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裝幀藝術的動態設計特征論文

時間:2022-09-29 09:25:00

導語:書籍裝幀藝術的動態設計特征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書籍裝幀藝術的動態設計特征論文

論文關鍵詞:書籍裝幀裝幀藝術動態設計

論文摘要:把握書籍的當代形態,要求設計者把書籍看作是“一種緊湊連貫的活動或事件”的整體。因此,我們應該確立三維視覺概念的、立體的、動態的書籍裝幀設計觀,以使書籍裝幀藝術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精美的書令人賞心悅目,甚至會吸引你把書拿在手中翻來覆去地玩賞。這是一種什么魅力在吸引你?是一種怎樣的神秘內心體驗?或是因色彩濃重,強烈絢爛;或是因風格雋永清麗、飄逸古雅;或是因構思巧妙,堪留百代之奇;或是因考究精致,有巧奪天工之妙。人們在為精美的書籍感嘆不已時,往往更多的是注意書籍裝幀的美給我們以直接感受的愉悅,并不深思這構成裝幀美的一種潛在力量,而這種潛在力量實際上存在于繽紛滿目、風格各異的精美的書籍之中.成為所有精品圖書的一個共性,這就是書籍裝幀的整體美。這種潛在力量——整體美,從審美主體來講,來源于主體視覺活動的整體性特征;從客體來說,它又取決于書籍作為審美對象的客觀整體性。

一、美在整體的文化背景

我國先秦思想家茍子說“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茍子·勸學篇》)極為強調美的整體性??鬃诱f“《韶》盡美業,又盡善也。”(《論語·八佾》)孔子“盡善盡美”的審美理想,雖然包含了倫理內容,但“盡”字顯然也表達了全部、整體的含義。

西方美學自古希臘始,各時期的美學家也都洞見了整體美在審美活動中的重要性,并力圖以科學的方法給以解釋。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說:“美與不美,藝術作品與現實事物,分別就在于美的東西在藝術作品里,原來零散的因素結合成為統—體?!敝惺兰o時,神學家托馬斯·阿奎納更明確指出:“美有三個要素:第一是一種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東西就是丑的?!?7世紀,英國哲學家培根也斷言:“美不在部分而在整體。”

現代西方美學家對于整體美的研究更加深入。格式塔心理學的“完形說“認為“視覺思維不是對刺激物的被動復制,而是一種積極的理性活動。“因此,視覺中的整體并不等于構成它的所有成分簡單相加之和,而是一個具有新質的、全新的整體。這種整體的美雖然通過各局部之和“突現”出來,但它的特征與性質卻是在局部成分中找不到的。于是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任何精美的書籍都有一個共性——整體美,而整體美這~要素卻神秘地潛藏在“完形”之內,它似乎貫穿于各局部之問,游離于表里之外,卻顯現于人的主體視覺經驗之中。

更使我們有興趣的是,西方美學家深入研究了形的整體的三度視覺概念,認為“一個物體的視覺概念,是從多個角度進行觀察之后得到的總印象?!币患袼芑蛞蛔ㄖ挥袕母鱾€方面被觀察之后,它們的整體美才會被我們感知。因此,所謂整體視知覺,完全是人的一種經驗中的組織與構建活動,是與活動、運動密不可分的。人的視覺整體概念絕不是在靜態下產生的,而是人與物相對運動的視覺結果。

所以,整體美是多因素、多層次構成的動態系統.它絕不是一貼僵死的膏藥。書籍裝幀的整體的視知覺.既然來源于動態,那么,“整體美”與“動態”兩者便如影隨形,緊密結合在一起。

二、動態的設計觀

任何一本書都與任何一個立體物的視覺概念一樣,只能以三度媒介加以再現,而且在動態中形成。因此,應該確立動態的書的設計新觀念。

2、1動態的多側面性

書籍的三度空間是形成書籍外部裝幀視覺概念的重要依據。因此,在裝幀設計中應對整體中的多側面性有明確的認識。

雕塑家們往往對人與物在運動中的審美關系具有特別的敏感,他們的創作思維是立體的、連貫的和多側面的。書籍裝幀與雕塑藝術有共同點,書籍也是讓人們從多方面、多側面欣賞的藝術品;把書籍裝幀藝術只理解為簡單的、平面的封面設計,絕對是一個錯誤。書籍裝幀設計者要確立動態的書的多層面設計觀,并要具備把多層面的復雜的連續的相對獨立的單位,轉化為“完形”整體的能力。所以,設計者應該樹立與雕塑家類似的多側面連續的整體設計觀。

2.2動態的多距離視點

人對書的注意是一個由遠及近的過程。書籍的包封既要對幾米以外的讀者具有感召力,又要適應站在面前的讀者欣賞,即便是讀者把書拿在手中,也有任其撫摩品位的魅力。因此,人與書之間距離變化的運動性,產生了書籍審美合適視點的多元性。

合適視點距離的多元性,決定了裝幀設計可視內容的多元性。如果我們把人與書的合適視點假設為遠、中、近3種,分別為3m,1m和0.3m,設計者就應當為這3種距離都提供完美的視覺形象。當今的許多優秀的裝幀設計,都特別注意大號、中號、小號文字在裝幀設計中的運用,特別注意裝幀的大效果與裝幀中精致圖案要素的視覺互補,從而極大地豐富了書籍裝幀多距離視點的心理感受。

