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在現代農業的作用2篇
時間:2022-11-13 02:39:09
導語:農業機械在現代農業的作用2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農業機械在現代農業中的作用
將農業機械用于現代農業生產中可以有效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從我國農村勞動力現狀可知,在家務農勞動力都是年齡偏大,文化程度較低的人群,這也就直接影響了糧食生產。但是,近幾年來由于國家實行了購機補貼政策,小型農業機械發展迅速,目前小型拖拉機和耕整地機械擁有量直線上升,解決了農業生產勞力不足的問題。三秋時節在外務工人員沒有必要再返鄉從事農業生產,農民可以在外務工,而家里的農田可以照種照收,節省了來回途中花費的時間,還節省了來回途中所花費的費用,獲取雙重經濟效益。由此可見,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2農業機械的發展
為了促進我估計農業機械化的大力發展,那么還需要及時的解決當前我國小型機械作業,成本高,效率低,勞動強度大等問題,并不斷合并小田塊,以有利于實現農業機械耕作。另外,要創辦家庭農場,實行土地有償流轉,實行適度規模經營,開展農業科技服務,農機與農藝相結合等,提高農業生產經濟和社會效益。
2.1農機機械生產、收割、播種一體化將全面取代傳統的農作物耕種、收獲方式
對于傳統的牛拉犁等耕種與收獲方式在現代經濟發展的21世紀明顯已力不從心,為了跟上社會發展的節奏和步伐,我們還將會在農村地區大力推廣農機技術,做好宣傳工作,保證農村每一位農民都學會并利用現代農機技術來進行農作物的生產、收割、播種等,并將取代傳統的農作物耕種、收獲方式。
2.2農機的智能化技術將會使得農機更滿足現代農業的需求
在未來的農業種植中,智能化技術在農機上的實踐和使用將會更加滿足農藝要求。例如,小麥生產收貨機械化技術、玉米生產機械化技術、馬鈴薯機械化技術、設施農業機械化技術等,隨著這些機械化技術的發展,與技術相匹配的配套需求也越來越多,也就進一步的帶動了農機化與其他領域的發展。農機的智能化技術能夠將農機與農藝二者有機結合起來,農機的使用能夠讓農民掌握到更多先進的農業技術,提升農民的綜合業務素質,培養一批批有素質、有文化、有技術的新型農民,農機的智能化技術將會使得農機更滿足現代農業的需求。
2.3建立健全農業機械服務體系
隨著我國農業機械使用數量的增加以及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我國將會不斷完善農業機械服務制度體系,整個社會都關心農民、強化農業生產、加大農村經濟發展的格局已經形成。我國制定出的《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與《關于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意見》都明確指出,要鞏固農業機械在農村種植業的主題地位。中央一號文件指示:“要加大對農機大戶、農作物種植大戶等購買農機的信貸支持,不斷指定出完善出相應的燃油供應保障機制,指定和完善高能耗農業機械的更換、報廢經濟補償處理制度。”這些都為農業機械事業的新技術、新信息、新政策、新成果等提供依據。同時在制定、健全農業機械服務體系的基礎上,培養一批批有思想、有文化、有素質的農村技術能人與農業機械專業技術人才。未來的農業機械發展將會更加社會化,服務組織還需滿足城鎮化、農業產業化、農村工業化的三大要求,農業機械的發展在今后更應該面向農村、服務農民,并不斷朝向農業機械服務的社會化、市場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增強農業機械的使用程度,在現在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農村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4農業機械將會朝著社會化、市場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從我國農機發展現狀來看,我國農技服務將會朝著農機服務社會化、市場化、產業化的方向發展,農業種植大戶將會成為未來促進農機快速發展的主體,而那些農技推廣人員、農機維修、服務人才將會成為未來農機具發展的排頭兵。在未來的農業發展中,農機的大力推廣和使用將會解決“有機戶有機無活干、無機戶有活沒機干”的不協調問題,并在新農村建設道路上開創出一條家家戶戶小規模農業機械化的新道路。
總之,我國是個農業大國,農作物種植是大多數農民獲取經濟收入的主要渠道。但是僅僅依照傳統的種植、收割技術根本就不能夠滿足新時代的要求。在新時期,我們還應該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上的作用,提升農業生產率、增加農民收入。通過增強農民經濟效益來達到提升社會經濟效益的目的。
作者:桑世俊單位:安徽省霍山縣與兒街鎮農業綜合服務站
第二篇:現代農業的科技創新任務與命題
1我國已進入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最活躍時期
