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城市規劃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3 09:02:00
導語:歷史城市規劃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城市的形成
在古代城市首先是交易的需要,然后為了維護這種交易,增強防御而修建了城,這就是城市的起源。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包含了兩個內容,一個是有交易的市場。第二個就是用于防御的城墻。有了交易就證明有了私有制和階級的分化,在原始社會向奴隸制過度時期出現了。同時城市形成的地方一般都是交通位置和物產比較豐富的地區。為城市的發展提供物質基礎。
二、城市規劃的思想淵源
1、社會意識對城市格局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中國是一個長期受到儒家思想主導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在城市規劃建設中除了具備了交易和防御要求的城墻外,在布局中充分體現了上下尊卑的儒家思想。在古代城市中,統治階級專用的宮城居中心位置并占據很大的面積,以宮廷區為中心,這也體現了中國城市的中心是政權統治的中心。體現了城市內部的空間結構,分區明確,體現了人們的社會關系,生產關系和等級制,這種中軸的運用一直延續到今。并產生了古代的城市布局理論。如成書于春秋戰國時期的《周禮。考工記》記載:“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把禮制的內容也納如了規劃當中,強調皇權,君權神授而西方是以神權至上,即教堂往往成為城市的中心。直到后來運用的中軸線對稱的布局形式,把儒家的這一思想推到了及至。如明北京城的建設。
2、天文學、水利學和民居建設對城市布局的影響
由于科技的進步,城市的布局就不得不考慮與自然、與環境的關系。于是相地學,風水學等相關的有關城市布局和選址的學說蜂擁而起。雖然這些學說有欠科學的地方但也不難看出中國的“天人和一”的思想,同時也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的觀念。于是城墻不一定是方的,軸線也不一定是一條直線,自由的外在形式下面是富于哲理的內在聯系。
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強調整體觀念和長遠發展,強調人工環境也自然環境的和諧,強調嚴格有序的城市等級制度。
而在西方古代城市的規劃上就大不一樣了。多以方格網的道路為骨架,以城市廣場、或教堂、圣廟為為中心放映了古代西方時期的市民文化。
3、經濟的發展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經濟的發展在交通和地理條件都比較好的地方首先得到發展,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的大工業生產,同時經濟的發展又推動著城市的發展。但同時也給城市帶來許多問。如人口增長,環境污染等等。因此在新的形式下城市的規劃就不得不考慮這些因素。于是又出現了新的規劃理論。如1898年英國人霍華德提出的“田園城市”的理論。以及衛星城理論以及1925年的《雅典憲章》關于城市規劃設計思想,進行城市分區的市中心、商業區及行政中心區等。賴特的《廣畝城市》,以及1978年的《馬丘比憲章》。都是對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系列理論。
這些理論的提出充分的說明了城市規劃理論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它是和社會進步密切聯系著的。從古希臘時期的以廣場為中心的方格網布局到《雅典憲章》的功能布局,向高層發展再到《馬丘比憲章》提出的與環境的協調,批判過分的功能分區,提出城市的規劃與發展的戰略關系。
4、交通及交通工具對城市規劃的影響
由于過去的交通主要是馬車和步行,所以街道較為狹窄而短,人們的活動范圍相對較窄。隨著交通的發展,交通工具的更新換代,城市道路對城市的規劃形成了新的格局。城市外向發展。特大城市的形成,無不體現了交通的發展過程。
因此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做城市規劃,與環境的關系出發,取得人與自然的和諧,要有利于人的發展、社會的發展。
不論規劃理論有多大變化,但總的是一個和人類意識、經濟、科技的發展相一致的,最終要有利于人的發展。
- 上一篇:建設項目管理論文
- 下一篇:現代家具設計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