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渠道創新對農產品供應鏈的影響

時間:2022-04-22 11:03:59

導語:流通渠道創新對農產品供應鏈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流通渠道創新對農產品供應鏈的影響

內容摘要:本文通過回歸模型分析了流通渠道創新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的影響,旨在為實現我國農業向高質量發展提供指導依據。實證研究表明:流通渠道設計創新、流通渠道管理創新與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呈負向影響關系;農產品供應鏈的外部環境、內部環境與農產品供應鏈的脆弱性呈正向影響關系;在流通渠道創新對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的影響過程中,農產品供應鏈外部環境、內部環境起著中介作用,且這種中介作用為正向影響。

關鍵詞:流通渠道創新;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回歸模型;涉農流通企業

研究理論基礎

(一)流通渠道創新

流通渠道創新是指產品從生產向消費領域轉移所有權經過的路徑發生與眾不同的改變。這一過程中,消費新需求、分銷成本、渠道阻塞以及零售網絡革命的要求,使得流通渠道變革成為新的發展趨勢。一般而言,流通渠道創新主要劃分為兩類,一類是流通渠道設計創新,具體細分為流通路徑長度(零層路徑、一級路徑等)、寬度(獨家分銷、選擇分銷、密集分銷)、廣度(一種路徑、多重路徑)。另一類是流通渠道管理創新,包括流程管理創新(所有權流程、談判流程、物流過程)、成員管理創新(選擇路徑成員、培訓路徑成員、評價路徑成員)、績效管理創新。理論上,流通渠道創新涉及流通主體的變動、流通路徑長短規劃及分享模式的轉變,對供應鏈其他參與者也會產生一定影響(張虎,2015)。隨后,這種影響波及到外部環境引起政策、價格、供需、利益、信息方面的變動。總的來說,流通渠道創新是基于傳統流通渠道基礎上,將互聯網技術、區塊鏈技術等進行融合,最終滿足流通業態的發展需求。

(二)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及表現

供應鏈脆弱性是受其內部和外部風險影響而暴露出嚴重的功能障礙與擾動現象,可能因內部、外部風險而被破壞。一般而言,供應鏈脆弱性的形成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全球化與國家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供應鏈的復雜性逐漸加強;二是當風險源與風險驅動因素的影響大于風險緩解戰略時,供應鏈將會產生極大的不穩定性(曾貴榮,2018)。因此,多數情況下流通企業會忽視供應鏈內外部風險及其脆弱性問題。談及農產品領域,農產品供應鏈成員之間環環相扣,它的形成是涉農企業在拓展市場過程中聯盟化合作結果。當這種分工與合作遇到內外部擾動因素時,農產品供應鏈往往表現出一定的聯盟脆弱性,甚至出現斷鏈可能,這將影響整條農產品供應鏈正常運轉。而且,農產品鏈條系統缺乏抵抗這些擾動和恢復原來系統的能力。通常情況下,農產品供應鏈風險包括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兩類(畢立南、薛曉芳,2018)。內部風險多來自供應鏈系統間所構成要素的互動關系,比如利益沖突、物流掣肘、信息阻滯等。當各環節中的潛在最優互動要素產生錯配、重疊時,會減弱供應鏈自身的穩定性,加劇農產品供應鏈內部風險。而農產品供應鏈外部風險成因,主要是農產品供應鏈與其周邊外部環境互動的結果,通常與政策變動、價格波動、市場供需變動有關。所以,盡管農產品供應鏈內外部風險來源不同,但這兩類風險并行發生會加劇各成員、各環節的經濟損失。

