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信息服務系統創建狀況與發展

時間:2022-05-18 11:32:00

導語:農業信息服務系統創建狀況與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信息服務系統創建狀況與發展

陜西是西部地區的農業大省,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始終是關系全省國民經濟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特定省情決定了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農業信息化始終是陜西省農業發展中的一項重要戰略。然而,農業信息化的核心與基礎是構建起一個完備、高效,由服務主體、服務客體、服務網絡、服務內容及利益分配等諸多要素按照一定運行規則和制度所組成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探索與完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提升農業信息化水平,解決信息服務滯后在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中的瓶頸問題,是當前陜西農業和農村工作迫切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課題。

1陜西省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現狀

1.1農村信息基礎設施與農業網絡平臺初具規模

近年來,陜西省通過先后實施“村村通電話”、“鄉鄉有網站”及“信息入村”等工程,使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廣播電視及電話網絡建設方面,全省已全面完成了村村通廣播電視和電話的目標。截止2010年底,全省有線廣播電視用戶數達448萬戶,其中農村有線廣播電視用戶數114萬戶。電話用戶突破3600萬戶,其中固定電話780.7萬戶,移動電話2841.3萬戶。在互聯網的建設方面,光纖通信線路已通達全部行政村,寬帶數據網覆蓋了所有鄉鎮和絕大部分行政村[1]。據《2010陜西互聯網發展報告》,截止2010年12月底,陜西省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達485萬個,省內域名總量超9.6萬個,網民數量達1295萬人[2]。另外,通過整合和利用現有資源已搭建起了以省、市、縣農業信息綜合性網站為樞紐,以專業性網站及鎮、村信息服務站為支點,縱橫交錯的農業信息網絡服務平臺。例如以“陜西農業信息網”、“陜西省農村經濟信息網”、“楊凌興農網”等為代表的農業信息綜合性網站,以及以陜西省種業信息網、陜西省果業信息網等為代表的農業信息專業性網站。

1.2農業信息組織與服務體系逐步健全

經過幾年的努力,陜西省已初步建立起了以農業部門為主體,龍頭企業、經銷大戶等相關社會力量參與的農業信息組織與服務體系。省農業廳及全省11個市區、100多個縣級農業部門均成立了農業信息服務機構,并配備了一批固定的專、兼職信息工作人員。通過實施“鄉鄉有網站”及正在實施的“信息入村”等工程,截止2010年底全省共建成鄉鎮政府門戶網站1220多個,累計建設完成27910多個村級信息服務站,并且這些村級服務站均達到了“一套設備、一個場所、一個網絡、一個隊伍、一套制度”的村級服務站“五個一”標準配置[3]。另外,通過引進、培訓等途徑陜西省已初步建成一支覆蓋全省的農業信息工作隊伍。據不完全統計,全省擁有各類農業信息員4000多人,中級職稱以上者占到總數的1/3,其中通過國家農業部認證的有2000多人。農業信息組織與服務體系的不斷健全為陜西省農業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堅強的組織與人才保障。

1.3農業信息服務能力不斷增強,服務效益日漸顯現

隨著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農業信息組織與服務體系逐步健全,以及農業信息服務渠道與服務方式的多元化,陜西省農業信息服務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拓展和提升,農業信息服務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也日漸顯現。據不完全統計,省級農業核心網站———陜西農業信息網每年重要農業綜合信息1萬多條、農業新聞達3000余條、市場分析預測信息1500余條,全省網上促銷成交額達到20多億元。另外,“電子農務”、“農信通”、“農家樂”等農業信息服務平臺在服務陜西“三農”中也發揮了顯著作用。例如,自2005年陜西省農業廳與中國聯通陜西分公司共同建設的“電子農務”平臺在陜西開通以來,累計服務的陜西用戶數量將近500多萬,共發送133181條涉農信息,受眾農民近100萬。

