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利潤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16 04:28:00
導語:國際政治利潤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正文】
在美國參與的重大海外戰爭中,除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使其元氣大傷外,無論一戰、二戰,還是冷戰之后的幾次戰爭,美國在經濟、政治和戰略上都大有斬獲,實力得到了增強。所以,許多分析家認為,美國此次對伊戰爭不會虧本。1991年的海灣戰爭,國際社會公認美國賺了錢。美國官方稱,海灣戰爭總費用為610億美元(換算成目前的幣值約是800多億美元)。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由34個國家組成,美國之外的國家派出的作戰部隊約占總兵力的24%,但它們支付了戰爭總費用的88%。僅沙特阿拉伯、科威特、日本3國就承擔了其中的484億美元。美國實際在海灣戰爭中只花了70億美元,不足全部戰爭費用的12%。
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場使用高科技武器的戰爭,美國和北約至少出動了700架戰機和20艘戰艦。英國《金融時報》引述金融分析員的話說,持續了78天的空襲行動,估計耗費70多億美元,每天大約耗資1億美元。該報說,美、英、法承擔了大部分的軍事開支。當然,美國出“大頭”,在3/4以上。
美國對阿富汗發動的反恐戰爭,兩個月就告結束。這是一場代價昂貴的戰爭,單是軍費,美國就花了100多億美元。國防部沒有公布官方版的戰爭經費,但它告訴國會,戰爭前3個月就支付了38億美元。目前美軍在阿富汗保留了8000名美軍,繼續搜捕恐怖分子和協助卡爾扎伊政府,每月需要數億美元的經費。出兵阿富汗的國家還有英、法、德、土耳其、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約旦等。在開戰之前,美國并未承諾替這些國家提供軍費。這些國家只好“AA制”自掏腰包。
那么,這一次美國攻打伊拉克會付出多少經濟成本、又獲得多少政治利潤和戰略利益呢?
美國的戰爭費用知多少?
由于計算者角色身份和計算方式不同,目前存在不同的戰爭費用版本。
一種是美國官方的計算。美國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局長米切爾·丹尼爾斯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稱,他估計伊拉克戰爭所需費用大概在500億至600億美元之間,這遠遠低于此前白宮官員的估算。這一數字,比19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時的軍費開支要少一些。如果按目前美元可比價格,當年的軍費開支大約是800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不超過600億美元的軍費開支預算是建立在能夠速戰速決的預測基礎之上的。如果戰爭拖延長達一年,戰爭軍費開支可能將增加到1400億美元。不過,這也僅相當于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5%。
根據美國國防部預算部門的估計,美軍計劃從攻打伊拉克,打敗伊拉克,占領伊拉克,重建伊拉克,以及從攻入伊拉克第一天起就必須開始的人道援助,總共將花費高達950億美元之巨。這還不包括薩達姆在做“困獸之斗”時,對伊拉克經濟基礎建設所進行破壞的復原經費。
美國國會所進行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如果美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軍費及相關支出將令美國納稅人在今后數年間每年承擔約200億美元費用。對戰爭的直接軍費開支的預測只是預測軍事沖突代價的一部分,事實上,沖突后的各項花費可能更驚人。據美國國會預算局的一份報告表明,維和士兵的人數將在7.5萬到20萬之間,維持和平的時間在5年到10年之間。如果按照目前在科索沃的美國維和士兵的花費——每人每年20萬到25萬美元,總額最少是750億美元,最多是5000億美元。
