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設計論文:家私造型設計教程革新與優化
時間:2022-02-09 01:13:53
導語:家具設計論文:家私造型設計教程革新與優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作者:萬輝于伸單位:東北林業大學材料與科學工程學院
掌握人才市場需求,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
中國家具產業正處在轉型期,國際化進程日漸明顯,各種先進的管理體制、設計技術、生產技術、產品宣傳與營銷技術被廣泛采用,在這一前提下,就需要學生具備有效解決問題和應對各種工作局面的能力,即具備綜合素質的能力。通過有針對性地對家具企業的人才需求動機進行了深入的了解之后,得出家具企業人才的需求排序,排在前十位的有“: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團隊合作精神”“樣品或模型制作“”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形態設計能力”“手繪設計草圖”“色彩與肌理感覺“”家具市場”“公共關系處理”“家具材料及配件”“家具營銷”。
針對這一調查結果,在教學過程中,以側重學生的理性思維訓練為主導,強調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將教學主旨和教學體系的核心內容建立在科學技術的基礎之上,重視生產程序方法論、設計原則的學習,將社會各種資源視為教育資源,在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也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樹立多樣化的教學觀念,制定高效的課程操作程序
多樣化的教學觀念是設計教育發展的方向。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各種新材料、新技術不斷涌現,作為從事家具設計行業的設計人員,必須要時刻了解各種技術的發展趨勢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因此,多樣化的教學觀念能夠因地制宜,因市場需求而發展,可以分層次、分類型、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高度的創新意識與非常強的創新能力。
在多樣化教學觀念的指導下,本課程制定了一系列高效的操作程序,具體表現為加快了全程教學錄像上網和更新升級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步伐;課前進行參觀學習和課程項目情境教學;課上充分應用現代教育技術,以多媒體教學為主,結合大量設計實例,生動、深入地講解知識要點和難點;課后通過綜合實訓及實驗等方法提高學生的專業設計技能;課下與學生建立良好的網絡互動,應用現代技術教學手段,將各種教學資源和大型設計網站進行鏈接,拓展學生學習的途徑和空間,使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與書本之上,學習的方式更加靈活、實用。
創新課程體系結構,創造良好的實現條件
家具造型設計課程將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作為最重要目標,這就要求在設計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和挑戰傳統的意識,勇于探索和自我否定,對新觀念、新技術、新材料高度敏感,此外教學中還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獨立思考的精神,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對原有課程知識結構體系劃分為理論、技能、實踐三個部分,每個部分之間既是一個獨立的知識構成,又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而且每個體系各有分工與側重點:理論體系層層深入、循序漸進展開抽象概念的講解;技能體系在抽象知識獲得理解與掌握的基礎上,提升為具象美學法則、要素的合理運用;實踐體系將二者充分結合,實際動手設計和制作完整的家具產品。三個體系環環相扣,且在每一個課程體系完成之后都以不同的實現條件作為理論知識的學習與鞏固,并以這些實現條件來檢驗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理論體系結構的創新及實現條件。理論體系是本門課程的基本教學環節,主要以概念、方式方法和風格的傳承與創新內容為主,是最基本的知識要點,也是較抽象不容易理解的地方,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課堂上以多媒體進行作品展示和播放視頻資料等方式進行直觀教學,課下以小組的形式,利用圖書館和網絡查閱相關資料,深入理解知識結構,結合自己的觀點寫成小論文并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解讀,為技能體系的學習打下基礎。
2.技能體系的創新及實現條件。技能體系是本門課程的核心所在,以培養學生掌握本課程的行動力為主,內容包括構成家具整體形態所需一切要素、美學法則、程序原則等,較難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營造學習氛圍,學生以自愿組合形式分成五人左右的設計小組,模擬企業項目分析新產品開發的可行性,以造型要素和原理為創意基礎,通過美化裝飾以及與室內設計相結合的方法,以設計報告書的形式深化技能體系知識的理解,為開展實踐體系的學習打好基礎。
3.實踐體系的創新及實現條件。實踐體系是本門課程的重點部分,在理論體系和技能體系得到充分掌握和鞏固的基礎上,強化學生實際設計和制作能力的培養,將抽象的理論知識通過具象的符號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設計出既滿足實際需求又具有時代藝術感的家具實體,因此,在針對家具從形態→材料→結構→系列化設計的全方位訓練,讓學生自行組織學習與設計所開發項目,留給學生嘗試新行為方式的實踐空間,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創新與研發精神,牢固掌握本課程的知識要點,將理論、技能和實踐互動教學,達到整個課程體系配置合理、科學完整的目的。
重視學生參與,給予科學的教學評價
為了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針對原有教學評價只側重于教學結果的測評而忽略了教學過程的評價的弊端進行了改革與創新。改革后的評價方法中將提高學生的設計實踐能力、參加設計大賽、申請專利、參加創新性實驗項目的意識等方面作為評價標準之一,目的在于提高和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的意愿和參與實用設計的積極性,將原有單一、生硬的教學評價標準靈活地分為三個層次。
1.專業能力的評價方法。是針對理論體系知識把握程度的考核,其中包括分析能力、構思能力、深化能力以及實施能力的考核,每項評分標準為10分,共計40分。細化后的考核方式便于施教者對個體學生知識掌握的不足,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與輔導,避免重復教學中的資源,提高教學效率。
2.方法能力的評價方法。是針對技能體系知識掌握程度的考核,主要包括計劃能力、決策能力和表現能力三個方面,每個考核內容各占10分,總計30分。旨在衡量學生的設計立意是否具有創新性、實用性、可行性、藝術性和經濟性,以及將這些特性有計劃地加以表現并合理實施的能力。
3.社會能力的評價方法。以實踐體系考核為主要內容。重點對學生的團隊協作、敬業精神、參加比賽的主動性、申請專利、參與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的積極性等方面給予衡量,總計30分,目的在于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激發學習熱情,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設計實踐。
在教學評價方式上,由原來教師個人的單一、主觀的評價轉變為多人次、多角度的客觀評價方式,其中,學生的自我評價占20%,強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自我認知;組內互評占25%,重在對學生組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評價;教師評價占55%,對學生整體課程體系知識結構掌握程度進行綜合評價。
通過這三種方式使教師科學、全面、客觀地掌握學生學習知識要點的深度與廣度,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積極掌握知識的主動性。通過對教學模式中這五個因素的改革與創新,將教學理論依據和課程操作程序用簡化的形式反映出來,使“家具造型設計”課程教學效果得到了極大地提高,為學生們提供了可以自由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空間,并通過確定課程教學理論依據、確立合理教學目標、制定高效課程操作程序、創造良好實現條件、給予科學教學評價等五個因素的全面改革與創新,讓學生拓寬了行為、社會以及自然科學等各方面的知識面并逐步加深理解,最終讓他們憑借這些專門知識和方法分析、解決問題,從而創造出新的人與人、人與物以及人與環境的關系,提高對社會提出新的假想進而解決現實問題職能的能力,達到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