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交際的語言變異詮釋

時間:2022-04-25 04:02:00

導語:網絡交際的語言變異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交際的語言變異詮釋

論文關鍵詞:語言變異網絡交際網絡語言

論文摘要:語言的變異是網絡交際中常見的一種語言現象。本文從詞匯和語法兩個方面通過實例對網絡交際中的語言變異現象進行了歸納和分析,并就如何認識和規范網絡用語提出參考意見。

隨著電腦和互聯網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和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電腦并習慣于通過互聯網這一方式進行人際交流。時下,網絡交流已日益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鍵盤開始取代紙張成為書面交流的主要媒介,打字取代了筆墨成為交流的主要方式,許多人開始斷斷續續地撿起并熟識遺忘多年的漢語拼音。然而,寫(打)字畢竟沒有說話來得快;鍵盤打字又受到其按鍵設計的限制,同時說話者的面部表情、神態和心理狀態也因為書面交流中聽覺和視覺的缺失而得不到傳達,因此在網絡交際的發展過程中,為了能夠滿足快速便捷的交流目的,同時又希望達到聲情并茂的交際效果,語言交際者常常突破語言常規,創造性地運用符號,大膽地創造新字、新詞和新的句式,從而使語言在網絡上獨具一格,具有鮮明的特點。其實,網絡語言是一種伴生于網絡技術的文化現象,由于大多數網民都很年輕,具有自主、開放、包容、多變和創新等特點,于是他們蔑視傳統,具有極強的反經典意識,崇尚創新,完全不受傳統語言語法、語義的規范和標準的約束,因此創造出一種方便網絡上應用的語言變體——網絡語言語體。而大眾口中所謂的“網絡語言”,既指那些在傳統詞匯當中并不存在,而只存在于網絡上特有的語言符號,又指那些在網絡交際中被賦予了新的意義的傳統語言符號[1]。這些新的表達方式或意義既是對傳統語言的沖擊和挑釁,又是對傳統語言的補充和發展。本文擬從語言學的角度對網絡交際中的語言變異現象進行了歸納和分析,并就如何認識和規范網絡用語略陳管見。

一、語言變異的語用依據

人們在話語交際過程中須遵守一定的語言“常規”(norm),即人們所公認的言語交際標準。然而,在特定的場合或語言環境下,語言使用者故意偏離常規,創造性地使用語言,造成語言的變化及其表達上的突兀感,實現精妙、干練和傳神的語義表達。這種偏離語言常規的形式就被稱之為語言變異(languagedeviation)。語言變異的形式多種多樣,GeofferyLeech將語言變異的形式歸納為常用的八種,即語音變異(phonologicaldeviation)、詞匯變異(lexicaldeviation)、語法變異(grammaticaldevia-tion)、語義變異(semanticdeviation)、書寫變異(graphonogicaldeviation)、語域變異(deviationofregis-ter)、方言變異(dialectaldeviation)和歷史時代變異(devi-ationofhistoricalperiod)[2](p42-52)。當然,語言變異并非僅限于此,它還包括一些其他的變異形式。在日常交際過程中,這些變異現象隨處可見,俯拾即是。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語言是相對穩定的,人們在交際過程中有一套固定的語碼系統,即語言常規。依據這一常規,人們可以順利地進行話語交際。同時語言也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不斷的變化和發展之中。當一個新字、新詞或新的表達方式被大眾普遍接受之后,它便進入了語言的“自動化”(automation)程序,成為了語言常規的一部分。然而,長期的使用使它失去了剛出現時所具有的新鮮感或美學潛力,所以,它不斷地偏離常規,出現變異[3]。

