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科能力訓練論文

時間:2022-08-02 10:12:00

導語:高考歷史科能力訓練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考歷史科能力訓練論文

近年來,高考歷史學科的最大變化就是能力考查的加強。由于四項能力要求中的第一項“再認、再現”是傳統復述式試題的體現,本文所要探討的主要是能力要求的二、三、四項能力,也就是要考生在理解所學知識的前提下,通過思維活動去分析、比較、判別、論證得出答案的能力,我們稱之為思維型能力,它有別于80年代的以記憶為主要復習手段,以復述為主要答題方式的試題。思維型能力是現在教學及高考復習要特別重視的能力。由于能力考查的加強既顧及了高考的選拔功能,又符合了現在社會人才培養、選拔的趨勢,必然對中學教學起到良好的指導性作用。為更好促進教學,更有利于高考復習,有必要對能力考查的趨勢及訓練問題進行探討。

一、從高考試題演變看能力考查趨勢

1978年以來,高考歷史試題的演變,以1990年為一個分水嶺,1990年開始,試題從內容到形式都充分體現了加強能力考查這一特點。

(附一)1978—1995年歷史試題演變表

題型

分值填圖選擇單項多項材料年份填空問答識圖名詞列舉搭配選擇選擇解析備注

78、79年

19782545525的年代填

事件,事

19793344320件填年代

及古今地

19802846620名列入填

空.

19812842616881年單項

選擇出現

198226362414時稱判斷.

19832734616107

1984303951412

84—87年

有識圖,

1985263881666與填圖列

198620321071120為一類.

198725271018416

198824279832

1989152744284

19901030203010

199115403040251991年起

19921545204030滿分150

19931545303030分.

19941545303030

19951044303630

1978至1989年歷史試題的主要特點是以知識的復述為主要考查方法,所反應的主要是低層次的“再認、再現”的能力;題型中的填空、填圖、識圖、名詞解釋、列舉基本都是這種考查的體現。問答題和81年出現的選擇題本可以體現能力考查,但設問和答案要求仍是以知識的復述為主,能體現能力考查力度的題只占了很小比例。如問答題中的人物評價。

1990年是試題重大轉變的一年,它包括從內容到形式的轉變,就內容來講,是能力考查的加強,就形式講是題型的演變。由于高考要有一定的延續性,不能突變太大,故90年的變化,應該說從87年就已開始,這可以看做是一場有計劃的轉變行動。87年取消名詞解釋,88年取消填圖、識圖,轉入填空或選擇題中只占約一分,單項選擇分值升到32分;89年取消選擇搭配,增加多項選擇和材料解析題;90年取消列舉,多項選擇分值升到30分,材料解析分值升到10分。題型變化本身就體現了能力考查力度的加強。具體到內容中,有較高能力要求的思維型的題在除填空外的各題型中都占了相當比重,約占41%,而89年思維型能力題只占不到10%。90年至95年能力考查的情況可以看下表。

(附二)1990—1995年能力考查統計表

題型單項多項材料

分值選擇選擇解析

思維型低層次思維型低層次思維型低層次年份能力能力能力能力能力能力

1990218141664

1991327832187

1992713634264

1993723219246

199412182192010

1995219306255

題型問答題

分值思維型能

思維型低層次力占總分年份能力能力比

1990191141%

1991221834%

1992113433.3%

1993172846%

199438760.6%

199536874.6%

1990至1995年的歷史試題,可以概括為以下特點。一、題型穩定。二、能力考查的力度、比重逐年加強,能力考查中包含了理論性強;能力要求高,著重考思維能力;重在知識應用,不拘泥于教材等特點。三、材料解析題進入選擇和問答題。四、閱讀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的要求提高。五、試題科學性、合理性不斷完善。表現為選擇題設問更科學合理;材料解析題盡量避免閱讀障礙,答案從材料中得出,改變過去不需完全理解、分析材料,可以靠課本知識答題的弊端;問答題設計更科學合理,91年至93年的問答題能力要求不平衡,能力要求高的一題,其它兩題是傳統式的低能力題,而94年理論要求拔得過高,脫本較嚴重,95年問題設計很好。三個題都體現了歷史試題的史論結合特征,試題在充分考查學生思維能力和理論分析能力時,又沒有脫離學生實際,同時還體現了思想教育功能的考查。

根據試題演變及能力考查趨勢,對96年高考試題的能力考查情況作一些估計。首先96年試題能力考查的總體力度仍呈上升趨勢。就各題型看,選擇題中思維型能力題所占比重會保持75%至80%之間,但理論性和思維力度會提高。材料解析題的思維型能力比例會保持在85%左右,但各題能力要求力度會相對平衡,改變95年的一題很高,其它兩題較一般的情況。問答題將保持95年特點,即三題能力要求較平衡,注意史論結合和學生實際,思維能力要求占到80%左右。填空題只是知識的復述,95年分值已減少5分,96年填空題可能會取消,分值轉到選擇題中。材料解析題是為了加強能力考查而出現的,隨著選擇題、問答題能力考查功能的挖掘、發展和材料題已向選擇、問答題轉移,材料解析題作為一種獨立題型存在的價值已降低,它將會逐步消亡,幾年后的高考歷史試題將會成為機讀的標準化選擇題和問答題兩分天下的局面,96年材料解析題的分值有可能減少,轉到問答題中。

