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舞蹈教育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09 07:29:00

導語:少兒舞蹈教育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少兒舞蹈教育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舞蹈教育在培養少兒的創造力方面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少兒舞蹈教育應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定位于培養兒童的創造力——營造平等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回歸自然,引發他們的創造沖動;然后由老師引導和啟發,通過多種“即興”舞蹈訓練來傳授舞蹈知識,挖掘孩子的創造潛能,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另外,教師在編排節目時注重讓學生參與思考和創造。

關鍵詞:舞蹈教育少兒舞蹈創造力模仿探索即興

沒有創造就沒有人類生活的發展。英國科學家黑克舍說過:“在每一項偉大發現的背后總是伴隨著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充分發揮。”創造力在人的一生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它作為一種能力,是需要培養的。兒童時期是人的生命進程中思維、學習與創造最活躍的時期,對周圍世界充滿好奇,對一切未知事物充滿興趣。他們善于幻想和想象,是進行創造力培養的最佳時期。因此,創造力的培養需從少兒開始。

舞蹈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涵蓋了文學、戲劇、音樂、美術等學科內容,在弘揚人的主體精神、促進人的和諧發展,尤其在發掘人的創造潛能方面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獨特的作用。通過舞蹈教育,讓孩子參與舞蹈情境和情節的設定、動作的編排以及表演,表達他們對事物的感受、想法,激發孩子們發現、探索的欲望。這對少兒創造力的培養是不可或缺的。

一、我國少兒舞蹈教育的現狀

從學齡兒童學習舞蹈的情況看,年齡越大,學舞蹈的人就越少。每個正常的人一出生就會手舞足蹈,在學齡前常會在大人的歡笑中伴著音樂高興地跳著自編的舞蹈。“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他們天生好動,喜歡新鮮變化的事物,善于幻想。舞蹈這門綜合藝術給他們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然而,自從接受正規舞蹈教育后,本對舞蹈感興趣的孩子逐漸害怕上舞蹈課,甚至在舞蹈課上失去原有的信心,以致不再對舞蹈感興趣而放棄進一步的學習。這是什么原因?經過調查分析,主要有兩點:第一,現行的少兒舞蹈教育方法是“口傳身教”,其主要表現為對動作的模仿,同時貫穿著強化式、強制式、封閉式訓練,老師怎么說,學生就怎么做,“一招一式、一板一眼”,上行下效,一遍又一遍地重復一個動作、一個組合。這種教育方法雖然是舞蹈教育的特殊性決定的,教育者也習慣將舞蹈作為一個固定要領灌輸給學生。但殊不知這一切可能抑制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自由發展,使他們漸漸地喪失了主動性而滋生了依賴性,不知不覺地扼殺學生的創造力。單一的模仿讓孩子感到枯燥,尤其對于模仿能力和舞蹈條件較差的孩子來說,動作不及別人快,舞姿不夠優美,容易使他們喪失對舞蹈的興趣。第二,絕大多數家長認為,學習舞蹈就是為了鍛煉形體、培養氣質。當他們把孩子送往舞蹈培訓班學習后,希望老師在訓練中對他們的孩子嚴格要求,他們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基本功有沒有長進,上過幾次舞臺。若孩子在這方面表現不佳,家長可能就認為孩子不行而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使孩子喪失學舞蹈的信心。傳統的舞蹈教學過多倚重于動作模仿學習的接受學習方式,忽視了孩子發現學習的方式,這種偏向影響了孩子創造潛能的開發和學習的興趣。在舞蹈教學過程中,讓孩子位于主體地位,并創造寬松的教學環境,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創造力的形成。通過創造表達個人思想和情感,它比一味地模仿更能讓人心情愉悅。

二、少兒舞蹈教育目標主要在于培養兒童的創造力

我們需要從“純粹藝術”教育中解脫出來,使學生在創造藝術形式和美的感覺過程中獲得美感體驗,藝術教育的最終目標并不是藝術活動的有形結果,而是喚起創造的熱忱,幫助人們提高到一個更高的生活境界。通過舞蹈教育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以利于學生積極靈活地適應新世紀的社會變化。

傳統的舞蹈教育重點在于動作的模仿和訓練,但模仿不等于創造,模仿會讓孩子們漸漸產生依賴的慣性,不勤于動腦,不善于動腦。從心理學角度看,人在被動狀態下,大腦易于疲勞,思維相對遲緩,并易于產生抵觸情緒。21世紀是創新的世紀,舞蹈教育者們真正需要思考改變目前陳舊的、不合理的舞蹈教育觀念,消除舞蹈教育的種種弊端,改革不適合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少兒舞蹈教育,將少兒舞蹈教育目標定位于培養學生創造能力,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

三、在少兒舞蹈教育中進行創造力培養的具體方法

(一)營造平等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

學生的創造力必須在愉快的心情下、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教師是教育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與促進者。教師應充分相信每個孩子都具有創造潛能,讓他們學會表現自我,敢于表現自我。無論學生表現得怎樣都應該給予鼓勵,這種敢于表現的精神,最終將引發蘊藏在孩子們心靈深處的創造天性。

