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進出口風險預測及應對

時間:2022-03-31 03:52:44

導語:國際貿易進出口風險預測及應對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貿易進出口風險預測及應對

摘要:進出口貿易推動經濟發展,但本身潛藏諸多風險,譬如貿易順差和貿易摩擦等,正面要求在國際貿易進出口過程中,科學預測進出口風險,同時進一步拓寬避險渠道。文章將羅列出三種比較常見的進出口風險,以企業國際貿易實戰的視角,探討如何預測這些風險,以及如何行之有效地應對這些風險。

關鍵詞:國際貿易;進出口;風險;預測;應對

一、國際貿易進出口風險預測

關于國際貿易進出口風險,類型繁多復雜,在此無法一一列舉,僅重點圍繞“國家風險”、“外匯風險”、“合同風險”,深入探討這些風險的預測方法。以某企業為例,該企業在國際貿易第一線,發展的同時面臨各種風險的考驗:1.國家風險。國家風險與國家主權息息相關,源自于東道國法律、國家政策的限制,或者受到東道國經營政策的不公平或者歧視待遇。案例企業進出口貿易期間,遇到最多的是關稅壁壘風險和非關稅壁壘風險,其中高名義的關稅首當其沖,帶有濃烈的貿易保護色彩,給企業進出口時形成了重重障礙,另外類似于政治風險、社會風險、經濟風險、轉移風險、轉國有化風險,對本身規模有限的案例企業來說,是必須長期關注的風險問題。2.外匯風險。外匯風險,也稱之為匯率風險,有交易風險、折算風險、經營風險。案例企業主要面臨交易風險,在2013年9月12日,該公司和菲律賓某企業簽訂一份出口協議,出口一批價值六百萬元的設備,并約定了12月12日結算。在簽訂合同和結算日,其匯率分別為1.4214和1.3744,在結算當日,案例企業面臨約RMB4.08萬元的貨款流失,從直觀上來看,外匯風險對企業進出口貿易的直接影響是貨款流失。至于外匯風險的預測,重點圍繞國際收支、通貨膨脹率、利率水平、國際宏觀經濟政策,以此預測匯率可能上升或者下降,作為外匯風險控制的依據。3.合同風險。合同風險產生的原因,是在簽訂時,合同本身存在缺陷或者缺漏。案例企業所遇到的合同風險,為貿易主體風險和合同條款風險兩類。2009年,案例企業與泰國某公司在澳門特區的商簽訂一批電子設備進口合同,在收到貨物后,發現產品質量低下,與約定的產品款式和質量完全不同,在提出退貨要求時,商已經卷走70%的貨款,屬于典型的貿易主體詐騙風險。另外在2011年,案例企業在進出口貿易時,約定通過信用證即期結算,同年11月-12月之間,運輸途中遇到罕見大雪,在貨物抵達終點時,發現已經超出了約定的信用證裝船期,企業退出順延信用證有效期和裝船期的申請,但對方以錯過產品銷售旺季的理由,要求降低原來貨價的15%。