二、高三能力訓練的對策

根據歷史試題的發展趨勢,能力訓練應成為高三復習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高三學生應具備哪些能力,《考試說明》已經定出了具體的四項能力要求,這就是高三能力訓練的重要依據。

在指導復習、訓練時,首先對四項能力,特別是第二、第三項能力進行認真的研究和領會,定出相應的復習和訓練目標。第二項能力要求,可以表述為有效的閱讀、理解有關歷史材料,通過對材料的辯析,從中最大限度的獲取信息,充分應用獲取信息對問題進行說明、論證。第三項能力是在第二項能力基礎上的發展,它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要求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比較和概括;第二層次要求根據特定的歷史條件去分析評價歷史事件、人物、觀念。第三層次要求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歷史現象和歷史事件的本質,闡述歷史發展的規律。這些能力要求學生應用思維活動進行一定層次的理論分析,要達到這些能力,必須對教材有充分的理解,就要涉及到教材所特有的理論問題,因而就必須將所需掌握的理論定一個范圍,再根據這個范圍結合四項能力要求定出訓練目標。

應掌握的理論主要是涉及辯證唯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科學本身的一些理論,這在《考試說明》中都有具體的概括。

在復習訓練時,將有關理論結合入教材,進行適當的理論分析,并設計系列性的練習讓學生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運用有關理論去分析,論證問題的能力。以中國古代史選修教材為例。在講到原始社會解體,階級社會產生及春秋戰國時奴隸制瓦解、封建制產生時,可以將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結合講解,并設計相應的練習: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原理分析原始社會解體和階級社會產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春秋奴隸制瓦解和戰國封建制確立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通過戰國封建制確立對生產發展的影響說明生產關系的能動作用。

在講到春秋戰國文化時,可以引入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用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分析春秋戰國文化繁榮原因。用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的關系分析百家爭鳴產生背景及各派主張對后世的影響。

在講到秦漢時期的農民戰爭與兩漢經濟發展時,引入階級斗爭理論。以西漢,東漢初期經濟恢復的實例,說明階級斗爭對歷史的推動作用。

在講到秦漢民族關系時,引入民族問題理論。以秦漢為例,說明中國歷史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秦漢與匈奴的戰爭是兄弟民族間的戰爭。

在講到綠林赤眉起義時,引入必然、偶然的關系。起義的發生是西漢末期土地集中、階級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王莽改制只是激化了矛盾。

在高三復習訓練時,根據能力考查加強的特點,對傳統的復習體系要進行調整。傳統的復習一般用三輪復習法,第一輪根據教材章節復習,以知識掌握為主。第二輪專題復習,以知識的體系掌握為主。第三輪查漏補缺和綜合練習。為對付綜合型的列舉題和88年開始的“大跨度、高概括”的問答題,曾形成了一個較龐大的專題復習體系,在高中三年級的復習中占了相當大的比例,隨著列舉題取消和“小切口、深層次”問答題的出現,專題復習的重要性和份量應有所降低。根據高考試題的理論性強、能力要求高、重在知識應用這些新特點,復習體系可以作出相應的調整。

加大第一輪復習比重,用一學期的時間對五本教材進行系統復習與練習,復習練習中將有關理論滲入教材,同時深挖教材的知識及理論內涵;設計有利于理解知識和掌握四項能力的練習題給學生訓練,練習題以簡答式為主,論證式的較大問題不宜多,答案一定要學生通過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得出,重在培養比較、歸納、概括等歷史思維能力及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論證問題的能力。

削弱第二輪專題復習比重,用8周左右時間進行,復習時改變過去線索多而細的狀況,改為一些粗線條。如中國古代史可分為政治、經濟、文化、民族關系4條主線。中國近現代史可分為列強侵華史、中國人民抗爭史,中國各階級探索史、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世界近現代史可分為資本主義發展史,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史,民族解放運動史,英、法、美、德、日、俄國別史及國際關系史。復習時同樣將有關理論滲透進去,從宏觀的角度掌握歷史發展的規律、特征,掌握中外歷史發展過程中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形態各自的發展變化及相互關系;國內矛盾、國際矛盾的發展變化及相互關系;培養高度概括和系統化的思維能力,從而形成立體的思維體系。

第三輪進行有選擇的答題訓練,精選一定量的模擬套題和思維型的問答題給學生練習,練習過程中注意查漏補缺,約用6周時間。

在高三能力訓練中應包括文字表達能力訓練,可以將此項訓練有目的地貫穿入高三各段練習中進行,對學生所做練習進行講評時,將文字表達作為一項評講內容,培養學生不斷提高文字表達能力。

在高三復習各階段,要處理好講、練、評的辯證關系、每次書面練習后,要認真分析和講評。進行練習題的分析要從各種題型、各部分和各類知識,各層次能力要求的得分率,得失分原因及糾正和克服失誤的對策等各個角度進行統計、分析和探討。進行課堂講評,不能簡單地對答案,而是要利用試卷分析的結果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矯正和提高的目的。訓練的問題要認真選擇,要精練精評,講述和練習應起到啟發思維和訓練思維的效果,不搞題海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