1.1我國已經全面進入現代農業發展的歷史新階段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央連續11年出臺“一號文件”,強化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支持,在政策、科技、投入等推動下,糧食單產、總產水平大幅提高,肉、蛋、水產品等產量多年居世界第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2013年,全國糧食總產首次突破6億t,糧食生產實現“十連增”。同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896元,農民增收取得“十連快”[2];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6%以上,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5.2%[3]。我國農業生產由追求高產、優質、多抗、廣適向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營養及專用化等方向發展,農業科技已經成為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1)農業機械化生產水平不斷提高。2012年,全國機耕水平已達74.1%,機播水平為47.3%,機收水平為44.4%。在三大糧食作物中,小麥已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2012年小麥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已達93.2%,水稻機械種植水平為31.6%,玉米機收水平為42.4%,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57%,連續7年增幅均超過2個百分點,2013年預計超過59%[4]。這標志著我國農業生產實現了由人畜力為主向機械作業為主的歷史性跨越。2)農業經營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全國農民從業人員數量、結構發生重大變化,2011年起全國鄉村居住人口低于50%,農業從業人員占總人口比重低于50%,農業從業人員中青壯年所占比重低于50%,農村家庭經營收入占農民收入低于50%[5]。而2012年年底,我國在工商部門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到67萬家,入社的農戶4900多萬戶,約占全國農戶總數的19.6%,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為現代農業經營主體[6]。這表明我國農業正由傳統的小農戶為主向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生產經營管理方式轉變。這些特征變化,表明我國農業已經全面進入現代農業發展的歷史新階段。
1.2新時期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十足
隨著人口數量的不斷增長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口糧、畜牧業飼料用糧、工業化加工用糧、城鎮化商品用糧等需求剛性增加與土、肥、水、勞動力等資源剛性約束,生態系統、產地環境壓力以及氣候變化影響加劇的矛盾也更加突出,但在農業產業內部因素的驅動和國民經濟發展的外部因素推動與拉動下,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將處于轉型升級發展最活躍的時期。內部動力包括:一是農業基本職能強有力驅動糧食及農產品生產效能的提升,主要體現在農作物品種光合潛能的利用空間還很大、土地質量提升與利用的空間還很多、良種良法配套集成應用的領域還較廣、農藝與農機結合效率提升的幅度還很高;二是農業功能拓展強有力驅動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主要體現在農業由傳統第一產業和單一產品生產向第一、二、三產業綜合發展和多功能化拓展,農業轉型升級的效益提升快,農業支撐其他產業發展的鏈條長、相互依賴度高。外部動力包括:一是國民經濟發展強有力支撐和推動農業發展,主要表現在國家財政實力增強和國民收入增加對農業生產的推動力;二是國民經濟發展需求強有力拉動農業轉型與升級發展,主要體現在人們高質量生活需求(吃飽、吃好、營養、健康等)和新興、高效產業發展對產業競爭力、效益提高、收入增加的需求拉動。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可以預見,未來10~20年是我國現代農業處于加快推進轉型升級的重要歷史時期。
2現代農業發展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新要求
2.1現代農業發展的首要目標是確保國家糧食及食物安全,必然要求大力發展現代種植業和現代畜牧業
近年來,我國農業連年豐收,糧食實現了“十連增”,但主要農產品供求仍處于“總量基本平衡、結構性緊缺”的狀況,農產品進口數量不斷增加[7],肉蛋奶及蔬菜、水果的需求量急劇增長,特別是牛羊肉供給的不足,引起價格的持續增長,甚至影響民族地區的穩定。其關鍵制約因素:一是產業內部存在的品種實際產量低、水土資源約束、水肥藥等資源利用率低、重金屬污染與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嚴峻等因素;二是產業外部的產業發展政策效應較低、國內外農產品及農資市場波動較大以及金融、保險等社會服務影響加劇等因素。圍繞糧食及食物安全問題,應突出抓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積極發展現代種植業,繼續培育高產、超高產作物新品種,強化優質、專用和營養化、功能性品種培育,加強農作物增產技術創新,建立現代種植業的良法良種良保增產技術體系等;二是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加快培育“國產化”畜禽新品種,創新規模化、標準化畜禽健康養殖、重大疫病防控、畜產品質量監控等技術,突出推進以草食畜牧業為主體的牛羊肉產業發展;三是千方百計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營養健康,重點加強農產品質量標準與規范化種養技術研究,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過程控制技術體系和產品質量追溯技術體系,并針對中國人的營養發展需求,深入研究并提出合理的膳食結構模式,引導科學消費。