研究假設與研究設計

(一)研究假設

流通渠道創新與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流通渠道創新的形式比較豐富多樣,可通過電商平臺、移動端等途徑為農產品傳播分享提供現實條件,也為消費者提供了舒適的體驗。在農產品供應鏈環節,流通渠道創新可為各主體提供更為現實的利益基礎。因此,即使農產品供應鏈內部環境或外部環境發生了變化,其供應鏈脆弱性所受到的影響也是有限的。第一,流通渠道設計創新與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流通渠道設計創新主要體現在傳播路徑的多元化和短距離化、分享方式的便利化,而這種創新方式決定了農產品在市場利益中的流動速度。在路徑長度體現上,流通渠道設計創新要滿足農產品市場鋪貨率。在路徑寬度體現上,涉農企業面對復雜的供應鏈環節要保持農產品在寬渠道中的張力,就必須保持農產品品牌活力與覆蓋面,主要通過分銷的方式完成。現實環境中,農產品流通渠道設計創新也需要通過長度與寬度兩種形式進行。如此,即可維持農產品供應鏈各成員之間的關系穩定,實現各環節平穩運行。彭秋玲(2009)等認為,當農產品扶持政策變動、市場價格波動、供需相應調整時,農產品供應鏈的脆弱性表現也會進一步減弱。所以可以這樣認為,流通渠道創新會降低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故此提出假設:假設H1a:流通渠道設計創新與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呈負向影響關系。第二,流通渠道管理創新與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前已述及,流通渠道管理創新主要包括流程管理創新、成員管理創新與績效創新。事實上,徐麗艷(2010)等認為,農產品要想保持流通渠道長度和寬度中的生命力,就要體現包裝、價格、目標人群等基礎要素。在這一個過程中,需要涉農企業中的高級管理人員優化創新流程,滿足農產品流通的需要。同時,為了發揮人員的積極性,也需要高層加以優化成員管理模式。另外,趙步同(2014)認為,一個創新的績效管理系統能夠與零售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所以,高層需要打造一個人員績效的考核系統。當上述流程能夠有效運行時,農產品供應鏈各參與者之間可以實現優化運作,在遇到價格、政策、供需或者利益沖突、信息阻滯等問題時,脆弱性也會進一步降低。故此提出假設:假設H1b:流通渠道管理創新與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呈負向影響關系。農產品供應鏈內外部環境與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張秀萍(2012)和于鯤鵬(2013)在對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進行相關研究后發現,農產品供應鏈的脆弱性極容易受到內部復雜性與外部干擾性的影響。而黃華珍(2017)基于超市農產品流通發展視角指出,農產品供應鏈內部出現信息阻滯、利益沖突、物流掣肘問題時,極容易引起鏈條的變動,引發其脆弱性。盧奇等(2017)認為,農產品供應鏈外部環境政策變動、價格變動、供需變動的情況發生也會對其脆弱性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二者是一種正向的影響關系。故此提出假設:假設H2a:農產品供應鏈內部環境與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呈正向影響關系;假設H2b:農產品供應鏈外部環境與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呈正向影響關系。農產品供應鏈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的中介作用。當流通渠道進行創新時,不會直接引發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而是會通過引起其內部環境、外部環境的變動而對供應鏈脆弱性產生影響,從而發生一定的作用。故此提出假設:假設H3:在流通渠道創新對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的影響過程中,農產品供應鏈外部環境、內部環境起著中介作用。基于上述假設條件,構建流通渠道創新對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影響的假設模型,如圖1所示。該模型中包括流通渠道設計創新、流通渠道管理創新在內的2個自變量;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的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2個中間變量;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1個結果變量。

(二)研究設計

問卷設計。為準確驗證研究假設,需要通過調查問卷獲取可用數據。在此之前暫時忽略影響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的其他因素,只考慮流通渠道設計創新、管理創新、農產品供應鏈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分別對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的影響。由上文可知,流通渠道設計創新能夠加快農產品在市場利益中的流動速度,而流通渠道管理創新又能從內部管理方面優化供應鏈流程。因而,需要將二者指標進行題項的綜合設計。首先,為保證題項設置的穩定性與合理性,分別對兩個指標各設置3個題項。其次,測試農產品供應鏈的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兩個變量。再結合農產品企業供應鏈環節中的運行模式,將二者分別設定3個題項。在分析問卷內容之前需要通過信效度檢驗,驗證數據的有效性。本文利用SPSS21.0計算數據變量中的Cronbach`sα值,若該值大于0.7,說明該值可信度較高,可以留下;若該值小于0.7,說明該值的可信度較低,需剔除該值。本文通過這種方法剔除Cronbach`sα小于0.7的值,保留新的Cronbach`sα值,得到表1結果。從表1數據看出,所有變量均超過了0.7,此次所采集的數據均可以使用。問卷發放。在擬定調查問卷后,本文采用5度量表進行評價打分。其中,1表示非常不認可,5表示非常認可。為了使調查數據更加全面,采用線下實體問卷與線上電子版問卷兩種形式進行發放。發放對象主要為農產品供應鏈環節相關從業者、管理人員、基層人員。問卷調查區域為黑龍江、河南、云南、廣西、湖南5個省份農業發展比較先進的地區。調查時間為2019年6月到11月。經統計,本次調查問卷1000份,線上700份,線下300份。共回收872份,篩除無效問卷后,剩余有效問卷共817份,有效回收率為81.7%。可見,該次問卷調查有效性較高,能夠較好地反映研究主旨,因而能夠繼續深入分析。

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根據817份問卷調查結果,本文對涉農企業高管、相關從業者、基層人員的性別、年齡分布、學歷、從事農業相關工作年限與電商運營經驗進行分析。在這些調查問卷中,男性占比超過了50%,年齡分布在25-35歲,學歷分布中本科最多,為51.62%,其次是研究生為36.18%;從事農業相關工作年限在3-5年的人數占比最多,為48.16%,其次為5-8年的為26.34%。依據以上結果發現,這些數據符合當前我國涉農工作的習慣,且具有豐富的農業相關工作經驗,所調查的事實符合現有研究。

(二)正式問卷信效度檢驗

本文先通過信效度確認正式問卷的可信度與真實性,只有信效度均符合標準后才能進行下一步分析。信度檢驗。本文根據SPSS21.0軟件中Cronbach's α值的結果分析,具體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綜合表2信息可知,各項變量的Cronbach'α值均大于0.7,說明下列指標均通過信度檢驗。效度檢驗。進一步通過效度檢驗確定數據變量是否適合作為變量因子參與實證分析。在此采用KMO檢驗與Bartlett's球形檢驗對各變量效度進行分析。利用SPSS21.0軟件計算得出,見表2所示。表2中各個變量KMO值均大于0.7,Bartlett球形檢驗結果為1632,且sig.值為0,說明本文中各變量均適合作為變量因子參與實證計算,可進行下一步檢驗。

