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國內加工貿易原因調查思考

時間:2022-07-22 10:59:50

導語:影響國內加工貿易原因調查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影響國內加工貿易原因調查思考

1.序言

美國和歐盟一度認為全球性貿易不平衡是引起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尋找貿易不平衡的根源中,很多爭論和研究的焦點都聚集在微觀因素中,諸如中國國內消費水平過低、美國低存款率等。2008年,中美貿易順差創紀錄達到了3490億美元,中國政府聲明要刺激國內消費,重估人民幣價值從而幫助全球經濟恢復平衡。因此,分析中國貿易平衡中決定貿易模式和雙邊貿易平衡的結構變量是很重要的。

2.加工貿易的決定因素

我們將通過實證分析,研究影響中國加工貿易的相關因素。實證分析主要基于Gravity模型,它廣泛應用于雙邊貿易。Eichengreen和Irwin(1998)認為Gravity模型對區域一體化的實證研究立下了汗馬功勞。出口加工和進口加工是分別檢驗的,根據標準的Gravity模型,我給出解釋中國來料加工貿易的模型是:(1)Log(PIMit)=α0+β1log(GDPit)+β2log(GDPct)+β3log(REXit)+β4log(FDIit)+β5log(Di)+α1EAi+α2WTOt+α3ACit+εit在這里,PIMit作為中國從貿易伙伴i實際的來料加工數量;GDPit是貿易伙伴i的國民生產總值(GDP);GDPct是中國的GDP;REXit是人民幣和貿易伙伴i國之間的貨幣匯率;FDIit代表貿易伙伴i從1985年到t年對中國的累積直接投資;Di是中國與貿易伙伴i的距離;EAi是名義變量,當貿易伙伴位于東亞時,等于1;否則等于零;α1代表東亞各國在制造網絡中的影響力。WTOt是一個名義變量,在2002年到2008年期間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成員對加工進口有影響的話,數值等于1。名義變量AC是1990年的亞太金融危機的影響,對于1997年和1998年等于1,其他各年等于0。雙邊匯率REXit是從CentreD’EtudesProspectivesetD’InformationInternationales(CEPII)獲得。更高的匯率意味著人民幣的貶值,因此,如果人民幣促進了加工進口,β3的值應該是不顯著的。回歸方程的數據包括從1993年到2008年中國的51個貿易伙伴。加工貿易的數據從中國海關獲得。GDP和消費價格指數從世界銀行(IMF)的國際財務統計中獲得。北京與貿易伙伴i首都的距離用變量Di表示。累計外國直接投資(FDI)是基于中國統計年鑒公布的FDI流入量。這個模型使用的是普通最小平方法(OLS)。

表格1歸納了對加工貿易的估計。中國和最終市場來料加工對GDP的彈性系數分別是0.64和0.47,在1%的水平下是顯著相關的。FDI的系數是0.25,在1%的水平下也是顯著相關的。中國與貿易伙伴的地理距離在5%的水平下是顯著相關的,我們認為運費沒有阻礙加工貿易。亞洲金融危機對加工進口的影響系數是-0.29,在5%的水平下是負相關的。另外,WTO成員的影響在來料加工貿易不是一個顯著因素。代表東亞的名義變量在回歸分析中是重點,其系數是2.26,并且在1%的水平下是顯著的,這意味著貿易伙伴的地理位置影響中國的加工進口,中國從東亞各國進口的配件是從其他地區進口量的9.6倍,東亞各國貢獻了貿易進口總量的77%。這樣的差別可以歸因于制造網絡的發展。對于匯率,在1%的水平下其彈性是-0.4,也是顯著的。這意味著人民幣貶值10%將會導致來料加工貿易下降4%。

在出口加工方面,我使用了相同的模型。出口加工對中國GDP的彈性是1.36,對最終市場GDP的彈性是0.54,這兩者在5%的水平下是顯著的。這說明中國的GDP對出口加工的影響要多于最終目標市場的GDP對出口加工的影響。從貿易伙伴中獲得的直接投資對出口加工有著積極的作用。增加10%的FDI,出口加工將會提高2.9%。與來料加工不同,增加中國與其貿易伙伴的地理距離會降低出口加工的數量,在1%水平下對距離的彈性是-0.33。代表東亞各國的名義變量仍然是決定出口加工的重要因素,他的系數是0.56,同時在1%的水平下是顯著的,如果其他條件不變,中國出口加工對東亞各國的數量是其他地區國家的1.8倍。出口加工對匯率的彈性是0.08,但這是不顯著的,這說明了匯率并沒有影響中國的出口加工。很多學者認為在人民幣匯率和出口加工的關系上,人民幣升值將會降低出口加工。

