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設計形態與表達

時間:2022-07-16 05:20:50

導語:書籍設計形態與表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書籍設計形態與表達

一、引言

形態,顧名思義就是造型和神態,書籍的形態就是外形美和內在美的結合。有很多人對書籍形態的了解,僅僅局限于外形設計,即書的物性構造,這就是造成觀念老套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書籍的設計,除了外在構造,從書的整體形態來看,它還應注入內在的理性構造,即內容傳達的表現力。這兩者,一內一外,一靜一動,只有完美融合起來,才能構成書籍設計整體的美感,使其形神兼備,具有生命力和保存價值。

二、書籍設計中諸要素的實際運用

(一)文字的內在潛力

文字是語言的姿態和形體,作為設計中一個重要的元素,無論在哪個領域,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相同的語言用不同的文字來表現就會給讀者不同的感受。例如宋體柔美,適合較女性化的設計,黑體則適合較男性化的設計,書法體就適用于一些有歷史性跨越的設計。紅色旅游系列書籍設計,書籍封面地區的名稱采用了魏碑體,富有懷舊色彩,使讀者不由得肅然起敬,緬懷革命先輩(如圖1)。書籍,本身就是以語言來表達作者思想的一個導體。而文字的設計就是要給予語言傳達和感受意念的雙重功能,在書籍設計的文字運用中,同樣的文字運用不同的字型,也能產生不同感受。在設計中,運用多種手段制作成各種各樣形態的文字,同樣可以產生豐富的表情。

(二)圖像的可視表達

圖像是由不同的圖形構成的,圖形做為設計中的基本元素之一,運用極為廣泛。在原始社會里,人們除了用肢體語言交流以外,圖形就成為人與人之間交流的第二語言,我國最早的象形文字亦是由圖形演變而來,所以圖形也是能夠讓人最直接理解其內容的表現方式。同時,圖像是最能生動表達其涵義的一種方式,它可以完整地表現出人的思想行動,可謂無所不能。

(三)色彩性格的運用

色彩是表達意念和傳遞感受的導體。同樣的圖形,不同的色彩就會給人不同的感覺。在書籍的設計中,把握色彩的情感和表達內容的一致性,充分發揮色彩在書籍設計中的視覺效應。然而色彩在設計中,還要考慮到諸多因素,比如不同民族地域的風俗和審美習慣,對色彩的感受理解以及表達意思也不盡相同,又比如有些設計題材有特定的色彩,在設計過程中受到限制,增加了難度,這不能只憑設計者本人對色彩感覺的判斷,要理解色彩的一種語言,必須根據所設計的內容準確的使用色彩。紅色旅游系列書籍設計,以紅色為主色調,紅色是最具中國特色的色彩,它是國旗和黨旗的顏色,標志著我國革命先輩們英勇頑強的斗志以及愛國主義精神。再根據其內容的擴展與思考,擬訂黑色為輔助色,兩種色彩的結合,使視覺上富有震撼力。色彩運用還需考慮到印刷的方式,油墨的性質,紙張材料的質地,以及相同色彩印刷在不同材料上所產生的變化趨向,等等。色彩運用作為一種設計手段,倘若不能完美體現設計目的,則做不出好的設計。

(四)材質的選擇和把握

談起材質,不可不提到紙。我國是造紙古國,在世界文明進程中有其無可替代的貢獻。紙張是近代書籍的基礎材料,以其成本低,攜帶閱讀簡便,印刷制作效果最佳等優勢占據不敗之地。大部分的紙是由植物纖維構成,這就賦予了它特有的感觸、氣味、自然色澤以及表現力。紙的種類有成千上萬種,不同的紙張亦可以帶來完全不同的感受,它的魅力在于其內在的表現力以及力與美的交融,通過不同紙張的特性,與文字和圖像的有力結合,就會有不同的視覺體驗。紙的多樣性,也奠定了它在書籍設計中的重要地位。也因其具有可塑性,可以給書籍的形態設計帶來無窮的變化。它作為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材質,具有“親和力”,最簡單的東西通常最能有良好的表現,所以它的運用也為設計者帶來很大的挑戰和發揮空間。倘若要使書籍形態有新的變化,材質的合理選擇與運用是變化途徑之一。我國地大物博,書籍的設計有著豐富悠久的歷史,變化也是層出不窮,無論是字體的變化還是圖形的設計都已經不足以去改變其形態,只有在書籍的材質上打破常規,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加的精神需求。如圖2的書籍名稱為《漂》,看似沒有特別之處,其實書籍的封面采用兩層塑料材質,將其四周密封之后,中間注入水,放入浮萍,給人視覺以及觸覺上一種新的感受,同時與主題相呼應,可以稱得上是別出心裁。紅色旅游系列叢書的制作,書籍的封面選用的材料為雙色板,字體挖空露白,封面的圖形設計與中間頁相呼應,鏤空效果透出彩色內圖,簡單的設計便會給單色調的封面帶來一些動感,同時增加了封面的立體感(如圖3)。而書籍的裝訂則是采用了具有革命特色的細麻繩,通過穿插打結而成,整個書籍的設計更富有革命氣息,同時與主題相呼應。由此可見,材質是多樣化的,也是有著不同特性的,通過了解,加以縝密的選擇與合理搭配,不僅可以使書籍形態不斷創新,還會使書籍設計產生與眾不同的視覺與觸覺享受。

