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水資源現狀影響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6 08:33:00

導語:黃河水資源現狀影響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黃河水資源現狀影響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水資源引水影響河口地區對策

【論文摘要】:黃河水是河口地區的重要資源,也是勝利油田開發建設的“生命線”,同時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由于所處地域關系,又是水資源相對比較緊張的河流,它的水資源利用率是全國大河最高的。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黃河連續數年出現斷流,給地處黃河最下游的河口地區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引起了廣泛關注。近年來黃河水資源實行了全河統一調度,雖然有效地解決了斷流問題,但河口地區的引水仍然難以保障,對此要充分予以關注。

一、黃河水資源概況

黃河發源于青海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地約古宗列盆地,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九省(區),注入渤海,干流河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公里。黃河是西北、華北地區重要水源,天然年徑流量580億立方米,其中花園口斷面559億立方米,蘭州斷面323億立方米。蘭州以上和龍門到三門峽區間所產徑流量占全河的75%。

黃河流域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區,雨量相對稀少,多年平均降水量為478毫米,由于氣候影響,年降水量在時間分配上變化很大,六至十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5%—80%,七、八月份為降水的全盛期。黃河徑流量60%集中在汛期七、八、九三個月。為減緩黃河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積,每年還需要200—240億立方米水量輸沙入海,這樣,黃河可利用的水量只有340—380億立方米。

黃河水資源有三大特點:

(一)、水少沙多:黃河作為世界第一高含沙河流,每年平均輸沙量為16億噸,平均含沙量35公斤每立方米,最大年輸沙量39.1億噸,最高含沙量920公斤每立方米,七—九三個月集中了80%的沙量。

(二)、時空分布不均勻:黃河即徑流地區分布不均,徑流年內年季變化大。黃河徑流量多集中在每年七—十月份,占全年的60%以上。冬、春季降水和河川徑流量相對較小,三—六月份僅占10%—20%,上中游寧蒙平原消耗量大,中下游加水量很少,所以流入下游的水量難以滿足冬、春引水的需要。

(三)、水沙異源:黃河水沙來源地區不同,黃河水量主要來自上游,蘭州以上控制面積占花園口以上的30%,水量占58%,沙量僅占9%,是黃河的主要清水來源區。黃河的沙量90%以上來自中游,需要上游的清水輸送入海。所以上游水資源的利用需要兼顧中下游供水及輸沙的需要。

二、河口地區水資源及引水現狀

河口地區位于山東省北部,渤海南岸,黃河入海口北側。東、北兩側臨海,西與沾化縣為鄰,南與利津縣接壤,總面積2365.13平方公里,是勝利油田主要產油區。區域地表水多為天然降水,由于地處渤海之濱,自然條件較差,水資源貧乏、單一,由于區域土地鹽堿化,地表徑流水質差,無法利用,黃河成為本地區能夠飲用的唯一客水水源,七—九月份為豐水期,十月—次年三月為蓄水期,四—六月份為枯水期。

境內地下水在成陸過程中,一面受黃河泥沙淤積,一面受海水侵漬,土壤多為含減度高的重鹽土,無淡水資源。

河口地區對黃河水的開發利用,最早起步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期,1976年黃河人工改道清水溝,在西河口護灘建設了西河口取水口,從黃河提原水經水庫(黃河故道作地下水庫)沉沙后,將水送至用戶。八十年代以來先后新建了曹店閘、神仙溝閘、王莊閘、羅家屋子閘、宮家閘、勝利閘、麻灣閘等引黃涵閘,相繼興建了西河口護灘、崔家護灘、丁字路口三處取水口,利用泵船從黃河提水,經沉沙池沉沙,原水過引黃閘將水送至各個水庫。設計泵船年提水能力80立方米每秒,目前年提水量近1億立方米。在黃河來水量逐年減少,黃河主河槽隨調水調沙逐步加深,黃河水資源異常緊張的情況下,保證該地區生產特別是油田生產的正常運行和居民生活用水,三十多年來累計引取黃河水約150億立方米,為東營市和油田生產的持續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

三、河口地區近年的來水情況

利津水文站是黃河入海把口站,其實測資料代表了黃河河口地區的水資源狀況。表一是近年來的年徑流量:

表一:利津站1998-2007年徑流量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除2003年黃河流域發生了百年不遇的秋季來水,從而入海水量比較顯著外,其余各年水量都比較小。這也代表了黃河的真實情況。自從黃河水利委員會自1999年授權對黃河進行全河統一調度以來,利津斷面就沒有斷流過。但每年通過利津斷面的流量卻是十分有限,而且時空分布差距也比較大。如表二所示:

