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樂派音樂藝術特征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22 11:21:00
導語:外國樂派音樂藝術特征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文章通過對印象樂派的形成及其代表作曲家德彪西創(chuàng)作手法特征的分析,詮釋了印象樂派音樂表現(xiàn)技法特征。
關鍵詞:印象樂派繪景渲色描情寫意狀物
1874年,一群法國畫家在巴黎舉辦了一個畫展,其中展出一幅由莫奈①所作的,題為《印象日出》的風景畫。從此,印象主義畫派便逐漸產(chǎn)生、發(fā)展,畫家們對于縹緲的事物情有獨鐘,把視覺印象以及物體周圍的色彩、光影、氣氛看得比輪廓分明的實物本身更為重要。把大千世界萬物造化的生動與美感,統(tǒng)歸于光與色的作用。
一、印象樂派的藝術特征
受印象主義繪畫的影響,19世紀末,法國作曲家德彪西②創(chuàng)立了音樂的印象主義樂派,它在美學思想上與自然主義、快樂主義、直覺主義和經(jīng)驗主義等流派相通,在藝術觀念上象征派詩人追求辭藻聲韻的微妙效果。其在題材上專注于光和影的游戲以及一切美麗、愉悅和能給人以享受的東西,追求大自然中景物瞬間的交替和變幻,特別強調色彩輕淡與濃重之間的對比,強調音樂的明暗層次與濃淡色彩,制造出一種朦朧的與變幻莫測的氣氛,并用絕妙的和聲、音色將其表現(xiàn)出來。
德彪西認為,音樂比繪畫更能有效地把印象主義的理想付諸實踐,繪畫只能表現(xiàn)光的靜止狀態(tài),而音樂卻能表達光的流動變化。莫奈需要一系列畫幅才能繪出同一場景光的不同效果,而音樂卻能在同一首樂曲中創(chuàng)造不間斷的光的流動。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他的旋律多以零碎的片斷或短句加以發(fā)展;他喜用不協(xié)和和弦,平行四五度,平行和弦,音階常用全音階,五聲音階和中古調式。和聲上盡量減弱功能性,增強其色彩性。通過頻繁離調、轉調的使用,大大擴充了調性的范圍。曲式結構則以三部曲式為主,體裁上也作了較多的創(chuàng)新,不是照搬傳統(tǒng)的曲式體裁,而是把體裁的運用更加自由化,如交響素描《大海》第三樂章“風與海的對話”,結構就接近于回旋曲式。配器手法精致細膩,色調閃爍,變幻莫測。他善于捕捉光、影、水色的動態(tài),借視覺式形象來表現(xiàn)聽覺式幻想。所有這些手法的運用都是為了營造印象主義特有的朦朧、飄忽、空幻和幽靜的意境。
二、印象樂派的代表——德彪西的鋼琴音樂
德彪西的鋼琴音樂藝術總結了印象樂派的音樂特征。從1880年第一首鋼琴曲《波希米亞舞曲》問世到1915年用純音樂寫成的12首《鋼琴練習曲》,35年中德彪西共寫了包括以鋼琴獨奏形式發(fā)表的舞劇音樂《玩具盒子》在內的92首鋼琴曲。其鋼琴作品在藝術表現(xiàn)上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特征:
1.繪景
音樂在諸種藝術形式中是最抽象的,由于受到印象畫派的影響,德彪西在作品中大量地用音響材料進行“繪景”。《歡樂島》是德彪西根據(jù)巴黎盧浮宮法國畫家華托的名畫《開往西代爾島的航船》而創(chuàng)作的。《歡樂島》恰似用音繪成的“音畫”,曲中西代爾島上旖旎的湖光山色躍然眼前。
2.渲色
在德彪西的音樂中,很重要的構成因素是色彩性音響,我們在德彪西的許多作品中都可感受到豐富的音響,如《意象集》第一首《水中倒影》右手在中高區(qū)持續(xù)運用和弦式琶音,宛如柔和的清風,在水面泛起陣陣漣漪,被她搖碎的水中倒影在陽光照耀下泛出彩虹般的光芒。這首樂曲在音階素材上將自然音階、半音階、全音階“化合”在一起,德彪西被人譽為“和聲化學家”當之無愧。在鋼琴套曲《意象集》中尋求音響色彩效果與揭示人的主觀感受相結合的方法,并營造出一種夢境般的氣氛和朦朧的音響效果。又如在《葉中鐘聲》中既聽到樹葉的沙沙聲,還聽到遠方傳來的鐘聲,造成鐘聲在樹林中回蕩的效果。