另一種是來自學界的計算。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諾德豪斯,在《對伊拉克戰爭:費用、后果和選擇》報告中強調,對伊拉克開戰的開銷非常龐大。
首先是占領伊拉克和維和部隊所需的龐大費用。占領伊拉克平均每年要花費170—450億美元。如果戰后的局勢和阿富汗戰后的局勢一樣敵對,這一數字可能還要更高。這還只是一年的費用,而戰爭可能“至少需要5年,甚至可能延長到20年。因此最保守的估計可達750~5000億美元”。
根據諾德霍斯的估計,用于國家重建的費用可能達到300億美元。如果馬歇爾式的計劃(又稱歐洲復興計劃,二戰后在德日推行的“西式民主”)在伊拉克實行,各種費用還要大幅增加。諾德霍斯估計,如果要使伊拉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與伊朗或埃及持平,且伊的半片江山都有待重建(考慮到伊10年來所受的制裁和空襲的可能)。如果按照聯合國為黎巴嫩、東帝汶和波斯尼亞等地重建所作的估算標準,每個伊拉克人1年應該得到不低于1000美元左右的補貼,這樣算來,重建投入應該在250億美元一年,因為伊拉克人口大約是2500萬。但伊拉克重建不僅缺少資金和基礎設施,也缺少社會基礎,因此應該至少將時間延長到6年,這將至少增加750億美元。這樣一來,伊拉克重建將從一般性重建所需的250億擴張到近1000億美元。
接著是對伊拉克甚至可能是其鄰國的傷病員和難民的人道主義援助費用。考慮到其中的變量,這一數字很難確定,諾德霍斯估計有100—500萬人將需要援助,按照1到4年的時間計算,這筆費用可能在10—100億美元之間。
最后是這場戰爭對全球造成的損失。最重要的是它給石油市場帶來的巨大沖擊。最壞的局面是:石油產量減少25%,而油價攀升到75美元/桶,天然氣價格也將隨之上升到3美元/加侖。美國每年用于石油進口的費用將增加到2000億美元,由此帶來的震動和通貨膨脹可能導致美國出現經濟蕭條。諾德霍斯相信,如果不考慮給石油市場帶來的震動或生化武器的使用,戰爭的損失也可能達到16000億美元。
諾德霍斯總結說,布什上臺以來已花光了美國本年度3600億美元的聯邦財政盈余,現在美國正再次面臨財政赤字。令人擔心的是,龐大的軍費支出將擴大布什政府財政赤字,影響教育、衛生、就業培訓以及其它多項社會福利支出;這仗一打下去,美國雖然贏得勝利,但實際的經濟以及政治付出將難以估計。
在戰爭中虧本還是發財?
戰爭對美國經濟間接的影響——一種普遍的看法是:世界經濟連同美國經濟一并會遭到重創。
分析家認為,美國消費者信心會因為對伊戰爭不斷下跌,消費者開支是美國經濟活動的重要部分,占了大約2/3,如果消費者不花錢,美國經濟就遲滯不進,而美國企業因擔心恐怖襲擊而用于加強安全防范的費用大幅度增加,勢必影響美國的生產力和經濟增長。
目前美國利息水平是40年以來的最低點,但是隨著戰爭可能發生,經濟勢將受到更大打擊。但經濟學家擔心,利息長期處于低水準,長久下去容易造成部分泡沫化現象。美國十分具權威的經濟評議會最近對5000個美國家庭所做的調查發現,消費者對經濟前景的擔憂正在加重。就業市場不佳和金融市場起不來,油價只升不降,以及戰爭不安情緒不斷升高,與可能再出現的恐怖攻擊威脅,令民眾無心消費。
摩根斯坦利的首席經濟學家洛奇認為,對伊拉克的戰爭可能會引起新的油價上漲,而對處于緩慢增長中的美國經濟來說,這種石油沖擊足以讓它重陷衰退。如果油價從現在的每桶30美元漲到45美元,則企業和消費者的成本都要增加,對非能源類的商品和服務的支出也會減少。企業可能更加不愿意去投資,而投資和消費的信心都會降低。
石油產量上的減少會導致石油價格的猛升,在美國甚至世界范圍內造成很高的通貨膨脹率。在“比較糟糕的情況”下,經濟學家估計石油價格將會上漲3倍,高達每桶75美元(2002年平均每桶25美元多一點),每加侖汽油的價格因此將上漲至3美元。這樣一來,美國進口石油的費用每年將上漲2000億美元。石油價格的沖擊和通貨膨脹將使美國經濟陷入衰退,持續兩年半的時間,因此總額就成了5000億美元。
