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電影期刊的歷史價值
時間:2022-12-02 10:04:55
導語:民國時期電影期刊的歷史價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聲》是20世紀30年代誕生于上海的出版物,它是電影雜志的前身,是電影期刊的權威,素有“民國時期第一刊”之稱。作為民國時期的電影刊物,《電聲》在當時具有內容最為豐富的特點,歷史與后人都賦予了它重要的地位。至于《電聲》期刊的內容,當時的編輯或許想表達所謂的正義之聲。而事實上,該雜志的內容是以名人八卦為主導的,甚至與后來的《花花公子》雜志風格相似。自古以來,大眾娛樂的標向從未改變,即使該雜志有點“不務正業(yè)”的味道,人們對它的好奇心并未減少。因為,在娛樂八卦之余,該雜志詳細地捕捉了過去電影業(yè)的方方面面,它具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價值。《電聲》作為“民國時期第一刊”,不僅可以豐富人們對于民國時期基于社會風尚以及電影產業(yè)的學術研究,還可以為其他電影期刊的發(fā)展提供啟示。
一、《電聲》的創(chuàng)刊背景及發(fā)展軌跡
(一)《電聲》的創(chuàng)刊背景
在電影產業(yè)進軍上海并在上海占據了一定的市場地位之后,電影刊物作為電影產業(yè)的衍生物隨之出現(xiàn)。民國時期的第一本電影期刊究竟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目前學界還沒有定論。普遍認為,121年2月出版的石刻版《影戲叢報》和稍后出現(xiàn)的鉛印版《影戲雜志》是開端,顧肯夫、陸潔、張光宇合編且能看到實物的《影戲雜志》影響最為深遠。倪萬指出:“自《影戲雜志》(創(chuàng)刊)至14年的近三十年間,共計出版了約六七百種電影刊物(包括戲劇刊物、戲劇電影綜合刊物、電影副刊、電影專號、電影特刊、年鑒等)。”(1)它們的類型有電影公司自我宣傳的特刊、側重于理論研究和評論的專刊和以明星趣事為內容的娛樂刊物。中國電影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帶動著刊發(fā)電影信息的期刊越來越多,很難有準確的統(tǒng)計。20世紀30年代,《電聲日報》出現(xiàn)了。為了更具競爭力,作為老板和編輯之一的林澤蒼改“日報”為“周刊”。在對現(xiàn)實的有力探索下,由于篇幅擴大,圖片質量提高且更便于隨身攜帶,《電聲》實現(xiàn)了蓬勃發(fā)展,成為當時上海銷量最高的電影刊物并逐步確立了“民國時期第一刊”的歷史地位。《電聲》期刊的發(fā)展是對電影產業(yè)發(fā)展的有力補充,是電影產業(yè)與新聞事業(yè)繁榮的象征。它的快速發(fā)展離不開當時上海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同時,《電聲》期刊的發(fā)展也從某些層面豐富了上海這座城市的現(xiàn)代內涵。
(二)《電聲》的發(fā)展階段
1.堅持輿論公正為目標的日報時期作為《電聲》的前身,《電聲日報》于20世紀30年行,主要內容包括影評以及電影行業(yè)的奇聞逸事。隨著社會發(fā)展與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它從小報變成了周報,從電影以及廣播報紙變成了以電影為中心并結合其他娛樂內容的電影以及娛樂雜志。《電聲日報》創(chuàng)立后,它便宣告了自身的立場:真誠探索電影藝術,絕不屈服于壓力。