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研究

時間:2022-05-29 03:45:30

導語: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研究

1裕安區農業產業化經營現狀與成就

1.1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進一步壯大

近年來,通過精心培育和發展,裕安區的農業產業化經營企業數量不斷增大,截止2012年底,全區農業產業化生產經營企業和組織已發展到242家,其中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55家(省級9家,市級46家)。據統計,2012年全區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年產值(或銷售收入)56.5億元。同時,各級政府大力支持和積極推動龍頭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生產能力。如引導和支持鑫源米業、六安瓜片股份公司、寶祥禽業科技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投入改擴建資金1.5億元,更新設備,引進現代化先進科學技術,增強了龍頭企業實力。

1.2農產品生產基地進一步擴展

早在2007年裕安區就成立了農產品基地工作辦公室,專抓農產品基地建設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全區已建立優質糧基地60萬畝;蔬菜基地12萬畝;無公害茶葉基地12.6萬畝;優質六安大麻基地5萬畝;另外,皖西白鵝養殖、家禽、生豬、乳業等農產品生產基地也得到了全面發展。2012年,全區申報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園8個,建立萬畝以上水稻、小麥、油菜高產創建示范片7個,家禽養殖規模達到2000萬只。

1.3農產品品牌影響進一步提高

裕安區的六安瓜片和皖西白鵝被國家工商總局注冊為國家級原產地地理證明商標,“徽六”牌六安瓜片被授予國家名牌農產品稱號,天裕大米、皖西羽絨、岳王牌六安瓜片等被授予省級名牌農產品稱號。目前全區認證無公害農產品23個,綠色認證22個,有機產品認證5個,還有QS和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農產品總數達近百個。2012年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企業3家,產品7個,有機產品認證1家,產品5個。組織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參加了農超對接會和農產品交易會,并且打入了沃爾瑪、家樂福、世紀華聯這些國內外知名企業農產品超市。提高了我區農產品特別是六安瓜片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競爭力。

1.4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作用進一步提升

裕安區在積極爭取上級黨委、政府大力支持的基礎上,區財政每年還拿出相當一部分資金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四年來僅用于土地流轉和“神農杯”創業競賽獎勵資金就達1000多萬元,并設立了農業產業化發展基金700萬元和茶產業發展專項基金100萬元。2012年全區推進農村土地流轉面積達18萬多畝,實行訂單生產,帶動區內外29.8萬農戶,戶均增收3825元左右,比上年同期增長16%。

1.5農業產業化發展動力進一步增強

裕安區把農業產業化工作擺在較為突出的工作位置,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主抓手,研究制定了《裕安區關于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意見》。2010年區政府又成立了糧食、茶葉、皖西白鵝、蔬菜四個重點產業工作責任組,強化了組織領導。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經常深入到農業產業化經營企業開展調研,親臨一線指導,現場幫助解決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并把農業產業化工作納入農業農村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每年在區委區政府經濟工作會議上進行表彰和獎勵,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影響,充分調動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積極性。

2裕安區農業產業化經營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2.1利益聯結機制不緊密,產業組織形式有待完善

農業產業化運行機制的核心是利益分配,在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中,如何實現龍頭企業和農戶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是必須解決的關鍵環節。目前裕安區很多的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等合作經濟組織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普遍存在著規模偏小,組織化程度不高,運作不規范等問題。農戶與龍頭企業、公司和中介組織之間關系松散,還未形成規范、完善的服務體系。有的企業由于項目選擇缺乏周密的市場調查,產品科技含量不高,經不起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出現經營虧損,對農戶缺乏吸引力。產業化實體之間由于對自身利益的追逐,支農、惠農意識不強,個別企業存在著損害農民利益的行為,沒有真正形成長期穩定的“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互助協作、聯動發展”的經濟利益共同體。

2.2政府管理體制不適應,財政支持力度急需加強

目前,對農業產業化經營重要性的認識已逐步形成共識,各級政府也相應制定出臺了一些政策措施,從實施的情況來看,總體效果不錯。但裕安農業產業化經營管理體制仍存在一些問題,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由政府的不同部門分別管理,表面上看許多部門都在抓農業產業化,但由于缺乏溝通,部門各自為政,政策措施不配套,形不成合力,產生不了整體效應,甚至出現“有利都來索,有難都回避,有功爭著要”的怪現象。這些對加強和改善政府管理、維護市場秩序、提供公共服務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裕安區屬國家級貧困縣,財力十分有限,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提升空間不大;金融部門貸款門檻太高,程序繁雜,融資特別困難,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存在著資金短缺、發展后勁不足的現實問題。

2.3標準化程度不高,農產品科技含量不高

近幾年來,全區農業在規模、數量上增長很快。但是,農業產業化的過程缺少規范和行之有效的監控措施,群眾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意識不強,不能適應目前市場準入制度和市場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如裕安是六安瓜片的主產區,但因農殘問題嚴重影響市場占有率;從科技含量角度上看,我們的農業生產相當一部分還處于粗耕粗種階段,導致生產出來的農產品質量不高,效益不佳。產品大多沒有自己的品牌,缺乏在市場上叫響的精品。另外,農產品保鮮、加工、包裝技術落后,產品的附加值無法提升。

