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職業教育當代意蘊與啟示
時間:2022-10-19 05:55:06
導語:先秦職業教育當代意蘊與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國先秦時期的職業教育與西方國家同期相比,具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教育思想先進和教育行為科學高效等特點。先秦時期職業教育的當代意蘊與啟示主要是:推行職業教育對強國富民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墨子職教思想符合現代職教理念,管子職教思想對當今職業教育有著現實指導意義;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是職業教育利國利民的保證;先秦時期職業教育方式方法至今依然值得借鑒。
【關鍵詞】先秦;職業教育;當代意蘊;啟示
先秦職業教育的實踐思考為后世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并提供了豐富的實證。原始社會,伏羲、后稷、燧人教民狩獵、稼穡、漁火的職業教育活動已然活躍于農牧業方面。奴隸社會,大批奴隸在手工作坊內被強制進行嚴格的技術培訓,一種帶有強制性的職業教育形式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各種學術思想和科學技術空前繁榮,手工業分工和各類專門技術的精細化、規范化得到了空前加強,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孔子、管子、墨子的職業教育思想也是在這一時期得到確立與發展的,同時,各諸侯國深刻認識到職業教育的重要,將其視為“牧民”和“治國”的重要手段與途徑。當今中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職業教育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而積極探索職業教育規律,為國培養具有工匠精神且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合格人才將是緊迫而現實的。
一、先秦職業教育的主要思想體系
商周時期商業手工業繁榮,社會分工精細有序,大批奴隸在手工作坊接受各種技能培訓,有規模、有組織的職業教育開始了。東周時期各諸侯國職業教育的思想和培養目標逐步清晰明確。首先,管子為齊國爭雄稱霸和發展生產力而制定的“四民分業定居”政策取得到了良好效果。其次,私學為職業教育開辟了新途徑,增添了新內容,如孔子的儒學以傳授政治職業教育為主;墨子以傳授木工、器械制造技藝為主;許行以教授農業生產技能和傳播農業生產經驗為主。其三,學徒制職業教育形式產生,如戰國時期神醫長桑君收扁鵲為徒;孔子收徒三千,賢者七十二人。其四,在社會等級形成的基礎上,產生了“吏”這一重要的職業化階層,并進而成為維系封建統治的重要力量。
先秦時期職業教育的目的就是為統治階級培養各種所需人才,以滿足爭霸和兼并戰爭的需要,無論是商周時期的官方教育,還是春秋以后的私學教育都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私學的產生引發了激烈的百家爭鳴,這為各學術門派教育目標的實現和職業教育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儒家主導的政治職業教育使受教育者通過“大學”進行政治理論深造,通過“小學”使其接受政治職業技能訓練。墨家實行工學結合,將職業教育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其門徒均掌握了嫻熟的勞動技能和豐富的生產經驗。管子提倡的士、農、工、商分業教育已具有完備的國家保障體系,完全朝著社會化職業教育方向發展。
1、孔子的職業教育
長期以來有一種觀念認為孔子的“學而優則仕”思想阻礙了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其實不然,相反我們可以從孔子推行儒業職業教育過程中吸取職業教育的精華。孔子是春秋戰國時期擁有禮樂專門技術的職業人,他能讀會寫,通曉祭祀、占卜、祈禱,此外還熟知周禮,這是孔子推行儒業職業教育的主觀條件。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各諸侯國由于爭霸和兼并戰爭的需要急需禮樂職業人,這為孔子實施儒業職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客觀環境。再則,貴族生活奢靡,不愿意親躬政務,使貧民子弟有了從政可能,因此孔子的儒業職業教育登上了歷史舞臺,成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孔子主張教育是平等的,不管什么民族、等級均“有教無類”,他的教學內容有軍事、政治、文學等,相互之間并沒有什么高低貴賤之分,這也證明孔子不否認職業教育對社會的積極作用和重要貢獻。孔子的儒業職業教育培養的是“君子儒”“君子”和“士”,其理想的職業愿景是“內圣、外王”和“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從其教育的內容“六藝”看已具有鮮明的職業訓練性質,禮、樂、射、御屬“大學”是中高層專門政治人才的教育培養內容,書、數屬“小學”是一般文吏的教育培養內容。