2.2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較高的農業勞動生產率,必然要求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設施裝備業和信息服務業
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速度較快,2012年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已達到57%,2013年可望超過59%;精準施肥、精準施藥等精準農業技術以及信息管理、遙感監測、產品質量追溯系統等農業信息技術開始在農業生產中應用,勞動生產率得到一定提升,但我國農業信息技術尚處于研究應用階段,而世界發達國家已進入全面應用發展階段[8]。農業勞動生產率的關鍵制約因素是:農機農藝融合程度低、大型機械裝備主要依賴國外產品、精準農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開發應用不多等。隨著新材料技術、信息技術和農藝技術的發展,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的時機已經成熟。圍繞勞動生產率提高問題,應突出抓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一是加快發展農業機械裝備業,重點突破現代農業機械與裝備技術、現代化農機農藝融合技術等,研制開發一批小型、特色機械和智能化農業機器人等產品,注重新材料技術和高馬力農業機械裝備的研發;二是大力發展智慧農業,重點突破一批以數字化、信息化為特征的精準控制、監測預警、智能化管理為主題的農業信息化關鍵技術,構建農業生產信息化管理與服務平臺,通過信息化技術應用,推動農業生產過程、生產管理、經營服務等信息化變革;三是前瞻性推進工廠化農業,重點創新設施農業、都市農業和垂直農業等生產關鍵技術,突破資源高效與循環利用技術,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及產業鏈延伸技術,加強功能性高值產品研發。
2.3現代農業的根本要求是可持續發展,必然要求
不斷創新和突破一批資源高效型和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現代農業是一種資源節約和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是高強度依賴水、肥、光、溫等資源和產地環境的產業[9]。我國農業生產模式又是高投入、高產出、高強度利用農田的基本模式[10]。耕地基礎地力下降、高標準農田數量偏少、產地重金屬富集與污染、資源利用率長期偏低等問題,一直制約著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圍繞可持續發展,應重點開展兩個方面工作:一是突出抓好重金屬污染農田修復,重點開展農業產地環境重金屬源頭識別與綜合治理策略研究,創制一批重金屬低積累農作物新品種、高效固化和鈍化技術產品以及污染產品清潔化加工技術,針對重點流域進行技術集成與綜合治理;二是加快創制新型綠色農業投入品,重點創新一批以生物基為核心的綠色生物肥料、生物農藥、生物飼料、生物疫苗和生物獸藥,并利用現代新材料技術和納米技術手段,開發以納米介導的新型高效農業投入品,突破節種、節水、節肥、節能、節力等節本增效關鍵技術。
2.4現代農業發展的未來關鍵在科技進步,必然要
求加強戰略性科技創新與農業宏觀研究世界未來的發展,必將是戰略性產業的競爭,其實質是科技的競爭。世界科技加速發展,我國農業加速轉型,在這種雙重力量推動的情況下,我國未來農業應往什么方向發展,成為當前農業科技工作必須研究的戰略重心。圍繞未來農業發展問題,應著手做好兩個方面工作:一是著手未來農業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把握世界農業的發展態勢,研究世界科技特別是農業科技的前沿方向,凝練出一批引領未來農業發展方向的重大命題,培育引領未來農業發展的新的增長點,為我國未來農業科技發展未雨綢繆。二是積極開展我國農業宏觀戰略研究,立足未來20~30年甚至50~100年的戰略需求,重點針對未來農業發展方式、農業產業結構與布局、世界農業發展與農產品供給信息監測預警、農業重大政策與制度等重大問題開展前瞻性、綜合性和政策性研究,為國家農業政策提供智力支持和決策建議。
3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的目標任務與重大命題
3.1把握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的兩大目標任務
