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教育設計主要特征
時間:2022-03-17 09:18:48
導語:幼兒園教師教育設計主要特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分析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課例》中科學領域的課例,發現:專家教師的教學目標維度全面、條件明確、行為和標準恰當,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幼兒生活、恰當把握知識難度,教學準備充分利用幼兒經驗、材料準備周到適宜,教學過程注意創設情境、充分探究且循序漸進。新手教師應該全面領會《指南》、選擇學習經驗、主動修煉自我,促進自身教育活動設計與管理能力的不斷提升。
[關鍵詞]幼兒園;專家教師;教育活動設計;科學領域
一、研究方法與樣本來源
對于怎樣促進新手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國內外專家學者經常采用新手教師與專家教師對比研究的方法,以發現兩者在某些方面的差異及其原因,為新手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參考[1];也有學者建議新手教師多采用“課堂觀察”的方法,因為“課堂觀察”是“新手教師自我培訓的有效途徑”,能夠促進新手教師全面提高“教學設計、語言表達、課堂管理、教育科研等專業能力”[2]。為此,本文擬通過觀察專家教師教育活動設計的文本和對應視頻,從教育活動組成要素的角度揭示其主要特征,幫助青年教師明確提升教育活動設計與管理能力的努力方向。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彭云教授主編的《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課例》(附視頻光盤)一書,收錄了有關特級教師工作室完成的涉及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領域的36個課例[3]。由于特級教師工作室領銜人及其成員基本都屬于專家教師,本文就以他們的課例作為研究專家教師教育活動設計的樣本。限于筆者的認識水平和研究能力,僅對其中科學領域的8個課例進行相關分析(文中引用時直接指明課例名稱,不再標注出處),以期從幼兒園專家教師科學領域教育活動設計的具體情況管窺整個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主要特征。
二、分析與結論
關于組成教育活動設計文本的要素,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本文從活動目標、活動內容、活動準備和活動過程等幾個方面對幼兒園專家教師科學領域教育活動設計情況進行分析。1.活動目標方面。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靈魂,具有導向、評價、調節、激勵等多重功能。它既是教育活動的起點,支配教育活動的發生和發展,規定師與幼活動的方向和策略;又是教育活動的歸宿,是活動要達成的最終目標,更是檢驗活動效果的重要依據。幼兒園數學認知中涉及的一種核心經驗叫模式,為了將“模式”這一數學知識與具體形象的事物聯系起來,教師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設計了數學活動“甜甜的糖果”。具體活動目標是:觀察糖果項鏈能發現并用簡單的語言講述其中兩種糖果的排列規律;根據要求嘗試將兩種糖果分類并有規律地進行交替排序;能愉快地參與操作活動,初步體驗成功的快樂。從“甜甜的糖果”活動目標的陳述來看,其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維度全面。對于幼兒園教育活動來說,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經常是融合在一起的,而且必須都有所體現,不存在缺項現象。“甜甜的糖果”活動目標所涉及的“講述規律”“嘗試排序”“體驗快樂”就對應著三個維度。二是條件明確。條件是指幼兒完成學習任務的環境或特定路徑,明確的條件是完成學習任務的保證。為了讓幼兒實現三個維度的有關學習目標,“甜甜的糖果”活動目標設置的環境或路徑分別是“觀察項鏈”“根據要求”“愉快參與”。三是行為和標準恰當。行為是指活動目標中用以描述幼兒通過學習以后所形成的可觀察、可測量的具體行為,對應著學生通過學習所要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可作為評價學習結果的標準。就“甜甜的糖果”數學活動“講述”兩種糖果的“排列規律”,“嘗試”將兩種糖果“交替排序”,“體驗”成功的“快樂”,是完全適合小班兒童年齡特征的。全面的維度、明確的條件以及恰當的行為和標準,是專家教師活動目標的設置特點,也是活動目標應有的陳述規范[4]。2.活動內容方面。在基礎教育范疇內,除了幼兒教育以外的其他學段,都有統一“規定性”的課程標準和教科書,與之相對照,幼兒園的教育活動雖然受《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統攝,但沒有統一的教科書,在活動內容的選擇和組織上便沒有嚴格的“規定性”。也就是說,對于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教什么”和幼兒“學什么”的問題,教師有著活動內容選擇與生成的自主權。不過,細細品讀專家教師的教學設計,他們在活動內容的選擇與組織上都有著明顯的共同特點。(1)緊密聯系幼兒生活。如今是信息化、全球化、網絡化時代,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充斥著人們的生活,生活世界里的許多內容都可以供幼兒進行探索和學習。