(二)讓孩子回歸自然

被譽為“現代舞之母”的鄧肯對少兒舞蹈教育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鑒,“我讓孩子們到我的學校來就學時,至關重要的一點是讓他們意識到蘊藏在自身之內的這種力量,讓他們意識到他們和宇宙之間的關系,從而激發他們心中強大的熱情,激發這種實際存在的美的因素。”她稱這種方法為“喚醒靈魂”。為此,她經常讓孩子們自由自在地在樹林里、海邊奔跑、跳躍,到自然中去感受浮云的飄動、禽鳥的飛翔、林濤的起伏、樹葉的搖曳,使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對這些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和難以遏制的內心沖動,從而用舞蹈動作表現出來。這種創造沖動正是融入自然、感受自然的結果。

(三)進行“即興”舞蹈訓練

“即興”是在人的無意識過程中,瞬間對“客觀事物”的感觸而發生興致,進入表現的狀態。所謂“即興舞蹈”是舞蹈者隨自己的興致所至而手舞足蹈。它的藝術表現如同詩人的即景嘆吟,畫家的即席揮毫潑墨,在藝術表現的內因上是一致的。即興對人的行為而言,是人的本能,是人感受“客觀事物”的最初本性,即行為手段。如:當孩子還在母親的懷中聽到音樂就會“手舞足蹈”,那些在幼兒園的孩子們聽到動聽的音樂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舞動全身,這些都屬即興舞蹈。即興是創作的伴侶,創作往往有某個即興引發。在即興狀態下能讓人意外地發現新東西,并通過感悟到的新發現,由身體語言表現出來,在不知不覺中挖掘創造潛能。那么如何進行即興舞蹈的訓練呢?方法很多,下面是筆者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幾種方法。

1.引導孩子通過=對舞蹈元素的運用,調動出他們自身的動作

舞蹈是一門傳情達意的藝術,而任何風格的舞蹈的情感表現都借助于動作的時間、空間、力量三要素的變化來幫助完成。讓學生在理解并把握三種元素在動作中的運用過程中,培養投入的狀態和探索精神,挖掘創造潛能,并為他們在即興中做到傳情達意打下基礎。

(1)時間元素:體現在節奏和速度上。節奏在音樂中常見的有2/4拍、3/4拍、4/4拍,可以讓學生配合節拍的長短用跺腳、扭臀的方式表現,也可兩人一組相互用相同或不同的身體部位碰觸,來把握身體的節奏感。速度指動作的快慢,訓練中可讓學生配合有巨大反差的音樂進行運動,也可通過啟發學生不同情緒的表達來訓練他們動作速度的運用。如:做一組動作,當表達情緒較平穩時動作速度會較平緩,表現興奮、高興或激烈時動作速度會較快。

(2)空間元素:空間劃分按身體不同部位與地面的接觸可分為一維空間、二維空間和三維空間。讓孩子認識三維空間,可通過做靜態舞姿的方式,一維空間用膝部及膝部以上部位著地做各種舞姿;二維空間則腳著地做任何舞姿,身體離開地面的舞姿在空中為三維空間。待學生認識三種空間后,通過限制在一種空間里的運動訓練挖掘他們自身盡可能做到的動作。如:要求只在一維空間做流動,運動過程中老師不斷啟發用身體的不同部位接觸地面,并體會接觸時其他部位能產生的動作,這樣訓練的結果,學生能發現無數的一維空間動作。每種空間分別得到訓練后再綜合訓練,即空間變化的訓練。讓孩子感悟動作在空間的變化產生的不同效果。

(3)力量元素:動作的力度也是舞蹈的重要表現方式。教師可啟發學生想象微風、強風和臺風的不同,感受力的不同,也可啟發學生以生活中的各種用力的感受來進行變化,如:嘗試客氣地向對方伸手表示“請給我”時動作柔和,而表現生氣或命令時,同樣的伸手動作卻干凈、有力等等。讓學生體會到對力度的把握可使動作產生出不同的質感,在舞蹈中表現不同的情感張力。

有了分組練習作為基礎,再讓學生進行綜合變化練習。在即興過程中,老師在適當的時間提醒學生三種元素的變化,讓學生對舞蹈三元素的理解和運用更加清晰。同時,學生們為自己發現了如此豐富的動作而心情愉悅,并對本身能力產生了自信感,從而增強創作的欲望。

2.道具應用練習

讓學生將一個普通的司空見慣的物品做道具,進行充分運用。如:用一件長袖上衣做道具,學生首先想到的是穿在上身,脫下來后用手拿著。通過嘗試和探索,發現它能遮在頭上當帽子和傘,可套腿上,脫下來可用兩腿夾著,也可一個袖子套手臂另一個袖子套腿,還可以兩個人每人穿一個袖子等等,方法應有盡有。同樣,用不同樣式的凳子做道具,通過與凳子不同的接觸方式可做出各種意想不到的造型和流動動作等等。學生們通過訓練,從一種司空見慣的道具中發現了意料之外的用法。而在此過程中,學生為了不斷有新發現需要積極思考、探索和嘗試,無形中發展創造思維,開發了創造潛能。