表二:利津站1998-2007年月平均流量表(立方米/秒)

從表二可以看出,1998年和1999年汛期水量比較大,但當時是處于挖河固堤的需要,沒有代表性。同樣2002年的7月是由于調水調沙的需要,水量大,也不具有代表性。2003年發生了秋汛,水量較往年偏大,屬特殊年份。其余年份如2000年和2001年一、二、三月及十一、十二月的來水量占全年水量的51%和45.5%,三、四、五、十這四個月的水量占全年水量的17.2%和27.7%,這與歷史上黃河汛期來水的特點完全相桲。特別是2002年11月至2003年7月,黃河來水量持續偏少,降至50年來的最低點,黃河流域水資源供需矛盾加劇,干流用水全線緊缺,出現了1999年黃委會全河水量統一調度以來水情最嚴峻的一年,實施了《2003年旱情緊急情況下的黃河水量調度預案》,也成為我國大江大河第一個旱情緊急情況下的水量調度預案。2003年至2007年秋汛后,每年的十二月份至次年一、二、三月是凌汛期,河里冰凌嚴重,很難引水。這樣就形成每年大部分時間黃河小流量不斷流的運行態勢,從而造成一種很奇怪的現象:能引水時無水可引,不能引水時,水卻白白流失。

四、利津以下黃河現狀對河口地區引水的影響

利津水文站距黃河河門104公里,利津斷面主河門河道兩岸有引黃閘9座,揚水傳船泵68臺,總引水能力405立方米每秒。近年來黃河實行水資源統一管理調度以后,雖然解決了黃河不斷流,但黃河斷流的標志只是利津站的測驗斷面上是否有水,而不是黃河入海口有沒有水。在水量緊張的時候,利津水文站的預警流量(最小控制流量)是30立方米每秒,而利津以下的王莊閘、勝利閘、一號壩、十八戶閘等一旦開閘引水,下游河口地區根本無水可引,所以非汛期河口地區引水沒有保障。

在全年大多數時間里(非汛期),河道內即使有水,但河槽內水位較低,取水泵船偏離主河槽,泵船淤積擱淺難以取水,只好在河槽中挖引水溝,清淤落船,大大增加了引水的成本。同時由于黃河水位低,引水揚程大,單方水電消耗大,引水不經濟。

五、對策及建議

(一)調整引水方案,豐蓄枯補,冬蓄春用,多蓄備用。目前黃河中游小浪底水庫調蓄能力尚不能滿足黃河下游引水的需要,不經過特別措施調水仍難以保證河口地區冬、春季引水。因此作為地處黃河最下游的河口地區,必須從長期抗旱準備的打算考慮,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完善蓄水工程,增加蓄水能力,對黃河水資源實行“豐蓄枯用,冬蓄春用”,在豐水期水質好,水位高含沙量適宜的情況下實現引優質水,高效引水的目的。

(二)完善水利工程配套設施,保證引輸水工作暢通。河口地區是水資源異常缺乏的地區,尖銳的水資源供需矛盾嚴重制約著本地區的工農業發展。建議水利部門盡快實施河口區東部水源工程,完善引、輸、蓄水配套系統工程,抓緊和黃河部門加強聯系和協作,隨時掌握黃河水情,把握好引水時間,適時引水,達到既保證引水又經濟運行的目的。

(三)計劃引水和節約用水。節約用水是我國經濟建設中一項長期工作,也是一項基本國策,加強科學化節水工作是調解水資源供需矛盾的一條重要途徑。搞好節水工作就等于開辟了第二水源,因此應建立和完善各級節水網絡,用經濟手段推行計劃用水,對引水量大的農業用水,要調整其產業結構,發展耐旱高效農業作物,因地制宜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推動農業節水工作的全面開展。對油田工業用水,進一步深化水利布局和管網布局,做到統籌供水,降低漏失,減少流失,做到經濟高效供水,達到節水的目的。

(四)提高引黃水費價格,減少水資源浪費。為充分發揮價格杠桿的作用,用合理的水價調整保護、節約水資源。對此,建議黃河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結合當前實際,在進一步細化、調整黃河下游引黃渠首水費標準。既黃河渠首管理部門在目前執行供水價格的基礎上,在提高農業和工業供水價格,應把農業用水價格由現行的0.01元每立方米,調整到0.05元每立方米:工業用水價格0.085元每立方米,調整到0.15元每立方米,并按實放引水量的100%征收水費。只有提高黃河水費價格,才能真正達到重視節約和保護黃河水資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