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態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時間:2022-03-24 11:23:05
導語:農業生態思想及其現實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階段,生態問題是全球關注的焦點,因為生態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類福祉和人類未來發展,所以將建設生態文明放在突出位置尤為重要,通過不斷強調人們自覺地珍愛自然、保護生態,使得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經研究發現:文明若是自發地發展,而不是自覺地發展,則給后代留下來的是荒漠。近年來,生態平衡遭受嚴重破壞,導致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受到威脅,其原因在于人類對自然資源的肆意掠奪,雖然資源的過分掠奪推動了人類文明發展,但同時也引發了生態危機,使得后代無法繼續生存和發展。
一旦自然界無法忍受人對自然的這種慘無人道的奴役,就會無力繼續支持人類這種肆意妄為的行為,并且大自然會開啟對人類反自然行為的瘋狂報復,例如各種天災人禍鋪天蓋地而來,能夠直接威脅人類的持續性生存和發展?!恶R克思主義農業生態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年12月版)一書由李繁榮所著,作者以馬克思、恩格斯農業生態思想作為指導,對如何解決日趨嚴重的農業生態問題進行了深入且有益的探索。通讀全書,有三大特色,概述如下。
一、馬克思哲學中的自然與自然規律
馬克思主義哲學把人當作自然的產物,認為人類是自然長期進化的結果,所以人類離不開自然,自然也是人類的衣食父母。一旦出現人類離開自然的現象,就會像樹木失去養分、魚失去水,逐步走向死亡,所以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必然對自然資源加以改造與利用,向著有利于人類生存的方向發展。馬克思又指出:人類的計劃若是不遵守自然規律,則會給自己帶來毀滅性的傷害,所以人類在改造和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應尊重自然規律和保護大自然,按照自然規律對大自然進行相應的美化、修復,以便確保其具備基礎性物質支撐能力,這對保證人類一切歷史性活動的通暢實施具有促進作用。人類作為自然界的一員,置身于自然界,就必須遵循自然規律的客觀性、生存性基礎制約,才能讓人類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也是杜絕生態危機發生的關鍵。
二、馬克思哲學中人與人的主觀能動性
馬克思歷來重視人的主觀能動性。人類是一種具備自我意識、主體意識的理性生物,能夠根據自身生存和發展需求對大自然進行相應的改造。人與動物對待自然界有著截然不同的做法,例如動物是直接生存于自然之中,且會完全被動地屈服順從大自然,而人類與其相反,有著自己的目的、計劃、欲望,總是按照自己的需求及事先知道的目標投向自然,并且在此過程中會自覺、有計劃、有步驟地調整自然變化,通過不斷改造自然環境,豐富自己的生存條件和空間,這樣一來,能夠讓人類的生活更加自由。曾有學者研究表明:把人類與自然、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辯證地統一起來,有利于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此點充分說明了自然和物對人類生存性基礎制約有著不可逾越的重要性,只有人類有意識控制對自然的行為,即行為控制在自然界所能承受范圍內,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共生、和諧發展這一目標。
三、馬克思哲學中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
馬克思主義哲學生態思想的辯證理解在于人對自然的正確認識,使得人類成為自然的真正“主人”。人類想要在自然界生存和發展,就得受自然規律的制約,其中人與自然是一種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換句話來說,也是一種“唇亡齒寒”的關系,所以人類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必須遵守客觀的自然規律,只有按照自然規律辦事,才能徹底消解農業生態矛盾。在書中第六章,作者指明了我國農業生態的明顯改變是從新中國成立以后開始,工業化、城市化的大力發展對農業生態的破壞日益嚴重,例如農業污染嚴重、土壤營養失衡、工礦業污染比重上升、城鄉垃圾急劇增加等,都是導致我國農業生態問題日益嚴重的罪魁禍首。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應從人類的行為開始,要求人們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善待自然,并且嚴格遵守客觀的自然規律辦事,以糾正人們過去對自然行為的不正當、不合理,這對推動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總而言之,該書認為馬克思主義農業生態思想是推動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和建設生態文明的關鍵,同時也是讓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點。
作者:張曉敏 單位:河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現代測繪技術在農業土地管理的應用
- 下一篇:淺談生態農業對農業經濟的影響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