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傳統文化研討
時間:2022-07-26 01:30:03
導語:美術傳統文化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面對當下紛繁復雜的美術事象,彷徨困惑的同時,我們忽略了一個邏輯點,即美術文化傳統是指什么,或者說美術文化傳統的實質和特征是什么,美術文化傳統又是一個怎樣的存在樣態?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美術文化的良性變遷。
一、美術文化傳統的內涵界定
“傳統”一詞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傳”最早見于甲骨文,其意為“驛站”,以后逐漸引申為“傳達”、“延續”、“繼承”之意。“統”,其本意為“絲的頭緒”,引申為“系統”,“綱要”之意。“傳統”合為一詞后,指歷史沿傳下來的,具有根性的模式及行為規則。《辭海》界定傳統為“歷史沿傳下來的思想、文化、道德、風俗、藝術、制度以及行為方式等。
對人們的社會行為有無形的影響和控制作用。”①在文化學中,對“傳統”的代表性表述是“傳統是圍繞人類的不同活動領域而形成的代代相傳的行事方式,是一種對社會行為具有規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同時也是人類在歷史長河中創造性想象的沉淀。”②在此意義上的“傳統”,就是文化要素構成的有機系統,就是文化傳統的同義語。然而,現實生活中,當我們以傳統相稱時,大多指向為歷史。這就不可避免造成“傳統”、“文化傳統”以及“傳統文化”之間的混淆。“文化傳統”與“傳統文化”有著密切的關聯,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區別。《人學詞典》對“文化傳統”的定義是“由歷史沿襲而來的思想、道德、風俗、藝術、制度等與人類實踐活動有關的各種生活方式。”③這與“傳統”的界定近似。而“傳統文化”,則指“由傳統的作用而產生的凝固、穩定的文化形式。……它相對于現在,卻是一個相對凝固而穩定的即成事實。……體現傳統形式化的文化就是傳統文化。”④此外,眾多學者從不同角度論述了二者的差異。龐樸在其著作中論述說“傳統文化是指具體的文化,……是一個死的,……是過去已經完成了的那些東西。”⑤而所謂文化傳統一般“指的是支配千百萬人的習慣和力量,可以說是一種集體無意識,是一種潛意識。……集體的無意識是整個民族即凡是這個文化背景下的民族都具有的這樣一種無意識的集體行動或集體的無意識的行動,這些東西叫做文化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一種傳統,叫做文化傳統。”⑥朱維錚在文章中從不同的層面詳細論述了二者的聯系與區別⑦,而張岱年、姜廣輝則指出“‘傳統文化’是相對于現代文化而言的概念,‘傳統文化’的意義大致相當于過去的一切文化現象,而‘文化傳統’的意義是指歷史文化中影響深遠,以致對現代仍有重大影響的內在因素。”⑧劉夢溪認為“‘傳統文化’,是指傳統社會的文化,一般把周秦以降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稱作傳統社會。……‘文化傳統’是指傳統文化之后的精神鏈接鏈,并不是所有的文化現象都能夠連接成傳統。”⑨王炯華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橫向的概念、靜態的概念、文化‘源’(狹義)的概念。中國文化傳統,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綿延流傳、通古貫今的外匯內涵。中國文化傳統則是一個縱向的概念、動態的概念、文化‘流’的概念。”⑩從眾多學者關于“文化傳統”與“傳統文化”內涵的界定看,無論各種界定的側重點為何,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文化傳統”與“傳統文化”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二者不是可以互換的概念。總之,所謂“傳統文化”,是指歷史上存在過的文化事象,相對于現代而言,就是傳統的。“文化傳統”是指貫穿人類發展的整個歷史階段,世代沿傳的那些相對穩定的,體現文化的質的規定性的本質內核。
