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標準化推動淮安農業發展

時間:2022-05-21 04:31:00

導語:農業標準化推動淮安農業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標準化推動淮安農業發展

農業產業化實質是市場化和社會化,按照市場需求組織農業生產。當前我國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許多農產品的質量標準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如何實現以家庭經營為主體的傳統自然農業向現代市場農業轉變,如何將市場對農產品的具體需求(如品種、規格、加工、包裝、質量、品牌等)量化為農民可以操作的標準,農業生產從源頭到最終產品,都需要以標準化為基礎。加快推進農產品標準化已成為具體而現實的問題,要使農產品與工業產品一樣成為真正的標準化產品,推進農業標準化至關重要。淮安市委、市政府歷來重視農業標準化工作,早在2000年,市政府就印發了“關于加強農業標準化工作的意見”。2002年,市委、市政府又出臺“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工作的意見”,為淮安傳統農業向現代優質高效農業轉型和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近年來,江蘇省淮安質量技術監督局會同農林、畜牧、水產等部門,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著力培育農產品名牌,擴大農業標準推廣應用范圍,加快農產品檢測體系建設,將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作為促進農業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來抓,全市先后制定并實施了農業生產技術規程、產品質量標準、產地環境、獸藥使用準則等農業標準248個,已建和在建國家級、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22個。2010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89.97億元,比“十五”末增長58.4%;農民人均純收入7233元,比“十五”末增長79.7%[1]。

一、建立農業標準體系,促進淮安養殖業健康發展

自2001年盱眙縣提出了“小龍蝦、大文章,小龍蝦、大戰略”后,“盱眙龍蝦”的品牌越來越響,養殖面積和規模也不斷擴大。質監部門適時將標準化手段介入,從苗種放養到科學捕撈,從運輸到加工的生產各環節,建立了全程質量控制,形成“養殖示范化,項目產業化,管理標準化”機制。2006年淮安市盱眙質監局開始組織起草“盱眙龍蝦”相關標準,在收集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20余項的基礎上,結合當地農業特點和優勢,制定了DB32/T931—2006《盱眙龍蝦》、DB32/T1578—2010《地理標志產品盱眙龍蝦》江蘇省地方標準和一批企業標準,形成了與現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相配套,涵蓋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融技術標準、工作標準、管理標準和操作標準于一體的標準體系。2007年盱眙縣“無公害克氏原螯蝦養殖”省級標準化示范區獲準立項開始建設,按照“公司+基地+農戶+標準”的工作模式,大力推廣標準化養殖和深加工,實現了養殖加工由分散型向集約型轉變、由傳統型向科技型轉變、由單一性養殖向產業化經營的轉變,到項目驗收時,已初步建成克氏原螯蝦養殖基地1.33萬hm2。2009年,盱眙龍蝦還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為加大保護力度,盡早開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標識的使用,市、縣質監部門已推薦江蘇盱眙滿江紅龍蝦產業園有限公司作為第一批使用單位申請上報。農業標準化推動農業產業化的效應逐漸顯現,目前盱眙縣有20多萬人從事龍蝦養殖、加工和銷售,并帶動龍蝦調料制作、旅游及產品開發、餐飲等相關產業迅速發展,已形成年產近20萬t、銷售額突破35億元的生產規模,“盱眙龍蝦”的品牌價值達60億元[2]。幾年來,淮安市相關單位還陸續制定并實施了DB32/T398—2000《稻田養殖青蝦操作規程》、DB32/T456—2001《商品肉鴿飼養管理規程》、DB32/T627—2003《伊樂藻養蟹技術規程》江蘇省地方標準和Q/320801BHS001—2012《畜禽預混合飼料》等企業標準,起草了《洪澤湖鵝飼養技術規程》、《水體循環利用生態養殖技術規范》、《EM菌魚塘應用技術規范》等地方標準(均已送審),完善的標準體系為淮安養殖業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國家級新淮豬養殖標準化示范區”項目共建成基礎母豬擴繁場7個,蘇淮豬養殖數量20多萬頭,“蘇淮豬”被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為國家級新品種,項目實施共為農民增收4000多萬元[3]。