2.4少數企業發展思路不正確,經營行為不規范

從裕安區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情況看,還存在極少數投資商借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之名,搞“圈地運動”,想方設法套取國家專項資金。他們抓住基層政府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急切心態,巧立名目,瞞天過海,不但獲取了項目資金,還用極低的價格拿到相當數量的土地;另外,還通過政府的支持,向銀行貸款,使其資金規模迅速擴張,而這些企業獲得的資金、土地等資源并沒有投向農業產業化經營,而是用于獲利較高的其他產業,嚴重影響了農業產業化正常發展。如浙江嘉善托普神話圈地運動就給我們再次敲響了警鐘。[1]

3裕安區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對策和建議

3.1切實加強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視程度

農業產業化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趨勢,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要把發展農業產業化提升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美好鄉村的高度來認識,增強緊迫感。樹立扶持產業化經營就是扶持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觀念,把農業產業化工作真正擺上突出位置。加強各級黨委、政府的組織領導,進一步明確各職能部門的職責和目標任務,并將其納入年度工作考評內容。建立健全政策扶持、領導聯系、部門幫扶、項目傾斜和銀企對接等綜合服務體系,加快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動裕安農業產業化又好又快發展。

3.2扶持重點產業和壯強龍頭企業

龍頭企業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具有“帶頭羊"的作用,是農業產業化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要緊緊圍繞裕安地方優勢扶持、發展重點產業和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按照“高起點、大規模、專業化、外向型”的總體要求,以優質糧油、茶葉、皖西白鵝等主導產業為重點,結合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貯藏、保鮮和運銷業,特別是要根據裕安區情,花大氣力發展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現代營銷業。要堅持外延擴張與內涵提升并重,積極引導轉化一批,扶持壯大一批,招商引資新上一批,借助外力掛靠一批,培育形成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結合、上中下游產業配套的龍頭企業群體。[2]按照分類指導、扶優扶強、重點突破的原則,選擇一批有發展潛力的龍頭企業如六安瓜片股份有限公司、寶祥禽業等作為重點,實行“一企一策”的特殊扶持政策,支持龍頭企業加快完善適應市場需求的運行機制,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增強企業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使之盡快成為六安市乃至全省行業的排頭兵。

3.3抓好利益聯結機制的建立和完善

合作經濟組織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的組織保證,在農業產業化各經營主體中,農戶始終處于弱勢地位,對于利益聯結的方式、應當分享的利益,廣大農戶沒有真正的發言權和主動權,各級政府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在充分肯定絕大多數龍頭企業對發展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戶增收所做的貢獻的同時,要深入基層,準確把握龍頭企業和農戶、合作經濟組織農戶與等利益聯結機制發揮作用的具體形式和內容,認真研究解決現實中影響利益聯結機制的問題,防止出現坑農、傷農的現象。要從實際出發,采取有效措施,“推動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采取保底收購、股份分紅、利潤返還等方式,讓農戶更多分享加工銷售收益,”[3]使農戶真正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受益。

3.4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培育農產品優勢品牌

要狠抓科技創新升級升檔,支持龍頭企業依托裕安資源,通過自建研發機構或與科研院校合作,對影響裕安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關鍵技術進行聯合攻關,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新技術;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和新產品、新技術研發投入;組織專門力量對農產品貯藏、保鮮、加工技術進行科技攻關,支持“徽六”六安瓜片、鑫源米業等重點項目的建設,培育一批具有裕安特色、附價值含量較高的農產品。同時,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嚴格產地準出、市場準入制度,實施全程質量控制和責任追溯,夯實農業品牌的發展基礎;建立獎勵機制,對獲省以上名牌農產品、馳名商標的給予獎勵,并在項目建設上給予重點傾斜。

3.5進一步加大財政對農業產業化的投入力度

2013年中央1號文件強調指出:“要在穩定完善強化行之有效政策基礎上,著力構建“三農”投入穩定增長長效機制,確保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步提高。增加扶持農業產業化資金,支持龍頭企業建設原料基地、節能減排、培育品牌。”[3]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大財政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投入力度,“新增農業補貼向主產區和優勢產區集中,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傾斜,”[4]通過整合各類支農資金集中用于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要重點扶持六安瓜片、優質糧油、皖西白鵝等重點產業、重點項目;大力支持農業科技創新,為農業產業化經營提供技術保證;要重點扶持區內一批規模大、輻射能力強、附加值高的龍頭企業,完善農業產業化服務體系;通過稅收、貼息、獎補等方法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向農業產業化。同時,還必須加強財政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確保投入的資金用在農業產業化項目中,實實在在給予農業支持,增加農民收入,讓農民得利。

本文作者:蘇強工作單位:中共六安市裕安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