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術教育論文
時間:2022-02-22 04:24:00
導語:初中信息技術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由于信息技術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許多學校在推廣信息技術教育時,一般都實行“放羊式”的課堂管理模式。教師在教授完一些計算機硬件的基本結構,以及WINDOWS,OFFICE等操作系統和各種應用軟件后,便象征性地宣布上課,學生則自由打開計算機,盲目地上網聊天、玩游戲。遇到問題時,教師才慢悠悠地走到學生面前予以解決。諸如類似的課堂管理模式在那些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學校表現得尤為突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許多初中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課程的課堂管理時,完全忽略了這門學科的特殊性。由此,筆者認為,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設置課堂管理的方案時,應對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以下特征進行全面地了解,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其課堂的有效管理:
1、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內容。
根據苗逢春博士倡導的信息技術學習和應用的“四能”階段,即本能、使能、效能和智能。其中“使能”階段,主要是通過熟練地應用各種應用軟件提高學科學習的效果和效率;要達到“效能”“智能”階段,則要增加硬件技術、程序設計、數據庫、網絡技術等核心技術,并利用這些技術實現對計算機進行操縱和控制,去解決實際問題。但限于初中生的認知水平,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一般包括計算機基本操作,文件管理,繪畫,文字處理,多媒體制作,網絡操作等幾個模塊。
2、初中信息技術教育的主要目標
開設初中信息技術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是一種綜合能力,它包括信息多方面的內容,其中重要的兩點就是信息意識和信息技術。信息意識就是學生要具有獨立自主的學習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并且有意識地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究。簡單地說,初中信息技術教育的根本目標,不是為了讓初中生單純地知道如何使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而是要培養他們以下四種能力:第一,信息獲取的能力。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要求,主動地、有目的地去發現信息,并能通過各種媒體,如互聯網、書籍、報紙、電視等,或者自己親自調查、參觀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第二,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夠將豐富的獲取到的信息進行篩選鑒別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斷它的可信度,然后對認為真實有用的信息進行分類。第三,信息加工的能力。將不同渠道獲取的同一類信息進行綜合,結合自己原有的知識,重新整理組織、存儲,并能夠簡潔明了地傳遞給他人。第四,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術或其他手段,分析、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實際問題。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課堂管理的核心。
鑒于信息技術教育擔負著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和革新學生學習方法的重要使命,因此,初中教師應該將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作為課堂管理的核心。作為一名初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師,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
首先,教師要做好表率作用。在我的教學中,我一直非常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重視語言內在和外顯的教育、引導作用。上課之前,我都會將每堂課的內容用普通話不斷地進行練習,以避免發音不準而影響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在課堂上,我都會微笑地用文明語、鼓勵語“請”、“謝謝”、“你真捧,了不起”,“有進步”等進行講課,并盡量保持用豐富自然的語音語調,以加強語言的感染力和親和力。在我的帶動下,學生都逐漸形成了講普通話的習慣,也在無形當中增強了學生的電腦操作能力。
其次,要從細節入手。在上信息技術課程之前,我會提前五分鐘組織學生進微機室。在進微機室之前,我一般要做以下幾件事情:第一步,要求學生自覺排隊,依次進入教室,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下課時也要求每個小組按隊列依次離開微機室。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自覺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習慣。第二步,要求學生自覺清理自己周圍的垃圾紙屑,不能隨扔紙屑垃圾,更不吃零食,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自覺維護好公共衛生的習慣。第三步,要求學生管理好自己所使用的電腦及其附屬設施,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第四步,要求學生要認真傾聽他人講話,不打斷別人,有異議要舉手發言。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習慣。
