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音樂教育論文

時間:2022-07-08 03:18:20

導語:兒童音樂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兒童音樂教育論文

一、音樂教育的性質及特點

一般認為,社會音樂教育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國民音樂教育,另一種是專業音樂教育。國民音樂教育的對象是全社會的普通孩子,專業音樂教育的對象是嚴格挑選的具有很高音樂天賦的少數孩子。筆者認為國民音樂教育應包含“學校音樂教育”和“業余—學余音樂教育”,本文所探討的是業余—學余音樂教育,就是利用孩子學余時間,學習音樂能力,即為社會培養業余唱—奏者。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們往往很少考慮孩子的自然條件,只根據自己的喜好,讓孩子參加像鋼琴、小提琴這類專業化程度高的西洋樂器來學習,并對孩子的學習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從現代教育觀點看,我們的一切教育都要以有利于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為前提。對于鋼琴、小提琴這種難度較大的樂器的確需要從4~5歲開始就打基礎,而對于決大多數的普通孩子,過于正規和專業化的技能訓練,無論是從心理還是生理上來講都不是太成熟。我們認為學習音樂表演一定要因人而異、揚長避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同其他表演藝術相比,音樂表演首先要具備一定的先天素質,如學鋼琴、小提琴要有良好的手指條件,學管樂則要有良好的唇齒條件,學習聲樂要有良好的嗓音條件,然后再經過后天的嚴格訓練才能獲得所需的技能。雖說生理條件并不決定一切,但家長在為孩子選擇音樂學習項目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上述問題。因為,樂器演奏所采用的手段在日常生活中是沒有現成模仿對象的,即便是業余音樂愛好,要想熟練地操縱一件樂器,也必須在技術、技巧方面下一番功夫。

二、兒童音樂教育的策略

兒童從出生到成熟,心理發展具有不同的年齡階段特點。兒童期音樂教育,需要遵循心理學原理,根據不同階段音樂能力的發展過程,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方能取得有效的結果。

(一)興趣第一,正確引導

興趣是一種非智力因素,卻是發展兒童智力的重要條件,是兒童求知的動力。教育心理學指出,興趣可激發人的創造性才能。對于好動、貪玩的兒童來說,很少有能自愿坐下了練琴的,因為,任何樂器起步的練習都是很枯燥的,單調旋律和不斷重復動作與孩子的天性大不相符,絕大多數孩子會把學習樂器當作苦差事,甚至會產生厭倦抵觸情緒。在教學中教師和家長們應努力和孩子一起共同創造一種能喚起孩子們音樂興趣的環境和氛圍,給孩子以表達的機會,使其情感得到刺激,使興趣得到進一步激發。在音樂訓練中,引導和激勵的方法不僅可以使孩子們增強信心、克服困難;還可以親密師生之間的感情,使孩子由對教師的尊重和信任,轉移到對樂器的鐘愛和信賴。如,唱歌是兒童喜歡的一種藝術形式,在器樂學習中,可以讓孩子們通過唱兒歌過渡到演奏,讓兒童明白樂器“唱歌”的原理,即用手指觸鍵所致。在演奏過程中,引導兒童學會傾聽,再強調手形、鞏固手指。由于兒童對事物的注意力短,所以一次性教的內容不易過多,一般在15-20分鐘內,運用多種形式使他們獲得即有趣又有用的音樂知識,而真正演奏時間也不用太長。需要注意的是老師、家長要多站在兒童的角度去進行教育,結合兒童的日常生活,采用適合兒童特點的方法進行教學,使孩子在音樂學習時感到愉快而有趣。只有讓孩子們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把孩子們的不同音樂才能和音樂潛力充分挖掘出來。

(二)因材施教、循序漸進

每個兒童的家庭環境、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及性格特征等方面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每個兒童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避免用同一模式進行教學。循序漸進、持之以恒也是音樂學習中的重要方面。教師和家長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孩子的可接受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模仿到半獨立再到獨立性練習。開始學習樂器時,練習速度要慢,逐步掌握基本技能后,可逐漸加快速度,學琴貴在持之以恒,一開始就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使練琴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練習的次數與時間分配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與兒童的年齡特征而定。如鋼琴,兒童每天練琴的時間,應該以20分鐘為一次,每天數次,這里的關鍵是每天都要練習。家長需要做的是掌控好練習時間,避免導致孩子的注意力難以集中的現象發生。

(三)教學方式,靈活多樣

任何一項音樂學習都需要在有經驗的教師指導下,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和訓練。由于兒童理解力弱,要特別強調教學方式和方法的靈活多樣。在教學方法上,要先求正確,后求熟練,無論學習任何樂器,開始時,教師都要率先示范,當好榜樣。一首新的樂曲,如果僅僅依賴兒童的讀譜演奏會有一定的難度。教師除了給兒童講解樂曲內容外,示范演奏是必不可少的。這就要求教師自身必須具有較高、較強的音樂水平和能力,在音樂表達上,要把作品的內涵用生動的藝術手法表現出來。以免兒童在模仿中走彎路。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的美需要通過聽覺來檢驗和調整的,教師要特別提醒兒童傾聽的重要性。在教學方式上可采用集體課與個別課相結合的方式。個別課老師能夠及時掌握每個孩子的情況,不斷調整教學進程;集體課可以使孩子們容易消除拘束感,增加勇氣,激發情緒,同時,通過集體課孩子們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并能促進合奏、齊奏等演奏方面的能力。

總之,任何樂器的學習都沒有什么捷徑可走,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艱苦的練習,自身條件再好的學生,也不能指望在一朝一夕就能掌握演奏的技巧。每個人都要經過認真地、刻苦地、堅持不懈地練習,才能掌握。這個過程對于孩子的意志和韌性都是難得的鍛煉。這里需要強調的是,人的音樂能力,只有在學習者處于自然的心理狀態中才能被誘發出來。對兒童音樂能力的培養更是如此,必須符合“美育是誘發的,而非強制性的”基本原則。教師和家長都要了解兒童的心理、生理特征,并針對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進行教學和指導,從而有效地培養起孩子主動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使孩子在音樂的道路上順利、健康地成長。

作者:張會艷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