2、管子的職業教育
管仲相齊40年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是春秋戰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管子》一書蘊含了管仲豐富的職業教育思想,仔細研讀將會為我們在明確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完善職業教育社會保障,深化終身職業教育,提升職業教育戰略地位等方面提供充沛的思想源泉。公元前685年左右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為了成就霸業,管仲將職業教育視為“治國”和“牧民”的重要手段,頒布了士、農、工、商分業定居的政策,把這四大社會群體分別集中,加以管理。在職業技能教育培訓與傳承上,管仲確立了父子相繼和終身教育的理念,且十分注重言傳身教和互動交流,同時輔以環境熏陶。此外,管仲還深刻認識到職業道德對職業教育的重要性,這對子承父業和弟從兄學傳統的形成意義重大。管仲的“四民分業定居”職業教育政策具有很強的時代性與變革創新精神,是以國家意志和強力推進保障實施的,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就,以古喻今仍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都在變法圖強,管仲在齊國的一系列變法圖強之舉,最顯著也最重要的體現就是他的職業教育思想特點鮮明突出,成就顯著。首先,管仲主張職業教育要以社會分工相依托,只有精細分工才能精益求精。其次,提出職業教育要在社會分工的基礎上強化提高勞動者自身的技能水平,目的在于推動社會進步和提高生產力,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和具體應用性。第三,管仲為保證職業教育的穩定發展,規定子承父學、代代相傳,還通過設置專門機構由專門人員進行專業技能訓練以指導和促進生產。第四,“四民分業定居”政策的實施可以促進技術交流,培養職業感情,穩定人員隊伍。第五,管仲的職業教育使得齊國民富、兵精、國強,因此管仲推行職業教育具有強烈的社會性。
3、墨子的職業教育
墨子的時代正值封建制度取代奴隸制度,“士”階層不斷擴大,這為墨子職業教育的產生提供了社會土壤。墨子作為當時高明的工匠和杰出的機械制造家,不僅在生產中掌握了諸多勞動技能,而且積累了大量的生產經驗,同時,墨子廣收“農與工肆之人”對其因材施教,極大地提高了勞動效率和生產力。因此,與其他學派相比,墨子更強調技能訓練與科學技術方面的教育,重視生產技能與科學原理在社會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墨子職業教育思想還秉持“兼相愛”和“人人可教”理念,通過“述而作”與“知行合一”培養“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的人,這也正是當代職業教育極力提倡的。“兼相愛”和“交相利”理想的實現,客觀上要求墨子培養出具有治國安邦之才和品德修為高尚的“兼士”,因此,墨子把“厚乎德行”和“志不強者智不達”等德育內容納入職業教育范疇并十分重視。其次,墨子重視社會人文知識和邏輯思辨能力的培養,實行分科教學,以幫助“兼士”獲得“各從事其所能”的本領。與其他學派相比,墨子強調自然科學和軍事科技教育,具有較強的科學意識,同時還很重視學以致用與創新精神的培養,強調理論結合實踐,并明確指出,只有實踐活動才能獲取真正的知識,才能學以致用,如,墨子的學生在各諸侯國的不同崗位工作,不但能勝任崗位要求而且才干突出,此外墨子還提出職業教育要根據具體職業特點因人而異,并根據學生的具體身心特點量力而行。墨子的這些教育主張為古代職業教育指明了方向,同時對現代職業教育也有積極地借鑒意義。
二、先秦職業教育的當代意蘊與啟示
在國家推行“一帶一路”戰略和提倡工匠精神的大背景下,研究和探尋先秦職業教育的精華與可取之處,對于糾正現代職業教育的偏差有著重要意義。
1、推行職業教育對強國富民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我國古代職業以農牧業為主,先秦歷代統治者都非常重視對農牧業生產者進行職業教育,并設置司徒一類的政務職官勸課農桑,總結推廣民間發明創造和職業教育經驗,最直接的成果就是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促進了生產關系的發展。孔子周游列國講學,管子推行“四民分業定居”,墨子的工學結合與學以致用都是對各自職業教育思想的實踐。“以史為鏡,可以知得失”,通過研究分析先秦諸子的職業教育思想我們受到了啟發,尤其是先秦時期職業教育思想對現當代職業教育而言意蘊豐富,同時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特別是今天的職業教育在國家經濟社會中的作用與地位愈顯突出,在保證就業、拉動經濟增長、維持社會穩定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視。因此,一定要抓住社會進入新時代這個難得的發展機遇,使全社會認識到職業教育的戰略地位。