2陜西省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1農業信息基礎設施投入嚴重欠缺

陜西省地處西部地區,整體經濟實力不強,與東部發達省份相比在農業與農村的資金投入方面,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方面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根據2010年全國各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統計分析顯示,陜西省對農業和農村投入的資金與東部、沿海地區發達省份相比差距很大,例如2010年對農業和農村投入較高的山東省投資額度為4432.3億元、廣東省投資額為3242.94億元,連投入相對較低的福建省也達813.34億元,而陜西省只有393.81億元。另外,陜西省農村分布比較分散,且地形復雜,這既加大了網絡鋪設的難度,也給地方財政帶來了更大的壓力。總體經費投入不足直接導致了部分市、縣農業部門網站的建設和管理還處于較低的水平,網站服務功能不完善,以及大量的鄉鎮及行政村雖然一次性建設了信息服務站但正常運轉困難等諸多方面的問題[4]。

2.2農業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總體不足

目前,陜西省農業信息資源存在結構失調、深度不足、質量不高等問題。從信息采集環節來看,由于信息采集覆蓋面窄、采集人員不足、采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造成農業信息資源類型結構失調,具體表現為各級農業信息門戶網站的信息普遍存在綜合性信息多、專業性信息少,報道領導活動的信息多、指導生產經營的信息少等方面的問題。從信息加工環節來看,農業信息主要包括市場信息、技術信息、政策法規信息等類型。市場信息與其他類型信息相比不僅需要收集,更需要進一步深入地分析和加工。但目前農業信息中反映現象的信息多、幫助政府決策的信息少,反映市場供求的信息多,幫助農民預測的信息少的現狀充分說明農業信息資源開發和加工的深度有待進一步深入[5]。另外從信息利用環節來看,很多農業信息網站信息重復過多、針對性不強、時效性較差等導致信息總體質量不高也極大地影響了農民對農業信息的有效利用。

2.3農民獲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普遍較低

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最終受益者是農民,農民對農業信息的利用效果是農業信息服務體系乃至整個農業信息化建設成敗的關鍵,而農業信息的利用效果與農民的信息素質是息息相關的。陜西省目前農民信息素質的現狀是:首先在信息意識方面,除西安及其他區域性中心城市周邊地區農民的信息意識較強外,絕大多數地區的農民信息意識淡薄,市場嗅覺遲鈍,對網絡信息抱著懷疑乃至不信任的態度,不能認識到信息對自己生產和生活的重要作用,缺乏應用信息的主動性。其次在信息獲取方面,受經濟條件制約,絕大多數農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仍是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對互聯網接受率非常低,至于先進的網絡遠程教育則更是無從談起[6]。淡薄的信息意識再加上落后的信息接受設備導致大多數農民缺乏信息獲取和處理的基本能力,就更難以談得上對信息深層次的分析、加工和利用了。

2.4基層復合型農業信息服務人才匱乏

農業信息化建設是一項涉及經濟、技術、管理等諸多領域的系統工程,需要一大批既精通信息與網絡技術,又熟悉農業經濟運行規律的復合型人才。但當前,陜西省農業信息化服務人才總量不足且結構不合理,尤其是基層極度缺乏既掌握農業信息技術又熟悉農業經濟運行及專業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另外,全省基層農業信息服務人員多以兼職為主,他們既對現代信息與網絡技術掌握不夠,又無法一心一意地從事農業信息服務工作,其所搜集信息的數量與質量都有待提高。最后,工作人員年齡老化,專業結構不合理以及缺乏經常性技術培訓所導致的知識更新不夠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個農業信息服務隊伍的戰斗力[7]?,F階段基層復合型農業信息服務人才匱乏以及專業、年齡結構的不合理,不僅嚴重影響了農業信息服務的質量和效益,也阻礙了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的進程。

2.5其他方面問題

陜西省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還包括諸如政府主導作用發揮不足、缺乏統一協調與規劃、農業信息技術開發應用滯后等,限于篇幅筆者不再一一羅列。

3陜西省農業信息服務體系的發展方向

針對陜西省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建設一個政府重視、信息實用、服務高效、農民歡迎的信息服務體系,必將成為新形勢下陜西省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新方向。

