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價上漲因素芻議

時間:2022-07-18 05:43:00

導語:糧價上漲因素芻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糧價上漲因素芻議

一、問題的提出。

2010年繼大蒜、綠豆等出現價格瘋漲之后,小麥、玉米、水稻這三大主糧價格也輪番上漲,2010年新糧開秤后,小麥收購價一舉突破兩元,隨后的早稻開秤價超過1.9元,而處于青黃不接的玉米收購價已升至2.01元。幾年來,我國主要糧食收購價一直穩定在每公斤1.4~1.7元之間。如果說“蒜你狠”、“豆你玩”等人造熱詞的流行表明人們對一定范圍內的農副產品的價格波動尚可容忍的話,那么關系國計民生的糧食價格的波動則加劇了國人通貨膨脹的擔心。那么,如何看待最近糧價上漲呢?本文就糧價的上漲原因進行簡要的分析。

二、糧價上漲原因。

1.糧食減產導致供給減少,供需不平衡。

一方面,我國農業生產靠天吃飯的狀況未根本改變,頻繁的自然災害對我國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正在不斷加深。由于去冬今春以來部分地區先后遭受嚴重干旱、大范圍洪澇災害的影響,導致我國夏糧6年來首次減產。國家統計局公告顯示,2010年全國夏糧總產量2462億斤,比去年減少8億斤,減少0.3%,雖然夏糧產量占我國全年糧食總產量的比重只有20%~25%,但減產信號對人們心里層面的影響卻不小。另一方面,長期以來,農產品的價值與價格長期背離,農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土地、水、能源等大量的非可再生資源在價格上根本得不到體現,使得農民的收益極低,降低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經常出現摞荒現象,甚至部分地區集體摞荒,摞荒現象導致的糧食減產也是相當驚人的。

2.生產成本的剛性增長,導致價格上升。

農產品生產成本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生產資料價格的明顯上升。通過對山東農戶的調查可知一畝小麥生產資料投入達450元左右:機器耕、種、收,共花近100元;澆水約60元;化肥約220元;農藥約60元;6公斤種子約10元。按小麥畝產400公斤算,生產資料成本就抵消了毛收入的50%以上。近幾年,受石油、煤炭等資源類產品價格上漲的影響,農資價格上漲較快。第二,農村勞動力價格飆升。由于城鄉二元化的格局使得農民進城務工的人數越來越多,再加上金融危機后,出現的“民工荒”現象,使得進城務工人員的工資大幅上漲,回家務農的機會成本顯著提升。

第三,土地租金節節上漲。隨著城市占有土地的快速增加,土地資源變得越來越稀缺,地價上漲成為一種長期趨勢,尤其一些大城市郊區征地可以獲得賠償金越來越高,更使農業用地的成本大大增加。

3.游資炒作,囤積農產品,導致價格扭曲。

過去一段時間,流動性過剩導致的資產泡沫主要存在于股市和樓市,并未明顯傳導到實體經濟,但隨著最近國家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樓市、高耗能產業受到國家調控,和股市受國家加息的影響,資金紛紛退出,從中退出的資金需要尋求新的投資渠道。而資金選擇農產品作為炒作對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農產品價格脫離價值而長年在低價位徘徊,容易在低風險下短期內迅速拉升價格,同時,糧食產量受制于耕地有限的現狀,大幅增加的可能性很小,于是無處可去的資金很可能長期囤積于此,擇機興風作浪。

4.外資進入糧食流通領域,在全國各地爭相搶購,一時間使農產品進入“白熱化”狀態。

近幾年,具有國外資金背景的企業不斷在我國產糧區布點,在玉米制種、大豆、水稻等品種上外資已占得先機,而現在,外資背景的糧食企業更是紛紛介入糧食流通領域。從北方搶購小麥到南方高價收谷,外資糧食正加緊進入我國糧食行業,在我國糧食市場“跑馬圈地”的步伐在加快。今年“三夏”期間,實力雄厚的外資糧食企業“益海嘉里”首次在山東、石家莊等地介入糧食收購環節,而且收購價格比市場價高,一般每斤高5厘錢左右;而益海嘉里今年首次在南方啟動的早稻收購,延續了其在北方小麥收購中的高調,8月1日率先掛牌收購常規早稻,每百斤98元的出價,既高于今年國家制定每百斤93元的早稻最低收購價,也高于江西市場早稻每百斤95元平均收購價。正是因為外資企業進軍中國糧食收購市場,引發了競爭性收購,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糧食價格的上漲。

5.媒體不合理的輿論宣傳導致過高的預期。

在互聯網日益發達并不斷普及化的今天,各種相關輿論信息變得再簡單不過,部分主流媒體網站為了增加自身點擊量,注重與民生相關的、社會轟動效應的信息,各地一旦有點風吹草動,不管這種價格波動是否合理,媒體便會爭相報道,甚至夸大其詞,致使產生轟動作用,而人們過于相信媒體產生過高的預期,使得農戶“惜售”,然而經銷商瘋狂搶購的現象,導致供需暫時性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