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學法下的國際貿易實務論文
時間:2022-09-23 08:30:46
導語:案例教學法下的國際貿易實務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對知識的獲取不再是被動接受,而是通過個人或小組對案例的探究來實現,教師主要起到鼓勵和指導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案例的剖析、引申使學生的視野更開闊、思維更靈活和深刻,創新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發揮。案例教學的使用,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動,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教學法注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強調的是學生記住多少,強迫學生死記硬背,而忽視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通過案例教學的運用,學生可以運用學過的理論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養成自學習慣,不再一味地依賴教師的講授和解答。并且在對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積極發言,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與不同意見同學間的交流,可以鍛煉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
3.便于學生熟練掌握國際貿易業務流程。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應用科學,教學內容涉及到國際貿易術語、國際貿易條件、國際貿易程序、國際貿易方式、國際貿易法律法規等多方面知識,具有流程長、涉及面廣、環節多、難度大、涉外性等典型特點。通過案例教學,可以把枯燥的理論知識連貫起來,使學生對相關知識融會貫通,掌握完整的國際貿易業務流程。
二、國際貿易實務案例教學法的設計理念
(一)注意案例的典型性和時效性
由于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信息量較大、涉及知識較多、案例選擇也有很大的選擇余地,所以教師在確定案例時,要選擇與理論知識關系密切且具有典型性的案例。例如,學習不可抗力時應該了解:不可抗力是一項免責條款,是指合同簽訂后,發生了合同當事人無法預見、無法避免、無法控制、無法克服的意外事件(如戰爭、車禍等)或自然災害(如地震、火災、水災等),以致合同當事人不能依約履行職責或不能如期履行職責,發生意外事件或遭受自然災害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職責的責任或推遲履行職責。構成不可抗力的條件主要包括:1.意外事故必須發生在合同簽訂以后;2.不是因為合同當事人雙方自身的過失或疏忽而導致;3.意外事故是當事人雙方所不能控制的,無能為力的。有以下兩個案例可以選擇:1.某年,我國A公司與英國B公司成交小麥100公噸,交貨期為當年5—9月。簽約后,A公司購貨地發生水災,于是A公司以不可抗力為由,要求免除交貨責任,但對方回電拒絕。問題:A公司要求以不可抗力免除交貨的理由是否充分?2.某年,我國A公司與日本B公司簽訂進口日本某高新技術設備的合同,交貨期為9月15日,合同簽訂后,日本政府發文限制了對該高新技術設備的出口,從10月1日開始限制出口。日本B公司以不可抗力為由,要求解除合同,我國A公司堅持要求履行合同。問題:該合同以不可抗力免除交貨的理由是否充分?以上兩個案例都有助于鞏固學生對不可抗力的理解,但明顯可以看出,第1個案例要比第2個案例更具典型性,更需要學生通過自己思考才能回答。因此,在教學時間緊的情況下,可優先選擇第1個案例。
(二)注意案例與其他知識的聯系性
由于國際貿易業務是由多種知識串聯在一起組成的流程操作,因此在案例的采用上要注意與其他知識的聯系性。例如:我國某外貿公司與國外B公司達成一筆出口合同,信用證規定“數量9000公噸,7—12月份分批裝運,每月裝1500公噸”。賣方在7—9月份每月裝1500公噸,銀行已分批憑單付款。第四批貨物原定10月15日裝運出口,但由于臺風登陸,第四批貨物延遲至11月2日才裝船運出。當受益人憑11月2日的裝船提單向銀行議付時,遭銀行拒付。后來受益人又以“不可抗力”為由要求銀行付款,亦遭銀行拒絕。問題:在上述情況下,銀行有無拒付的權利?為什么?此案例就是考察不可抗力與信用證條款的聯系性。不可抗力是一項合同中的免責條款,即發生不可抗力時,進口方不能以此向賣方索賠或拒付貨款。但信用證是一項獨立于合同外的自足文件,銀行不受合同的約束。根據《UCP600》的規定,銀行不承認受益人因不可抗力而有改變信用證條款的權力。因此,本案例中的受益人引用不可抗力而要求銀行付款,銀行有權拒絕付款。通過這個案例就使學生加深了對不可抗力的理解,同時也更鞏固了對信用證相關知識的掌握。
(三)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的引導作用不容忽視。在每一次案例教學之前,教師要認真備課,對相關案例做到心中有數,并有自己的獨到見解。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應要求學生提前預習案例,提示學生做好相應的理論知識準備。教師可根據班級人數要求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組成員人數相等、實力相當,每組設組長一人,組長可輪流擔任。在學生自主討論時,教師在全班巡視,觀察各組討論進展,適時參與,可以進行提示,可故設疑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勇于發言。小組討論結束后,每組選派代表發言,表達本組觀點,其他學生可作補充發言。最后,由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并指出每個小組對相關知識掌握的不足之處。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應始終扮演引導者與鼓勵者的角色,通過鼓勵、提問、獎勵等方式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
三、國際貿易實務案例教學法的注意事項
(一)注意建立長期有效的學習激勵機制
由于學生習慣了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的模式,因此在案例教學中,可能會存在一些學生不積極思考,不積極參與,缺乏主動參與的動力。因此,良好的案例教學必須要有一個有效的激勵機制,即將每個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的表現進行量化計分,計入平時成績。當然,該成績的評定并不僅僅是答案的正確或錯誤,還在于學生事前的準備、討論時的參與以及事后的總結,還可以通過考慮其思路是否清晰,思維要點的選擇是否科學,能否抓住問題的實質等進行綜合評分。此外,為了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還必須讓學生明白:積極參與討論是讓自己的觀點接受挑戰的過程,也是鍛煉從業能力的好機會,可以讓自己的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說服他人的能力得到鍛煉,這些能力都是在現實工作中所必需的。
(二)注意對學生案例分析的總結評估
案例教學是對理論知識的鞏固與加深,學生的表現可以體現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針對學生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及時的總結與歸納,以期發現理論知識掌握的薄弱環節,并進行有針對性的強調。所以,案例教學與傳統教學法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三)注意與其他教學方式相結合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較先進的教學方法,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但也要注意案例教學法也應與其他教學法相結合。例如,以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法對于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是非常好的教學方法,而且此種知識類型也不適用于案例教學法。另外,把案例教學法與多媒體教學手段相結合,能使教學內容更形象、生動、直觀,信息量更大,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學生的理解、記憶和掌握。
四、結語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是一門操作性非常強的課程,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接觸到具體的貿易業務,對國際貿易的業務流程、國際貿易慣例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難度,通過案例教學的使用,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及對業務流程的掌握,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梅童陳璐陳明敏單位: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 上一篇:一季度農業經濟工作總結
- 下一篇:農村機電提灌建設項目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