在回歸模型中只包括了東亞的數據,Cheng和Wall(2005)認為假如在回歸方程中沒有異質性,那么估計的平行數據是有偏差的。對于異質性的解釋是,一個國家對其他兩個國家的出口額是不同的,即便是這兩個國家具有相同的GDP并且與出口國家距離相同。目標市場的特殊因素諸如通用語言、文化、歷史等等,這都是異質性的一部分。Baldwin和Taglioni(2006)認為異質性是在Gravity模型中估計平行數據的“金牌”問題。為了控制所有可能的異質性,我重新調整了Gravity模型:(2)Log(PIMit)=α0+αi+β1log(GDPit)+β2log(GDPct)+β3log(REXit)+β4log(FDIit)+α2WTOt+α3ACit+εit在方程2中,αi是加工貿易中測量特定國家異質性對它的影響。中國與其貿易伙伴的距離是異質性的一方面,與αi有關,在新的模型中他被排除掉了。每個貿易伙伴的國家名義變量在方程2中繼續使用,我們能夠確定一國特定因素對加工貿易的影響,并且也能估計東亞各國是否是決定中國加工貿易的臨界因子。根據表格2中新的估計,出口加工對匯率的彈性是0.96,在1%的水平下下是顯著的,說明人民幣升值10%將會令中國的出口加工降低9.6%,大多數對于中國出口加工的研究都得出了這個結果。來料加工對人民幣匯率的彈性是0.39,在10%水平下是顯著的,這意味著人民幣貶值10%將會導致進口加工減少3.9%。這個結果似乎與傳統理論相悖,不過這與來料加工的基本性質相。當出口加工下降時,來料加工的需求縮水,這是因為來料加工是出口加工的中間環節。出口加工和來料加工同時降低,這說明人民幣升值對中國貿易平衡的影響是有限的。對于評估國家特定因素的影響,表格2是東亞各國關于加工貿易名義變量的系數。根據來料加工貿易的數據,東亞各國的名義變量系數從-0.32(日本)到2.97(中國臺灣),平均值是1.78。我們可以確定地理位置導致進口加工貿易量有所不同,這意味著如果保持其他變量不變,中國從東亞各國的進口加工是其他地區的13.5倍。

除了澳門和香港外,源自東亞各國的進口加工仍然是來自其他地區的11倍。中國的出口加工也存在著地區偏差,東亞各國名義變量的系數在-0.82(日本)和4.08(澳門)之間,平均值是1.79,由此來看,中國到東亞各國的出口加工是其他地區的5.5倍。中國與澳門和香港進行出口加工,然后重新出口到其他國家,這會高估出口加工的地域偏見。除了澳門和香港,同時保持其他條件不變,中國對東亞國家的加工貿易是對其他地區的3.1倍。與來料加工相比,對東亞各國出口加工的地理偏差相對較小。實證結果基于Gravity模型從以下方面得出結論:東亞是中國主要的來料加工地區,FDI是一個獨立變量,東亞的“特別效應”是獨立于FDI的,因此,東亞各國在中國加工貿易中的顯著性是因為建立了很完善的加工網絡。如果中國繼續作為東亞各跨國公司的生產基地,那么中國加工貿易持續性下降幾乎是不可能的。巨大的沉沒成本將是每個跨國企業所要面臨的障礙,除非人民幣在短期內迅速升值。

3.結語

加工貿易是一種十分特別的貿易,將中國的貿易分成標準貿易和加工貿易是因為加工貿易導致了貿易的順差。除了GDP、FDI、匯率外,地理因素對加工貿易的影響是十分顯著的。除了澳門和香港地區外,中國與東亞各國的來料加工數量是其他地區的11倍,中國與東亞各國的出口加工數量是其他地區的3倍,可以說東亞各國是中國來料加工的主要地區。如此特別的貿易模式反映出東亞各國的跨國企業紛紛致力于在華發展加工網絡,并且將貿易順差從東亞各國轉移到了中國。如果中國繼續被作為出口平臺,那么短期內中國出口加工貿易的順差不會改變。分析指出,人民幣的升值將會減少出口加工,也會減少來料加工。因此,人民幣升值對加工貿易的雙重影響是十分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