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對大學生心理影響及引導

時間:2022-03-15 04:07:00

導語:網絡對大學生心理影響及引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對大學生心理影響及引導

摘要網絡作為現代社會文明的標志之一,介入到了大學生的生活中,給大學生帶來了心理方面的影響:使大學生容易喪失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前進動力;在滿足了大學生強烈的交往愿望同時,卻使他們在現實中更加孤獨;使大學生在情緒上得到宣泄的同時,卻容易在道德上迷失自我;應該從①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意識;②開展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預防網絡心理障礙,加強挫折教育;③培養大學生網絡道德,養成自律意識;④加強校園網絡建設,積極開展校園網絡服務等四方面入手加以引導。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網絡影響引導

網絡作為現代社會文明的標志之一,以其數字化、信息化的生存狀態和虛擬性、交互性、共享性的特點,介入到了大學生的生活中,使大學生學習方式、交往方式、消費方式、閑暇方式等方面發生變革的同時,也給大學生帶來了心理方面的影響。網絡的平等、開放和互動,極大的滿足了大學生的心理需求,由于可用匿名的方式進入網絡,嬉笑怒罵、暢所欲言、無所顧忌,不受時空、地域的約束,縱橫馳騁,因此輕而易舉地贏得大學生的青睞,使之無“網”而不勝,有的大學生甚至對網絡表現出了很強的依賴性,他們整天沉湎于網絡這個虛幻的世界里不能自拔,以至于荒廢了學業、忘記了工作、淡漠了友情和親情。

一、網絡對大學生所帶來的心理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網絡一方面滿足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愿望,另一方面卻影響了大學生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前進動力。由中學到大學的改變與適應過程中,只有少數人能夠保持原來中學時的中心地位和重要角色,大多數學生由于成績平平、缺少特長,在學校的各種文體活動中難以獲得成功,而成為校園中的普通一員。一些大學生不能夠很好的適應這種角色的轉變,導致自信心缺乏,其價值感和成就感便無從談起。而在網絡虛擬社區里,在游戲中,每升一級或者是打過一關,都會產生一種愉悅感和“高峰體驗”,可以找回“輝煌”的自我。在現實社會中許多需求是很難輕易得到滿足的,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和奮斗。然而,在網絡這個虛幻的世界里,隨著上網次數的增多這種成功的心理體驗也會不斷得到滿足。盡管這是一種轉瞬即逝的極度強烈的幸福感,甚至是欣喜若狂、如癡如醉、歡樂至極的心理感受,也讓他們在虛擬的網絡世界所體驗的快樂和自我成就感,比現實世界要多得多,使他們沉湎于此而不能自拔,更加依戀網絡世界的虛擬生活。久而久之,陷入了對現實生活缺乏目標和動力的空虛感當中,喪失了前進動力。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相對缺乏競爭力的學生往往以這種方式選擇上網,逃避現實,使網絡上的自我價值感得以體現,以求得暫時的解脫。

(二)網絡的平等性、隱蔽性滿足了大學生強烈的交往愿望,卻使他們在現實中更加孤獨。大學生渴望友誼和同齡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有強烈的交往愿望,然而在現實生活里,由于人際關系的社會復雜性和大學生心理的單純性,常會使部分學生在交往中遭受挫折,表現出了不同的人際交往障礙,如多疑、害羞、閉鎖、社交恐懼,而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恰好為這些學生滿足和實現交往愿望提供了便利條件。在網絡里,不再強調相貌的作用,人們在一個非以貌取人的環境下相互認識、相互了解;每一個網民擁有平等的發言權,人們根據你的話語來形成對你的印象;在網上可以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而且一般來說不用擔心會帶來什么懲罰,所以他們不需要過多的面具,表達自己比較真實;不論天涯海角,在互聯網上人們可以跨越時空彼此相識。彼此陌生的人可以發展友誼甚至產生愛情;通過這種超時空的、雙向的交流交往,產生一種自信、自尊和自我穩定的心理感受。但這種交流只需網絡、電腦等冷冰冰的設備做中介,一旦下線離開電腦,在實際生活中卻不懂得交往的藝術與技巧,很難表達自己。有的學生在網上口若懸河、談笑自如,現實中卻無法與他人進行溝通,甚至對自己的家人、同學越來越淡漠,不關心周圍的一切,形成情感和心理上的孤獨,對大學生社會化進程造成嚴重的影響。

