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制度對食品貿易的約束
時間:2022-08-24 09:20:45
導語:安全制度對食品貿易的約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食品是維持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物質,食品工業是制造業中的常青產業。食品貿易也是國際貿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每年的國際食品貿易額超過4000億美元,而隨著食品貿易的全球化發展和不斷發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各國政府對食品安全的規制也在加強,食品安全規制出現了一些新的發展趨勢。
一、食品安全規制的發展趨勢
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食品安全的規制產生了一些新發展,歸納起來,食品安全規制的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食品安全規制的主要目的是確保公眾的健康和消費者的權益過去,食品安全機構在食品安全規制方面往往有幾個相關的目的,如保證食品質量,促進食品工業發展,保護動物的健康等,而近年來,食品安全規制的目的更加明確,就是確保公眾的健康和消費者的權益。為此,一些發達國家紛紛成立了專門的食品安全機構。如歐盟在“瘋牛病危機”后于2002年成立了新的食品安全局(EFSA),對食品安全進行嚴格監管,保證歐盟人民的身體健康。
(二)實行“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監管,對食品安全的風險進行評估在食品生產的整個鏈條中,影響食品安全的因素可能會在食品生產的每個環節出現,因此對食品生產的整個過程都要進行監管,對每個環節可能產生的風險都要進行評估,從而最大可能的減少這些風險,保證食品的安全。如美國早在1997年就推行了“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國家行動計劃,進行危險性評估。
(三)越來越多的國家采用HACCP體系對食品安全進行監管HACCP是“HazardAnalysisCriticalControlPoint”英文縮寫,即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HACCP主要是用來對食品中微生物、化學和物理危害的安全進行控制。近年來,政府及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性的普遍關注和食品傳染病的持續發生使得HACCP體系得到廣泛的應用。如歐盟對于食品供應的所有層面都強制實行HACCP,而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日本等國也都在推廣和采納HACCP體系,并分別頒發了相應的法規,針對不同種類的食品分別提出了HACCP模式。
(四)食品安全的標準更加嚴格,涉及的范圍也更加廣泛近些年來,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食品安全的標準趨于嚴格,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嚴格規定致病病菌的限量指標;(2)標準的范圍擴大。如日本于2006年5月29日起執行的“肯定列表制度”,對所有農業化學品(個別豁免物質除外)在所有食品中的殘留均制定了嚴格的限量要求:對于日本認為有科學依據的則制定限量要求,對無科學依據的物質則采用0.01mg/kg的一律標準。
(五)各國政府更注重向消費者提供食品安全的信息,以完善市場行為這其中包括政府主動提供食品安全的指南、標準、第三方證明和標簽,以及確立食品安全的合法責任等。這些行為可以為消費者提供食品安全信息,使消費者能選擇更安全的食品,而對于信息的提供者———食品生產廠商來說也能得到利益,因為消費者更易于選擇他們的產品,從而完善食品市場行為。
二、食品安全規制的發展趨勢對食品貿易的雙重影響
(一)積極影響
1.日益提高的食品安全標準為消費者提供了更為安全的食品食品安全標準日益提高,各國食品安全規制趨于嚴格,使得真正安全的食品才能進入國際食品市場,從而使食品貿易為各國的消費者提供真正安全的食品,消費者的健康和權益得到保護,同時,消費者在食品消費上的安全成本也降低了,使消費者增強了消費愿望和對于食品貿易的信心。
2.促進高新技術在食品工業的應用,有利于國際食品貿易的發展隨著國際社會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關注和國際食品安全規制的迅速發展,各國的食品工業為了突破由于食品安全帶來的出口限制,紛紛加強各種高新技術在食品工業上的應用。電子技術、生物技術、超高壓處理、超臨界提取等技術在食品生產和研發創新中得到廣泛應用。這些高新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保證食品的營養和安全,還有利于提高各國食品生產的科技含量,有利于國際食品貿易的發展。
(二)消極影響
1.對世界食品貿易產生了消極影響國際食品貿易發生的一個重要條件是出口國的食品只有在符合目標國的法律法規、標準以及食品的衛生、營養等要求的前提下才能進行。近年來,隨著食品安全規制的日益嚴格,世界食品貿易受到巨大阻礙,因食品安全問題引起的食品貿易中斷現象越來越多。如2001年以來,由于蔬菜水果存留農藥,海鮮、家禽上的氯霉素和其他抗生素殘留過多等問題,使許多亞洲國家的食品出口遭到巨大困難。
2.容易引起食品貿易的糾紛,引發貿易雙方關系的緊張由于各國的食品生產方式和消費者消費觀念的不同,世界各國對食品安全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從而易引起食品貿易糾紛。如美國和歐盟之間長期的“轉基因食品”之爭,美國認為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而歐盟則懷疑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對轉基因食品的進口采取了限制和禁止措施,這引起美國的強烈不滿,并在加拿大和阿根廷的支持下于2003年5月向世貿組織提出申訴。
3.對發展中國家的食品出口帶來了巨大的困難發達國家憑借自己在經濟和技術上的優勢,成為食品安全新規制的主要制定者和實施者,而發展中國家由于經濟實力的薄弱,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落后等原因使發展中國家的食品安全體系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從而在國際食品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只能被動接受發達國家制定的高標準。如日本新頒布的“肯定列表制度”對所有農業化學品在食品中的殘留都做出了規定,其中,15種農藥、獸藥禁止使用;68種豁免物質;對797種農藥、獸藥及飼料添加劑設計了總計53862個殘留限量標準;對沒有設定限量標準的,將執行“一律標準”,即含量不得超過0.01毫克/千克。0.01毫克/千克的限量幾乎為現有儀器的最低檢出限。面對如此苛刻的要求,發展中國家的檢測技術和標準很難達到,發展中國家的食品出口面臨巨大的困難。
三、發展中國家應如何應對食品安全規制的發展趨勢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看出,食品安全規制日益嚴格和廣泛,對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食品出口帶來了巨大困難。發展中國家面對這種嚴峻的形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發展中國家應加強自身的食品安全能力建設發展中國家由于受自身制度、財力和科技水平的制約,食品安全體系與發達國家有巨大的差距,這使得發展中國家只能成為食品安全標準的被動接受者,食品出口極易受限。要改變這種不利的局面,發展中國家應率先加強自身的食品安全能力建設,具體來說,首先,應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抓緊制定和完善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并建立起與國際接軌的食品安全標準。其次,應加快食品行業的改革,未來食品市場競爭的核心是企業規模的大小和科技水平的高低,因此,發展中國家應加快食品行業的優化升級,使企業通過實現規模經濟和增加科技含量來提高在國際食品市場上的競爭力。最后,應建立貿易爭端應急機制,妥善處理因食品安全帶來的國際貿易糾紛,為食品出口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加強國際交流和交涉,努力促進食品出口食品貿易中的食品安全問題極易被當成一國政府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的借口,尤其是發達國家憑借其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制定一些過高的發展中國家難以達到的食品安全標準,發展中國家若一味迎合發達國家的標準,則會導致國際食品貿易中的惡性循環,發達國家會肆意提高食品的檢驗檢疫標準,而發展中國家只能疲以應對。因此,針對發達國家的一些不合理之處,發展中國家應勇敢與其交涉,迫使其做出讓步。另外,應該充分利用特別發展中國家的某些特殊和差別待遇,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 上一篇:財政系統同步監督調查匯報
- 下一篇:財政系統政風行風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