一些分析家認為,這場戰爭帶來的經濟衰退可能讓美國國民生產總值下降2%~5%,大約是2000億美元到5000億美元(按現在的美元價格)。
美國一家研究機構認為,如果對伊戰爭曠日持久,美國經濟將再次陷入衰退,今后10年的經濟損失將高達1.9萬億美元。預計本財年美國的財政赤字將高達3040億美元,創歷史最高紀錄,下財年的赤字更將高達3070億美元。對伊動武所花費用,就算以最保守的400億美元計算,對政府財政來說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但是,一些經濟學家不認為對伊戰爭會讓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因為“倒薩”行動成功后,伊拉克的石油產量會增加。達拉斯的經濟學家考斯格羅夫稱,如果伊拉克的石油生產能夠放開,那么短期內油價會降到每桶15至20美元,這對世界經濟是個利好。德意志銀行倫敦分行的石油市場分析家謝明斯說得更加明確:美國正與英國、日本就石油儲備問題進行協調,一旦對伊開戰,以美國目前近6億桶貯存總量的戰略儲備,每天可以向世界石油市場投放420萬桶原油,這不僅足以彌補由于開戰造成的中東石油缺口,而且還可以大賺一筆。
事實上,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雖然沙特和科威特分別在戰爭中損失了600億和400億美元,但是由于海灣戰爭后的每桶原油比戰前高出20多美元的價格持續了一年,這又使得它們從出口石油的利潤中得到了補償。照此分析,這次布什領導下的美國政府,完全可以一邊打仗一邊讓全世界石油消費者替美國支付戰爭經費。也就是說,美國可以做到讓軍火和石油為戰爭埋單。再考慮到戰后美國還可以從伊拉克獲得巨大的戰略與石油利益,幾乎可以肯定地說,美國在此次“買賣”中絕不會虧本。
軍火買賣也會在戰后成為美國經濟亮點。據專家估算,一架售價5000萬美元的F—16戰斗機,其利潤在50%以上。近年來,借助實戰展示新式武器的性能越來越成為美國推銷新型武器的新方式。1991年的海灣戰爭,就是先進武器的展示平臺。戰爭中大發神威的美國主戰坦克、飛機、精確制導武器等,成為戰后各國追逐的對象。在這次海灣戰爭中,美國將使用最新的適合信息化時代戰爭的武器。例如,最新型的主戰坦克M1A2,其數字化電子設備的比重達到90%。這些高科技新型武器,往往是其他國家的科研水平所達不到的,要想擁有就得找美國買。所以,一旦仗打完了,就會引來大批訂單,美國只需要做好收錢的準備就行了,美國的軍火商們又要大發一筆了。
戰爭費用不等于經濟成本
伊拉克仍將存在,雖然薩達姆政權、薩達姆時代行將結束。美國“改造伊拉克”的基礎就是仿照阿富汗的方式重新安排伊拉克的權力格局。這就是美國不惜血本要推翻薩達姆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
因此,所有單純以經濟成本來推斷戰爭價值者,都犯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首先假定國家是理性行為體,一定條件下這并不錯,但是這種假定只是利于學者控制變量的數目、簡化分析而已,并不意味這種抽象假設對應于現實政治。國際關系理論大師基歐漢正是意識到這種假設的盲區而提出“有限理性”概念。縱觀歷史,有多少戰爭是經濟上賠本而一意孤行的?“戰爭不過是政治的延續”,因此,僅僅從經濟上患得患失的戰爭并不多,間接的、長遠的政治利益、戰略利益才是決策者所思慮的。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也是如此,在經濟上付出的成本不會徒勞付出,——只要占領伊拉克,只要伊拉克的石油還沒有枯竭,美國的軍事投入在經濟上就不會打水漂;軍事上的投入將會在經濟上、戰略上成倍的收回。而政治利潤呢?美國將由此更加廣泛而縱深的推進冷戰后在南聯盟、阿富汗實施的政治改造,——這種改造就是二戰后對日本政治改造的一種延續,美國在夢囈中希望藉此改造整個世界。
不過,不計成本地追求政治利潤和戰略利益是歷史上所有帝國消亡的通病。
- 上一篇:國際政治效應分析論文
- 下一篇:跨國政黨網絡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