3.寫意
一些印象畫派的作品與中國古代文人畫存在異曲同工之妙。在這些畫中,富于強烈的感情色彩和個性特征,濃重的裝飾意趣和高度藝術性的形式美感,尤其是國畫中的潑墨大寫意,都和法國印象畫派的表現(xiàn)形式,有著某些相通之處。《版畫集》第一首《塔》是德彪西1899年至1900年在巴黎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聽到爪哇的加隆美及中國的音樂獲得靈感而寫成的。一個五聲音階主題以不同的節(jié)奏形式反復出現(xiàn)貫穿全曲,其表達方式受到東方音樂的影響,更多的是一種整體寫意式的。
4.狀物
有些作品,如《兒童樂園》是德彪西為女兒秀秀專門寫的鋼琴組曲,樂曲中他童心未泯,與女兒一起幻想、做夢。其中第二首《大象催眠曲》描繪主人翁手抱玩具象,嘴里哼看搖籃曲,最后不知不覺雙雙都一起進入夢鄉(xiāng)。
有些作品印象樂派在表現(xiàn)時沒有特定的含義,如德彪西的《練習曲》,他仿效肖邦的《練習曲》,是一種技巧性的藝術,藝術性的技巧。
5.演奏技術
德彪西用印象派手法創(chuàng)作的鋼琴音樂,給鋼琴演奏技術提出了嶄新的課題。德彪西是繼肖邦之后又一位挖掘鋼琴內在音響潛能的鋼琴家、作曲家。他主張使人忘卻鋼琴是以槌擊弦而發(fā)音的樂器,力求在音色上做出精細而多樣的“nuance”。③和他經(jīng)常合作的鋼琴家瑪格麗特·隆在《和德彪西一起彈鋼琴》一書中寫道:“我怎能忘記他那柔軟、愛撫、深沉的觸鍵,當他的手指輕捷地,同時又穿透地滑過琴鍵時,他也以微妙的按壓而獲得一種特別富有表情的音色。”④演奏德彪西的作品在觸鍵上需要使用極柔和撫摸般的觸鍵,產(chǎn)生一種一掠而過的飄浮音響。彈奏時手指常需貼鍵,或幾乎不離開鍵,給人一種綿延不斷的感覺,有時在靜謐的背景陪襯中需突出同樣微弱和纖細的旋律與線條,此時,彈奏需要以放松而力量貫通的指尖如蜻蜓點水般觸鍵,控制要恰到好處,音色應通透、柔美。
踏板被稱為鋼琴的靈魂,在德彪西腳下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首先要謹慎地使用右邊的延音踏板,根據(jù)不同的音響色彩與音樂層次加以處理:有時延音踏板可能只踩下一半甚至更少;有時可能需要抬起時不完全換干凈,保留一些必要的音響;有時需要快速地輕點踏板為求清晰和明快;有時也許會在不協(xié)和的和聲延續(xù)中使用同一個踏板;有時可能為追求特殊效果在一些休止符和斷奏中使踏板貫穿。在德彪西的作品中還大量使用了左邊的弱音踏板以及中間踏板,使音響色彩更加變幻莫測。
結語
印象派音樂自德彪西之后,受其影響的作曲家有法國的拉威爾、西班牙的法利亞、意大利的雷斯皮基、俄國的里亞多夫、波蘭的席瑪諾夫斯基及英國的戴留斯等。印象主義像一顆璀璨的彗星,影響了20世紀的眾多作曲家,其中包括現(xiàn)代作曲家鼻祖巴托克、韋伯恩、凱奇、梅西安、布列茲、施托克豪森等人,以及把音樂的疆界推向不可知未來的電子音樂作曲家們。
注釋:
①莫奈(Monet,1840—1926),法國印象畫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長期探索光色與空氣的表現(xiàn)效果,在自然的光色變幻中抒發(fā)瞬間的感受。代表作有《睡蓮》《帆船》等。
②德彪西(Debussy,1862—1918),印象樂派的杰出代表。
③法語,繪畫術語,指色彩細致入微的變化。
④DavidCox著.德彪西管弦樂[M].花山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