為了規(guī)避輿論的壓制,始終堅守初心,《電聲日報》主創(chuàng)團隊在第一期的卷首語中就表示:“我們絕對不接受來自電影制片廠或電影院的廣告投放,也不接受他們的饋贈,我們團隊的所有成員都花錢看電影。無論第二天播放哪部新電影,我們都要確保讀者能夠收到關于這部電影最為詳盡以及準確的評論。我們決心為觀影者提供指導。我們沒有組織公眾輿論的雄心,歡迎大家發(fā)表意見。”這充分表明了《電聲日報》團隊為電影觀眾服務的誠心以及決心:他們不接電影廣告、不電影廣告,努力為觀眾推薦高品質的電影。《電聲》評論電影的態(tài)度是公正、客觀的,而且還基于大多數人的觀點。正是由于這種態(tài)度,《電聲日報》迅速占領了市場,受到了公眾的好評,并被各大刊物所模仿。這當然與當時上海電影以及廣播的統(tǒng)治地位是分不開的,但與此同時,《電聲日報》的內容設計以及風格也為雜志添加了很多亮點,并為將其轉型為“每周一更”創(chuàng)造了條件。后來,隨著《電聲日報》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元素加入其中。它與《體育日報》以及《婦女日報》共同出版,后來又增加了一個娛樂版塊,將電影以及廣播與娛樂、女性等內容結合在一起,切換到每周一更,并進入了發(fā)展階段。2.立場堅定的商業(yè)化周刊時期毫無疑問,《電聲日報》不算嚴格意義上的電影刊物。當它將電影與廣播相結合并增加了娛樂、女性等版塊內容,發(fā)展進入繁榮期后,才真正成為周刊雜志。4年1月,《電聲日報》正式更名為《電聲》,并發(fā)表了《重要啟事》:“《電聲日報》自今日起將改名為《電聲》,排版模式為圖文兼重,每逢星期五出版一大冊。”在該周刊的第一期中,《電聲》解釋了這種變化的原因:首先,每天出版《電聲日報》空間太小,不能容納更長的手稿。第二,與普通期刊相比,及時性對于電影出版物而言并不重要,因此每周都有大量出版物,這比每日出版物要好。編輯在序言中提到愛好電影的觀眾仍然缺乏足夠的電影閱讀材料,并指出《電聲》是為讀者創(chuàng)造的電影材料。從此,它以電影刊物的形式正式出現(xiàn)在歷史的舞臺。電影批評是《電聲》雜志頗具亮點、極具權威的內容。它的電影批評除了有對電影的簡單介紹,還會發(fā)表對電影的一些感受和觀點,作為觀眾觀影時的參考。《電聲》堅持了批評的公正和嚴明,面對優(yōu)秀影片會加重筆墨贊美,高度評價,對待具有辱華傾向、制作粗糙的影片會不留情面地嚴厲批評。隨著期刊的不斷發(fā)展,為了滿足讀者的更多需求,《電聲》在內容的設計上不再僅限于電影。除介紹電影的內容外,還增加廣播、舞蹈、體育、文學、娛樂、女性等相關內容,頁數也從原來的18頁調整為28頁。廣播部分的內容與日報相同,娛樂部分的內容是有關音樂、戲劇、舞蹈以及娛樂消息的簡短文本,便于讀者閱讀電影新聞。在發(fā)展過程中,編輯們?yōu)榱耸乖撾s志成為一本純電影雜志,還試圖取消娛樂新聞,體現(xiàn)了《電聲》想要實現(xiàn)電影出版專業(yè)化的決心。在明確定位為致力于電影的大型娛樂雜志后,《電聲》進入了一個繁榮的階段:該雜志的欄目是相對統(tǒng)一的,內容相對穩(wěn)定,銷售額創(chuàng)歷史新高。有讀者稱贊:“相比其他諸多電影出版物,《電聲》具有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價格合理,電影評論又及時又準確,這是一部罕見的電影出版物。”
二、《電聲》的辦刊特色
(一)堅持始終的批判風格
