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治學發展及其面臨的課題
時間:2022-05-09 10:31:00
導語:中國政治學發展及其面臨的課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治學是社會科學中一門古老的學科,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歐美各國,政治學與經濟學、人類學、社會學一樣,已發展為十分成熟的學科。中國政治學的正式確立與發展是在本世紀,前后出現過兩次比較大的發展時期。第一次出現在本世紀的前四十年。當時深受歐美政治學的影響,不論在學術引進,還是在研究成果方面,都有不少的建樹。但解放后,由于種種原因,這種發展實際上中斷了。到八十年代初,我們重新恢復政治學這一學科,迎來了中國政治學的第二次發展、所以,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政治學的真正發展,至今才有十幾年時問,因而,還不是十分成熟。
八十年代以來的中國政治學發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時期:一是走出科學社會主義范疇,確立學科體系時期;二是重新研究、學習和借鑒西方政治理論與政府管理體制時期;三是理論聯系實際,開始比較全面地考察和研究中國政治時期。第三個時期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中國政治學開始走向成熟。但是,由于基礎和條件的限制,第三個時期盡管把研究的重點放回到中國政治領域,從而確立了有生命力的生長點,但還是有比較大的局限。因為,這個時期對中國政治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中國政治體制的研究,而且這種研究,還僅停留在體制性分析上,沒有進行很好的理論抽象和概括。
中國政治學研究和發展的現狀,是我們思考和推動中國政治學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學術的發展,在一定意義上說,是可以選擇的,因為在學術研究中,人的主觀意志具有重大作用;但同時學術的發展在一定的意義上又是無法選擇的.因為學術的整體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受社會發展客觀因素的制約,這種制約往往是決定性的。當我們面對新世紀的來臨,為推動中國政治學發展而努力時,既要充分考慮到中國政治學本身發展的現狀及其內在的發展趨勢,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中國社會和政治發展的總體走向。學術要超越現實,但又不能脫離現實.尤其是社會科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各國發展經驗都充分表明;經濟與社會的高速發展,必然會催發出政治發展的新時代。中國現實社會發展的總體態勢,預示著走向新世紀的中國政治學發展,將有更為良好的現實條件,從而孕育出一個新的發展高潮。對于正逐漸走向成熟的中國社會來說,政治學發展與政治發展,應是在一種積極的互動中共進的,即在政治發展賦予政治學發展以機遇和條件的同時,政治學也應能夠及時有效地為中國政治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從而推動中國政治的健康發展。這就意味著中國政治學應以積極的姿態迎接新的政治發展時代。為在更高的層次上把中國政治學帶入二十一世紀,政治學者應進行開創性的工作,這種開創性工作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開拓和豐富中國政治學研究領域;二是以自身科學的研究引導中國政治學走上一條科學的、規范的發展道路。前者實際上是研究的方向和領域開拓問題,后者則是研究的思想、態度和方法的創新問題。在這兩方面工作中,后者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對中國政治學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因為什么樣的研究思想、態度和方法,不僅決定我們對政治學研究方向和領域的開拓,而且決定中國政治學研究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國際性、對此,我們年輕的政治學研究者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新中國政治學發展的時間雖然十分有限,但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下,還是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說,中國的政治學發展已經基本確立了自己比較成熟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于中國政治學發展來說,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所提供的是一種分析政治現象,思考和判斷政治問題的哲學背景和思維方法。這種哲學背景和思維方法,對我們在從事具體的政治學問題研究時所持的研究思想、態度和方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它高于后者,但不能完全包含后者。實際上,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學術研究在創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同時,也確立了可供我們學習和借鑒的科學的研究思想、態度和方法。遺憾的是,我們長期以來把研究的思想、態度、方法和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簡單地等同起來忽視研究思想、態度和方法本易的發展和創新,把許多問題簡單化、形而上學化,從而限制丁政治學學術研究的健康發展。