三、創立和諧的課堂文化是課堂管理的關鍵。
課堂文化是指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創造的課堂風氣、規則、心理環境、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總和。和諧的課堂文化體現了師生的情感交融,它是一種學習共同體的文化。作為一名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師,我深知:課堂里只有通過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轉換與角色認同,才能達到彼此的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為此,筆者認為,教師在上課之前,應做好充分的備課準備,只有做到充分的備課,才能幫助學生高效的獲取更多的計算機知識,增強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就我的經驗來說,我的備課不僅僅針對教材內容備知識、備教法,而且我經常有意識地收集一些有用的教學資源,并予以適當的擴展和交*引用,在課堂中適當適量的加入一些調劑的元素。如業界最新動態,相關的時事資料,或者一些相關事件等,一方面能對課堂內容進行拓展和深化,另一方面,使學科的知識深入到了學生的生活,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的氛圍。同時,我知道,要營造一個和諧有序的課堂,教師就必須具有良好的組織與管理課堂的能力。因此,在平時,我非常注重這方面知識的學習和實踐。通過不斷探索,我發現,在初中生的信息技術教學中,由于信息技術不是主要學科,學生學習的功利性又比較強,對于大部分同學來說,信息課完全是他們輕松娛樂的時間,課堂上不會予以足夠的重視,因此出現了上課做其它科目的作業、看課外書、說話、上網、玩游戲等違紀行為。為了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在每個學期之初就和學生一起制定出信息課堂的規則,并嚴格的貫徹執行。當然,我非常注重師生關系的和諧。我經常和學生交流,和學生做朋友,關心和愛護他們。這樣,和諧的課堂文化在我班級中自然就創立了。
四、選擇正確的教學模式是課堂管理的靈魂。
正確的教學模式對課堂管理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針對初中信息技術教育的特點,筆者主張選擇“任務驅動法”教學模式。眾所周知,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并富有創造性和明顯時代特點的課程。為了充分利用學校教學的優勢,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使學生將上述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內化為自身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教師必須讓學生以一個明確的任務作為目標,利用計算機和網絡作為獲取信息的工具,來完成自己的任務。因此,教師首先必須通過講授具體的操作步驟和樣例,讓學生初步掌握第一層任務中所包含的新知識、新方法、新技術。然后在要求學生掌握第一層任務的基礎上,教師只給出第二層任務的具體要求,沒有具體的操作步驟和樣例,給學生留下自由發揮的空間,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思維和解決方法,鼓勵學生自主地運用學過的技術完成任務。由此可以看出,“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我的經驗為例,在備課的時候,我會按照教學大綱所要求的教學目標,將不同的“任務”和學生的特點相結合,制定出符合學生現有水平的任務,讓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到技術,進而將知識內化。比如在講解完WORD文檔的打開文件、插入表格、插入圖片、保存文件等這些基本操作后,我讓學生設計一份班級小報,并打印出來,張貼在班級的宣傳欄上。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必過多地講解,只需指出要點和難點,學生如果遇到不懂的問題或完不成的任務可與同學交流或請求教師指導,最終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WORD基本操作的技巧。在上課的時候,我讓學生帶著問題來聽課,并通過引導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網絡教學中,我根據每堂課的內容設定幾個問題,讓學生有目的地進行網上沖浪,避免無目的地進行漫游,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在這一過程中,只需告訴學生幾個比較好的網址,放手讓他們在網絡的海洋中遨游,他們會不斷地碰到困難和問題,但這些問題都會在不斷的摸索實踐中解決。這是一個逐漸熟悉的過程,久而久之,學生就能熟練地使用IE從網絡上檢索信息,查詢信息,獲取信息,儲存信息,處理信息和傳輸信息在“任務驅動”法的教學模式中,我的課堂變得異常地只有這樣學生在有任務和壓力的情況下學習,才能充分展示出的優越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準備、思考、接受、練習、內化的過程,在不斷的摸索中提高學習的興趣。通過“任務驅動”模式的教學,我的課堂變得異常地活躍起來,學生的創新能力有了出乎意料地提高,學生的各科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 上一篇:食藥監局科學發展觀總結講話
- 下一篇:高校教學督導質量分析論文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