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發展與循環經濟
時間:2022-04-11 05:30:00
導語:農業發展與循環經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所謂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而不是機械論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以達到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目的。它是國際社會推進可持續發展的一種實踐模式,它強調最有效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表現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經濟增長方式,做到生產和消費“污染排放最小化、廢物資源化和無害化”,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而農業循環經濟則是要遵循“4R”原則:即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再思考(Rethink)的行為原則來指導農業生產,發展國家經濟的基礎產業,切實解決“三農”問題,促進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
一、循環經濟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1、我國國情決定我們必須推行農業循環經濟我國是一個人口密度高、人均資源貧乏的國家,且我國農業人口多,同時,農業環境污染非常嚴重。如果仍以傳統粗放型高消耗、低產出、高污染的生產方式來維持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我國農業資源輸出會更加嚴重,農業生態環境狀況將會進一步惡化,農業的有限資源將加速耗竭。農業環境和資源所承受的壓力反過來對我國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將會產生嚴重的制約作用。所以必須轉變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強力推行循環經濟。
2、農業生產現狀迫使我們必須推行農業循環經濟隨著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演變,與現代工業的成果應用于農業生產,在生產過程中大量運用農業機械,施用化肥、農藥,使用石油燃料、塑料薄膜,使農業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農產品產量大幅度增長;但也帶來了許多新問題,過多施用化肥、農藥,使用塑料薄膜,造成土壤質量下降,農產品農藥殘留量的增多使食品安全性受到影響,農機具。石油燃料的廣泛應用增加了對大氣的污染。養殖業的迅猛發展造成了畜禽糞便無法全部用作農家肥,排入河中又造成了新的污染。上述問題如不盡快予以解決,將嚴重阻礙農業可持續發展步伐。因此,必須盡快強力推行農業循環經濟。
3、國際經濟發展形勢要求我們必須推行農業循環經濟在我國加入WTO后,市場的國際化要求我們在考慮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要重視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我們的農業只有順應世界經濟發展潮流,發展循環經濟,才能立于不敗之地。為追趕國際經濟發展領先水平,我們必須在推行循環經濟上下大功夫、苦功夫。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的農業,更應強力推行循環經濟。
4、農業的自身特點推動我們必須推行循環經濟第一,農業與自然生態環境緊密相連、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使農業經濟系統更易于和諧地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的過程中,建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第二,農業與人類自身消費最貼近,人類處于食物鏈網的最頂端,是自然的一部分,參與整個系統的物質循環與能量轉換,這為循環經濟要求從根本上協調人類與自然的關系、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更為直接的實現途徑。第三,農業的產業構成特點更易于發展循環經濟。農業產業系統是種植業系統、林業系統、漁業系統、牧業系統及其延伸的農產品生產加工業系統、農產品貿易與服務業系統、農產品消費系統之間相互依存、密切聯系、協同作用的耦合體。農業產業部門間的“天然聯系”、農業產業結構的整體性特征,正是循環經濟所要建立和強化的,是建立農業生態產業鏈的基礎。如此,我們更應強力推行農業循環經濟。
二、發展農業循環經濟要明確兩個基本思路
循環經濟作為生態保護型經濟,發展農業循環經濟要明確兩個基本思路:
1、要用循環經濟的運作規律來防治農業點源和面源污染。農業生產過程中由于不合理的農藥及化肥施用、畜禽糞便排放、農田廢棄物處置等,造成農業系統中水體-土壤-生物-大氣立體交叉污染。
2、要以農業循環經濟引導傳統農業向工業型大農業發展,引導資源耗費型農業向資源循環利用型農業轉化。
三、推行農業循環經濟應堅持并靈活運用“4R”原則