三、從整體到局部

(一)書籍設計的整體結構

自古以來,文字是構成書籍設計的基本元素,至今仍在書籍形態中占據主導地位,但已不是唯一的要素。書籍形態的整體構成就是以文字、圖像、色彩、符號、記號等一切可以運用的視覺元素的捕捉及運籌來傳達文章內容的核心。當今社會,一本只有枯燥文字,無節奏變化的文體結構,千篇一律的字型版式,無文字以外的任何信息引申的書,已經不被人們所接受。人們已經不滿足于這種僅僅是信息的傳達,更追求形式的美感。所以必須把握當代書籍形態的特征,提高書籍形態的可視性,掌握信息傳達的整體演化與掌感觀傳達,用感性和理性相結合的思維方法構筑完美周密的又使讀者不得不為之動心的書。書籍的整體結構,還包括了書籍的整體美感。主要體現在系列叢書。圖4為紅色旅游系列叢書的整體視覺效果,在黑色的背景上設計出地圖的形狀,將每本書放在相對應的地理位置上,呼應了旅游的主題,使人們一目了然各個革命旅游區的地理位置,這是旅游類書籍所需要的,同時也為我們了解書內知識做了鋪墊。一本書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形態,利用各種材質使其達到所求效果,而系列叢書在這個基礎上,還要照顧到整體的效果。

(二)書籍設計的局部構造

書籍的設計由很多部分組成,倘若這些繁瑣的步驟不能合理的安排與結合,就會給書籍的整體效果帶來影響。人們常說,從小事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為人處世之道,書籍設計亦是如此,一個細小的環節或許就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局部的構造是不容忽視的。整體和局部是要協調搭配,使視覺和諧的,既有區別又有關聯,既有變化又可以相互照應,這就需要設計者有敏銳的眼光,可以洞察到細微的部分。紅色旅游系列書籍,在裝訂方面采用了麻繩,現代材料用麻繩手工穿插打結而成,細小的環節就可以起到點睛的作用,也與主題相呼應(如圖5)。

四、書籍形態設計觀念的更新

當代書籍的特征是單向性知識傳遞的平面結構式趨向胰島素化學結構式的多元傳遞發展過程,這是新型書籍表現形態的變化趨勢。所謂胰島素化學結構式的傳播,就是知識的橫向、縱向、多向位的、漫反射式的相互照應牽連、觸類旁通。目前的書籍形態,一般都是千篇一律的形式,缺乏科學的編排,奇巧的構成,合理方便的檢索,更談不上整體節奏層次的變化。一本理想的書籍,應當有著豐富的信息量,強烈的趣味性,并且易于讀者接受以及新鮮感來吸引讀者。無論哪一類型的書籍,都應當使讀者得到超越書本內容的體驗,使書與讀者之間產生情感互動和心理的動態表達意識。面對年輕讀者群的求知欲望和對新事物新形式的敏感度,書籍不僅要給予讀者一個吸取知識的過程,并應得到自身智慧想象和擴張的機會,以及視覺的美感。新的書籍形態設計,應當打破以往原有的規律,大膽創新,不單是圖形、文字和色彩的結合,更多的是材質的合理利用,就可以使書籍設計富有立體感,層次感,形態生動化。所以掌握好材質的“情感”,可以使其為書籍設計打開一片新的天地。

五、個性化的書籍形態設計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需求,書籍的設計越來越趨向于個性化,不僅要體現出內容,更要富有特點,然而除了圖案文字的變化之外,就要在材質和形態上做文章。旅游是一個商業化的名詞,“紅色旅游”是我國為了弘揚偉大的革命傳統與民族精神,發展愛國主義教育,加強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建設,發揚吃苦耐勞、奮發向上的精神等多種意義相結合而開展的一項愛國主義活動,其目的是教育后人們不忘過去的精神,旅游的同時并接受教育的過程。面對這樣商業化并有一定局限性的題材,既不能做得過于俗套,也不能打破一些特定的規律,為設計增加了難度。在紅色旅游系列書籍的設計中,選用了雙色板作為每本書籍封面的材質,利用挖空露底的手法,使書籍視覺效果不乏單調,由于題材限制了色彩的變化,所以選用了中國紅,圖形方面就采用了不同地區特有的建筑物或景點,突出了旅游和革命兩大主要元素。對于系列叢書來說,整體與局部協調處理不好,也會落入俗套的行列。因此在設計中,為了避免系列書籍數量較多,容易形成零散的狀態,設計以中國地圖作為主體形態,用來放置圖書的框架,一方面突出整體效果,另一方面抓住主題從以上實例中可以看出,抓住整體和局部的聯系,掌握材質的個性,就會為書籍設計帶來生機(如圖6)。

個性化的書籍設計,必須注入現代編輯設計的觀念和手段,制造內容的新形式。人們在閱覽書的同時,可以對其形態加以思考,甚至延伸到對設計者思維的一種揣摩、猜測、遐想?,F代的書籍設計,已經不單單是為了給書籍做一個包裝,更多的設計理念的注入,許多設計者已經把書籍設計做為一種個人思想的表現手法,一個體現設計思想的平臺,未來的書籍設計更趨向于個性化、個人化。這就達到了設計者的目的,不僅內容得到體現,思想也得到一種釋放,使人愉悅。

六、結語

綜上所述,書籍的設計已經漸漸在打破原有的狀態,在向另一個新的領域不斷擴展。設計中更注重書籍形態的變化,單憑文字、色彩、圖形的結合已經不足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在此基礎上又添加了材質的運用。材質是多樣化的,不同特性的材質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所以正確的選擇與把握會為書籍形態的變化帶來更多的擴展空間。新時代,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手法,加以新型的材質結合,同時抓住整體和局部的協調美感,定能在書籍設計領域得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