其次,語言的變異決定于語言本身及其表達對象的復雜性。人的主觀世界對于客觀世界的反映相當微妙,語言的表述常常會受到局限,人們常常會有思想無法用語言表達的無助感。在表達語義的變化及細微的差別時,僅使用常規性的語言是不夠的,人們往往還要借助于語言變異,創造性地使用語言來達到常規的語言所無法表達的效果。再次,語言的變異又決定于交際者的語用目的。生活在一個復雜的世界,人們常常需要面對各種不同的交際情景。為了達到某些特殊的語用目的,人們往往需要突破語言常規,有意改變詞匯、語法和句法等,從而造成語言的變異。最后,語言的變異也決定于特殊的文體風格。作者為了突顯自己獨特的風格,除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常規以外,有時還必須借助于語言變異。文體學的一個基本觀點就是,“風格是對常規的變異”(styleisdeviationofthenorm)[4](p96)。語言變異通過創造出與常規不同的語言形式,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有助于形成作者與眾不同的文體風格。

二、網絡交際中的語言變異

網絡語言廣義上泛指在網絡傳播中所應用或觸及到的一切語言,大體可分為三類[5]:一是與計算機和網絡有關的專業術語,如軟件、病毒、寬帶、登錄、在線、聊天室、瀏覽器等;二是與網絡文化現象有關的特別用語,如黑客、第四媒體、網戀、網民、電子商務、政府上網、虛擬空間、注意力經濟等;三是CMC交際(BBS、網絡聊天等)使用的特殊用語和符號,如美眉、菜鳥、青蛙、酒屋、醬紫等。狹義的網絡語言僅指第三類。在語言變異上,也以第三類最為顯著。本文僅從狹義層面對網絡語言變異進行分析。

語言的基本要素是語音、語法和詞匯,以鍵盤輸信息作為主要方式的網絡交際所帶來的語言在網絡上的變異則主要體現在詞匯和語法兩個層面。下面筆者將通過具體的例子分別對詞匯和語法的變異進行分析和歸類。

(一)詞匯變異

詞匯是音形義的結合體,詞匯的變異也表現在這三個方面,更準確地來講是“形”和“義”的變異。在網絡交際中,音同/似形異義異的特征使得“形”和“義”的變異成為可能。正因為各種語言都存在著同/近音異形異義的字/詞(漢語當中此情況尤甚),所以為了達到某一特定的語用目的,比如使語言顯得生動有趣、調侃或者讓自己更快融入到一個群體中去等等,網民們往往會采用諧音對原字詞進行模擬,從而創造出和原詞語讀音相近但形態和意義都相異的表達方式。筆者將從以下一例來介紹網絡語言變異中主要的方式——諧音。

“偶今天要裝臺酷雞,心至少是屁兔或者菜羊,有一個15的純平靚芒。對了,偶要上網沖沖浪,發發伊妹兒,有時間還要做個烘焙雞,56K的貓是少不了的。至于老鼠嘛,隨便買個就可以了。不過內存一定要大,偶可是要裝溫酒吧的。”

對于這短短的一句話,初上網的“幼蟲”一定會感到云山霧罩,二丈摸不著頭腦。其實它的真實含義是:“我今天要裝臺酷機,芯至少是PⅡ或者賽揚,有一個15的純平靚顯示器。對了,我要上網沖沖浪,發發E-mail,有時間還要做個個人主頁,56K的調制解調器是少不了的。至于鼠標嘛,隨便買個就可以了。不過內存一定要大,我可是要裝win98的。”

那么,在這段網癡們完全無法讀懂的話當中,又存在著哪些諧音呢?筆者在此做了一個總結,如下表所示:

表反映出網絡語言生動、簡潔、情景化、人性化的特點。其變異主要體現在英語和漢語詞匯上,具體表現為“諧音”上詞形的變化。綜合上表,諧音表現為:(1)英漢之間的諧音,如:“酷”、“屁兔”、“伊妹兒”、“烘焙雞”、“貓”“芒”和“溫酒吧”(此詞還同時包括數字的諧音);(2)漢語內部的諧音,如:“菜羊”、“心”和“雞”;(3)漢語方言的諧音,如“偶”。除此以外,還有(4)英語漢譯詞義的選用,如“老鼠”。

