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節文創產品設計研究
時間:2022-04-13 04:18:15
導語:桃花節文創產品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設計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運用符號學理論,選取吳文化的典型代表“阿福”為研究對象,從造型、色彩、紋樣三個方面對其進行分析,提取元素符號;運用形狀文法,結合無錫陽山桃花節。得到無錫陽山桃花節文創產品設計的核心標志,并將其應用到實際中。運用符號學理論與形狀文法對文創產品進行設計,既保留了傳統地域文化,又為文創產品的設計提供了可能方向。
關鍵詞:吳文化陽山桃花節;符號學;形狀文法
文創產品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文創產品發展迅速,但由于缺乏對歷史、文化、精神的挖掘,文創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在設計領域,形狀文法常被用于產品的創新與演化,但其研究主要以工業產品為主,且由于初始產品的限制,文法推演自由度不高,對文創產品適用度較低。因此,以形狀文法為推演工具,結合符號學理論,發掘地域文化的語意與語境,設計出具有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是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無錫陽山桃花節以“春看桃花,夏吃蜜桃”的獨特理念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桃花節從1997年至今已經舉辦了二十余屆,每屆都開展豐富的桃花節系列活動。但目前已有的桃花節文創產品較少,且品種單一,不能將本土文化元素與工匠精神、現代設計較好融合,無法在設計過程中活化經典,導致消費者認同感低。因此,陽山品牌雖然獨立、口碑好,但產品整體性差,暫未形成完整的文化產業鏈。
一、研究方法
(一)符號學理論。符號學理論最先由索緒爾于19世紀末提出,索緒爾認為:符號分為有具體存在形式的符號能指(如具體的紋樣、顏色)和可以表達內涵意義的符號所指(如紋樣所蘊含的文化)。即符號是能指與所指的雙面體,能指一定象征著某種含義,所指必通過某種形式表現出來。皮爾斯根據符號的表現形式,將符號分為:圖標、指代和象征三部分,即符號的三元關系理論。莫里斯在皮爾斯的基礎上,進一步將符號學分為語意學、語構學和語用學。2013年浙江大學朱上上和羅仕鑒在以設計符號學為基礎的文化元素再造中,提出文物元素的設計符號學解讀模型,包含語意、語構、語用和語境4個維度。(二)形狀文法。形狀文法最先由麻省理工建筑學教授GeorgeStiny于1972年提出,是一種以形狀運算為主的方法,初始形狀經推演生成新形狀,同時保持初始形狀的延續性。即在初始形狀的基礎上,改變形狀元素,并將其按照一定的推演規則(如置換、增刪、縮放、旋轉、錯切、坐標變動、微調等)創造出帶有元素延續性的新元素。形象文法最初被運用于繪畫與雕塑設計中、后擴展到建筑設計、工業產品領域,并得到了廣泛應用,近年來開始蔓延到紋樣設計及文創設計領域。形狀文法可表達為:SG={S,L,R,I}其中:SG——S經推演規則衍生的形狀集;S——初始形狀的有限集合;L——符號的有限集合;R——推演規則的有限集合;I——用于推演的初始形狀。
二、吳文化特征分析及符號載體
(一)吳文化特點及符號載體。吳文化以荊吳和先吳以及最重要的吳國文化為基礎,經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的生長,及隋、唐、宋、元歷育,至明代形成高峰,不斷融合其他文化的精髓,發展成了具有上善若水、兼容并蓄,崇文重教、經世致用,柔中蓄勁、雅不廢俗,惟精惟新、人巧天工的地域文化特征,其隨之形成的精神內涵包括了自強不息的開拓精神、自由和合的開放精神、崇文重教的育人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1]。無錫位于太湖、長江交匯之處,是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其文化形態包含當地的自然地理、生態環境、民風民俗等,有著鮮明的地域性。無錫飽受三千多年吳文化積淀的熏陶,形成了獨特的藝術審美和文化素養,以太湖船菜、惠山油酥、無錫陽水蜜桃等為主的飲食文化;以格致書院、無錫國專為代表的教育文化;以惠山泥人、留青竹刻、錫繡為代表的工藝文化都成為了吳文化的符號載體。(二)惠山泥人“阿福”特征分析。惠山泥人作為無錫非遺民俗藝術,具有豐富文化內涵和極高藝術價值。