刊物的辦刊宗旨對刊物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刊物的受眾群體、傳播內容、刊物質量、刊物風格和口碑。《電聲》日報時期,刊物的老板之一林澤蒼就明確了辦《電聲》的宗旨是“我們以善意批評電影藝術,為法律所許,絕不向任何壓力屈服”(2)。20世紀30年代,在復雜的社會背景下,《電聲》做到了創(chuàng)刊時的誓言,不屈服于派系的壓迫和權威的威脅,始終不結黨營私,始終有理想信念,不向任何人低頭妥協(xié),始終維護電影行業(yè)的利益和全體人民的利益,努力做到消息準確、觀點鮮明、公正嚴明。例如,《電聲》在面對電影、影人及政府的電檢制度時,立場極其鮮明,曾經嚴詞炮轟當時的電影檢查機構——“電檢會”:工作能力和辦事效率低,監(jiān)管存在不妥當或處理不合適的地方,工作權限不明晰。如《電聲》第三卷第十四期發(fā)表的《很嚴重的問題》一文中指出:“經過中央電影檢查會檢查準許的片子,常常在租界內不許開映。即使得到開映,也是經過了一番剪的工作才行。在中國人的地方,中央電檢查會的政令不行,這實在是很嚴重的問題。”第三卷第十七期《不是應有的行為》中,提出:“電影檢查會禁止用方言拍影片,雖然不是怎樣妥善的辦法,可是用兩種不同的拷貝去蒙混一時,借以圖利,也不是從事影業(yè)者應有的行為。”這樣的文章既讓讀者及電影受眾多了看待電檢制度的角度,也對當時的電檢會和電檢制度起到了監(jiān)督作用。《電聲》卷首語“我們的話”版塊是周刊的“靈魂”所在,是雜志鮮明地表明立場的主要陣地。“我們的話”由周刊的編輯分別執(zhí)筆,對當時電影行業(yè)發(fā)生的重要事情發(fā)表評論,還對一些知名影人的逝世表示哀悼。《電聲》十年的歷史中,有上千篇卷首語“我們的話”,不畏強權,針砭時弊,充分體現(xiàn)了周刊的態(tài)度立場。例如,在第三卷第二十四期《蔣委員長與〈姊妹花〉》一文中,《電聲》對當時利用職權,勞煩電影公司趕印《姊妹花》新片一事做犀利評價,認為:黨國中有權勢、有功勞的人很多,如果所有人都打個電報就要鑒賞影片,是不是明星都要像對待蔣委員長一樣,連夜趕印新片,第二天郵寄到手?可謂極其耿直公正,充分體現(xiàn)了周刊始終如一的批判風格。再如在米高梅公司拍攝辱華電影《大地》、派拉蒙拍攝辱華電影《阿比西尼亞》影片重映等辱華事件中,《電聲》多次為民族大義發(fā)聲,不留情面地批判,牢固樹立起其在行業(yè)內專業(yè)與權威的形象。
(二)獨具特色的內容編排
《電聲》在日報時期版面有限,而進入到周刊時期后,采用了多版塊的方式,讓刊物內容豐盈、看點頗多。內地電影方面,相同影視新聞的不同角度報道方式讓影迷喜聞樂見,且較為側重于對影界及影人的生態(tài)報道;其中的好萊塢影訊部分,力求與國內不同,走品質路線迎合高端讀者;同時《電聲》對香港影界也頗為青睞,對粵語片及粵片明星報道也多見報端。《電聲》另有不少梳理總結的內容,從一定的高度看整個國內乃至國際電影節(jié),并為電影行業(yè)及影人提出發(fā)展建議。如《對上海電影界的一點希望》(第七年第三十一期)、《明星制度與影業(yè)前途》(第八年第二十八期)、《電影制片家應有的覺悟》(第八年第三十七期)、《莫待自食其果》(第九年第十六期)等文章,明確提出行業(yè)發(fā)展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要對得起觀眾,“中國電影如果只靠了這些‘生意眼’與‘轟動性’才能茍延存在的話,那么它的前途是真值得我們的擔心的了”(3)。辦刊有堅持有底線、對電影行業(yè)有責任感,從中可窺一斑。《電聲》對待女性的態(tài)度,在日報和周刊存在的十年間,是在發(fā)展中有一定變化,又矛盾統(tǒng)一的。周刊初期,《電聲》為舊道德發(fā)聲,批判舞女,宣稱賢妻良母符合道德標準。例如:第三卷第九期《舞女是女星的出路》中,《電聲》寫到明星公司的女星宣景琳被跳舞場以0元的月薪聘請為舞女隊長一事時,語重心長地提出,希望她能考慮此事的后果,不要因為金錢而動搖。不要因為做演員的生活清苦,就意志薄弱,抵抗不住外界的誘惑。在勸女性以賢妻良母為標準的同時,卻可以從《電聲》中隨處看到物化女性的做法。