簡要地區分了文化傳統與傳統文化,我們可以順理成章地切入美術文化傳統與傳統美術文化的區分。傳統美術文化是歷史上一切美術文化現象,相對于現代美術文化而言,它并不對整個美術文化有決定作用,只是指明時間概念,是體現傳統形式化的凝固、穩定的文化形式,是歷史上出現過的處于定型樣態的文化現象。美術文化傳統是人類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美術文化演進中出現的對人類美術文化有過很大決定性作用,并且依然活在現實中的那部分根性傳統,是一個動態的流向,其影響及于現在以至未來的那些具有根本性的內隱和外顯的要素,是歷史沿傳下來的美術文化域內的規則,制度,思想,信仰等等行為模式的總和。
二、美術文化傳統的存在樣態
所謂存在樣態,是指事物(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兩方面)在一定環境條件下所體現出的形式與狀態。任何事物在特定環境條件下都呈現出特殊的形式與狀態。美術文化傳統是內隱的,動態的。因此,美術文化傳統的存在樣態不是簡單的機械的線性構成排列,而是呈現為有機聯系的復雜的存在樣態。
梳理清楚美術文化傳統的存在樣態,有利于我們正確地認識美術文化傳統,形成相對合理的美術文化傳統觀。
1、美術文化傳統是歷時性與共時性相結合的存在樣態。
正如前面所說,美術文化傳統是人類美術文化演進中出現的對人類美術文化有過很大決定性作用的,沿傳下來的根性的東西。既然是美術文化演進史上沿傳下來的,那么一定有其歷時性的延續性。它是貫穿美術文化演進史的,是歷史延續性的表現。比如,屬于美術文化傳統范疇的視覺性因素,是美術文化自形成時直到現在以至將來都在沿傳的因素。因此我們說,美術文化傳統是歷時性存在。“討論文化傳統,必須辨別現實中間有無蹤影。”瑏瑡辨別是否為美術文化傳統,必須注意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依然活在現實中的那部分根性的傳統。如若只是存在于美術文化演進史中,而現實中不存在,那就是歷史的遺存,屬于“死文化”的范疇,而只有“活文化”才屬于文化傳統的范疇。
由此,美術文化傳統必然存在于當下各種美術事象中,我們可以用共時性存在來描述。而相對于傳統美術文化而言,它僅僅是歷史的存在,它出現在美術文化演進中的某個階段,只是美術文化演進中的一個過程,一個已經定型化的美術文化現象而已。因此,美術文化傳統一定是歷時性與共時性相結合的存在樣態。任何美術文化傳統必定有其歷時性的發展軌跡,以及其共時性的存在樣態。
2、美術文化傳統是時間性與學理性相結合的存在樣態。
按照劉夢溪提出的“‘傳統文化’,是指傳統社會的文化,一般把周秦以降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稱作傳統社會”瑏瑣的觀點,傳統文化僅僅指明時間性存在,即僅僅指明傳統文化存在的歷史階段,并沒有任何的感情色彩,不具有褒貶之意。
傳統美術文化同樣是僅指明歷史時間階段。比如我們說漢、唐、宋、元、明、清美術文化,都是一種定型的特定歷史階段的美術文化現象,屬于傳統美術文化。當我們說古希臘的藝術如何如何,中世紀的藝術如何如何時,僅僅是我們對特定時期已經定型的傳統美術文化的個人喜好的表達,而不是一種深入本質的內涵界定。因為,它們僅僅是美術文化演進史中的一個特定階段,是已經穩定的無法改變的美術文化演進的一個過程。但是,美術文化傳統并不僅僅是歷史中的美術文化現象,而是這種美術文化現象背后的反映美術文化本質的規律性的精神內涵。換言之,特定時期的美術文化蘊涵著美術文化傳統在其中,這是美術文化傳統時間性存在的體現。美術文化傳統是這種特定歷史時期美術文化現象背后的反映美術文化本質規律性的精神內涵,這體現了美術文化傳統的學理性存在樣態。不同時代的美術文化現象,從不同的角度體現了美術文化的質的規定性。