(三)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為驗證模型擬合度,進一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將20個指標聚合成5個因子放入AMOS21.0軟件,形成結構方程模型,具體如圖2所示。因子分析結果顯示,流通渠道創新的2個因子、農產品供應鏈環境的2個因子及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的1個因子載荷系數均大于0.5。說明變量能夠被因子較好地解釋,模型整體擬合度較高,可以進行實證分析。

(四)假設檢驗與分析

為了驗證上述假設,進一步對流通渠道創新與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進行回歸分析,得到表3結果。根據表3可知:其一,流通渠道設計創新寬度、流通渠道設計創新廣度對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標準化系數分別為-0.304、-0.297,均在0.05的水平上顯著,表明流通渠道設計創新對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具有負向影響作用。分析可能的原因是,農產品供應鏈參與主體為有效提高自身效益而進行不斷擴寬、擴深自有渠道。當現有渠道無法使用時,這些參與者還能采取其他渠道實現自身利益,因此不會對農產品供應鏈產生負面影響。其二,流通渠道流程管理創新、流通渠道成員管理創新、流通渠道績效管理創新對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的標注智能化系數分別為-0.589、-0.742、-0.701,表明流通渠道管理創新對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具有負向影響關系。分析可能的原因是,無論是農產品生產商還是批發商零售商,在現有渠道下進行流程管理創新活動可以幫助他們獲取更多利益。這種情況下,農產品所有權流程管理、與其他參與者進行談判流程管理、物流過程管理、促銷管理等方面的創新,能夠讓這些農產品參與者在管理過程中節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可以降低生產或銷售成本。因此當出現渠道變動情況時,不會對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產生影響。其三,流通渠道設計創新、流通渠道管理創新對農產品供應鏈環境的標準化系數為0.593、0.654,表明流通渠道創新對農產品供應鏈環境具有正向的影響。也就是說,流通渠道創新使得對應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商品流等發生較大的變化。在這種變化狀態下,農產品供應鏈上的參與者為適應新的發展形勢,不斷做出積極調整,也會讓信息、利益關系、價格、供求關系等發生對應改變。其四,在研究流通渠道創新對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的影響過程中,農產品供應鏈外部環境、內部環境起著中介作用,這種中介作用為正向影響。原因可能是,宏觀經濟環境與貿易市場準入及匯率政策變化、供求兩端及其中間環節變動都能通過中介效應導致外部市場價格發生波動,從而引發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同時,信息阻滯表現下的共享性差、渠道單一、傳遞速度慢等問題以及物流桎梏表現下的損耗率高、配送時效性差、物流成本高等問題,均是引發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形成的重要因素。

對策建議

首先,注重設計自有渠道與拓寬對外渠道,形成專業的渠道延伸。在互聯網時代“脫媒”的沖擊下,農產品批零企業更應該注重設計自有渠道,重新拓寬、加深對外渠道,根據供應鏈逆向整合中的“再中間化”需求,向提供更專業服務的服務渠道延伸。同時,在渠道管理創新方面,農戶或核心農業企業應著重優化物流、信息、談判管理流程,從而減少中間環節的成本,降低外在因素帶來的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而導致的風險。其次,強化農產品市場價格、供需關系、政策補貼等信息的搜集與研判。在農產品供應鏈產供銷環節中,相關涉農企業可以建立健全的農產品信息對接機制、平臺以及機構,以應對因農產品市場價格、供需關系、政策補貼等信息的不良影響,從而延緩、減小外部因素對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的沖擊。最后,對各涉農企業以及中間渠道等內部利益進行重構、完善和補充。具言之,相關涉農企業應該打破傳統農產品供應鏈內部的利益藩籬,解決其固有的沖突與矛盾。并運用科學合理的布局來重構直接、間接涉農企業的利益格局,從而進一步形成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的渠道創新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虎.我國傳統流通渠道供應鏈模式比較及優化路徑——基于相似渠道整合的視角[J].改革與戰略,2015(8)

2.曾貴榮.商貿企業供應鏈彈性管理的優化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8(8)

3.畢立南,薛曉芳.建筑供應鏈信息協同機制構建——基于供應鏈脆弱性的分析[J].財會月刊,2018(3)

4.彭秋玲,李麗娜.農產品供應鏈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J].科技廣場,2009(8)

5.徐麗艷,周林潔.我國現有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分析[J].商業研究,2010(8)

6.趙步同.創新導向績效管理系統的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4(18)

7.張秀萍.供應鏈脆弱性研究評述[J].中國流通經濟,2012(3)

8.于鯤鵬.生產型供應鏈脆弱性若干關鍵問題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3

9.黃華珍.我國超市農產品供應鏈流通成本的實例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7(1)

10.盧奇,洪濤,張建設.我國特色農產品現代流通渠道特征及優化[J].中國流通經濟,2017(9)

作者:姚偉民 單位:廣西財經學院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