作為彩塑,惠山泥人造型生動,色彩鮮艷,品種繁多;按照制作工作、藝術形式及風格,泥人可分為“細貨”和“粗貨”兩種。“細貨”由藝人手工捏制而成,造型寫實、細膩;“粗貨”大多由模具印制而成,造型夸張、簡練,用色大膽,富有鄉土氣息。創作于清代乾隆年間(18世紀)的“大阿福”屬于惠山泥人“粗貨”的代表作。“大阿福”又名“沙孩兒”,傳說很早以前,惠山出現了一只名為“青饕”的怪獸,經常出沒山林,危害百姓,于是上天命“沙孩兒”下凡降服神獸,因此原始大阿福懷抱青饕,后隨著年代的發展,怪獸逐漸被民間吉祥圖案取代。現如今,阿福已成為中國民間工藝美術的“象征物”、“吉祥物”之一,且有很高的代表性和知名度。筆者收集了大量惠山泥人代表作,選取其中四幅“阿福阿喜”的經典形象(如表1),從造型、顏色(主色、紋樣及配飾顏色、鑲邊色)和紋樣上進行整理分析;其中,第一幅為原始大阿福形象,后三幅為后世發展的產物。可以看到,阿福阿喜在造型上強調“滿”與“簡”,即用飽滿概括與渾厚簡練的線條,給人以和藹可親的視覺感;在色彩上講求“爆色”,即用高純度的對比色表達醒目的視覺效果,常用大紅、綠、金黃、青等原色來表現強烈的色彩對比關系;在紋樣上注重“多變”,即用動植物紋樣及富有辟邪、富貴、長壽、登科、如意等吉祥寓意的怪獸、元寶、長命鎖、朝靴、如意結等作裝飾。
三、基于符號學的阿福元素提取
基于19世紀末索緒爾提出的符號學理論,視覺元素的提取方法有形體重塑和文化提煉兩種。形體重塑,提取的是有形的地域元素,直接提煉具有地域特色的名勝古跡或藝術作品中的原有元素,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并再設計,使之轉化為符合當代審美的文化元素。而文化提煉,提取的是無形的地域元素,通過挖掘地域中的當地歷史、民間風俗及傳說,根據當地文化內涵去創造元素,使地域文化與人文精神得以物象化。根據符號學定義,“福”字代表著福氣、福報和幸福等吉祥寓意,是中國傳統文化符號;而“大阿福”可視為中國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視覺符號之一,而隨后衍生的“阿福阿喜”對偶,就是在“大阿福”形象基礎上,采用民間喜慶的色彩、渾圓可愛的造型,將有形地域元素和百姓對美好生活憧憬的精神文化結合,充分詮釋了形體重塑和文化提煉的符號表現形式。下文分別從造型、色彩、紋樣三方面對阿福進行符號的提取。(一)造型的提取。受“粗貨”模具的限制,阿福外形簡練,在吸取了唐朝繪畫審美的基礎上,弱化脖頸、體態豐滿,強調“重上而輕下”、“放頭縮手去頸根”[2]。表1中的阿福通過減少頸部比例,最大放大頭部,達到“面若滿月”的效果,這種處理方式便于后期手工藝人對阿福面部神態情節的細部刻畫,使其更生動傳神。為使阿福的外形特點在文創作品中更鮮明,對其造型特征進行了提取,如圖1所示:(1)造型簡化:去除原始造型中的多余紋樣,得到基本形;(2)造型演化:加入現代元素到基本形中,結合現代審美得到初步形;(3)最終成型:細化初步形,再繼續演化后得到最終形。(二)色彩的提取。受民間藝術“大俗即大雅”藝術審美的影響,阿福用色艷麗,在吸取了“隨類賦彩”、“三分塑七分彩”與“遠看顏色,近看花”的原則上,多以紅黃藍三原色為主基調,配以灰、金、銀等色進行色彩調和,采用淺底深花或深底淺花的配色手法,追求顏色過渡上的自然、和諧、流暢[3]。為使阿福的用色在文創作品中更鮮明,對其色彩進行了提取:(1)選取主色:分析色相關系,以阿福阿喜中大量使用的群青、大紅、檸檬黃為主色;(2)選取配色:分析色彩關系,以群青的互補色中黃、大紅的互補色中綠為配色;(3)選取鑲邊色:分析明度關系、以無彩色系中的黑、灰為鑲邊色。(三)紋樣的提取。受吳文化的影響,阿福紋樣多變,在吸取了阿福傳說及民間吉祥紋樣的基礎上,多為本地植物花卉與傳統紋飾的變形和重構,這些由民間匠師們長期觀察和概括總結而來的裝飾紋樣,在濃縮了無錫物象精髓的同時,賦予了阿福更多的精神文化基因。為使阿福的裝飾特征在文創作品中更鮮明,對其紋樣進行了提取和演變:(1)朝靴紋樣:從大阿福處提取朝靴紋樣,并將其簡化和演化成現代裝飾;(2)水紋樣:從后續發展的阿福阿喜處提取水紋紋樣,并將其演變成太湖水的象征;(3)桃花紋樣:大阿福和阿福阿喜處都有花卉紋樣,故選取帶有無錫地域特色的桃花紋樣。
四、基于形狀文法的陽山桃花節文創產品元素符號的提取與應用