周刊時期的封面基本上都是女性,廣告內容無論男女性用品,絕大多數由女性明星出鏡展示,在報道篇幅上,女性影人也大大超過男性,等等。從這樣的做法不難看出其用心,都是為了博眾男觀眾的眼球。在《電聲》開辦的第七個年頭,刊物中增加了漫畫和攝影畫報,更加關注舞女的話題。當時間來到了《電聲》開辦的第八年,雜志不但加入《玲瓏》《良友》等雜志版面,還凸顯對女性的重視,對婦女地位、健康等問題較為關注。比如《二十八年度的電聲》(第八年第一期)中,明確表示:雜志在新的一年要增加中外電影的篇幅,能“最快,最新,最準確”地報道消息;在外國電影方面,除了好萊塢以外,關注英國、法國、蘇聯(lián)以及其他各國影壇的動態(tài)。另外綜合一切娛樂刊物,把所有的三和出版社的刊物,包括《快樂周刊》《娛樂雜志》《家庭良友》《玲瓏婦女雜志》《滑稽畫報》《攝影畫報》等熔于一爐,使讀者買一本《電聲》,等于買齊市面一切同類刊物。
三、《電聲》期刊的歷史價值
(一)《電聲》期刊的歷史地位
對于中國最早的電影雜志,目前學術界眾說紛紜,但尚無考證方法。有學者認為,中國最早的電影雜志是創(chuàng)辦于121年的《影戲雜志》,它是歷史上第一本印刷的專業(yè)電影雜志。在某種意義上,《影戲雜志》可以被稱為“中國最早的電影雜志”,因為它確實是電影出版物中最早的一本。然而,公認的“民國電影第一刊”不是《影戲雜志》,而是《電聲》周刊。“第一刊”并不意味著它是民國時期發(fā)行的第一本電影刊物,更多的是對《電聲》期刊地位的高度贊賞。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電影雜志的發(fā)展并不落后于電影業(yè)的發(fā)展,二者都發(fā)展迅速。當時的電影雜志有三種類型:一類是電影公司出版的廣告出版物;一類是由劇作家以及評論家贊助的以評論為主的專業(yè)出版物;最后一類是娛樂出版物,它出版有關電影業(yè)與名人秘密的有趣事件。在那個時代,電影雜志繁榮發(fā)展,在數百種電影雜志中,為什么給予《電聲》如此高的評價?從創(chuàng)刊時間與總發(fā)行量的視域出發(fā),從2年到1年,發(fā)行時間為年。這是當時最暢銷的電影刊物,描述了當時電影界發(fā)生的所有重大事件,為后人研究當時的電影業(yè)保存了寶貴的史料。可以說,《電聲》是20世紀30年代上海社會以及電影事業(yè)發(fā)展的史料庫,諸多人仍在引用其詳細的內容進行學術研究。在20世紀30年代有關上海電影的文章中,《電聲》的史料很多,足以顯示它在史料方面的權威性。比如當時出現(xiàn)的一些反華電影,《電聲》發(fā)表了一些公開評論,被認為是電影以及輿論界的“風向標”,引領了后來很多雜志的輿論。當代學者對20世紀30年代上海電影雜志進行的研究中,對《電聲》周刊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可以說,“民國電影第一刊”這個稱號,《電聲》當之無愧。
(二)《電聲》期刊對中國電影期刊的啟示
1.電影期刊需要具有“王牌專欄”每一份電影雜志都應該有自身的“王牌專欄”。《電聲》中的“王牌專欄”是卷首語“我們的話”。電影雜志市場競爭激烈,如果沒有“王牌專欄”,將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因此,各類影視雜志都應利用其特點形成“王牌專欄”。2.電影刊物需要明確自身的市場定位不同的電影刊物有著不同的內容、不同的目標以及不同的市場定位,因此應當根據自身的特征明確自身的市場定位。事實上,各類雜志都有自身的生存空間,需要建立一個沒有沖突的讀者群體。《電聲》的市場定位非常明確,它一方面具有專業(yè)的電影知識,另一方面也不乏名人逸事,可以滿足各層次讀者的需求。如今,市場上的一些影視雜志對自身的市場定位并不明確。一方面,它們希望創(chuàng)造高質量的電影雜志。