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時間:2022-09-26 10:43:00
導語: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互聯網時代,網絡以其獨特的方式影響著社會各個領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刻認識網絡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理性地思考和探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切實增強工作的整體效力。
【關鍵詞】網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當今,網絡以其交互性、快捷性、開放性等特點,深受大學生的喜愛,成為大學生更新知識、開拓視野和擴大交往的重要途徑。面對網絡自身的不完善和大學生道德素質比較薄弱的現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刻認識網絡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充分發掘互聯網的優勢,才能更有效更全面地開展工作。
一、網絡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
網絡改變了人們的社會生活方式,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網絡就是社會的延伸,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1、網絡增強了思想政治工作對大學生的吸引力
網絡憑借豐富又快速更新的信息資源和自由平等的交流渠道,對大學生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大學生對于網絡大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和開放的態度。思想政治工作者把教育內容的相關信息以文字、圖像、視頻等形式,通過網絡上展示給大學生,同時也可以在網上直接與學生進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育方式枯燥、脫離生活的不足,增強了思想政治工作對大學生的吸引力。
2、網絡豐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
互聯網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大量鮮活的思想知識和事實材料,從而不斷充實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教材上的理論聯系身邊的生活實際,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增強理論的說服力,強化了主流意識形態在大學生頭腦中的地位。
3、網絡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網絡的虛擬性和隱蔽性的特點,拓寬大學生的表達渠道,對于一些大家普遍關注的校園和社會熱點問題,他們可以比較自由地在網上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同時也可以傾訴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困惑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網上論壇、網上聊天、收發電子郵件等方式與學生交流,實時地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進行疏導和幫扶,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4、網絡加強了學校、家庭、社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溝通與協調。
互聯網以其獨有的開放性和即時性,打破了時空限制,人們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互聯網為學校、家庭、社會三方的聯動提供了便利條件,通過互聯網,學生能更多地了解社會,家長也能更及時地了解學生和學校,同時社會也可以更廣泛地關注學生。
二、網絡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
1、加大了抵抗西方腐朽思想文化侵蝕的工作難度
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成熟,可塑性強,易受到外界社會思想的影響。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網絡化的大背景下,各種不同形態的文化和價值觀念在互聯網上交融與沖突。如果大學生在網上得不到先進思想的正確引導,長期遭受不良思想的侵害,就會逐漸喪失正確的立場而誤入歧途。西方腐朽思想文化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民族認同感等造成潛移默化的扭曲和侵蝕,將會嚴重削弱我們思政治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2、導致一些大學生道德滑坡
大學生心理不成熟、道德意志力不強,在這個不需要承擔責任的虛擬世界里,經常出現不文明的言行,有些人甚至攻擊他人網站、制售木馬病毒等等,走上了犯罪道路。
3、導致部分大學生對現實生活產生疏離感
在網絡的虛擬世界和現實生活的轉換過程中,需要進行行為的協調,如果協調出現問題,就可能會出現心理錯位甚至生理失調。從網絡上得到的快樂會讓人暫時忘記現實中的失意,長此以往,就會產生網癮,靠網絡麻痹自我,逃避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大學生借助互聯網更方便地了解校園外面的世界,但由于社會經驗和心理素質等方面的不足,限制了對社會事件的思考深度,當社會現象與書本理論發生沖突的時候,往往以偏蓋全地對相關部門的誠意和能力表示懷疑甚至失望,以“打醬油”的心態面對這個充滿缺陷的現實世界,加劇了對現實生活的疏離感,進一步導致個體行為冷漠和麻木,對社會缺少責任感,甚至出現了交往障礙等心理疾病。
三、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與對策
面對網絡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筆者認為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效力,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陣地建設
高校校園網開辟思想政治教育專欄,奏響網上主旋律。用積極、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領網絡陣地,通過互聯網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引導學生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將形勢與政策、熱點時事、學習參考資料等內容上網,不斷充實網絡教育資源,讓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從課堂走上網絡,走進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公務員之家
2、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培養
高校“兩課”教師和輔導員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線,“兩課”教育是主渠道,主渠道與其他渠道之間應相互協調、相互促進。但目前還存在著不盡如人意的情況,比如一些任課教師只管上課,對大學生的思想狀況缺乏了解,導致理論指導比較空乏;輔導員雖然了解學生情況,但是相當一部分人所學專業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水平不高。高校應加強網絡技術培訓,引導“兩課”教師和輔導員對網絡環境下的工作模式進行思考和探索,努力培養出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藝術,又懂信息網絡技術,并且具有豐富學生管理經驗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隊伍。
3、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
加強網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念,增強網絡法制意識和自律意識,在與各種不同的網絡道德準則發生沖突時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網絡道德教育可以與思想政治教育一起在網上開展對于網上教育的不足,必須注意發揮好“網下”教育的優勢,二者取長補短、優勢互補。
網絡在給人們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存在消極的影響,面對互聯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應該以與時俱進的工作思路和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不斷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體效力。
參考文獻:
[1]曹萍: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探索[J].教育信息化,2004(2).
[2]包志偉: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7(9).
[3]辛燕:網絡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廣西教育,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