二、國際貿易進出口風險應對

在預測國際貿易進出口風險的基礎上,如何應對這些風險,是每個參與國家進出口貿易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同樣圍繞案例企業所遇到的進出口貿易風險,下面將針對風險提出應對策略:1.國家風險應對。國家風險產生的原因比較復雜,但通常都離不開某個歷史社會背景,我們對國際宏觀政治局面的關注,其實就是在分析國家風險的成因。因此,關于國家風險對進出口貿易影響的規避,需要對國際宏觀政治和國際要聞大事的全面了解,作為規避風險的依據。案例企業規避國家風險,分析層面以定性手法入手,再從定量的角度,邀請專業人員和通過其他調查方式,充分把握國家風險。筆者認為,在分析國家風險時,貿易政策的解讀非常有必要,以進口國貿易政策的了解為例,關稅方面留意意向貿易國公開的關稅變化信息,在統計和分析的基礎上,掌握變化的規律。通常情況下,對方國的政府會以聲明或公號等方式,有關關稅調整和實施的規定,此時我方企業只需要在了解這些貿易政策的基礎上,在簽訂進出口合同時,簽訂某些能夠靈活應對關稅變化的彈性條款,協議在遇到關稅風險時,雙方共同分享利益或者承擔損失。至于非關稅的風險,盡管沒有辦法準確地預測,但根據東道國歷史的進出口貿易歷史記錄,可了解設置非關稅貿易堡壘的共性規律,譬如進口押金比例和外匯配額限制程度等。除了企業本身的致力規避國家風險,我國政府也要給予企業適當的進出口貿易優惠補貼,譬如給予出口企業適當額度的補貼,同時根據國際的宏觀經濟變化情況,以動態發展的眼光,靈活調整補貼的額度,這樣才有可能行之有效地規避國家風險,助力進出口企業貿易活動的順利開展。2.外匯風險應對。外匯風險應對的首要前提,是選擇有利的計價貨幣,在交易磋商之際,任意一方單獨承擔匯率變動的風險,都是不公平的,此時雙方在磋商時,就要確定匯率計算的時間,譬如按照付款時的匯率計算,或者按照簽訂合同時的匯率風險計算。案例企業選擇了未來可能有升值空間的貨幣進行計價和結算,此時如果企業未能選擇貨幣計算和結算,則雙方就要進行協商,重新選擇能夠承擔嫁接外匯風險損失的標的物,并提前簽訂好匯率損失補償條款,借助金融衍生工具,完成對外匯風險的識別、測度和控制。在資金周轉問題方向,主要的金融衍生工具是貿易融資提前收匯,案例企業以押匯的方法,向銀行提交信用證項下單據議付,后者根據企業的申請,審核作為質押的單據,隨后墊付給企業應收款的80%-90%,再向開證行寄票索匯,屬于一種典型的短期出口融資業務。如果有外匯保值的需要,則可通過遠期結售匯、外匯掉期等方式,鎖定外匯幣種、匯率、金額和期限。除了以上外匯風險應對方法,很多風險規避的途徑尚待發掘,筆者認為最為直接的方法,就是盡量選擇保值和避險的衍生金融產品,或者嘗試性利用結構性存款和遠期利率互換,完成外匯風險規避。3.合同風險應對。微觀角度的進出口貿易風險,合同風險最為常見,其產生的影響也最為直接,對于合同風險的應對,除了需要全方位了解《合同法》相關法律法規,掌握國際貿易相關法律知識,還需要在簽訂合同之前,認真審查合作者的資信情況等,包括簽約對象的獨立法人資格、進出口權合法性、進出口權合法性等,后者必須出具營業執照、生產經營許可證等證件,以及各種等級證書,企業在復查這些證件后,必要時委派專人通過工商、稅務和銀行等渠道,進行實地調查。在簽訂合同時,仔細斟酌合同的每道條款,參照政府所展示的合同示范文本,保證合同條款的詞句不會出現模棱兩可的情況。案例企業在簽訂合同的同時,深入了解了東道國的貿易合同慣例,謹慎使用該國的貿易術語,以及了解各種交貨方式的優點和缺點,在透徹了解和把握全部合同條款的含義后,理順條款與條款之間的相互關系,盡最大努力杜絕了陷阱條款,為合同的執行創造了最為有利的條件。最后是在執行合同時,安排專業工作人員監督合同條款的落實,譬如在發貨之后,制定全套單據和密切關注貨物運輸狀態,以及跟蹤貨款收達情況等,最大限度降低貿易合同風險。

三、結語

文章通過研究,基本明確了國際貿易進出口企業風險預測和應對的方法,概括了“國家風險”、“外匯風險”、“合同風險”三種類型,這些風險預測和應對方法,可供相關企業在實踐操作中參考借鑒。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種類型的風險,僅為國際貿易進出口風險控制的冰山一角,我們需要在進出口貿易實踐中,進一步歸納和總結這些風險,并科學掌握這些風險的預測和應對方法,作為進出口貿易的輔助工具。

作者:龔立平 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

參考文獻:

[1]林敏.國際貿易結算在進出口企業中的風險分析與應對措施[J].中國經貿,2014,(5):42-43.

[2]張晚冰,李義倫.國際貿易融資產品創新及其風險研究[J].財經界,2015,(17):38.

[3]馬藝榕,阮志群.新國際貿易形勢下風險預防原則發展思考[J].商業時代,2014,(30):28-29.

[4]楊小溪.淺談國際貿易中的風險轉移問題[J].學理論,2015,(1):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