當然,諧音只是詞匯變異的一種。其實就諧音本身而言,上例也無法完全囊括其全部的特征。就拿數字來說,由于部分數字的讀音與字/詞的讀音相似,數字的連讀還能夠仿生,所以就有了如“886”(拜拜了)、“4”(for)和“5555”(模擬哭泣的嗚嗚聲)等數字諧音的出現,這就使網民避免了繁復的打字運動。另外,原本讀音相異的兩個詞,也可以在加快語速的情況下,變得相似,如“這樣子”和“醬紫”。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詞匯變異的另一個表現形式:詞匯的縮寫/略。就英語而言,大致有以下兩種情況:(1)首字母的縮寫。筆者經常會在網上看到諸如:LOL(LaughOutLoud)、ASAP(assoonaspossible)等;(2)單詞或短句的縮寫。如:“thanks”寫成“thx”;“seeyoulater”直接寫成“later”等。就漢語而言,也有以下幾種情況。(1)使用聲母的縮寫。如:TMD(他媽的)、NB(牛逼)、LP(老婆)等;(2)漢字的縮寫。如:“電子郵件”縮寫為“電郵”;(3)單字或疊字的使用。單字如“暈”(表驚訝)、“汗”(表敬畏、緊張或尷尬)、“頂”(表支持)、“閃”(表走人)等是括號內所表意義的一種縮略。疊字如“姐姐”和“雞雞”都寫成“JJ”,前者出于便捷的考慮,后者則是出于避免尷尬的考慮。(4)英漢字詞的混搭。比如:“羨慕ing”,表示當事人正在羨慕中(確切講是對意思的縮略)。還有一種語言變異形式,它的出現,使得網絡語言變得更加生動且富于想象力。這就是符號和圖標的運用。根據國家語言資源檢測與研究中心的調查,網絡上尤其是BBS上,標點、符號的使用率達到了55.07%,高于漢字的使用率。符號使用率之頻繁,由此可見。那么,符號主要指的是什么?在諧音部分,筆者已略微提及數字在網絡語言中的運用,在此不再贅述。這里的符號主要是指數字以外的其他符號的運用及其組合。如:“:-)”或“:)”表示“高興”;“:-(”“:(”表示“不開心”;“~”放在“X”后面如:“爺~”,表示一種好極了的狀態;“ZZZZ”用來表示表示“打鼾聲”;亂碼“◎¥!#%◎”則表示“不知所云”。“X”則用來代替一些禁用語。如:“牛逼”(臟話)則相應的變成了“牛X”。另外,還有很多符號在一起組成動物或風景的圖形,其功能就不再是出于便捷的考慮,而是為了營造一種新奇的感覺。

(二)語法變異

網絡語言是虛擬世界的語言。它不同于日常交際的語言,更沒有書面語言那么規范。也正是因為網絡這個相對比較開放、自由的交流平臺,網絡語言在使用上具有不受傳統語法制約的隨意性,才使得語言的多樣性成為可能。人們在網絡上自由地發表觀點、交換意見,表達思想,這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傳統書面語的規范。只要不妨礙交流,并能夠使交流變得更便捷、有趣,甚至只要能達到特殊的目的和效果,各種符號、字符都可以在不完全偏離語言規范的基礎上,組合出豐富多彩的形式。