幼兒園的“科學角”里一般都有關于天氣的內容,由幼兒根據天氣預報輪流記錄,為了進一步拓展幼兒的天氣現象知識,引導幼兒將天氣預報與生活出行相聯系,教師為大班幼兒設計了科學活動“看天氣早準備”。引入新課時的導語是:明天我們幼兒園的小朋友有個參觀菜場的活動,就是不知道明天天氣怎樣?從幼兒園準備明天參觀活動的實際情況出發,很自然地引出了看天氣預報的話題。活動過程中有關天氣影響生活、根據天氣準備用具、全國各地天氣不一樣、要根據天氣預報做出行計劃等話題,不僅緊密圍繞“看天氣早準備”的主題,而且貼近日常生活實際,讓幼兒知道天氣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促使他們形成根據天氣情況安排活動的初步認識。(2)恰當把握知識難度。由于受幼兒知識基礎和理解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幼兒園各領域的活動內容必須考慮幼兒的可接受性,同時也應該在可接受的前提下注意知識的全面性和準確性。關于梯形,有非常豐富的內涵。梯形是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平行的對邊是梯形的底邊,較長的一條底邊叫下底,較短的一條底邊叫上底;不平行的對邊是梯形的腰,兩腰相等的是等腰梯形,一腰垂直于底的是直角梯形;兩底邊間的垂線是梯形的高;梯形的面積等于兩底邊長的和與高乘積的一半。對于梯形的這些內涵,教師從“小兔又蓋了新房子”的情境開始引導幼兒認識等腰梯形,并指導幼兒用手勢擺出梯形“上下兩條邊平行”“旁邊兩條邊傾斜”的特征,在圖形辨識過程中又給出了普通梯形、直角梯形及其各種不同擺放姿勢,以變更幼兒觀察事物的角度或方法,并突出梯形的本質特征,促使幼兒充分認識到梯形是“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的本質。如果教師不能恰當把握,不注意變式的合理運用或給出超過“梯形”以外的特殊梯形的名稱,就可能導致幼兒的梯形知識相對缺漏,或將梯形的本質特征與其他圖形相混淆。3.活動準備方面。活動準備是教育活動實施前應做的工作,是開展教育活動的重要基礎,也是活動設計的重要內容。在設置活動目標、組織活動內容基礎上的活動準備,主要包括經驗準備和材料準備兩個方面。在這個環節,專家教師的活動準備不僅能綜合考慮幼兒的經驗,而且材料準備也更為周到和適宜。(1)充分利用幼兒經驗。學習與發展都應該是一個連續、漸進并螺旋上升的過程,所以在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要樹立過程意識,反復“思前”“顧后”,綜合考慮幼兒的已有經驗,爭取做到前面活動是對后面活動的鋪墊,后面活動又是對前面活動的發展與提高,以使每一次教育活動都能成為幼兒發展的階梯,從而實現教育連續性和漸進性的有機融合。對于幼兒已有的經驗,教師可以通過圖片情境和簡短對話等方式進行激活,從而自然地引出新的學習任務。但是幼兒的經驗還是很有限的,例如草莓,以其鮮艷欲滴的顏色、俏皮可愛的造型、又酸又甜的味道深受每個孩子的喜歡,但是幼兒平時食用草莓時,對草莓的顏色、形狀、花托、果實表面等特征可能沒有留意,更加不可能看到草莓生長的具體情況。所以,教師為了組織小班“認識草莓朋友”科學活動就組織了“親子采摘活動”。現場活動的開展不僅為幼兒初步認知草莓提供了可能,也為相應教育活動的開展做了必要的鋪墊。(2)材料準備周到適宜。在幼兒學習過程中,教具、學具等相關材料是重要的橋梁和中介,它們能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形象地呈現在幼兒面前,或者能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獲得具體、直觀的感知和體驗。所以,充分的材料準備不僅契合幼兒的學習特點,而且還能保證活動預期目標的順利達成。如教師組織的中班科學活動“好玩的聲音”,為了讓幼兒發現“不同的材料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給他們準備了蛙鳴筒、餅干盒(鐵質)、礦泉水瓶子(塑料)、報紙、彩帶、石頭等材料。這些材料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易得。除了蛙鳴筒以外,其他都來源于生活,或屬于生活中的“廢物”再利用。二是多樣。多樣化的材料在一定操作條件下都能發出不同的聲音,有利于實現教育活動的相應目標。三是量足。不限于每種一份或人手一份,而是讓幼兒在探究中可以同時進行或有所選擇,以充分滿足全體幼兒的學習需要和探究欲望。4.活動過程方面。在現代教育理念影響下,人們逐漸認識到教育活動不僅應該注重結果,更要關注過程。因為過程與結果對應著不同的教育價值,其中,結果主要側重知識或經驗的獲得性,而過程則體現知識或經驗的“生產性”和發展性,過程相對于結果對幼兒身心素質的形成與發展具有更全面的促進作用。而專家教師設計的活動過程一般具有情境性、主體性和層次性等特征,具體表現為創設情境、充分探究和循序漸進等幾個方面。(1)創設情境。實踐表明,情境教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有其獨特的功能和價值,能夠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和認知建構。所以,情境教學受到了廣大幼兒教師的青睞,更是專家教師常用的教育方法。在許多幼兒園數學集體教學中,教師通常是帶領幼兒整齊劃一地誦讀分合式,“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2和4……”這樣的學習活動,充斥著單調的重復和被動的灌輸。教師在設計執教大班數學活動“6的組成”時,通過圖片和故事的形式,巧妙地創設了小鴨、小雞要過橋,而小橋一次只能通過6只的問題情境,驅動幼兒思考小鴨和小雞過橋時可能的組合方式,讓幼兒在解決過橋問題的過程中習得“6的分合”知識。為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教師還引導幼兒用唱的方式唱出過橋問題的各種答案,建構關于“6的分合”的數學經驗,使這節課成為名副其實的“湊數歌”。