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網絡與倫理道德問題研究
時間:2022-04-28 11:21:00
導語:剖析網絡與倫理道德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網絡技術的發展為人類社會的進步提供了豐富的技術上的可能性,同時也對人類社會傳統的倫理道德提出了新的挑戰,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改變著一些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網絡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尤其是倫理道德問題已不容忽視。考察和研究網絡發展中派生的倫理道德問題,探尋可行的解決對策,必將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
[關鍵詞]網絡技術;倫理道德;研究
作為當代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現象,網絡技術的影響力正在日益增強,影響面也不斷擴大,其中的倫理道德問題也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對網絡技術引發的倫理道德問題進行分析,充分發揮網絡技術在深層機理上對社會倫理道德傳承、建構、維持、鞏固的作用,是當前社會研究的重中之重。
一、網絡技術發展所帶來的倫理道德問題。
網絡技術發展所帶來的倫理道德問題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在此我們僅通過兩個案例來闡述問題的幾個方面。
1.個人隱私遭遇尷尬。
當今社會,有少數人把他人隱私當作金礦,在網上公開叫賣。個人隱私的任意買賣、交換和組合,使得公眾在網絡世界和現實世界中毫無隱私可言。屢見不鮮的手機詐騙案讓我們看到,犯罪嫌疑人之所以詐騙得逞,他們對受害人個人信息的準確掌握是一個關鍵環節。也就是說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也許您的姓名連同您的電話號碼、郵箱、家庭住址、職業等個人資料早已成為了別人買賣的商品,甚至有的網站明碼標價出售真實有效的身份證掃描件等個人信息。
個人隱私遭泄露,不難解釋:剛買了房子,就有人打電話詢問要不要出租、要不要貸款;剛買了新車,就有人打電話問要不要入保、要不要辦理洗車卡;剛剛開始旅行就收到各種廣告短信。
2“。艷照門”事件。
2008年1月,某國外網站驚現疑似香港藝人陳冠希與多位女性親密關系的不雅照片,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隨著時間的推移,事件愈演愈烈,所牽涉人數不斷增加,成為各大討論區和網站的熱點。網絡成為這次事件快速傳播的關鍵。
艷照出現后個別網站利用搜索引擎、論壇、博客、相冊等方式,大量傳播“艷照”視頻和圖片,使得互聯網上一時間出現了一股群體性傳播淫穢照片的濁流。這不僅侵犯了當事人的隱私權,還污染了社會,對未成年人造成了很壞的影響。
二、問題存在的原因。
1.網絡信息把關難,喪失倫理道德的行為難以監督和控制。
網絡不像傳統媒體那樣易于把關,網民具有與傳播機構平等的傳播權,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網絡向外傳播信息。信息傳播主體在網絡上的虛擬化,是虛無主義和自由無政府主義倫理觀盛行的根本。喪失倫理道德的行為難以監督和控制,個人隱私被侵犯,信任與責任就會出現危機。
由于網絡隱匿了人的真實身份,使得傳播者不必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所以敢于傳播一些未經查實、會對社會及個人造成極大影響的信息。例如,香港某雜志由于刊登藝人劉嘉玲的裸照作為封面而被吊銷營業執照,取消發行權,而在網上不斷此類照片的神秘人物,至今仍逍遙法外。
2.網絡自主性強。
網絡的自主性強導致網民可以自由復制粘貼或者直接鏈接各類信息,這就導致許多不良信息在網絡虛擬環境和社會現實環境中以網狀形式迅速散播,致使損害后果難以估量。手機拍照、攝像頭、網絡傳輸都給了隱匿掉真實身份的網民太多的制造話題的機會。
在我們過度強調言論自由的同時,很多污濁的信息正在侵噬著人們的心靈,部分不健康的信息正在污染孩子們健康成長的環境。很多小網民有意無意之中觀看了數量巨大的不雅照片,使得本在正確引導下成長的身體、生理、知識、教育體系被打亂,在好奇心和模仿的的過程中可能會誘導他們走入歧途。
3.網絡信息傳播具有高速度性。
許多網民用虛假的信息登陸注冊后,便可以隨意發帖、轉帖,一旦傳播的信息涉及他人隱私并造成巨大損失時,受害人難以及時查證言論者的真實信息,很難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例如:“艷照門”事件一開始,照片便被網民瘋狂轉載,直到警方介入,事情才稍有收斂。但有的網民已經把照片下載到電腦或手機上并私下流傳,這就使得損害結果無限擴大。
另外,許多網站不會著力刪除上傳或轉載的黃色照片,一味追求點擊率、一味追求賺錢,把倫理道德擺在一邊,把青少年教育擺在一邊。甚至個別網站在接到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通知后依然不采取有效措施,致使黃色、下流乃至淫穢的內容在網上長時間停留,部分網站的所作所為不僅超越了社會道德的底線,也超越了法律的底線。