這從某種意義上就不得不造成語法的變異。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詞性的變異。如:你今天google了嗎?Google本來是一個著名的搜索網站的名稱,是專用名詞,在這個問句中則變成了動詞。也有形容詞變成動詞的例子,如:“網易BBS今日被黑。”黑原本為形容詞,在本句中卻變成了動詞。這類詞性的變換,雖然就表達方式而言,有更多的選擇,并使得表達顯得新奇,但它也同時使得語言的使用脫離傳統的規范,從而客觀上造成用語的混亂狀況。(2)各種語言的混用。就中國而言,主要是漢語和英語的混用最為常見。如前面在諧音部分提及到的很多變異所產生的新詞匯實際上近似對英語單詞的直接音譯,同時省略為其中的一部分。如:“從網上當首歌”的“當”,就是英語單詞“download”直接音譯后的省略;“時下最in的服飾信息”中的“in”表示“最時尚,最流行”之意。再者,筆者在前面也提到漢語的動詞加上英語的動詞的正在進行時態,表示一種狀態,如:“幸福ing”,表示:“正在享受幸福的狀態”。另外,在網絡語言中還出現了違反常規語法的構形形態,即重疊(reduplication)現象。在此用來指代單詞的某個音節或字母的重復,一般用來表示強調,如:“it’sbeenalooooooongday.”中“looooooong”是對單詞“long”的元音字母“o”的延長,試圖從體態上表現出時間上的延伸。語言的混用,豐富了語言表達的形式,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以及各國間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這種交流和表達的方式將在相對限制較小的網際空間里迅速得以傳播和發展。

三、認識和規范網絡用語

網絡語言的確有著獨特的魅力,其本身也不失為一種文化。然而,正如筆者最初所述,網絡語言的產生和發展是對傳統語言的補充和發展,同時它對傳統的語言規范也帶來了挑戰和沖擊。那么,對于網絡語言,大眾應持怎樣的態度?是該包容還是該限制?是該禁止還是該凈化?

許多語言學家、知識分子對于漢語的異化和變形,表現出了極大擔憂,有關憂慮文章不斷見諸報刊,有關抨擊不斷出現在各種論壇。有的語言學專家認為,人們應當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去對待網絡語言。縱觀歷史,人類的每一種新文化的興起都會帶來一些新的詞匯。比如近年國內興起的股民專用術語,熊市、牛市等單詞已經遠遠超出了股市的運用范圍。現在的年輕人都是從讀圖時代長大的,他們需要簡單而形象的交流工具。網絡語言的產生與其說是為了迎合新一代的需要,倒不如說是語言發展史的必然[6]。另外一些專家則認為,親朋好友之間、同行之間使用某些約定俗成的行話、術語與暗語是可以理解的,但這些不宜擴散。這將帶來思想和社會秩序的混亂。時代的發展趨勢表明漢語正在走向全球化,所以提倡純潔漢語,說普通話。而模糊、混淆詞語和概念非但有礙交流,而且往往是某些人蒙騙公眾、騙人錢財的慣用手段,因此網絡語言的規范化仍然是至關重要的一項議題。

筆者認為,其實大可不必視網絡語言為洪水猛獸,作出種種限制;網絡語言之初衷不過是為了使用之便捷。網絡語言的發展恰恰說明,語言文字在不斷地發展進步。對待網絡語言,我們應該持接受和引導的態度,而不是簡單禁止了事。接受,就是作為生活在信息時代、網絡時代的人應該自動學習網絡語言,了解網絡語言,避免落伍;引導,就是政府要通過引導使大家使用積極、健康、向上的網絡語言,防止污濁的網絡語言出現和流行。當然,對于網絡語言的引導和規范,其具體實施的過程并非想像中那么簡單,其難度是還是相當大的,因為很難有一個完全統一的標準。只有全社會的關注和支持,才能夠保證網絡語言積極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孟偉.網絡傳播中語言符號的變異[J].現代傳播,2002,(4):89-91.

[2]Leech,G.N.ALinguisticGuidetoEnglishPoetry[M].London:Longman,1969.

[3]黃家修,趙炎春.論語言變異及其語用效果[J].現代外語,1996,(4):12-16.

[4]秦秀白.文體學概論[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5]秦秀白.網語和網話[J].外語電化教學,2003,(6):1-6.

[6]陳建華.網絡語言的發展及其規范[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1):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