比如,萌芽期美術文化孕育了整體自律性美術文化傳統范疇的內在因素之視覺性以及美術文化傳統生成的動力源;史前美術文化發展完善了美術文化傳統的內涵結構之思想-視覺性、語言-體系性、創生-演進性;文明期美術文化則促使美術文化傳統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再比如談到古希臘美術時,我們自然會想到和諧的數的比例,這里就蘊涵了屬于整體自律性美術文化傳統范疇的視覺性。當我們談到文藝復興時期美術文化時,透視、結構、體積等概念就會出現在腦海中,這就是整體自律性美術文化傳統范疇之語言性的體現。這些都是美術文化傳統的時間性存在與學理性存在相結合的具體體現。總之,美術文化傳統是以時間性的存在樣態蘊涵了學理性的存在樣態,以學理性存在樣態反映了時間性存在樣態。這是與僅僅體現時間性存在的傳統美術文化的重要區別之一。
3、美術文化傳統是正面性與負面性相結合的存在樣態。
美術文化傳統是美術文化演進的中軸線,是沿傳下來的規定了美術文化質的規定性內涵的東西。因此,美術文化傳統是促使美術文化變遷演變的內核因素。這就是美術文化傳統的正面性存在的體現,也是我們強調學習傳統,深入傳統的理性支持。但歷史不是線性結構發展的,文化也不是直線式承傳的。因此,文化傳統中不同的內涵成份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受到了不同的禮遇。比如一直圍繞著筆墨發展的中國畫歷來以筆力墨氣為表現手段,以線的力度與氣勢,以水與墨的諧和作為評價作品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當下多元化發展趨勢下,“水墨實驗”的興起,綜合手法的運用,中國畫所謂的“底線”已經不復存在了。如果,我們仍然以各種局部他律性美術文化傳統為標準衡量各種實驗性美術文化的藝術價值,就會忽視甚至否定實驗性美術文化的價值。況且,創生性是美術文化傳統的重要內涵之一,任何有悖于創生性的約束限制,都是不利于美術文化的變遷演變的。因此,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美術文化傳統不再是我們必須遵循的依據。相反,會成為約束甚至阻礙美術文化變遷演變的因素。此時,美術文化傳統的絕對正面性也就隨之顛覆了,美術文化傳統成為沒有明確價值取向的中性詞匯。但是,美術文化傳統無論被視為歷史沿傳下來的美術文化的質的規定性的體現,還是被視為約束或阻礙美術文化變遷演變的因素,都是具體歷史階段的個別化。宏觀的看,美術文化傳統就是正面性與負面性相結合的存在樣態,美術文化就是以美術文化傳統的正面性與負面性的回旋波動為軌跡變遷演變的。
4、美術文化傳統是主體性與客體性相結合的存在樣態。
任何文化傳統都是人類認識選擇的結果,沒有人類主體的選擇,就沒有文化傳統的延續。美術文化傳統是人類藝術意識瑏瑤的選擇的結果。中國畫以線作為重要的表現手段,是我們這個民族共同藝術意識的選擇的體現。眾所周知,早期繪畫中,無論西方還是東方都是以線為主要表現手段。隨著歷史的演進,我們選擇了繼續以線為重要表現手段,而西方民族卻逐漸偏向了色彩與體面。
其中的原因自然有很多,但不同的變遷方向與民族的共同藝術意識的不同取向有著必然的聯系。某種程度上說,就是行為主體選擇的結果。美術文化傳統的客體性存在,表現為美術文化本身的規定性的存在。不論個體選擇與否,美術文化傳統是客觀存在的,是永恒存在的,不可消亡的。從美術文化傳統開始生成起,視覺性、語言性、創生性就形成了。在美術文化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這些美術文化傳統從來就是客觀存在的,并不因人類主體的選擇而有任何改變。換言之,美術文化傳統是相對存在的,相對于人類主體的選擇而存在的;美術文化傳統又是絕對存在的,它是不以人類主體的選擇改變而變化的,是客觀存在的。這看似矛盾的結論,卻恰恰是我們認識美術文化傳統時應該遵循的重要原則之一。
5、美術文化傳統是專門性與融合性相結合的存在樣態。