2、管子職教思想對當今職業教育有著現實指導意義
管子相齊后所推行的“四民分業定居”政策實現了齊桓公富國安民和稱霸諸侯的愿望,其理念之先進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借鑒。目前,我國制造業的現狀是大而不強,在諸多事關國計民生的關鍵領域創造與創新能力仍和發達國家有不小差距,要從根本上扭轉這一局面還是要從政策制度層面有所突破,提出切實可行的創新之舉。回顧歷史我們發現管子職業教育對我們有以下幾點啟示。首先,管子的“四民分業定居”政策強調了職業教育要有針對性,要積極適應并服務于國家的發展戰略和市場需求。其次,職業教育要深化產學合作,國家和社會各職能機構要高效協同銜接,使各種職業教育資源得到充分整合。第三,職業教育要堅持終身教育思想,改變以職業教育為工具的觀念,使受教育者既具備專業知識技能,更能適應環境和具有自我發展的能力,把職業教育上升到事業教育的高度。
3、墨子職教思想符合現代職教理念
墨子的大部分職教思想符合現代職教理念,如,墨子十分注重學以致用和實際動手操作,這和我們今天講的“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有極其相似之處。墨子還強調科技教育,在自己創辦的私學中傳授有關戰爭攻守的機械制造技術和促進勞動生產的知識技術。同時,墨子把生產實踐和科學實驗充分結合,十分重視操作技能的培養。如,通過研究杠桿原理,解決農民的灌溉難題,其為戰爭制造的“車梯”大量的實踐了相關物理學原理等。
4、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是職業教育利國利民的保證
先秦時期,職業教育多是為了實現爭雄和稱霸的需要,統治階級在關注職業教育功利性的同時更需要提高職業道德素養以保證生產穩定高效、政權穩固和國力強盛。“厚乎德行”是墨家“兼相愛”“交相利”職業教育理念的集中體現和要求,墨子認為品德是“兼愛”的核心,強調了只有不分親疏貧富和國別去愛國愛他人愛和平,才能做到利國利民,實現“交相利”。誠如管子強調“非誠賈不得食于賈,非誠工不得食于工,非誠農不得食于農,非信士不得立于朝”,要求各行各業遵守職業道德和講求誠信。近年來,許多企事業單位在薦拔人才時也是首先看重品德,其次才是才干。近現代,由于職業教育表現出的功利主義傾向,德育教育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應轉變職業教育是培養“工具人”的偏見,切實增強學生職業意識,將技能水平與職業道德素養提高同等重視,以培養出全面發展的“職業人”。
5、先秦時期職業教育方式方法至今依然值得借鑒
先秦時期學術思想繁榮活躍,許多職業教育成果值得我們借鑒。孔子教育思想中職業教育特征明顯,提出的“因材施教”“分科教學”“討論教學”“情景教學”“啟發教學”“實踐教學”“個別教學”“理論聯系實際教學”等教學方法效果顯著,這也是孔子擁有三千弟子的原因。管子堅持終身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理念,對中國古代職業教育子承父業,弟從兄學傳統的形成影響巨大。墨子既重視文史知識的學習也強調學生邏輯思辨能力的培養,主張通過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原則培養人才,重視個性的發展和潛能的開發并指出教育和生產實踐要勇于創新,因此墨家弟子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孔子、墨子、管子作為先秦職業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理論在培養目標、辦學方向、教學方法等方面對當今職業教育都有很大指導意義,我們有必要重視并從中汲取有益經驗,以尋求新形勢下職業教育的發展出路。
【參考文獻】
[1]朱曉斌.中國古代職業技藝傳授的歷史變遷[J].職業技術教育,1997.
[2]張玉良,趙世超.白話管子[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
[3]郭秋菊.試述《管子》的五大教育成就[J].管子學刊,2009.
[4]劉雙.墨子的管理思想研究[M].北京:中國電子科技出版社,2006.
[5]謝廣山.中國古代職業技術教育的興盛及其特征[J].職教論壇,2004.
[6]毛禮銳.中國古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7]錢穆.國學概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作者:李小龍 單位: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探析中俄高校藝術素質教育比較
- 下一篇:職業教育教學法談機械基礎課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