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吉登斯結構化理論的幾點思考
時間:2022-04-12 03:54:00
導語:透析吉登斯結構化理論的幾點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吉登斯的結構化理論打破了解釋學與結構功能主義的二元對立,以社會實踐為研究對象.提出了“結構二重化”理論。結構化理論區別于以往理論的重要一點就在于,吉登斯對時空觀的重視.對人們日常行動中反思性的分析以及建立在對行動者能動作用分析基礎上的權利的理解。
[論文關鍵詞]吉登斯;結構化理論;反思性
吉登斯的理論主要是兩方面的,即前期對西方社會學各種思想的批判、總結和對現代性理論的創造。到現在,現代化理論和他所倡導的“第三條道路”已經得到了相當高的關注和重視。但是他的現代化理論是建立結構化理論的基礎上.對于這部分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其現代化理論。《社會的構成》一書是吉登斯的轉折,該書是建立在對前人理論批判的繼承基礎上,提出吉登斯自己的理論觀點。在此。階級論、沖突論和趨同論注意到社會發展的某個方面,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然而,在吉登斯看來,這些理論觀點并沒有緊緊抓住當前社會變遷的實質。他認為,社會變遷以及社會發展的道路應當既不是“左”也不是“右”,而是超越“左”和“右”,走一條所謂的“第三條道路”.從而實現現代性的自我認同。并且,這種政治路線可以從結構化理論中找到理論依據。因此在《社會的構成》中,吉登斯試圖改變社會學的傳統。建立另一種思路,即結構二重性:社會系統的結構特征對于它們反復組織起來的實踐來說,既是后者的中介,又是它的結果。
一、時空觀
盡管前人對時空觀已有論述,吉登斯的結構化理論對時空在社會建構過程中的地位給予了特別的關注,他批判性地吸收了赫格斯特蘭德的時間地理學。赫格斯特蘭德時間地理學的主要思想是.分析在發生活動的情境中身體與物理環境的哪些性質是對人類活動產生制約的源泉,他以時間地理學來把握個人的生活路徑或生平經歷的序列性。
赫格斯特蘭德認為身體和物理的環境是制約人類活動的主要原因時空是人們活動的結果,是外在于人們行為的,時空的邊界也就是人們行動的邊界。吉登斯在此提出了對他的批判,認為不僅僅要考慮其物理意義上的時間和空間,更要考慮到人類活動的特殊性,即人是有意識的進行活動的。因此他認為.考慮互動場景的情境性至關重要。即使是在固定的空間領域和時間領域,也會因為主體的不同,目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互動。吉登斯的場所是具有多樣性并和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的。
在此基礎上吉登斯提出了區域化的概念,他認為,區域化不僅僅是空間的局部化,還涉及了與例行化發生關系的時空分區例如現代社會的住宅分區不僅涉及了空間上的區別,也涉及了時間上的差異。客廳一般是在白天使用,而到了晚上才到了臥室,這樣時間的區分也是空間區分的根本區域化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前臺區域和后臺區域的劃分。在戈夫曼戲劇理論的基礎上,吉登斯發展了前臺區域和后臺區域。區域化提供了一個時空閉合的區域,人們通常在前臺區域進行“表演”,就像舞臺戲劇的臺上表演一樣,前臺區域并不是人們真實的自我,而是為了給在場觀眾留一個自己期望的印象才進行的,也是在具體情境中才進行的,是個人為了維持自己的本體性安全。而后臺區域是完全屬于自己的.是個人真實閂我的展示.在這里個人可以完全放松,而不用在意在別人眼里的自己。同時后臺區域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在后臺人們可以不斷反思。
吉登斯同時將他的時空觀用來解釋現代社會的“不在場”因此產生了兩個概念:“社會整合”與“系統整合”。吉登斯認為“社會理論的根本問題,即社會秩序問題。也就是要解釋清楚.人們是如阿借助社會關系跨越時空、超越個體在場的局限性。”為此,吉登斯將_卒十會結構分成“社會整合”與“系統整合”社會整合.就是個人與社會環境實現相互統一他認為,具有獨立人格的行動者,因為具有行為動機、行動意義和話語意識,從而使得行動者實現了與社會環境的整合。而科學技術打破人們“在場”的束縛,從而產生了“系統整合”。吉登斯所謂的“系統整合”。系統整合是指“不在場”的情境下.各個社會環境之間的整合。吉登斯認為,T業社會以前.由于時空的統一,無法實現“不在場”的環境整合,而丁業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超越了時空統一的束縛.時空的分離使得系統整合成為可能。