從學科分類學角度講,美術文化廣義上就是視覺文化,包含繪畫、雕塑、攝影、書法、篆刻、建筑、設計等等,繪畫中又分為水墨畫、油畫、版畫等等畫種。每一畫種有其自身獨特的傳統。比如水墨畫與油畫,就有著相互獨立的表現工具和表現技法。版畫、年畫、連環畫各自有著各自的內涵規定性。總之,不同民族地域的美術文化有著相對獨立的傳統內涵,不同畫種之間有著不同的專門性內涵。這就是美術文化傳統專門性存在樣態的體現。但是,各種畫種或不同民族地域的美術文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特定條件下是相互交流融合的。
東西方美術文化的交流與借鑒,是事實。不同畫種之間的表現技法相互借鑒、工具材料的相互借鑒,也是事實。再如,宮廷繪畫、文人繪畫、民間繪畫之間的相互借鑒等等。這就是美術文化傳統的融合性存在樣態的體現。美術文化傳統是一個復雜的體系,是由相對獨立的眾多小體系共同構成的一個大體系。小體系之間呈現出相互排斥又相互融合的狀態。這種狀態決定了美術文化傳統的專門性與融合性相結合的存在樣態。
6、美術文化傳統是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存在樣態。
探討美術文化傳統是一種純粹的理論問題,研究美術文化傳統,就是一種理論性探討。通過理性思維,去分析美術文化傳統內涵結構及其價值體現。沒有一定的理論體系框架的梳理建構,就無法認識美術文化傳統的真實面目。但是,我們不能簡單的把美術文化傳統看作是理論性問題。美術文化傳統研究的宗旨,是促進當前美術文化良性變遷,是促進美術文化的實踐創作活動。美術文化傳統是存在于當下美術文化現象中的,與當下美術文化創作實踐是分不開的,這就是美術文化傳統的實踐性存在的具體體現。美術文化傳統的重要作用,就是對當下美術文化良性變遷的推動作用,沒有這種推動作用,美術文化傳統就失去了自身的價值。研究本課題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通過對美術文化傳統的認識梳理,促進美術文化的生態性可持續性變遷。因此,美術文化傳統只有應用于美術文化創作實踐才有其存在意義。這就是美術文化傳統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存在樣態的體現。
通過以上對美術文化傳統的存在樣態的簡要梳理。我們可以看出,美術文化傳統就是在眾多的悖論中不斷變遷的,是眾多矛盾的結合體。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不會以簡單的直線式邏輯去認識美術文化傳統。
三、美術文化傳統的特性
對美術文化傳統的特性的梳理,是建立在正確認識美術文化傳統的存在樣態的基礎之上的。對美術文化傳統存在樣態的梳理,是對美術文化傳統的淺層感知的感性梳理。這種感性認識必須通過概括、抽象等思維手段上升為理性認識,我們才能深刻地理解與認識美術文化傳統。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歷史承傳性。
首先,任何文化傳統都是歷史的延續,是人類實踐生活的積淀,是人類世代相傳的文化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文化傳統是在一定的時空背景中,從眾多美術文化事象中抽象、提煉、凝聚而成的。比如,屬于局部他律性美術文化傳統范疇的工具材料是歷史承傳的。原始美術文化中無論是石制工具的刻制,是骨制工具的運用,還是其它各種具有制作美術作品功能的工具,都是人類的一種選擇。隨著人類的不斷實踐,隨著歷史的積淀,人類選擇了筆作為最具表現性的美術工具。
無論是東方柔軟的毛筆還是西方挺硬的油畫筆,在美術文化演進史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高新技術不斷問世的今天,“電腦美術”、“數碼美術”開始興盛。如若只看表面,這些工具沒有體現出歷史承傳性。但是,從深層審視,原始美術中的石制骨制工具,后來筆的運用,以及現在逐漸興起的電腦等等,其本質都是一種表現工具,是實現人類創生美術作品的工具,是視覺轉換的工具,是美術語言體系的承載體。原始時期的美術工具,當下的美術工具,以及將來出現的各種美術工具,都是以此為線索的有機聯系的系統。再比如,民間美術中,同樣的“五毒”形象,為什么會同時出現在肚兜,枕頭上?
