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國情教育有效性研究

時間:2022-11-03 09:06:26

導語:初中歷史國情教育有效性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歷史國情教育有效性研究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同志就提出,要對小學生、中學生一直到大學生,由淺入深、堅持不懈地進行中國近代史、現代史及國情的教育。通過對全社會的中小學生進行“兩史一情”教育,讓每個學生認識國情,了解過去,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愛黨,愛民情懷,樹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一、課堂精選史料展開國情教學,引導學生對歷史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目前中學生國情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現為幾多幾少:談到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繁榮口若懸河,但對資本主義的血淋淋發家史卻知之甚少;對中國的落后挨打的史實知道得多,對落后的原因知道得少;經常放大中國和發達國家的差距,卻忽視中國的巨大成就;對黨的失誤知道的多,對黨的功績知道的少。正是因為缺乏近代史、現代史和國情教育,才使一些青少年崇洋媚外,影響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樹立。中國有五千年文明史,也有一百年屈辱史,現實國情是歷史的延續而不是割斷。此外,研究現實國情還要放在當代世界全球化發展的大格局下,看到中國的國情是在全球化下的國情,加強歷史教學中的國情教育,是歷史教師責無旁貸的使命。在豐富的歷史資料的佐證下,教師或是“潤物無聲”,或是“春風化雨”,但必須遵循以下兩個原則:一是從歷史的視角出發,準確把握中國古代、近代及當代國情的不同的質;二是從全球的廣角審視,即將中國放之于世界中加以比較分析,得出理性結論;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對歷史應“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二、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和思想實際開展國情教育,幫助他們走出認識誤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國情教育,是屬于三維課標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內容。由于現行考試制度的存在,部分同人重視“知識”教育而忽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這樣做有點本末倒置,因為我們的教育目標是“成人成才”,傳統觀念中,成才的畢竟是少數,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千萬不要忽視對學生的道德、情感教育。中華各個時期的文明,教師配以大量的圖片資料,足以讓學生感到自豪。近現代的屈辱史,教師適當點撥,能夠激起學生的向上心,沒有愛國情懷的青少年,怎么能為祖國的未來做貢獻為國家發展做貢獻?更重要的是怎樣正確看待我國過去受到的侵略和恥辱,正確看待今天我國與其它國家出現的分歧和爭議,是不是簡單地抵制外國貨尤其是日本貨,就是愛國?是不是靠武力能解決所以問題?應該讓學生明白什么才能真正讓外人尊敬我們,是我們自身素質的提升,是我們的科技的進步,提升了進步了,那么別人是不是也會對我們的東西很熱愛?這樣我們的國力影響力是不是就大了?

三、緊扣社會時政熱點,與時俱進開展國情教育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教育認定生活即教育,而主張教育必須通過生活來實現,來履行,以求生活之向上與提高的一種教育理論和學說。”我認為,一堂歷史課要鮮活,教學生活化是其源泉,只有貼近生活的歷史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共鳴。比如在學習“南京大屠殺”時,我首先向大家通報一條新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于巴黎時間10月9日公布了47個2014~2015年度新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的項目名單,中國申報的南京大屠殺檔案成功入選。然后聯系9月3日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和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讓大家合作探究:我們為什么要閱兵?要公祭?要申遺?不是為了復仇,而是提醒每個中國人“毋忘國恥、銘記歷史、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四、結合鄉土實際,充分挖掘地方史料滲透國情教育

歷史的國情教育最容易操作的載體就是地方史教育,把自己的家鄉、當今的社會現時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首先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這些歷史事實發生在身邊,學生喜聞樂見,因而能活躍了中學歷史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率;其次地方史有助于激發學生愛家、愛國之情,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愛祖國的感情,是從愛家庭,愛學校,愛故鄉,愛集體農莊,愛工廠,愛祖國語言開始的”。例如,在講授鴉片戰爭時,鎮江教師可以補充海齡摔軍民英勇抗擊英國侵略者的史實和恩格斯的評價:如果英軍到處都遇到像鎮江一樣的抵抗,他們就不可能到達南京。這些具體的史實,會激發學生對家鄉的強烈自豪感和責任感;最后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通過組織學生對本地區周圍地方史料和史跡的調查走訪,組織學生對本地區出現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座談討論等活動,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鍛煉其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理解問題的能力,促進其文字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今天,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夢,我們的孩子只有了解過去,立足現實,才能更好地展望未來。所以我們歷史老師肩負著繼往開來的神圣使命,要高舉起正義的火把,延續民族精神,振興中華,匹夫有責,歷史教師更是責無旁貸。

作者:趙加龍 單位:江蘇省儀征市陳集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