根據國民經濟發展和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新要求,農業科技創新工作必須緊緊圍繞攻克長期制約農業產業發展的瓶頸性重大難題、培育引領未來農業發展的新增長點重要選題等兩大目標任務來統籌布局。1)要攻克長期影響和制約我國農業發展中的重大瓶頸技術難題。當前,制約我國農業發展的共性及區域性重大瓶頸問題主要有:人口剛性增長所帶來的糧食需求總量與耕地、淡水、能源等資源剛性制約的矛盾;農業勞動力綜合素質及資源總量下降與農業機械化程度不高的矛盾;農業生態環境及氣候變化壓力與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越來越高的矛盾;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升要求加大與農業科技成果供給不足的矛盾等。突破這些重大瓶頸,需要對農業資源、技術、產品等重新梳理和布局,在前沿科學和技術領域探索未知、創新技術,以支撐和引領現代農業的發展。建議重點加強雜種優勢利用與重大品種改良,攻克和突破高效種養技術、綠色病蟲害防控技術、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技術、生態環境修復治理技術、農產品加工利用技術、農業生產機械化裝備技術、農業農村信息化技術等代表今后一段時期技術發展的趨勢和主流的技術,以實現對我國農業發展的強有力支撐和服務。2)要創新未來農業產業戰略增長點的關鍵性技術。世界農業的發展主要取決于農業科技的發展,而農業科技的發展主要取決于世界科技的進步和農業發展的方向。在世界科學技術和農業需求的雙輪驅動下,農業科技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說,農業科技成為未來農業發展的競爭焦點和制高點。因此,必須未雨綢繆,積極培育未來農業發展的新增長點。建議重點培育現代分子設計育種技術、農業納米技術、空間農業技術、海洋農業技術、極端環境農業技術、新一代智慧農業技術、生物合成與3D打印技術等代表未來發展的新增長點,研發新興產業的關鍵性技術。這些技術一旦取得突破,將成為國家新興產業的新增長點,催生出一個產業的全新發展,能夠全面提升國家的產業競爭力和產業升級與變革。
3.2統籌部署和實施一批農業科技重大命題
農業科技重大命題,就是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和科技發展前沿,努力攻克長期制約農業產業發展的瓶頸性重大難題和引領未來農業發展的新增長點的重要選題。重大命題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系統性等特點。建議重點圍繞農業生物進化、農業生物品種創制、農業生產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生態環境、智慧農業、新興產業培育等凝練重大命題,強化對瓶頸性難題的攻克和新興產業增長點的培育。在農業生物進化與系統還原方面,重點設立和攻克農業生物發育生殖與遺傳進化分析、農業生物信息詮釋與功能基因挖掘、農業生物免疫系統原理及其分子調控、動(植)物經絡系統與還原調控等重大命題。在農業生物品種的現代化創制方面,重點設立和攻克動植物分子設計與合成生物技術、重要畜禽及園藝作物“國產化”品種培育、C3植物的C4合成途徑與高光效育種、特殊逆境生物品種改良與開發、動植物雜種優勢聚合與利用、糧食作物固氮育種等重大命題。在農業生產的現代化管理方面,重點設立和攻克糧食作物高產優化生產系統、農藝農機智能化融合技術與裝備開發、工廠化產肉理論和技術系統、農林生物質功能化利用技術系統等重大命題。在農產品質量與功能的提升增值方面,重點設立和攻克農產品安全要素全程監測與精確控制系統、鮮活農產品周年安全貯藏與智能分級技術系統、新型農業生物功能產品開發、農產品及食品工業化精深加工技術體系等重大命題。在農業生態環境系統的現代化重構方面,重點設立和攻克后備耕地功能定位與綜合利用、中低產田提質改造及受損農田修復、清潔流域環境與生態重構技術系統、草原生態系統還原體系、農業自然災害預測預報與減災技術系統、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及適應對策等重大命題。在智慧農業與農村信息化方面,重點設立和攻克新一代智慧農業技術系統、基于導航系統的農業機械化作業系統、農產品生產經營預警與優化決策巨系統等重大命題。在新興農業產業培育方面,重點設立和攻克垂直農業生產技術系統、新型納米農用制品創制、農業干細胞、生物反應器與功能藥物開發、極端環境農業生產技術系統、太空農業生產技術系統、海洋農業種養技術系統等重大命題。
3.3積極探索和創新重大命題組織管理機制重大
命題的組織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可以借鑒全國雜交水稻聯合攻關、黃淮海平原農業綜合治理等組織管理模式[11],建議由國家級農業科研機構牽頭,并組織國家農業科技體系中的優勢力量、農業高校、區域內優勢農業科研單位、農技推廣部門、農業企業、農業生產部門等共同參與,建立“研—學—推—企—產—用”一體化高效協同的大聯合、大協作機制。國家相關管理部門要圍繞重大命題,重點做好全國性宏觀統籌與學科布局、戰略研究與重大命題凝練、創新機制與組織保障等三大工作,構建重大命題的目標控制與評價系統、知識流動與資源共享系統、成果集成與分享系統等三大協作系統,建立長期、穩定的科技投入機制[12]。在重大命題的組織實施過程中,要努力發揮重大命題任務承擔單位及創新團隊作用,構建各環節相互銜接的機制和各模塊集成的系統工作方法,在重大命題層面建立科研工作分析決策與指揮系統,通過學術機構和第三方評價機構的指導,加強重大命題成果的集成創新和成果的中試熟化與轉化應用,最終實現預期的創新與應用目標。
作者:陸建中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管理局
- 上一篇: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狀況分析2篇
- 下一篇:基于綠色能源的生態農業論文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