小孩子的鞋子為什么會用一個夸張的虎頭來修飾?這種防身護體的寓意就是美術文化傳統歷史承傳性的體現之一。其次,美術文化傳統是人類選擇的結果。一種美術文化要素之所以成為美術文化傳統,重要的一點是在一定的歷史時期適應人類美術文化變遷的需要。只有滿足人類美術文化變遷演變的需要,人類才會選擇,進而沿傳下來。仍然以工具為例。
石制骨制工具滿足了原始人類在巖壁等堅硬物體上創作的需要,于是原始人類選擇了它們。毛筆、油畫筆的出現滿足了運用水墨和油彩的需要,于是毛筆、油畫筆得到了重視。電腦數碼技術的運用,更是滿足了信息時代美術文化變遷演變的潮流趨勢,自然也蓬勃發展起來了。因此,美術文化傳統是歷史繼承的結果,也是人類選擇的結果。
2、文化指令性。
此特性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群體認同。美術文化傳統之所以能夠沿傳下來,必然有一定的原因。一方面是上面論述的物質實用需要,另一方面是思想上的群體認同。美術文化傳統包含著美術文化域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等。這些深層的內涵得到了群體的普遍認同。人類的美術文化實踐行為都是圍繞著這種沿傳下來的模式變遷的。如果僅僅是個人習慣,而不被普遍認同,就是貼上傳統的標簽也不會沿傳下來。只有當一種美術行為范式、價值觀念、信仰系統等等被社會群體所共同認同,才會被承傳。其二,引導趨勢。當美術文化傳統被群體認同后,社會群體自然會以美術文化傳統為軸心推動美術文化的變遷演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說,正確認識美術文化傳統,是辨別美術文化變遷演變趨勢的重要因素。
仔細梳理清楚美術文化傳統變遷的脈絡,就能把握住美術文化的變遷演變趨勢。當我們以整體自律性美術文化傳統為衡量標準時,我們就會以一種相對寬容的心態來欣賞所謂的現代以及后現代美術,我們就會充分理解藝術是有無限可能性的深刻內涵。當我們在不懈地討論美術的“真”、“善”、“美”標準時,我們是否認真地研究過美術文化的整體自律性傳統呢?如果,我們想當然的一貫地以意識形態來匡正美術文化,那么美術文化將不會成為潤澤人類心靈的精神養料,只會是統治階級的工具,是約束人類思想的韁繩而已。因此,研究美術文化傳統,揭示美術文化傳統所蘊涵的被社會群體所認同的具有引導趨勢的文化指令,是認識美術文化變遷演變趨勢的重要途徑。
3、開放互補性。
任何文化傳統都是開放的、互補的。沒有新鮮血液的注入,人類文化將無法前進。正如佛教傳入我國,歷經扎根、發展、結果,成為我國的一大宗教,并最終影響促成了現在這樣的民族共同心理意識。可以說,沒有佛教的傳入,也無法形成現有的中華民族文化。文化需要交流,封閉自守只會束縛自身的發展。歷史證明封閉、保守之路是行不通的。易言之,文化的進步,必須以文化傳統的開放為前提。開放的文化傳統,并不是沒有限制的開放,而只是對于于己互補的那些文化因素的開放。對于互補的內涵,我國很早就有了深刻的認識。
中國人以陰陽來標注世界,有陰必有陽,陰陽調和,萬物興盛。
某種程度上說,陰陽就是相生相克相補的矛盾統一體。沒有互補,就意味著殘缺。因此,美術文化傳統必定不應該是死水一潭,而是開放的,互補的。當西方藝術的科學理性精神成為東方藝術追求的目標時,“天人合一”與科學理性相結合。當厭倦了科學理性精神的西方當代藝術,意識到東方藝術的圓融精髓所在時,一味以科學理性著稱的西方美術,也開始關注處于混沌狀態的“道”的存在。這就是東西方美術文化的開放交融,就是東西美術文化傳統互補的價值。當民間繪畫,文人繪畫,宮廷繪畫相互融合時,民間繪畫的“趣”,文人繪畫的“意”以及宮廷繪畫的“技”也就融為一體了。
當“所謂”的國、油、版、雕、連、年、宣瑏瑧相互借鑒融合時,我們不能以某一畫種的特征不明顯,不能以畫種之間界限的不明確,而否認整體美術文化的發展。
4、時代變遷性。
