初步理論雛形。2004年,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指出:“重點抓好領導干部的理論和業務學習,帶動全黨的學習,努力建設學習型政黨。”這是在我黨歷史上,黨中央第一次以全會決定的方式提出了建設學習型政黨的重大戰略任務,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2009年,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第三部分著重強調“把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作為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抓緊抓好”。這體現了黨中央對黨建理論和建設的進一步深化,建設學習型政黨已成為當前黨建工作中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一、政黨及學習型政黨
政黨的實質就是代表一定階級、階層或集團根本利益,在階級斗爭中執掌或參與國家政權,以實現其利益和政治目的的政治組織。在世界現代政治中,政黨是政治力量主導和代表,它對人類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當今世界有2000多個政黨,活躍于近200個國家與地區。而學習型政黨作為一種黨建模式,是指將“學習型組織”這一管理理論運用于黨的組織建設中,在內部樹立起新的學習理念,使其組織成員重視學習,善于學習,不斷獲取新的學習能力,形成全員學習、團隊學習、組織學習的局面,以實現其政治目的或政治綱領的組織。
學習型政黨主要具有以下幾方面特征:(一)全員學習是指凡屬黨組織成員,不管是領導干部,還是普通黨員,都要參加學習,都必須投身到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中來。當前,工人階級、知識分子、學生、社會各階層成員,已成為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依靠力量,作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吸納了全民族各個階層的優秀分子,黨員的數量在不斷的擴大,但黨員的學歷水平、思想政治覺悟卻參差不齊,據中央組織部的最新黨內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底,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7799.5萬名,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黨員2787.3萬名,占黨員總數的35.7%。堅持全員學習,能使全體黨員提高理論水平、增強業務能力、強化自身素質,真正做到為民族振興建功立業。
(二)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是指每個黨組織成員,為適應社會發展和實現個體發展的需要,貫穿于一生的,持續的學習過程。即我們常說的“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并不意味著要不斷進學校,而強調的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學知識、強素質。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朝聞道,夕死可矣。”漢朝人韓嬰說:“學而不已,闔棺乃止。”宋朝的朱熹也提出:“君子之學,終身焉則已。”這些強調的都是終身學習的觀念。黨長期以來形成的一套好的領導制度、方法和優良工作作風,都是應該繼承和繼續發揚的,但有的要隨著新時期任務、環境、條件的變化而改進、補充和更新。如果墨守成規,不思進取,勢必會脫離實際,脫離群眾,黨的領導和戰斗力必然會受到削弱,黨的先進性也就成為空洞的、沒有感召力的口號。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曾經說過:“我們熟習的東西有些快要閑起來了,我們不熟習的東西正在強迫我們去做。”“我們必須克服困難,我們必須學會自己不懂的東西”[1]。堅持終身學習,能使黨的執政能力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更有力的團結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
(三)組織學習
個人學習和組織學習是密切相關的,有了學習型的個人,才能構成學習型的組織,個體學習往往是自發的,缺乏指引,更缺乏效率,但最終組織的學習能在瞬間放大個人學習。一個人的學習力、終身的學習力可能都比不上組織在短期內產生的效應。黨員個體為什么要參加這個培訓,不參加那個,為什么要看這本書,而不看那本,為什么要分享經驗,而不是把自己的經驗保密等等,這些都需要引導,而引導的核心是組織學習,而不是個人學習。組織學習和個人學習必須有一個轉化過程,這是學習型組織所起的重要作用。組織學習可以推動黨員干部多學習、多讀書、少應酬,改進我們的黨風;組織學習可以使黨員干部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增強黨的生機和活力,使個人學習目標與政黨目標相結合;組織學習能使黨員領導干部在在個體學習基礎上,通過各種研討會、學習成果交流會等形式,深度匯談、系統思考,相互啟發、共同提高素質和能力,增強學習效果。2002年總書記在主持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提出,要把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作為一項制度加以長期堅持。盡管國事繁忙,中央政治局平均40天左右就開展一次集體學習,從不間斷,為全黨加強組織學習帶了一個好頭。
二、學習型政黨的學習內容
“重視學習、勤于學習,這是我們黨長期堅持的一個優良傳統。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針對黨的建設提出了不同的學習任務。在革命戰爭年代,同志曾指出,黨員干部要學習中國的歷史遺產,研究中國革命運動的發展。他還提出,每一個人都要研究自然科學,都要學習文化,從事軍事理論的研究與學習。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鄧小平同志指出:“根本的是要學習馬列主義、思想,要努力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則同我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當前大多數干部還要著重抓緊三個方面的學習:一個是學經濟學,一個是學科學技術,一個是學管理。學習好,才可能領導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2]在我們黨的事業不斷前進的過程中,尤其是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同志把對干部的學習問題提到“關系到國家、民族的興衰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成敗”的高度,要求黨的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必須以對黨、對人民、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來加強學習。在同志的大力推動下,全黨上下創造性地開展了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在新世紀新階段,2002年12月26日,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領導干部加強學習,首先要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時,要學習經濟、政治、文化、法律、科技、管理、歷史、軍事等方面的知識,并把這方面的學習同加深領會和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緊密結合起來。”綜上所述,學習型政黨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共產黨是以中國工人階級為其階級基礎的,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一開始,就是一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的黨。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關鍵是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領會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本質,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分析和解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實際問題。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同志就指出:任何一個有相當研究能力的共產黨員,特別是干部都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為此,他號召大家“來一個全黨的學習競賽”,特別是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工具——唯物辯證法”。1942年2月至1944年5月,中國共產黨在全黨范圍開展了普遍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亦即運動,極大地推動了全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宣傳、運用和發展。在此基礎上,經過六屆七中全會(1944年5月23—1945年4月20日)和黨的七大(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思想的旗幟下空前地團結了起來,為抗日戰爭和全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