3.情境聯想練習

兒童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感覺進入設定的情境中,用形體將老師提示的情節表現出來。如,在山上玩,突然天下大雨,進入一個很黑的山洞避雨,一只蝙蝠飛過被嚇了一跳,涼風吹到身上,又冷又害怕。第一遍老師先不提示,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與想象進行即興表演,不管學生表現怎樣,老師都要給予肯定和鼓勵,接下來老師以設疑方式,帶領學生通過想象對每個小情節進行深入地分析。如,老師問:在山上玩得非常開心時突然下起大雨,此時的心態怎樣,會怎么做,山洞那樣黑進去時會不會作思想斗爭等等。以此拓展學生的思維,然后讓學生再通過即興表演展示自己的所想。此時,教師需要及時捕捉和發現學生在瞬間迸出來的動態和形象的舞姿,及時表揚,及時再現,及時總結,以好帶差,以強帶弱,共同提高。

4.音樂即興練習

剛會走路的孩子聽到音樂就手舞足蹈時,毫無約束毫無限定,這種音樂即興叫“非限定性即興”。若舞者根據某個音樂和某個要求的限定,在未經構思的情況下,即刻用舞蹈動作做出反應,這種即興就叫“限定性即興”。“限定性即興”需要孩子們對舞蹈元素有初步認識后才能運用。我們面對天性好動不喜受約束的孩子們,在進行音樂即興時既要運用“非限定性即興”方式,又要運用“限定性即興”方式。訓練方法為,首先選擇適合他們年齡階段的有特色的,能刺激他們舞蹈的欲望和創造沖動的音樂。第一遍,由學生自由表現由音樂帶來的感受和沖動——“非限定性即興”;第二遍,在老師的情感啟發和要有元素變化的要求下進行即興——“限定性即興”。在“限定性即興”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抓住時機引導,啟發學生把對音樂的旋律、節奏力度、情感變化與舞蹈動作時的時間、空間、力量三種元素的探索有機結合。有音樂的刺激、教師的引導,學生會全身心投入其中,啟動自己一切感知器官,在快速的思考中,去想象、尋找、表現。

5.不同場景的即興練習

當孩子們在排練廳已得到一段時間的即興練習,學會探索挖掘新動作后,將他們帶到不同環境,在老師有意引導和啟發下,激發他們進行即興舞蹈。如,帶他們到大自然中放飛心情去感受自然,此時,因愉快心情的驅使和老師的誘導,他們會毫無顧忌地以舞蹈的方式表達心中的快樂。此時林中的花、草、樹,海邊的沙和浪花都是他們借以表達心情的道具。不同的環境能給孩子不同的刺激,帶來不同的感受。通過即興鍛煉孩子的適應能力、敏銳的思維和反應能力,并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

(四)在編排節目時讓學生參與思考和創造

編舞是對舞蹈知識技能的重組,是建構和解構的過程。這一過程要經歷舞蹈整體構思到舞蹈形態的捕捉,主題動作的提煉到舞蹈畫面構圖處理等環節。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參與思考與創造無不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教師編排節目時已有自己的構思,孩子們的想法可能不同,不管怎樣先給孩子們的想法予以肯定,再談談自己的構思和這樣構思的原因,讓孩子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也讓孩子懂得如何構思一個完整舞蹈。在編排動作過程中,教師有意安排學生參與創造,創造中教師啟發他們的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可讓孩子從一個點、一個事物、一個動作聯想到多方面的事物或動作,如,編排舞蹈《扯筍筍》,有一段是表現孩子不同的扯筍狀態和動作,老師先讓孩子自己編,然后再整理。過程中老師設疑:在扯筍時的狀態怎樣,筍多嗎,在哪個方位,怎樣扯?等等。通過啟發讓孩子們展開想象,充滿激情地投入到動作的創編中。結果孩子們編出來的神態、動作各異,非常新穎,有些動作竟是老師意想不到的。孩子們也因為參與了動作創編,因而在自我表達和表現方面得到了滿足,體會到了創造帶來的樂趣,這樣自然就更激發了他們的創造熱情。

結語

在這個知識經濟競爭和人才科技競爭的21世紀,各行各業都在呼喚創新。作為素質教育組成部分的舞蹈教育若能將孩子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變接受為探索和發現,變技能技巧訓練為潛能開發訓練,變純模仿為創造,那么舞蹈教學將不僅會受到更多孩子的歡迎,而且能夠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充分開發孩子創造潛能,增強孩子的創造力,這對孩子人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英)伯納黛特-杜費.早期創造力與想象力的培養.上海遠東出版社,2002.6.

[2]鄧肯.我的一生.團結出版社,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