任何文化傳統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遷的。時代的更替,社會的發展,導致人類生存的社會文化環境也在不斷的變化。這就勢必要求美術文化傳統也要相應的變化。而這種變遷體現為揚棄與繼承,吸收與創生。即原有的美術文化傳統一部分被揚棄,一部分被繼承發揚,新環境下形成的新的美術文化傳統一方面來自于吸收其它優秀美術文化傳統,一方面產生于自我的創生。原始美術那種實用的創作動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生活的改進,漸漸被淡化弱化。而以情感的宣泄,思想的闡述為動力的創作成為美術文化實踐的主流。這些就是揚棄與繼承的體現。魏晉時期佛教傳入我國,促進了我國佛教美術文化的形成,產生了莫高窟、云崗窟、龍門窟等一批經典的石窟藝術。我國的書法傳入日本、韓國,分別形成了書道與書藝。南畫經過大和民族的改進發展成為日本人引以為豪的日本畫。早期東西方繪畫同樣以堅硬的工具在巖壁上刻劃為主要的表現手段,同樣重視線條的運用。但由于西方油制顏料的運用,解剖學、透視學、色彩學的快速發展,產生了西畫以油制顏料為主,重結構、重體面、重色彩的美術文化傳統。而隨著毛筆水墨的發展,生熟紙張的運用,以及“以形媚道”的繪畫思想的產生等等,最終形成了現有的中國美術文化傳統。這些就是吸收與創生的明證。
總之,美術文化傳統就是在這種不斷延續的過程中不斷地變遷,并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機與活力。美術文化正是在美術文化傳統的不斷變遷中演變的。
5、生態多元性。
生態學方法已經廣泛運用到各種學科中。“所謂生態學方法,是用生態觀點研究現實事物,觀察現實世界,又稱生態學思維,用生態觀點思考問題。”瑏瑨我們有必要運用生態學方法梳理認識美術文化傳統。“生態”最早運用于生物學科,是關于有機體與周圍外部世界的關系的一般學科。二十世紀下半葉,環境問題成為社會的中心問題,使之快速地滲透到其它學科中。于是,由自然生態推衍到生態文化觀念,生態的含義也就不僅僅局限于是生物學含義了。從廣義上去理解,“生態就是人們具有的主體與環境相互作用和承認差異性和諧生存的整體的價值觀與規范體系。簡言之,異質同構為生態,差異性是生態的重要標志之一。”瑏瑩美術文化傳統的范疇,是由相對獨立的小系統構成的,它們之間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中國美術與西方美術之間存在差異。國、油、版、雕、連、年、宣之間的存在差異。宮廷繪畫、文人繪畫、民間繪畫之間也存在差異。
即使是同一畫種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歷史階段也會有一定的差異。正是這些差異,誤導了我們對美術文化傳統的認識,也正是這些差異共同構成了內涵豐富的美術文化傳統的內涵體系。這就是異質同構,就是美術文化傳統生態多元性的體現,就是美術文化多樣性變遷的內因,就是美術文化“沒有絕對標準”瑐瑠的標準依據所在。
以上就是理性分析美術文化傳統存在樣態后得出的結論。在充分認識了美術文化傳統的存在樣態與特性之后,我們不應僅僅簡單地以“繼承傳統”為口號,而應該理性的分析、梳理美術文化傳統,并有效的加以繼承。但是,我們應該如何把握美術文化傳統,以促進我們當下的美術文化實踐創作呢?
我們如何繼承學習美術文化傳統以作用于自身的美術文化實踐行為呢?有學者認為“繼承傳統、弘揚傳統,首先必須分析、研究傳統,弄清它的精華和糟粕,在今天條件下有可能繼承的精華和不可能繼承的精華,以繼承它的精華而不是糟粕,繼承它在今天條件下有可能繼承的精華而不是不可能繼承的精華。”瑐瑡但是,什么又是美術文化傳統的精華,什么又是在今天條件下有可能繼承的精華呢?要解決這個問題,筆者認為,首先要形成合理的美術文化傳統觀,即認知美術文化傳統的態度觀念。
四、美術文化傳統觀的提出
我們提出的“熔鑄中國氣派,塑造國家形象”的目標,如何構建?雖然我們無法明確地提出“中國氣派”的風格概念,但是“中國氣派”一定不是固定模式的呈現,而應該是多元呈現,兼容包并的體現,是中國傳統精神內涵的支撐與當代社會氛圍有效結合的產物。面對當下復雜的美術文化事象,我們如何認知?一個關鍵點就是認知美術文化傳統。在系統研究美術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必須形成以辯證的眼光審視美術文化傳統、以嚴謹的邏輯思考美術文化傳統、以變遷的理念接受美術文化傳統、以寬容的心態欣賞美術文化傳統為基本內涵的美術文化傳統觀,實現及時宏觀把握美術文化變遷趨勢的訴求目標,促進美術文化的生態性可持續性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