(二)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歷史過程,即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日益結合的過程。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長期實踐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即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這兩大理論成果,既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在中國的傳承,又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科學體系,鼓勵運用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來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它為我們黨的事業指明了明確的方向,成為全黨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凝聚力量的強大精神支柱。
(三)學習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中國共產黨在89年的奮斗歷程中,繼承和吸收了幾千年來形成的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隨之也在長期的艱苦而復雜的革命實踐中鑄煉出來了許多優良的傳統和作風。這些優良傳統和作風主要是:堅持與時俱進、高度重視理論建設、密切聯系群眾、認真實行群眾路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獨立自主、堅定的走自己的路、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等。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體現了無產階級政黨的黨性原則,也是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一項根本要求。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在進一步深化改革的關鍵期,從黨的自身狀況看,大部分黨員都能保持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但也出現了一些背離黨的優良傳統的現象,如:少數黨員干部奢侈浪費、消極腐敗,作風不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比較突出,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等。只有學習和貫徹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才能凝聚黨心民心,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政治優勢。
(四)學習研究世情國情黨情
學習研究世情國情黨情的變化,是加強執政黨自身建設,構建學習型政黨的基本要求。同志面對建設新中國的全新任務,曾告誡全黨“情況是在不斷地變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適應新的情況就得學習。即使是對馬克思主義已經了解得比較多的人,無產階級立場比較堅定的人,也還是要再學習,要接受新事物,要研究新問題。”[3]把問題放到時代環境中去考察,這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當今世界呈現出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趨勢,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重大新變化,國際力量對比出現新態勢,各國之間正在通過各種方式進行政治、經濟、文化的激烈競爭,綜合國力競爭和各種力量之間的較量更加激烈了,為此,黨的各級領導干部應進一步加強對世情的學習,放眼世界,準確分析當前的世界形勢,努力掌握國際社會的基本情況和基本知識,掌握中央對外工作的方針政策和重大戰略部署,既掌握外交政策又熟悉國際規則,開闊思路,增強辨別力、應變力,不斷適應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形勢的發展需要,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贏得主動。
國情指是一個國家的社會制度、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程度,人口和自然資源,國土和歷史傳統等,而國情的核心問題是,社會制度的性質和發展階段。曾說過:認清中國的特殊國情,這是解決中國革命的最基本的依據。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國當前的國情。黨的十七大報告深刻概括分析了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八大階段性特征,這也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體現。必須看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環境正在發生著重大變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新事物新問題層出不窮,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只有牢牢把握中國國情,才能準確判斷我國社會發展的主流和方向,并據以制定正確的發展戰略和政策;才能認清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堅定理想信念,埋頭苦干,腳踏實地的完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各項任務。
黨情指黨的基本情況,即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建國以來成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員的隊伍數量劇增,黨員隊伍的組織構成也發生了變化,革命戰爭年代,70%以上的黨員是農民出身,建國后,工人和農民黨員占絕大多數,改革開放后,出現了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科技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者等新興階層,他們當中的優秀分子,也積極加入了黨組織,使黨的社會影響力有了新的提高。學習和研究黨情,牢記自己是黨的一員,增強黨員意識,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組織,并對當前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黨的建設狀況、黨員隊伍素質等有清醒的認識,不斷研究黨的建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堅持從嚴治黨,全面推進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
三、建設學習型政黨的途徑
對于我們這樣一個擁有370多萬個基層組織、7799.5多萬名黨員的大黨來說,學習型政黨建設是一個全新的、富有挑戰性的課題,是一項龐大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建設這樣一個學習型政黨,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領導干部要帶頭學習領導干部是推進學習型政黨建設的中堅力量。首先,領導干部帶頭學習是職責的要求。按照西方流行的“知識折舊”定律的說法,“一年不學習,一個人所擁有的全部知識就會折舊80%”。領導干部作為執政者、決策者,如果不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和學習能力,原有的知識就會老化,目光短淺,思想僵化,就會說空話、假話,領導干部的素養、水平直接影響黨的執政能力和黨的事業發展。其次,領導干部在學習上起著身先垂范的作用,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領導干部主動學習、積極學習,經常群眾交流,能極大的帶動本部門、本單位的普通黨員和群眾的學習熱情,形成全民學習的好風氣。
(二)制定和完善學習制度和機制
推進學習型政黨的建設,要激發基層黨組織的活力,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學習新知識,增長新才干的大學校,為此,需有一整套的學習制度,以建立保障學習的長效機制。
(三)學習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學習型政黨絕不是簡單的讀書看報和學習政策,如果僅僅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是毫無意義的。學習要有科學的方法,學習必須和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要敢于直面和探索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尤其是本地區本部門改革發展的穩定問題,通過學習和反思,在思想、觀念、體制和機制等方面進行調整,不斷破解矛盾和問題,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從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建設學習型社會”,到2009年中國共產黨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型政黨“的命題,歷時不到10年,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這是個嶄新的理論和實踐命題,對這一命題的相關研究如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理想化的學習型政黨模式等方面的研究還很缺乏,這需要我們立足現實,創新思維,積累經驗,為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作出新探索和新貢獻。
- 上一篇:共產黨創立期李季特約翻譯經歷之議
- 下一篇:黨風建設警示教育學習心得3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