(三)網絡使大學生在情緒上得到宣泄的同時,卻容易在道德上迷失自我。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社會對人才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使求學、就業中充滿著競爭、沖突、矛盾和挫折,另外社會環境以及校園生活中的諸多的不完善,也使大學生大為不滿。為了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傾訴和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他們或到QQ聊天室向網友傾訴自己的不快,或在BBS上發表自己的觀點及見解,或到對抗游戲里沖殺一番。在虛擬社區里,創造一個從來沒有過的生活環境,過一過他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生活。美麗文靜的女孩可能變得很潑辣,且滿嘴的土話、臟話;粗獷剽悍的男生也可能變得乖巧可愛,含蓄羞澀。網絡媒體把文字閱覽、畫面瀏覽、和聲音聆聽融為一體,將欣賞者的各種感覺全方位打開,使視覺、聽覺、觸覺甚至味覺和嗅覺協同活動,獲得更多感官的刺激,從而得到精神上的滿足與愉悅。這正好和大學生好奇、浪漫、喜歡驚險刺激的心理相匹配。由于網絡是神秘的、虛擬的不受約束和限制的,引發了大學生道德上的沖突,許多大學生沒有協調好網上與現實的關系,對自己的道德要求在網上和網下不一樣,在現實生活中是個好學生,儀表端莊,彬彬有禮,而在網上卻不負責任的亂說臟話,頻頻登陸黃色網站甚至扮演“黑客”的角色等。長此以往,這種“網上”“網下”的不一樣,會使大學生在道德上產生嚴重的沖突與矛盾,甚至在道德上迷失自我。二、由于大學生的生活、工作、娛樂將更加依賴于互聯網,因此針對網絡對大學生所帶來的心理影響而加以引導顯得尤為重要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既反映了大學生在網上獲得自我實現、自我宣泄、嘗試新生活的心理,也反映了當前大學生想擺脫那種空虛、無聊、頹廢的學習和生活心態、對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總的看來都與大學生成長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成長的環境有關。如果能夠采取有效的措施,針對其影響,揚長避短,引導大學生充分利用網絡這種現代化的手段為其健康成長服務是至關重要的。主要應該從以下幾點入手:

第一、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意識。“以人為本”的教育不僅要賦予學生廣博的知識與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塑造他們真、善、美的心靈,構建他們自尊、自愛、自強的人格,確立自我設計、自我實現、自我超越的價值觀,提高大學生自身的修養。通過一些課外活動加深對自身角色的理解和把握,明確他們的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認清自己的長處與不足,了解自己的期望和現實存在的差距,激發他們的成材欲望與自我意識。學校要創造多種條件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使他們充分體驗到現實生活中的自我的價值感和自豪感,從而覺得生活富有意義。在現實中體驗自我,而不是通過網絡。不斷完善自我,樹立正確的自我角色。

第二、開展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預防網絡心理障礙,加強挫折教育。重視對大學生的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認識到過度接觸網絡會對自己的心理和行為產生消極影響,甚至會導致對網絡的依戀或成癮。幫助大學生了解認識網絡心理障礙的主要表現、判斷的標準、產生的原因、治療方法等。溝建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陣地和主渠道,積極創造條件開設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課,通過學校的宣傳輿論教育陣地進行宣傳教育,讓學生以理智的態度控制上網的時間,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合理的使用網絡。將網下心理健康咨詢和網上的心理健康咨詢相結合,充分利用網絡虛擬性、匿名性的特征開展網絡心理咨詢。加強挫折教育,提高大學生對挫折的承受能力,掌握心理調節方法,緩解心理沖突,優化心理素質。

第三、培養大學生網絡道德,養成自律意識。大學生網絡道德的塑造和培養,一方面依賴于道德主體(大學生)的內在自覺性,即大學生自身的道德自律,另一方面就是不斷對自我進行磨練和自省。大學生盡管在各方面尚未走向成熟,但對世界、對人生還是具有自己不成熟的觀念。養成大學生自律、自省的觀念,實際上就是強調對自我道德意志的磨練和不斷克服、清洗錯誤的道德觀念,成就自我,形成道德批判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做到對網絡不依戀也不談“網”色變。以專家教授講座、同學們之間的討論等形式進行適當的網絡意識教育,引導他們正確認識“網絡社會”,樹立對網絡“虛擬社會”的正確態度和觀念,作到科學合理地使用網絡資源。鼓勵他們利用自己所學所能,特別是利用信息技術,通過網絡,為社區服務為人類社會服務,在實踐中體會成功、充實人生、學會協作、培養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公德心。開設網絡道德課程,強化網絡意識和道德責任感。

第四、加強校園網絡建設,積極開展校園網絡服務。這樣學校可以保持對網絡的了解、知情和監控,既爭取了對網絡的主動權,又增強了對網絡的可控性。學校還可以通過舉辦主頁設計、計算機知識與技能大賽等活動,把學生對網絡的好奇心轉移到正確合理地使用網絡上來。校園網的建設可以把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作為一項服務內容,利用網絡強大的功能來滿足和吸引廣大學生,在網絡中欣賞吟詩、作畫、書法、攝影,開展網絡讀書活動,既陶冶了情操和藝術修養,又增加了知識,促進了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陶國富,王祥興.大學生網絡心理.立信會計出版社,2004.5

2.劉紅委,牛殿慶.大學生心理健康與成材教育.中國商業出版社,2004.6

3.姜憲明.大學生心理自我保健.北京出版社2001.10[FL)][H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