因此,對于走回新世紀的中國政治學,就有一個如何在研究思想、態度和方法上實現積極有效的創新問題。如果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百科學的研究思想、態度和方法與之相呼應,那么中國政治學就能更快地走向成熟。根據中國政治學發展的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走向,我認為進行研究思想、態度和方法的創新,有必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第一、政治研究的學術性和學術研究的政治性的關系。政治學是一問科學,有其特定的研究對象、范疇和體系。在政治學范疇中,各種政治問題都可以上升到學術問題來研究。但政治學研究對象的政治性又決定了它所研究的問題往往既是學術問題,又是政治問題。這就使得政治學研究不得不面臨如何正確處理學術性和政治性關系的問題。實踐證明,在政治學研究中,這兩者是不能偏廢的,關鍵在干如何以學術的精神研究政治學中的問題.又如何以對國家和民族負責的態度去回答所研究的問題。我認為如何處理好這對關系將影響到中國政治學研究的學術定位及其生命力。
第二、體制研究與過程研究的關系。體制研究是政治研究的基本,但不是政治學的核心。任何政治生活都是在一定的體制下展開,但其展開的過程深受各種體制內外因素的影響,因而體制所規定的政治生活與實際展開的政治生活往往有很大的距離,這就要求我們在對政治作體制研究的同時.更應作過程的研究。由于種種原因,我們的政治學研究還主要在體制層面上展開。所以,如何處理好這對關系將關系到中國政治學研究能否上一個臺階,從淺層研究走向深層研究。
第三、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關系。政治學的核心主題是人與社會的關系,因而,其終極關懷是人的發展與社會進步。這決定了理想主義對政治學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政治學所研究的許多政治問題又是非?,F實的,深受各種各樣現實的客觀因素作用和決定。研究對象的現實規定性決定了政治學研究中不能沒有現實主義態度。因此,從根本意義上講,政治學研究的基本精神是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有機結合。由于在一定條件下.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容易產生沖突,所以,如何在政治學的民體問題研究中協調好它們之間的關系,就成為政治學研究時刻都要面臨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政治學研究的理論價值和實際價值的高低。
第四、核心領域深化和邊緣領域擴展的關系。政治對社會作用和影響是全方位的,因而,對任何一個政治問題,人們往往可以從不同角度給予說明和解析。這就使得政治學研究很容易借鑒或借取其它學科的研究成果來研究政治問題,從而形成許多政治學研究的邊緣領域,如入口政治、環境政治、民族政治等。邊緣領域的擴展對政治學的發展無疑是十分有益的,但是,在推動政治學研究整體水平提高方面,它的作用是比較有限的。因此,政治學整體水平提高,除了有賴邊緣領域的擴展外.更主要的還有賴于政治學核心領域的深化,如對國家問題、主權問題、民主問題、政黨問題的研究。對于發展還不十分成熟的中國政治學來說如何深化核心領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第五、經驗研究與規范研究的關系。這是政治學研究的兩種基本方法。由干傳統因素的影響,在很長時間里,我們的政治學研究主要是規范研究,忽視經驗研究。這種狀況,在這幾年已有所改觀,經驗研究開始被人們所重視。但是,由于人們在政治學研究中對研究的學術性和科學性缺乏足夠的追求,所以,這兩種研究方法在具體運用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主要有三:一是如何在具體問題研究中將這兩種研究方法有機結合起來的問題;二是如何使研究中的概念規范化的問題:三是經驗研究如何提高科學性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無疑有助于提高中國政治學研究的科學性和學術水準。
我認為處理好上述這些問題的基本出發點應是:以學術為本,以科學為本。
從世界政治學以及中國社會發展的總體態勢來看,走向新世紀的中國政治學將可能以這幾個領域為中心展開:一是中國政治,這與中國社會發展將對中國政治發展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有關;一是地緣政治,這與國際政治單位日益從國家向各種類型的地區或跨地區組織轉化有關;三是政治哲學,這與文化和價值在政治生活和政治關系中的影響與作用日益增大有關;四是多元化的民主成長道路,這與后發性現代化國家給世界提供了多樣化的成功發展道路有關;五是全球化對各國政治發展的影響,這與全球化對各國經濟和政治生活的影響日益深化有關。六是國家主權,這與全球化以及高度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對國家主權所形成的全面性挑戰日益激烈有關。其中,在中國政治研究中.這樣一些領域將可能成力人們關注的重點:(1)
中國傳統政治形態研究;(2)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的政治變遷;(3)中國經濟成長中的政治推動;(4)中國政治體制的過程分析;(5)中國政治發展中的文化反應與文化作用;(6)中國國內政府間關系的理論與實踐;(7)中國政黨;(8)國家與社會關系的變化及其對政治發展的影響:(9)基層社會與基層政治。
亞里士多德說;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這命題表明了一個基本的道理:人的存在決定了政治存在,政治是人的內在要求,政治發展最終是基于人的發展。政治與人的這一基本關系,決定了我們研究政治所追求的最終目標不是政治本身,而是人的發展與社會進步。只有基于這樣的終極關懷,我門才能在政治學研究中始終保持崇高的理想和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從而使政治學研究在不脫離政治的同時,超越政治。
(公務員之家整理)
- 上一篇:新世紀中國政治學的“三個走向”
- 下一篇:從大同到自由:百年中國政治致思主題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