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要點
時間:2022-06-24 11:45:03
導語:農業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農機保護性耕作是革新傳統鏵犁式翻耕的新型耕作技術,該技術以農業機械為作業手段,關鍵點在于通過少耕或免耕以最少的耕作能保證種子發芽。就推廣效益來看,該耕作模式借用免耕、少耕、化學除草等技術,以農作物秸稈的地表覆蓋減少風蝕、水蝕,大大促進農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分析原始耕作制度對土壤造成的破壞,介紹農業機械化保護性耕作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概述農機保護性耕作技術實施要點。在此基礎上,就地方做好農機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的工作建議,分別從調查自然資源的適用性;積極爭取政府領導的支持;選好項目推廣實施示范點;制定有地域特色的作業技術路線;做好保護性耕作技術培訓;跟進項目示范管理配套技術服務等幾個方面進行論述,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
農機保護性耕作以農業機械為作業手段,通過農作物秸稈的地表覆蓋,以減少土壤受風蝕、水蝕程度,很好保護耕地資源,促進農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該項耕作制度的提出,與原始耕作制度對土壤造成的破壞有關。實施保護性耕作,有利于提高土壤保墑能力,增強土壤肥力,減少勞動強度,大大提升農田作業生產率。
1 原始耕作制度對土壤造成的破壞
長期以來,凌源沿襲著滅茬、翻耙、起壟、播種、收獲等耕作模式,而收割后的秸稈,或者被直接焚燒,或者被用作牲畜飼料。作業后的田地,遇到春秋雨季,大量的雨水沖刷地表形成徑流,帶走田間殘留的農藥、化肥等有害物質進入水庫污染水質,威脅到民眾的飲水安全。同時,傳統的鏵式犁耕作,還將加劇耕作地塊的水蝕、水蝕,加重水土流失。據相關測試數據來看,當前大面積的水土流失,除與植被覆蓋率降低有關,還與過度開墾、裸露耕作等脫不了干系。還將增加降雨徑流損失率,降低耕地土壤肥力。有研究證實:由此而流失的表土中,每1t土約損失氮0.5~0.8kg,磷1.5kg,有機質56kg。由此可見,原始耕作制度對土壤造成的破壞觸目驚心。
2 農業機械化保護性耕作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
農機保護性耕作技術,是當前國際社會普遍認同的農業先進生產技術之一。當前,國內沙塵暴危害嚴重,尤其20世紀下半葉呈急速上升趨勢。沙塵暴這一自然現象,嚴重影響農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而“沙塵暴”的形成,與地表袒露細小土壤顆粒漂移有關。這其中,有80%的顆粒源自裸露的農田。北方地區,有近三千萬頃的干旱耕地,依然沿用傳統的耕作模式,加重水土流失危害程度,增加地表袒露細小土壤顆粒量,成為國內沙塵暴肆虐的主誘因。針對沙塵暴的治理,不少農業發達國家比如:美國、加拿大等等,都在推行農機保護性耕作以根治沙塵暴并取得不錯的效果。當前,該項技術甚至被看作是國際社會的一場農業技術革命。
3 農機保護性耕作技術實施要點
農機保護性耕作,借用免耕、少耕、化學除草等技術,以農作物秸稈的地表覆蓋減少風蝕、水蝕,促進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技術實施的要點,應由這幾方面組成:第一,秸稈與表土處理。秸稈及表土處理的主要方法有秸稈粉碎、淺耙、淺旋等。這些作業屬于選擇性作業,在保證播種質量的前提下,作業項目越少越好,作業深度越淺越好,最多不超過10cm。第二,免耕施肥播種。應選擇豐產、優質、生育期偏小,抗當地病蟲害的優良包衣種子。根據地塊有機質含量、營養成分構成比例,選用適宜的顆粒狀化肥。根據當地農藝要求、地塊情況,選擇適宜的免耕播種機播種,若播種時地表有干土層,則應采取深開溝淺覆土,保證種子種在濕土上,播種深度一般為5~6cm。種肥分施,要保持5cm以上的距離。為減少蒸發,要盡量減小開溝動土量。第三,雜草及病蟲害防治。保護性耕作的地塊,較傳統地塊更易發生草害。由此,耕作后,務必要觀察好,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可噴施除草劑,或人工拔除。病蟲害的預防,可通藥物拌種解決。或者,后期噴施化學藥劑防治。第四,深松。通過農機耕地深松,以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層,起到促進根系發育,提升作物產量的目的。深松適用土壤,含水應在15%~20%之間。剛開始保護性耕作的地塊,最先應深耕1次,以打破犁底隔層。已經實施保護性耕作的地塊,后期翻耕周期應根據土壤、農機具等條件而定,一般間隔2—3年深耕1次。在時間上,最好在秋季。深松后,注意表土處理,以保墑。
4 地方做好農機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的工作建議
4.1 調查自然資源的適用性