社會整合和系統整合也是吉臀斯結構化理論的重要概念.吉登斯以此來闡釋現代社會與前現代社會的不同,說明了現代社會時空分離的可能性,從而導致了社會結構的變遷。
二、反思性
吉登斯的理論也深受戈夫曼理論的影響.他認為對手勢、身體和姿態的反思性自我監控是人們日常交往的基礎。戈夫曼認為正常人普遍具有監控身體的能力,而“神經不正常”的人則不具備。
在戈夫曼的基礎上,古登斯認為,“正常人”控制自己的身體和行為的首要基礎就是公共性。即他們必須是懂得和遵守人們共有的規則和認識。而“精神不正常”的人卻不知道這些,也不會遵從了。例如,在一次晚宴上,人們都會特別注重穿著打扮,個人可以根據自己所要參加宴會的內容、性質及檔次來選擇自己的著裝,在宴會上的行為表現也要根據上述情況進行調整。人們穿著晚禮服參加宴會,而不是休閑的牛仔裝.在宴會上的舉止優稚、有禮貌就會贏得大家的歡迎和贊賞.反之.則會讓人感覺討厭。這一系列的表現都說明人們在控制自己身體和姿態的時候是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基礎的,即在這個場合下,穿晚禮服,舉止優雅是被大家都認可的,只有個人知道了這些共有的規則才能在這些場合下做出與之相一致的行為:
除此之外,人們對語的應用也建立在共有認識的基礎上.而且語占的理解還要根據說話的具體情景進行理解。吉登斯以“失聲喊叫”為例,同樣一個詞,用在不同的情景下就有不同的意義。有時候,“哎喲”一聲是向別人表明自己已經在關注這件事情,有時候義足對別人的一種警示,還有一種是既警示他人又提醒自己。所以在不同的情境下,雖然都是同樣的失聲喊叫,但意義卻完全不同,只有明白了其中的內涵,才能準確在日常活動中使用。
上述兩方面就是講實踐意識與話語意識。人們的大量活動是受實踐意識支配的.即,行動者對行為雖然不能給出言語上的明確表述,但能領會到行動的內涵和意義,知道怎么去做。話語意識是指行動者可以明確的知道行動的理由,并且可以用語形式表達出來。吉登斯認為話語意識和實踐意識是行動者具有主性的主要標志,所以統稱為反思性。反思性使得人類的行為一方面具有創造性和能動性,人們會根據現有的共同意識和“共同知識”去進行有意義的行動另一方面也會讓人類的行為充滿不確定性,因為人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不能將所有的事情都能納入有效的計劃當中.因此人類行動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認識能力的限制的和無法預知的。
三、能動作用
與前人不同的是吉登斯認為人的能動性是一種“所做”而不是“所欲”,所以吉登斯也強烈的反對解釋學派將“有意義的舉動”等同于“有意圖的后果”。吉登斯認為行動者具有一定的能動作用,但這種能動性是受到限制的,不是在所有的情況下都能完全的認識事物。所以吉登斯認為“能動作用不僅僅指人們做事情時所具有的意圖.而是首先指他們做這些事情的能力”。可能在某些情況下人們并不是很清楚正在發生的事情,但人們卻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或者知道如何解決面臨的問題。雖然有些事情的發生不是人們的有意作為,但如果實際上造成了某種后果,就是能動作用在發揮。
同時吉登斯將能動作用與權力關聯起來,拓展了權力關系的有關分析。在吉登斯之前關于權力的觀點有兩種:一方面.人們將“權力”界定為實現所要達到的目的的一種能力。另一方面.有些學者將權力視為社會共有的特性。而吉登斯認為,權力是社會成員改變行為方式的一種能力。即“有能力‘換一種方式行事’.就是說能夠介入、干預這個世界.或是能夠擺脫這種干預.同時產生影響事件的特定過程火事態的效果。”他認為,任何一個社會中生活的個體都具有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的能力,所以權力的實施應該是每一個社會成員所具備的能力,如果喪失了這種能力就不能稱其為完整的行動者了。結構功能主義認為,行動者是“別無選擇”的,而吉登斯認為.行動者具有的能動作用可以對約束他們的結構起到一定的對抗作用。這樣,吉登斯推翻了傳統結構主義者對只能是上級對下級單方面的權力壓迫的認識,認為每個下級都有少量的制衡能力,在上級的命令前可以做出選擇,而不是無條件的服從。從而拓展了權力關系的分析形成了他獨有的“控制的辨證關系”。
吉登斯《社會的構成》的主要成就就是他打破以往的二元方法論,確立了“結構二重性”理論。一方面,社會結構本身既是由人類的行動建構起來的,因此,它應當受制于人的活動,另一方面.經過人的實踐活動建構起來的結構又是行動得以建立起來的橋梁和中介。應該說吉登斯的結構化理論對社會學理論的貢獻是巨大的,但其中也有理論的不足之處.學者張云鵬認為.吉登斯的結構化理論是從基本概念去建構龐大的理論體系,這樣就容易導致概念之間的邏輯性不強.或者沒有必然性。
- 上一篇:剖析加強水利工程專項資金管理新思路
- 下一篇:談論強力促進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