4.信息資源的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販賣他人隱私的網站之所以生意興隆,主要因為他們以低價收集隱私信息,靠增加點擊率收取會員費用,同時不斷完善資料庫。只要客戶有需要,他們就可以請網絡高手運用“人肉引擎”等手段,搜索到客戶要的任何資料。
販賣他人隱私的網站抓住了大部分網民的心理,只要申請人提交真實信息,獲得認證以后,支付相關費用就可以獲取他人的隱私;若在網站上公布他人隱私,并博得眾人的眼球和點擊率就會得到價值不菲的獎金。
三、解決措施。
1.加強立法。
我國對網絡信息的立法工作一直十分重視,制定了一批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等規范性文件。信息產業部《互聯網電子公告(BBS)服務管理規定》第15條規定:“互聯網接入服務提供者應當記錄上網用戶的上網時間、用戶賬號、互聯網地址或者域名、主叫電話號碼等信息,記錄備份應保存60日,并在國家有關機關依法查詢時,予以提供。”如果受害人在檔案留存期之后提起訴訟,就難以找到信息的直接者。
我們國家涉及到保護個人隱私的法律也制訂了一些,但總的來說,現在的立法是分散的,保護的力度也不夠,執法的機制也不健全。設立個人信息保護法,有效保護個人信息不受侵犯,已經成為每個公民的迫切需要。
在今后的立法中我們應著力解決法律法規條文內容重復、監管手段單一、缺乏可操作性、各部門之間權力沖突等問題。
2.加強網民倫理道德約束,掀起全民抵制低俗之風。
在進一步加強網絡安全技術的同時,必須做到標本兼治,不僅要從技術上遏制引起倫理道德問題的行為,更要從道德主體的道德意識及其行為等根源入手,既要讓網民進行自我倫理道德約束,也要充分做好技術準備;加強大眾傳媒社會責任感。
抵制低俗之風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每一個網民都應該自覺遵守法律法規,提高道德操守,真正做到抵制低俗之風從我做起。不低俗信息,不登陸低俗網站,不轉載低俗信息,不給低俗之風以可乘之機,同時對于個別低俗信息的網站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造成抵制低俗之風的強大聲勢,讓那些違法網站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每一個網民都有凈化網絡空氣、營造文明健康網絡新風尚的義務,每一個網民都有利用網絡資源宣傳健康文化的權利。
3.發展民主政治,提高新時期我國輿論監督的水平。
輿論監督如果不能擁有相應的自主權,就無法表現其權威性。因此,建立一套諸如《新聞法》、《輿論監督法》之類的輿論監督法律體系,從法律上、制度上保障輿論監督的權力和義務已是當務之急。另外,人民群眾是輿論監督的主體。網絡媒體只有依靠人民群眾、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才能發揮輿論監督扶正祛邪、激濁揚清的作用。
4.打造誠信政府。
政府應加強對信息真實性的審查,嚴打工作作風漂浮、工作紀律渙散等不良之風。很多普通的案件轟動全國,是因為從案件中暴露出很多令人關注的問題,這些問題表明在打造透明政府、責任政府、誠信政府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亟待完善和加強。人民群眾可以允許政府在工作中“犯錯誤”,但不能原諒政府缺乏誠信。我們在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建設法治政府、責任政府的同時,也要重視政府的誠信建設。
5.謹慎對待網絡。
一些網站采用“誘導性注冊”,以獲得更多服務為誘惑,盡量讓網民把信息填完整,包括身份證號、家庭住址、職業之類。
然后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將這些信息商業化處理。因此網民應注意,除了網上交易等必須使用身份證的情況外,在一些小網站注冊時,不要輕易泄露自己的身份證號,更不要在網上公布別人的隱私,否則就是侵權行為。網民可以在言論中發表自己的看法,對不道德的現象加以評論、批評,但不允許對言論對象施加言語侮辱,無論言論是否屬實,只要言論中存在侮辱他人的行為就構成了侵權。
[參考文獻]
[1]吳秀珍。對倡導網絡道德、構建和諧網絡的思考[J].河南社會科學,2008,(2)。
[2]彭娟娟,陳發俊。因特網對社會正負效應的案例探討[J].科技資訊,2008,(3)。
[3]楊英倉等。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對策[J].貴州工業大學學報,2008,48(1)。
[4]楊曉波。淺談我國的網絡道德建設[J].臨滄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2)。
[5]歐英利。論網絡道德建設及網絡主體調適[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8,(5)。
- 上一篇:有關中國本科層次經濟學教育的若干思索
- 下一篇:小議商行國際業務內部管理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