是否適用農機保護性耕作技術,首先應調查本地自然環境的推廣適用性。根據推廣經驗,適用性的技術標準要求:適用年降雨量范圍,在250~800mm。適用土壤類型,土壤粘重而排水差的地塊慎用,其余要求不大。適用溫度范圍,種植耐寒春小麥,對地域溫度要求不高。種植玉米等喜溫作物,春季保護性耕作地溫要低些,會影響到后期出苗。由此,建議地溫低于7℃的地區,不適宜推廣該技術。凌源地處中緯度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境內年平均氣溫8.7℃,7月份為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4.0℃。本地境內土壤有潮土、褐土之分,其中,潮土為主要土類,占到土壤面積的90%以上,非常適合推廣農機保護性耕作技術。
4.2 積極爭取政府的支持
作為一項惠民工程,該技術推廣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扶持引導。由此,一方面,做好主要領導班子的項目推廣匯報工作,成立以縣政府主管領導為組長,農機、農業、財政等部門為成員的規劃小組,肩負起農機推廣項目的規劃、協調等工作。另一方面,圍繞著項目實施,成立以縣農機分管局長為組長,農機、農技、植保等部門員工為執行的項目執行小組,切實做好項目的推廣實施工作。
4.3 選好項目推廣實施示范點
為擴大技術推廣影響力,要注意發揮好項目點的示范帶動。為此,在推廣之前,組織好下鄉調查摸底,匯總各鄉鎮推廣情況,選擇好項目示范點。示范點應具備的標準:第一,考慮好全縣布局。力求經3~4年的推廣,能輻射帶動連片經營。第二,干部要有積極性。推廣訴求要強,對關鍵技術環節要把握準。第三,要有機械技術基礎。拖拉機、做業機等保有量高,秸稈還田、免耕播種等技術應用水平高。
4.4 制定有地域特色的作業技術路線
緊密圍繞本縣大宗農作物生產需要,制定出切合本地實際情況的特色農作物保護性耕作技術路線,同時根據農藝需要配齊農機具。以本地小麥玉米一年兩作農機保護性耕作技術流程為例,作業規范流程在于:玉米免耕直播-噴施除草劑-田間管理-玉米機械收獲-秸稈覆蓋-深松-小麥免耕播種-噴施除草劑-田間管理-小麥聯合收獲-秸稈覆蓋。
4.5 做好保護性耕作技術培訓
作為農業領域的技術革命,技術推廣對老百姓而言是嶄新的、空白的。由此,技術推廣必須要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其一,利用好大眾傳媒,做好輿論造勢,營造好的社會氛圍。其二,送技術上門,利用好農村大集、示范戶帶動等,以送技術入戶。其三,做好現場說教。以農機演示會、作業現場會,結合示范點農機作業觀摩,做好現場技術示范。其四,掛靠保護性耕作示范服務隊,通過教農民干,言傳身教帶著大家干,以確保老百姓會操作機具,能掌握基本的作業要領。
4.6 跟進項目示范管理配套技術服務
跟進項目推廣的現實需要,推進規范化管理,應做到:第一,簽訂推廣合同。根據農業示范區的統一部署,將推廣示范逐級落實到村、到戶,并逐級與鄉鎮、村民簽訂責任目標合同。由鄉鎮派發任務,以村級為單位,與老百姓簽訂種植合同,確保推廣項目目標任務的完成,為后期農作物的連片作業奠定基礎。第二,簽訂農機作業合同。以地方農機管理站為單元,與派遣農機手簽訂農機作業合同,具體到每一作業地塊確保作業質量。第三,提升政府補貼力度。加大購置補貼農機具的惠農補貼,與推廣農機具簽訂作業合同,并規定2~3年內禁止轉賣,確保保護性耕作農機具能按時參與作業。加大保護性耕作作業費用補貼,鼓勵老百姓去應用新技術、推廣新技術。跟進項目推廣的現實需要,配套技術服務措施,應做到:農田生產作業方面,統一標準化管理。以村為單位,由村統一供種、施肥、機械化作業,并按戶分攤費用,提升農機作業效率,降低農機輸出成本。農機作業方面,成為技術服務小組,委派專員定點到村,包干到戶。并及時總結、分析、解決問題。同時,匹配農機維護更新,及時排查農機故障,改進農機缺陷,確保農機作業質量。
4.7 深度挖掘種糧大戶、農機大戶的影響力
抓好示范基地建設的同時,注意發展種糧大戶、農機大戶的帶動作用。每個鄉鎮在示范區外,遴選2~3名接受新事物快、有一定生產能力的種糧大戶、農機使用戶,將其作為實施保護性耕作技術示范帶頭戶,以減輕農技推廣的壓力。同時,還要給予一定的物質鼓勵,以調動其工作積極性,確保保護性耕作技術能得到盡快推廣應用。實際上,通過這種方式吸引新推廣主體的加入,能更廣泛吸納那些懂技術、有文化愿意為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的有志之士。后期,注意逐步與其建立長期伙伴合作關系,做好技術培訓、技術咨詢。注意相關政策的優先扶持,擴大其帶頭示范影響力。
5 結語
整個新技術推廣的應用過程中,我們務必要意識到農民是農機保護性耕作執行主體,他們既是新技術的接受者,同時也應成為技術的推廣者。在整個新技術的推廣過程中,務必要尊重老百姓的意愿,要從思想上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要從落實到實際行動上幫扶老百姓,并最終做到讓利給老百姓,使老百姓成為該項技術的最大受益者,只有這樣保護性技術的推廣才更具生命力。
參考文獻
[1]張文麗.淺談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應用與推廣[J].河北農機,2004,(4):110
[2]蔡文剛,李全宇.論青海省保護性耕作技術的長效機制[J].青海農技推廣,2015,(4):78.
作者:劉曉飛 單位:凌源市農業區劃辦公室/凌源市農村能源辦公室
- 上一篇:鄉村振興戰略農業技術推廣策略
- 下一篇:農機推廣對農業技術創新的作用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