2.3動態的視覺相繼性

17世紀英國經驗主義美學家霍布斯在其所著的《巨鯨》中認為:人在審美活動中,“凡是在感覺中彼此直接銜接的運動在感覺后也還是聯在一起的?!边@就是“相繼的視覺作用”。視覺的相繼知覺作用使我們形成對物體的整體把握。人類的視覺總是不滿足于只看到物體的一個局部,而要把握它的全貌。這就意味著,人類視覺上的不滿足心理,總在引導人們去看暫時看不到的部分,去尋求整體的完整,甚至把看不到的那一部分也要用想象加以補充,來滿足追求整體把握的心理需要。因此,在對書籍的審美活動中,書籍是在動態中使各個部分相繼顯現,以滿足人們的視覺心理。反之,任何局部的中斷或欠缺都會對整體美造成致命的破壞。

書籍是在動態中展示著三維空間。在動態中整體的各個部分相繼顯現,從而給人以經驗中的“完形”。因此,設計者只有具備了把整體的書籍看成一個連續的整體的能力,才標志著他把握住了書籍在動態中三維空間的整體特征。

2.4動態的視覺時間性

書籍與雕塑一樣,在人的審美活動中,通常被感知是只涉及空間而不涉及時間的。但是,書籍的動態審美特征恰恰表明,人對書籍裝幀的審美,應該把它“看作是一種緊湊連貫的活動或事件”。人的視覺特征還有這樣一個特點,一開始往往只知覺到一個模糊的整體,隨后便逐漸對其修正、潤飾和細節加工。這時審美知覺選擇的對象和重點也不是凝固不變的,而是隨著對象特征的逐步展現,主體的目的、需要、能力、情緒等發生的變化而不斷轉移。這種感知選擇重點的不斷轉移,構成了書籍視覺的時間性。

讀者的閱讀,是一個時間的動態過程,充分表現在對圖書翻閱瀏覽的每一個瞬間。從封面、環襯、扉頁的欣賞,直到篇、章、節的細讀,時間隨著空間展開。設計者在文字與圖像設計中制造的繁與筒、詳與略、前與后,誘導讀者的視線循序漸進,是閱讀的空間過程成為時間的審美過程。

2.5動態的多層性

書籍是一個多層的形態,它決定了裝幀設計的多層性,這是書籍裝幀藝術區別于其他造型藝術的一個顯著特征。通俗地講,書是供人一頁~頁翻看的,它在翻動中展示著動態的多層的美。而書籍的多層性,規定了書籍多層性的設計要求。這種多層性的設計由表及里、層層深入、漸入佳境,要求設計者把精美的封面、勒口、內鋒、環襯、扉頁、每頁正文直至封底,依次在動態中展現在人們眼前。

18世紀法國美學家狄德羅在《論美》一書中提出的“美在于關系”這一著名論點,揭示出形式美的一個內在規律。在書籍中,層與層之間疏密的對比與和諧關系,圖像符號的變化呼應關系,封面、環襯、扉頁之間的色彩節奏關系,甚至之間質感與肌理的變化關系,都轉化為“符合目的性的形式”(康德語),使書籍層與層在動態中展現出無限的魅力。

中國與西方文化精神的差異,直接影響著我們對動態及整體的理解,也就直接影響著我們的動態的書籍的裝幀設計觀。

西方的動態觀是建立在實體性與明晰性的基礎之上的。西方人認為,一切藝術品的成功都要依靠數的關系,比例、均衡、節奏、長短、曲直、明暗所產生的美感,都可以通過數明晰地加以計算。至今,現代西方格式塔心理學所講的整體,所講的整體的質大于部分致賀,所講的動態物體的三維視覺概念,所講的視覺完形應被視為一個運動的事件,其理論基礎依然是建構在西方文化的實體性與明晰性基礎之上的。

中國文化精神與西方不同,動態的整體觀念構建的是氣。中國文化認為整體功能的顯現是靠整體之氣注入于各部之中的結果,而氣又是非實體的、模糊的。氣雖可以分析,但更靠人去感悟;氣雖可以觀察,當更要靠內守的心靈去進行關照。氣潛藏于物內而游蕩在形間,只可意得而不能言宣,只可神會而難求形。這種對氣的運動的感悟,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方式。它不但是一種社會歷史文化的積淀,而且作為中華民族的“集體無意識”深深埋藏在人們的記憶中,成為中華民族審美心理的原型。公務員之家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現代書籍裝幀,不但要注重動態書籍的外在形式,而且更要注重對書籍動態的整體之氣的注入。在設計中,調動點、線、面、色彩、符號及一切要素,將其轉化為對氣的追求;使氣在整體之中,把一切動蕩的、對立的因素都融合在寧靜、統一的和諧之內,由氣而生動。這種氣韻之動,再也不只是書籍外在的運動,而是深層次的運動,使內心對于運動之氣的感悟。形成這種深層動感的動因,就不再是書籍外在實體運動的感知,而是主體在內向靜守中對氣感悟所形成的自由關系,是注入于書籍整體之氣在主體心靈之眾深化為通達幽遠的審美境界。這是中華民族的審美境界,是一種非語言、非概念、非目的的瞬間知覺,是一種神秘的內心體驗,是一種單純的、平和的、愉悅的美的享受。這就是中國書籍動態的書卷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