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技能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措施

時間:2022-08-11 10:37:53

導語:專業技能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專業技能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措施

摘要:新型職業農民是以農業為職業,具有專業生產技能,以農業收入為主要來源的農業生產經營并達到相當經營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2012年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相關要求,農業部財政部門啟動了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各個地區加大組織實施力度,創新工作機制,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培訓體系,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進程不斷加快,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快速成長,已經成為當前推動現代農業健康發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快先進生產技術推廣應用,促進農作物增產增收的主力軍。本文主要結合實際工作經驗,首先探討了專業技能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面臨的問題,然后論述了具體的培育措施,希望通過研究對廣大同行有所幫助。

關鍵詞:技能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挑戰;培育措施

加快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養,是國家對農業、農村、農民關注重視程度的一個重大轉變。《報告》明確指出要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作為實現鄉村振興人才支撐的重要途徑,這是國家對新時期中國農業發展形勢所作出的重大調整和歷史研判,是解決新時期誰來種地、誰來支撐中國農業的問題,更是加快培育和發展壯大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舉措。近些年來,隨著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不斷向前推進,取得了突出成效。農業生產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生產結構的調整,對專業技能型新型職業農民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對此就需要我們提高重視程度,加大新型職業農民群體的有效篩選,構建完善的培育方案,短時間內提升農民群眾的專業技能,更好滿足現代農業生產需求。

1白銀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現狀

最近幾年,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向前推進,甘肅省白銀市的農業生產總值呈現逐漸增大的態勢,農民群眾的收入連年增高,鄉村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有效的改善。但是農村農業發展仍然面臨著結構性不平衡、結構矛盾突出、綜合效益不高、資源環境約束較強、農民群眾增收不平衡的問題。新型職業農民作為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典型代表,是鄉村振興的直接參與者、建設者和受益者,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更好解決當前農業農村發展問題有很大幫助。2019年,甘肅省下達白銀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培訓任務2580人。其中生產經營性合作社負責人630人,專技型貧困戶650人,專服型村級動物防疫員670人,專技或專服型廳包抓督導隊示范培訓300人,生產經營性國家分行業示范培訓(養殖大戶、種植大戶)330人,截止目前已全部完成了培訓任務。

2專業技能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面臨的問題

2.1從農民群體角度來看

從農民群眾角度來看,新型職業農民尤其是專業新型職業農民在培育期間還存在著數量嚴重不足、行業分布不均勻、結構不合理的情況。從近些年甘肅省白銀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情況來看,專業技能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數量相對較少,低于全國水平,而很多農民群眾大多以小學初中學歷為主,中專、高中學歷以上占比相對較低。通過對近些年農機的使用情況進行進一步的調查,能夠發現新型職業農民大多集中在種養方面和農機維修操作方面。關于農業加工生產經營、農村經紀人、技能型新型職業農民人才嚴重不足,人才種類分布極不均衡。從結構來看,隨著城鄉一體化不斷向前推進,外出務工的人員不斷增加,村集體實用性人才逐漸趨于老齡化,并且這一現象會呈現越來越加重的態勢[1]。另外,農村高中以上的人才所占的比例相對較小,很多農民群眾的思想較為陳舊,無法順應時展潮流,不能夠及時有效地掌握職業技術,造成專業技能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面臨一定的制約。在農村地區尤其缺乏那些高技能高層次的新型職業農民。

2.2從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要求來看

從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要求來看,還普遍存在著時間上的矛盾、學習內容上的單一。專業技能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本質目的是讓農民群眾能夠系統地掌握一門基本的農業技能。一般情況下,生產經營型至少培訓20d以上,專業技能型和專業服務型至少培訓10d以上。但在實際培訓工作開展過程中,能夠真正達到相關標準的人數所占據的比例相對較小。尤其是很多年齡較小的人員,在接受培訓過程中,由于受到收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不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開展專業技能學習,愿意外出務工。而很多中老年人主要以家中務農為主,年齡較大,日常種植了大量的農作物,如果要求其離開10d~20d開展針對性的專業技能培訓,勢必會造成田間農作物生長發育不良,甚至會造成絕產絕收的局面,培訓時間與農民群眾農業生產之間的矛盾造成了專業技能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不能夠有效開展職業培訓,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影響到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從學習內容上來看,由于留守農村地區的勞動力主要以老人和婦女兒童為主,這部分群體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思想觀念比較陳舊,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對較差,在新技術學習過程中也缺乏一定耐心[2]。新型職業農民尤其是專業技能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過程中主要以提高農民群眾自身專業技術為出發,需要進行系統性長時間的培訓學習,這就造成了學習內容和農民群眾自身專業素質之間的矛盾,引發培訓效果不佳。現階段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主要采用短期培訓為主,雖然快餐式的培訓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培訓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有一定的隱患,并不能夠系統性地提高農民群眾的綜合生產素質。

