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思辨與藝術實踐雙重參照論文
時間:2022-05-24 10:49:00
導語:理性思辨與藝術實踐雙重參照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筆墨;寫意;綜合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筆墨是中國畫的重要審美特征之一、筆意的產生,有賴于用筆、筆意的產生,也有賴于筆法、筆意的產生,更有賴于筆枝、由用墨而衍生出的“墨意”,則指用墨創造繪畫的意境、筆與墨、筆意與墨意得有機統一、完美結合,形成筆墨、寫意不僅是中國畫的重要審美特征之一,而且是整個中國藝術的重要審美特征之一、“寫意”一詞,最早即源于中國畫、中國畫的“寫意化”審美特征十分鮮明、中國畫的空間營造法,主要分為全景式空間、分段式空間、分層式空間三種、中國畫的詩、書、畫、印“四合一”,充分體現出它的綜合之美等,具體請詳見。
中國畫,簡稱:“國畫”,顧名思義,它是中國的繪畫藝術,是民族繪畫的主要代表。它還與中國書法并成為“中國書畫”,而“中國書畫”又與中醫中藥、京劇一起,并稱“三大國粹”。中國畫之所以作為民族繪畫自立于世界繪畫藝術之林,是因為它具有獨特的民族審美特征。因此,研究探討中國畫的審美特征,對于中國畫的繁榮與發展,可以提供理性思辨與藝術實踐的雙重參照系。
一、筆墨
筆墨是中國畫的重要審美特征之一。中國畫以中國特制的毛筆、墨或顏料,在宣紙或絹帛上作畫,故中國畫又稱“水墨畫”或“彩墨畫”,這使得“筆墨”成為中國畫技法和理論中的重要術語,也成為中國畫的重要審美特征。
由用筆而衍生出的“筆意”,則指的是用毛筆進行繪畫時的藝術經營與筆畫運轉間所表現出來的意向、風格、功力、神態、意趣等等。宋代大詩人兼大畫家蘇軾曾在詩中云:“茍能通其意,常謂不學可。”說的就是繪畫時的筆意。
筆意的產生,有賴于用筆。中國畫使用的毛筆,具有特殊的功效,它能自由地勾畫出各種線條,通過線條的粗細、方圓、頓挫、徐疾、輕重、濃淡、轉折等,達到造型的目的,充分而又獨到地表現物象的形體和質感。
筆意的產生,也有賴于筆法。所謂“筆法”,指的是用筆的方法,即繪畫時用尖峰毛筆正確的執筆、運筆的方法,筆毫的運用要掌握輕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使線條富于變化。
筆意的產生,更有賴于筆枝。所謂“筆枝”,指的是用筆的技巧,如勾、勤、點、等。例如若干平行線或穿插的長線組成披麻,可以表現峻峭的峰巒,如此等等,不勝權舉。
由用墨而衍生出的“墨意”,則指用墨創造繪畫的意境。中間畫以墨代色,稱為“墨色”,有所謂“墨分五色”之說,即用烘、染、潑、積等筆墨法,使墨產生鳳舞而細微的色度變化,即墨色的焦、濃、重、淡、清五種不同的色度,以墨色營造出畫中的空間層次與物象特征,雖畫牡丹,墨色營造出畫中的空間層次與物象特征,雖畫牡丹,墨色能顯牡丹之紅;雖畫綠荷,墨色亦能顯滿低荷碧。許多畫家用“破墨法”,使墨色變化無窮,如以濃破淡、以淡破濃、以濕破干、以焦破潤等等。另有“潑墨法”,即大筆飽蘸水墨渲染,或端硯墨,任墨在畫紙上暈化成各種狀態,然后隨墨發的想象略加勾勒點染,使形象清晰起來,創造出不可重復而又與眾不同的新意。
筆與墨、筆意與墨意得有機統一、完美結合,形成筆墨,成為中國畫的兩大支柱,共同撐起中國畫的藝術天空。
二、寫意
寫意不僅是中國畫的重要審美特征之一,而且是整個中國藝術的重要審美特征之一。著名文化學者余秋雨教授說:“寫意是中國古代美學的一個重要命題,在戲曲表演藝術中主要表現為對時間空間限制的突破,以及動作、布景的虛擬。合在一起,就造成了一個與實際的生活形態相去甚遠,藝術的韻律隨著心意流蕩的天地——當然,不會是一個逼真的幻境。”著名美學家彭吉祥先生則從中西文化與中西美學比較學的高度指出:“中國傳統美學強調美與善的統一,注重藝術的倫理價值;西方傳統美學則強調美與真的統一,更加重視藝術的認識價值。中國傳統美學則強調藝術的再現、模仿寫實。”顯然,寫意與寫實,成為中西美學的主要標志。
其實,“寫意”一詞,最早即源于中國畫,俗稱“粗筆”與“工筆”相對,屬中國畫中放縱一類的畫法,即通過簡練筆墨,寫出物象的形神,來表達畫者的意向,故名“寫意”。后來,“寫意”的內涵擴大,不僅不單單指“寫意畫”,包括寫意畫、工筆畫在內的所有中國畫都是“寫意化”的,而且也泛指所有的中國民族藝術都是“寫意化”的,以至形成了“寫意主義”與西方“寫實主義”的對應關系。
中國畫的“寫意化”審美特征十分鮮明。在構圖上,不像西方寫實主義繪畫(如油畫)那樣講究“焦點透視”,而取“散點透視”之法,即“可移動的遠近法”,使視野寬廣遼闊,構圖靈活自由,畫中的物象可以隨意列置,沖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中國畫的空間營造法,主要分為全景式空間、分段式空間、分層式空間三種。例如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是全景式空間,以散點透視法將汴河兩岸數十里的繁華景象組成一個完整的畫面,通過全景式的構圖展現北宋首都汴京從城郊農村到城內街市的熱鬧情景;五代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則以分段式空間的構圖法構成;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T形帛畫,則以分層式空間的構圖法,展現了天界、人間、地界的不同景況。在明暗上,中國畫也不像西方.油畫那樣強調以色彩的深淺來表現物體的明暗。在繪畫的立意上,中國畫更強調表現畫家的意向和氣韻,所謂“一枝一葉總關情”,通過畫中的物象表現畫家的思想、情致。
三、綜合
中國畫的詩、書、畫、印“四合一”,充分體現出它的綜合之美。中國畫把繪畫、詩歌、書法、篆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補充,相互輝映,形成了中國畫獨有的綜合美。許多畫家同時又是詩人和書法家、篆刻藝術家。畫上的題詩,常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并收到“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藝術效果。例如鄭板橋的《墨竹》,題詩是:“不過數片葉,滿紙俱是節,萬物要無根,非徒觀半載。”表現出畫家重氣節的品格。而印象的意義也并不單單在于留名,除名號之外,還有格言或畫家心語,并顯示出篆刻的風格與功力。
綜上所述,中國畫以筆墨、寫意、綜合三大審美特征,在世界繪畫藝術中自成體系,獨樹一幟,成為民族藝術的經典的民族文化的驕傲。
參考文獻:
[1]余秋雨.戲劇理論史稿[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
[2]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 上一篇:制藥公司項目組先進事跡
- 下一篇:創建平安社區加強綜治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