(2)充分探究。《指南》在關于科學領域教育活動的指導要點中,要求幼兒園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然而不同年齡段兒童在探究活動中完整與細致的程度和深度不同,并呈現發展性變化。教師只有了解幼兒科學探究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根據幼兒實際引導他們科學探究,才能促使他們形成樂于探究的良好習慣和初步的探究能力。“感受圓柱的力量”是大班科學活動“圓柱力量大”的主要任務,為了完成這一任務,教師設計了嘗試后商討方法、猜測后尋找答案和擺放后比較等三個不同環節。每個環節都有一個需要探究的問題,它們分別是“怎樣的操作方法能試驗圓柱的力量”“同樣的紙張做成不同形狀物體誰的力量最大”“三個圓柱怎樣擺放時力量更大”。通過三個環節的探究,幼兒不僅能夠感受圓柱的力量,也能認識到操作、對比等方法對思考和解決問題的作用,為進一步提高探究能力打下基礎。(3)循序漸進。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要求教師依據學科知識的邏輯系統,按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近及遠、由簡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的順序開展教學活動,保證學生系統地掌握有關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日常生活中充滿了讓幼兒感知和形成分類經驗的事物,可以讓幼兒從不同角度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區別,并且按照特征進行分類。小班幼兒都有跟家長到超市購物的體驗,基于幼兒已有經驗,教師設計了以集合與分類為主要目標的小班數學活動“蔬菜超市”。活動過程包括將蔬菜按品種分類、把不同品種的蔬菜按大小分類、取出一定數量指定品種和大小的蔬菜三個階段,依次將分類的標準從一個增加到兩個,然后再加上數量的要求。這樣隨著標準或要求的逐項添加,思維的難度逐漸增大,讓幼兒順著一定的梯度“拾階而上”,而不是直接給出“取出一定數量指定品種和大小的蔬菜”的問題,從而保證了活動任務的逐漸推進和順利完成。
三、啟示與建議
雖然在上文分析過程中,針對每個特征都只重點剖析了科學教育領域的一個例子,其實專家教師的教育活動設計具有共同的特點,只是在具體的例子中某一特征更為顯性而已。這些特征啟示新手教師要以專家教師為榜樣,學習他們的教育活動設計技能,通過全面領會《指南》、選擇學習經驗、主動修煉自我等路徑,實現自身教育活動設計和管理能力的不斷提升。1.全面領會。《指南》《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五個領域全面描述了幼兒的學習與發展,而且還把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細化成了若干目標和教育建議。其中,目標對應3~6歲幼兒的三個年齡段末期,分別從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以及大致可以達到什么發展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期望;教育建議則與目標相對應,針對目標列舉了能夠有效幫助和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主要途徑與方法。新手教師要提高教育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設計時不能孤立地思考某一個活動的目標和實施的方案,而應該根據《指南》的精神,在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全程中統籌規劃和分步落實。2.選擇學習經驗。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認為,“觀察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習過程縮短……而且可以避免由于直接嘗試的錯誤和失敗而可能帶來的損失或危害”[5]。特別是在“試誤學習”成本偏高或學習者處于高原瓶頸時,觀察學習是一種更為有效的學習方式。對于“沒有經驗”的新手教師來說,專家教師的經驗就是“治愈無知的良方,是教學必須要學習的東西”[6]。值得注意的是,學習專家教師的經驗,不能簡單地移植和模仿,而應該對經驗進行“深加工”,要注意從經驗的優劣、個體和適用領域的差異等方面進行全面理解與選擇。也就是說,觀察學習不僅要理解專家教師生成經驗時的背景和意圖,還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選擇。3.主動修煉自我。作為一名新手教師要修煉自我,滿足合格教師的基本條件。首先要認識到修煉自我的意義,制定一個合適的自我發展規劃,科學安排時間開展學習、思考和研究等活動,促進自身專業素質的不斷提升。其中特別要加強實踐性知識的積累,它既是教師專業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又直接決定著教師專業能力的水平。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本該是隨著教齡的增加而逐步上升的,新手教師要想縮短崗位的適應期,使自己盡早進入合格乃至優秀教師行列,就必須采取在觀摩中學習、傾聽中理解、實踐中整合、研究中反思等策略[7],加速實踐性知識水平的提升。
作者:彭子桉 單位:南通市實驗幼兒園
- 上一篇:網絡環境地理自主學習策略
- 下一篇:信息技術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