二、以點帶面,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輻射帶動作用

標準化的作用不僅體現在養殖業,在種植業上,標準化同樣做出了很大貢獻。淮安是水鄉,十分有利于藕的種植,洪澤有河藕,金湖有蓮藕,漣水有淺水藕,做大藕產業已經成為淮安市種植業一個重要發展方向。針對不同藕產品各自的不同特點,市、縣兩級質監部門積極幫助收集、制定、推廣農業技術標準,共收集有GB18406.1—2001《無公害蔬菜安全要求》、NY/T5239—2004《無公害食品蓮藕生產技術規程》、NY/T837—2004《蓮藕栽培技術規程》、NY/T1044—2007《綠色食品藕及其制品》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DB32/T547—2008《蓮藕》、DB32/T548—2008《蓮藕栽培技術規程》、DB32/T886—2006《有機藕生產技術規程》等地方標準,制定出Q/320801LNX001—2011《綠色食品(A級)淺水藕生產技術規程》、Q/320826XAL001—2009《鹽漬藕》等企業標準,并通過示范加以推廣應用。數年間,先后建設洪澤縣無公害河藕、金湖縣蓮藕、漣水縣淺水藕等4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其中,洪澤縣根據各項技術標準、技術規程加強宣傳培訓,開展水質土壤及農業投入品檢測,建成無公害荷藕產業化開發基地400hm2,帶動7個鄉鎮荷藕種植面積5333hm2,經濟效益累計達1500萬元;金湖縣荷花蕩,經過3年多的努力,現已培養出41個重點蓮藕種植示范大戶,核心示范區面積2000hm2,2010年每公頃產36900kg,平均每公頃收入110700元,比2007年提高了12000元,還建成以政府部門、蓮藕種植專業合作社和重點示范戶為主的推廣網絡,蓮藕種植輻射推廣面積達到3333hm2;漣水淺水藕示范區核心區面積2000hm2,實施綠色食品標準,依托淮安東升食品有限公司、漣寶食品廠、華仁食品有限公司等淺水藕加工龍頭企業,輻射區面積達1333hm2,每公頃均比項目實施前增產12.9%,淺水藕產品的內在品質和外觀品質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3]。實踐證明,政府部門的適時介入和科學引導,通過牽頭組織進行標準化技術培訓,培育示范點、示范戶,用先進典型引路,以點帶面擴大推廣范圍,可極大促進農業科技的示范推廣,促進農業生產的產業化和可持續發展。

三、農業標準化將為淮安農業實現新跨越做出更大貢獻

2011年,淮安市農業標準化工作取得新進展,截止到11月底,有3個國家級、8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通過驗收,這些示范項目涉及蘇淮豬、盱眙龍蝦、蓮藕等諸多當地特色農業,除建成一批核心示范區之外,也輻射帶動了周邊更大范圍的農業生產,累計增加經濟效益3.2億元。2011年還有《中筋小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程》等5項由淮安有關單位起草的江蘇省地方標準通過了專家評審;《洪澤湖大閘蟹》已通過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技術審查;盱眙縣玉皇山丘陵山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獲批“江蘇省第十二批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該項目依托優越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土地資源,推進農業產業化,對丘陵山區進行綜合開發,完善基礎設施配套的同時,進一步完善標準體系。淮安在糧食、蔬菜、經濟作物種植、畜禽養殖等方面有不少在國內領先的科技成果和知名品牌,淮安大米、淮稻、淮麥系列優良品種、盱眙龍蝦、洪澤湖大閘蟹、黃碼紅椒等在業界有相當知名度,迫切需要以標準化方法來進行規范。“十二五”期間,工業化特征將更深地融入農業生產全過程,必須加快走農業標準化的道路。淮安將進一步提高農業標準化水平,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業標準化工作將以實施農業標準化綜合示范、整體推進,向更高層次邁進,為淮安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