3.1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加大農業信息化建設資金投入力度綜合分析國內外大量成功案例表明,農業信息化建設作為一項公益性社會事業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因此政府必須在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首先,應加強宏觀指導。政府在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中宏觀指導主要體現在統籌規劃、完善政策、制定標準、監督檢查等。通過統籌規劃確保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的正確方向,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彎路。通過不斷完善各項農業信息服務優惠政策來吸引和激勵社會各方力量積極參與農業信息服務工作。通過制定科學標準來確保農業信息化服務的質量和效益。通過定期和不定期的監督檢查及時發現農業信息服務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以便及時整改,避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損失。其次,應加大投入力度。盡管通過建設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但在建設初期則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必須依靠政府的資金支持。政府一方面可以通過設立農業信息化建設專項資金來加大對農業信息網絡建設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應不斷探索和完善市場化投融資體制和相關激勵機制,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個人、集體、企業和外商多方投資,形成多元化投資渠道,共同推進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8]。

3.2重視農業信息開發與整合,探索農業信息共建共享機制農業信息資源是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的源頭,其豐富程度和質量高低直接影響著信息服務的最終效果。陜西省可以從3方面著手解決農業信息結構失調、深度不足、質量不高以及總量欠缺的現狀。首先是加強開發。農業信息資源開發應依照“符合省情、科學實用、農民急需”的原則,有計劃、有重點地對涉及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產品供求、農業實用技術、農業最新政策等與“三農”問題密切相關的信息進行搜集和整理。并積極研制和開發陜西省農業信息化所急需的農村經濟分析預測預警、農業防災減災預報系統等各類農業信息數據庫,通過數據庫建設來不斷豐富和完善陜西省農業信息總量與結構。其次是強化標準。農業信息標準化問題也是影響農業信息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應建立起農業信息采集、傳輸、和服務等標準體系,提高農業信息資源的系統性、科學性和實用性,以改變綜合信息多、專業信息少,市場信息多、預測信息少的局面,切實提高農業信息的深度與質量。最后是整合共享。農業信息資源整合是打破“信息孤島”、提高信息服務效益的重要途徑。要逐步整合分散于政府農業部門、農業高等院校、農業科研機構、信息產業部門、農業龍頭企業的農業信息資源,打破部門分割和服務資源分散的瓶頸,建立農業信息交流和共享機制,提高農業信息服務能力和水平。

3.3發揮科教大省優勢,打造專業化農業信息服務人才隊伍陜西省是我國科教大省,農業科學研究和新技術應用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不僅擁有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還擁有全國唯一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楊凌區。因此應依托陜西科教大省的優勢,引進、培養和培訓相結合多措并舉打造一支專業化農業信息人才隊伍。首先,引進相關專家。對于農業技術和信息管理方面的專家需通過特殊政策引進,鼓勵和吸引他們投身于農業信息化建設事業。其次,培養技術骨干。對于市、縣農業技術部門、涉農企業等所急需的技術骨干,可以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等農業高等院校開設相關專業來進行培養。最后,培訓基層信息員。在基層農村中篩選有文化、素質高的農民、村干部以及大學生村官等擔任基層鄉鎮或行政村的信息員,并加強對他們進行農業和信息技術方面的培訓,通過他們去指導和幫助農民獲取和利用所需的農業信息和技術。

3.4提高農民信息素養,重點培育一批農業信息應用主體用戶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使農民會獲取和利用信息。但目前陜西省農民對農業信息的認識和應用都普遍處于懵懂狀態,這就需要加大培訓力度來提升農民的信息意識和應用技能。在培訓內容上,應注重農民科技意識、信息意識和市場意識的培養,使其善于學習和應用科學技術,并善于從農業科技部門獲取信息,在農業生產經營中按市場規律辦事。在培訓方式上,可以將信息技術培訓與正在實行的農村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陽光工程等普惠制教育結合起來,切實提高農民的信息應用能力與水平。在提高農民信息意識和技能的同時,也要重點培育一批農業信息應用的主體用戶,他們包括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農產品供銷市場、農業中介及農民經紀人、農業種植養殖大戶等,在調動他們應用農業信息的積極性基礎上,充分發揮其輻射和帶動作用,引導廣大農民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自身所需的各類農業信息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