另一方面,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電影刊物質量不夠穩(wěn)定。對于高層次的讀者而言,會覺得刊物過于淺顯;而對于低層次的讀者而言,又會覺得刊物過于深奧。如此一來,導致了大量讀者的流失,不利于電影刊物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電影刊物尤為需要注重自身的市場定位。3.電影刊物需要做到“通俗”的同時屏除“媚俗”如今,影視雜志以各種形式、內容不斷蓬勃發(fā)展。有些內容雖然是娛樂八卦,但很難吸引人們的眼球,引起人們的興趣,也很難滿足各層次讀者的需求。電影刊物需要“人氣”,但電影刊物的人氣不是由晦澀難懂的電影專業(yè)知識帶來的,它更多的是各種內容的結合,點綴著名人趣聞,可以滿足讀者不同層次的需求。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諸多電影刊物都是帶有“流行”屬性的,所以它們是“媚俗”的。不少影視刊物都用放大鏡看名人,不斷夸大一些名人的行為,用粗俗的話語吸引讀者的眼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短暫地占據了一席之地。而對于真正能夠實現(xiàn)發(fā)展的刊物,例如《電聲》期刊,我們看到的是,雖然它是“流行”的、“通俗”的,但它絕不是“媚俗”的。與之相對的是,一些刊物為了吸引眼球引入色情元素,在描述名人新聞時,用轟動性標題來吸引讀者。當《電聲》制作這些內容時,試圖用簡單、公正、幽默的形象來征服觀眾,并最終取得了成功。事實證明,當時的《電聲》雜志在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中幸存了下來,這與它的政策與出版風格密切相關。這也為我們提供了今天電影刊物發(fā)展的重要啟示:電影刊物雖然要“雅俗共賞”,做到“大眾化”,但也要保留其自身的風格。畢竟“媚俗”的內容雖然能吸引讀者的眼球,但這種吸引是短暫的,即使能夠短暫地獲得市場份額,最終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被讀者所淡忘。
結語
報刊的作用不僅體現(xiàn)在百姓生活中,而且對當代社會意識和公眾觀念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響。電影引進中國之初,觀眾的觀影偏好受到美國情感歌舞片以及犯罪片的影響,形成了看電影的低俗趣味。電影刊物對這一社會現(xiàn)象進行了強烈的批判,試圖通過提升電影的精神意義來改變觀眾的口味。此外,電影雜志還利用較為權威的影評,引導受眾科學觀看影片,欣賞其價值。在轉變女性觀念方面,《電聲》通過報道名人、婚姻等,并發(fā)表自身的看法,打破了傳統(tǒng)的女性觀念,倡導女性追求藝術進步。隨著戰(zhàn)爭爆發(fā),《電聲》展示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戰(zhàn)爭片”進行了大量評論,并對中國電影產業(yè)寄予了厚重的希望。面對外國電影占領我國電影市場的局面,它試圖說服國內電影從業(yè)者團結統(tǒng)一來應對外來電影。《電聲》報刊作為一種非官方的話語,會及時回應官方的話語,并共同反對制作以及放映令人反感的電影。在內憂外患的社會背景下,《電聲》報刊不可避免地感受到時代的憂慮,當時,電影報紙以及雜志的類型很多,《電聲》報刊只是其中之一,然而它以獨特的方式履行了自身的社會職責。
- 上一篇:集團企業(yè)內部審計問題應對措施
- 下一篇:快樂體育在小學體育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