3專業技能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工作措施

3.1精心制定方案

一是制定實施方案。市縣農業農村局會同財政局按照省、市實施方案精神,結合實際,遴選培訓機構,分解落實培訓任務,制定實施方案,并及時報市農業農村局和財政局備案,由市統一報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備案。培訓機構要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必要的培訓場所、專兼職教師隊伍和專職教學管理人員、配套設施設備和實踐實訓基地、培訓目標要求的其他軟硬件條件,具備與培訓內容相適應的培訓能力和跟蹤服務能力等。二是制定教學計劃。培訓機構在市縣農業農村局的指導下,依據本級實施方案及培訓規范,自主組合教學模塊、自行設計培訓課程,建立模塊化課程體系,制定每期培訓班教學計劃。每期培訓班教學計劃,報經縣農業農村局審核批復后實施。

3.2優化培訓方式

實行分類型、分專業、分階段、小班制、重實訓、強服務的培訓方式。經營管理型人員培訓時間累計不少于128學時(其中,線上培訓16學時);專業生產型和技能服務型人員培訓時間累計不少于48學時(其中,線上培訓8學時)[3]。結合農業生產周期,分時段培訓。積極采用系統知識培訓與跟蹤指導服務相結合、線上線下培訓相結合、本地培訓與異地培訓相結合等方法開展培訓。培訓結束后,由培訓機構對學員進行考核,并對考核合格者頒發結業證書。

3.3完善培訓條件

統籌利用各類教育培訓資源,加快構建多元化教育培訓體系。開展培訓基地建設,優先選擇培訓基地承擔培訓任務,將培訓基地建設成為高素質農民培育主陣地。鼓勵培訓機構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建設培訓基地。充分依托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建立實踐實訓基地,加強農民田間學校、實踐實訓基地和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確保培訓的每個專業建立一個實訓基地。加強師資培訓,開展推介名師和精品課程活動,加強精品教材建設,積極開發網絡課程。運用好全國農業科教云平臺等信息平臺,提高信息化管理服務水平。

3.4創新培育機制

按照“一班一案”的要求,培訓班做到了一班一案開班。各培訓班選舉成立了班委會,建立了請銷假制度、班主任制度、外出觀摩學習制度、學員守則、道德規范、考場規則、資金使用管理規定等制度。依托甘農大、省農科院等單位的培訓資源,聘請農林方面的技術專家和骨干,對學員開展理論基礎知識集中培訓。每次集中培訓結束后,按照培訓類型和產業類別,組織培訓學員,在生產示范基地進行現場示范指導訓練,“面對面”“手把手”培訓指導。通過電話回訪、實地查看、集中培訓、大眾媒體培訓、免費提供技術資料、召開學員座談會等形式積極開展跟蹤服務工作,為學員提供創業建議和技術指導。進一步增強創業意識和提高創業能力,不斷擴大產業經營規模。使學員真正成為懂政策、能創業、善經營、會管理、覺悟高的新型職業農民致富帶頭人。

3.5強化宣傳帶動

一是廣泛發動宣傳,營造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良好氛圍。白銀市肅南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實施啟動時,采取以會代訓、遠程教育、集中辦班等方式,組織各鄉鎮主要負責人、科技副鄉(鎮)長和相關部門單位負責人就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實施開展了專題培訓,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納入了各鄉鎮和相關部門單位年度目標責任書考核范圍,落實相關責任人的直接責任,層層抓落實,確保了培育工程實施統籌協調開展工作。二是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加大宣傳。在電視、網絡發送信息,大力宣傳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提高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認知,借助媒體、網絡進行宣傳,依靠12316市級短信平臺、白銀市人民政府網站、白銀市農業信息網、白銀市電視臺等渠道進行大力宣傳新型職業農民有關政策等。

4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不斷加快,農業生產過程中一大批先進的生產技術有效應用其中,大大縮短了農業生產進程,將農民群眾從繁重的農業勞作中解脫出來,為農業增產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各種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需要依托專業技能型的新型職業農民來發揮作用,技能型的新型職業農民能夠實現技術的快速推廣快速普及,并能夠手把手地指導農民群眾開展生產。所以新時期就需要我們充分認識到專業技能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重要性,要從群體篩選完善培訓內容,拓展培訓方式等多個方面入手,構建完善的培訓方案,確保在短時間內提高農民群眾的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1]李俊薈.“一帶一路”倡議下黑龍江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研究[J].現代農業研究,2018(2):17-19.

[2]付鵬.基于培養社會服務型人才目標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13):126-127.

[3]徐為.新型職業農民農業教育培訓方式分析[J].新農村(黑龍江),2018(3):121.

作者:張永寧 單位:甘肅省白銀市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