基于20世紀70年代GeorgeStiny提出的形狀文法的理論,采用原型研究——形態推演——方案設計的步驟,選取帶有吳文化特征的阿福為原始形態,并以此為初始值,按照形狀文法規則庫中合適的規則進行推演,在推演過程中考慮相應的形狀元素即設計約束(外形尺寸、推演次數、整體風格等),隨后根據推演確定最優結果,并結合系統設計,并將其運用到整個文創產品設計中。根據形狀文法的定義,形狀元素為陽山桃花節。“桃”本身就有諸多吉祥寓意與民俗功能,它象征長壽、豐碩、華美,桃木和桃花在民間亦有趨吉避兇之意,由此衍生出來的陽山桃文化作為無錫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管是物質層面上的種植、飲食和醫治文化,還是精神層面上的審美、寓意和信仰文化,都代表著吳文化悠久的歷史、文化、精神的傳承。下文分別從造型、色彩、紋樣三方面對陽山桃文化進行結合應用。(一)選取符號、與桃結合。如圖2所示,造型上,增加了桃的造型,并將其直接應用于文創設計中;色彩上,增加了桃花的粉色,并將其應用于阿福阿喜退暈的腮紅處;紋樣上,增加了桃葉的形態,并將其重新改造與排列,初形成了具有陽山桃花節特色的元素符號。隨后,轉化阿福阿喜為豆豆眉、線條眼的“丑萌”形象,將太湖水紋應用于服飾袖口與云肩滾邊處,并將陽山山體的剪影運用到背景中。形成阿福肩披桃葉,阿喜肩披桃花,阿福阿喜合抱水蜜桃的“福喜抱桃”形象,如圖3所示。在對“福喜抱桃”元素提取的過程中:(1)并非是對阿福阿喜在造型上進行簡單的復制與移位,而是通過分析吳文化特征,找出文化內涵,提煉出代表元素,運用現代造型手法進行創新;(2)對臨摹出來的造型進行一步步的抽象、概括、總結式變形,使地域文化與造型做進一步融合,初步創作出具有代表性的地域符號;(3)以吳文化為符號載體,與陽山剪影、陽山水蜜桃、桃花、桃葉等桃花節元素相融合,化繁為簡、造景寫意,達到情景交融的意境。(二)設計應用。以“福喜抱桃”為設計元素,在注重文化性和功能性并重的同時,開發了一系列文創產品,如:明信片、冰箱貼、情侶書簽等。產品輕便耐用,方便攜帶,便于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來到陽山,感受陽山桃文化。1.福喜抱桃明信片明信片是最常見,也是最易被接受的文創產品之一,由于造價低廉、獲取方便,不少游客喜歡收集游玩地的特色明信片,作為旅游紀念品。綜合考慮創意性、經濟性與主題性,將“福喜抱桃”分割出四個獨立形象:Q版阿福、Q版阿喜、Q版水蜜桃和陽山剪影,配以紅色的陽山蓋章,形成極具地域風情的明信片系列,如圖4所示。2.桃購卡冰箱貼以代表團圓與和美的圓形為外框,在原有卡片的基礎上內置磁石,使其可作冰箱貼用。并在每張卡片背面印上獨一無二的桃形二維碼,每個二維碼代表一箱陽山水蜜桃,消費者在欣賞桃花的同時可購買一張桃購卡,待四個月后的水蜜桃成熟時,通過掃描桃購卡背面的二維碼,提取屬于自己的那盒陽山水蜜桃,如圖5所示。3.“福•桃”、“喜•桃”留青竹刻情侶書簽將“福喜抱桃”形象分離成“福•桃”、“喜•桃”兩個情侶形象,書簽運用了無錫傳統工藝——留青竹刻技藝,在書簽上淺雕“福•桃”、“喜•桃”兩個形象,且創造性地將桃子的形象抽象成心形,并將其鏤空,“福•桃”、“喜•桃”合起來后形成完成的心,由此即保留了傳統技藝又滿足了現代消費心理,如圖6所示。結語帶著地域印記的文創產品往往代表了當地的人文歷史,只有在對地方特色文化深入理解分析,加以提煉整合設計優化,才能設計出代表地方特色的獨一無二的文創產品。而通過文創設計產品可以增加大眾對傳統地域文化的認識,繼而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在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上,設計師應在創意構思上突破固有的觀念和思路,立足于地方特色文化,用專業的設計眼光發現與探索本土文化元素,將本土文化元素融入文創產品的設計當中,才能創造出更多既有藝術美又有本土文化內涵的獨特產品,并以多樣性、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形式迎合市場需求。
參考文獻
[1]徐耀新.江蘇地域文化概論[J].藝術百家,2017,33(04):1-06+132.
[2]周懷東.關于無錫惠山泥人的藝術論析[J].藝術百家,2012,28(S2):264-265.
[3]潘春宇,李敏.早期惠山泥人的服飾色彩解析[J].藝術百家,2008,24(S2):212-214+217.
[4]張欣蔚,王進,陸國棟,費少梅,張東亮.基于本體和形狀文法的圖案構形提取與重用[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18,03(52):461-472.
[5]石元伍,衛璐.基于形狀文法的醫院消毒機器人造型設計[J].設計,2019,06(32):120-123.
[6]賀凱怡.基于浙東文化符號的文化產品設計應用研究[J].設計,2019,15(32):126-127.
作者:繆玲 金悅欣 肖家祺 單位: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 上一篇:田園綜合體規劃設計思考
- 下一篇:基于文化旅游沙漠文創產品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