1、減量化(Reduce)原則農業上應用減量化原則最科學、靈活的方法就是“九節一減”:(一)節地。選用高產優質的農作物新品種,生產同樣重量的農產品,土地可大大減少;推行間(套)立體栽培先進技術等,提高復種指數。(二)節水。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推廣先進實用節水技術。(三)節種。種子企業提供高質量的種子,農民科學用種如推廣水稻旱育稀植、拋秧技術和農作物營養土(缽)育苗小苗移栽等先進技術。(四)節肥。科學施肥,推介生態有機肥,遞減化肥用量。(五)節藥。科學合理使用農藥,嚴禁生產與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和過量用藥,大力推廣綜合防治、生物防治辦法,大力發展沼氣,用沼液代替農藥,運用生態良性循環辦法來吸引和繁殖各種鳥類,防治病蟲害,采用各種科學的方法減少農藥的使用量。(六)節電。大力推廣各種先進的節電技術、設備、產品、工藝和科學的管理方法,節約廣大農村的生產和生活用電。(七)節油。農業機械和農用運輸設備中推行節油技術。(八)節柴(煤)。推廣先進實用的省柴灶和用農作物秸稈、稻殼、木屑。竹屑廢料加工的清潔碳;大力推廣先進適用的節煤技術。(九)節糧。采用科學的養殖方法,畜牧提高養殖業的肉料比,節約糧食。(十)減人。有效轉移農村勞動力,減少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民。
2、再利用(Reuse)原則堅持并靈活運用再利用原則,就必須做強農產品加工業。根據再利用原則的要求,對各類農產品、山區土特產品。林產品、水產品及其初加工后的附產品及有機廢棄物利用生物技術、工程技術、核技術等高新技術手段,進行成分分析,開發新的產品,延伸產業鏈,反復加工、深度加工,不斷增值。
3、再循環(RecyCle)原則運用再循環原則,大力發展“白色農業”—開發利用微生物資源。開發微生物資源,可以緩解能源與環保的矛盾。
4、再思考(Rethink)原則運用再思考原則,就是要著力經營生態環境,開發安全優質農產品。
四、面向循環經濟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
1、以生態農業建設為基礎、開發無公害農產品與綠色食品為目的的漸進式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綜合生態農業是困地制宜利用現代化科學技術與傳統農業技術,應用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原理,充分發揮地區資源優勢,依據經濟發展水平及“整體、協調、循環、再生(自主)”的原則,運用系統工程方法,全面規劃、合理組織農業生產,對中低產地區進行綜合治理,對高產地區進行生態功能強化,實現農業高產優質、高效、持續發展、達到生態與經濟兩個系統的良性循環和經濟、生態、社會(文化)三大效益的統一。它既是農、林、牧、副、漁業綜合起來的大農業,又是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綜合起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現代農業。以生態農業建設為基礎、開發無公害農產品與綠色食品為目的的漸進式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和實踐意義,應大力提倡。
2、以有機農業建設為基礎、開發有機食品(產品)為目的、發展有機產業為手段的跨越式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開發有機農業、發展有機產業是保護生態環境、節約稀缺資源、發展農村經濟、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保障人體健康的需要,是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有效防治面源污染、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是建設生態省、發展生態環保型效益經濟、建筑新的經濟增長點、變生態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打破國際“綠色壁壘”的重要舉措。有機農業在環境保護和農業污染防治上較徹底,發展有機產業與循環經濟理念基本一致,可跨越式地發展循環經濟。因此,應全力推動以有機農業建設為基礎、開發有機食品(產品)為目的、發展有機產業為手段的跨越式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應用。
五、保障措施
1、制定相關法律加快制定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法律法規。著手制定綠色消費、資源循環再生利用、開發安全優質農產品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把農業循環經濟法制化。同時要制訂充分利用農業資源的經濟政策,在稅收和投資等環節上采取經濟激勵措施。
2、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大科技創新,研究多種具體的農業循環經濟模式,特別是體現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市場化之路的循環模式。對現已開發出來的優良循環經濟模式進一步加以改進、推廣,盡快摸索出農產品反復加工、深加工的模式與技術;還要加大對白色農業的研究開發力度,進一步開發微生物資源。
3、大力宣傳,著力培訓一要加強宣傳,形成共識。要廣泛而深入地宣傳發展循環經濟、農業循環經濟對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使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態道德觀,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價值觀,循環經濟、農業循環經濟的理念深入人心。二要加強培訓。推廣成熟的農業循環經濟模式,必須對農戶進行培訓,應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使其切實掌握要領,才能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4、部門聯動,同心協力農業循環經濟涉及多個政府等部門,是國家整個循環經濟中的各個主體系統。各部門必須聯動,全力以赴,統一步調,同心協力,整體推動,努力形成各產業部門之間,在質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在量上是按一定比例組成的有機體。使資源得到最佳配置、廢棄物得到有效利用、環境污染減少到最低水平。
- 上一篇:征管數據質量調研報告
- 下一篇:樹立品牌文化調查報告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