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幼兒多動行為心理健康教學

時間:2022-11-02 11:07:00

導語:研究幼兒多動行為心理健康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研究幼兒多動行為心理健康教學

幼兒進入幼兒園,從最初無拘無束的家庭活動進入到一個具有相對約束力和存在一定任務要求的新環境。他們通過游戲、與父母、教師同伴互動等方式開始學習生活和發展自我,這些活動直接刺激他們在肉體和精神領域的發展與變化。在個體社會性發展的過程中,由于環境、文化、教養方式、個性品質等方面的因素影響,在個體發展中有可能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心理疾患,多動就是其中之一,多動行為既不利于個體健康發展,同時也嚴重影響了班級的正常秩序,增加了一日生活的管理環節,因此我認為兒童多動行為是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行為。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行為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學習獲得的。當然,不同孩子處于不同的環境,接受不同的教育,再加之遺傳、家庭氛圍等因素的影響,造成其多動行為的因素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我們有必要正確分析幼兒多動行為的成因,以便于有的放失地進行教育。性格和行為是后天塑造而成的,行為是可以通過塑造、訓練而改變的。相信通過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糾治與教育指導,幼兒的多動行為是可以改變的。尤其在個體發展最為迅速的三--六歲階段,對幼兒進行心理疾患糾治與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可以起到更為明顯的成效。

我們班有兩個孩子他們在學習、生活中經常不由自主地表現一些與一般幼兒不同的或與情景不相符合的反映。具體表現為:活動過多,上課時手腳不停,注意力無法集中,坐立不安,無法聚精會神地完成一些作業;游戲時不能按游戲規則活動,會有無目的地運動;午餐、午睡時心神不寧;好沖動,易激怒,缺乏自制力,受挫能力差,易發生攻擊性行為等等。其多動行為已嚴重影響了孩子自身的心理健康發展,在集體中他們所表現出的擾亂行為使其他孩子在屢次遭受侵犯后漸漸地遠離他們,從思想上對他們產生了排斥心理,不愿意與他們交朋友,有時甚至會集體性地伺機運用動作或語言捉弄或報復他們,從而使這兩個孩子的問題行為更加變本加厲地呈現出來。因此,我們有必要及時地對兒童的多動行為進行積極引導與有效干預。那么,這樣對其進行教育呢?我們嘗試以下原則:

1、尊重接納的原則

對待孩子的行為問題家長與教師應采取一種寬容的方式表示接納。及站在孩子的角度,在充分理解幼兒的基礎上以積極的態度來尊重幼兒,運用鼓勵性的語言、身體接觸等方式對幼兒進行引導和幫助,讓孩子感受到一份被關注、被重視的尊重感,從而在心理上消除緊張情緒,獲得自由愉快的情感體驗。

2、潛移默化的原則

人的意識往往決定其行為,意識轉化為行為需要一個過程,而意識的樹立不是靠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它是靠日積月累的潛移默化。在兒童行為問題的干預過程中,教師與家長要重視創設良好的家庭與幼兒園物質與精神環境,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不斷滲透良好的行為準則,讓孩子在不斷的行為練習中糾正不良行為,形成健康心理。在對待幼兒多動行為問題上,我們要做到在學習中滲透、在生活中滲透、在滲透中掌握、在滲透中潛移默化。

3、以點及面的原則

對待兒童多動行為,從意識上我們要做到早期干預、早期預防。在對顯性多動行為的幼兒進行對診下藥及時干預的同時,我們更應做好全體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引導其他孩子共同來關心幫助問題兒童,從而使每個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4、因材施教的原則

對待不同因素造成多動行為的兒童,我們應科學地分析問題行為的成因,做到心中有數、方法可行、干預有度,采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方法與策略,堅持正面教育、積極強化,讓每個問題兒童都能通過有效干預得到最佳發展。

5、家園合作的原則

幼兒健康心理的形成有賴于家庭、幼兒園的共同合作教育。在進行行為問題干預的過程中,幼兒園應當主動著手與家長合作,牢固樹立家園合作的思想,只有教師與家長坦誠相待共同出謀劃策,統一思想、統一要求,才可能更好地提高幼兒行為問題干預研究的實效性。

在遵循原則的基礎上我們著重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端正認識,愛心呵護

首先要正確認識多動行為。多動兒童活動過度是由一定原因導致的,并非多動兒童自身故意所為、有意對抗,切不能對多動兒童表示厭惡或歧視,以免他們產生自責而挫傷他們的自尊心,也不能經常說他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以免對他們的心理產生負強化,即越說越好動,加劇多動行為。神奇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成人的態度和期望對兒童的影響具有神奇的力量,“說你行,你就行”對心智發育尚不成熟的兒童來說具有很大的鼓勵和支持作用。因此教師要懷著一顆拳拳愛心,對兒童備加關心和呵護,給予寬容和理解,寄予期望,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兒童的活動過失,不批評指責兒童,多關注其優點,多鼓勵其進步,給予他們以深深的熱愛和期望,相信這樣的期望和力量,定會產生神奇的效果。例如:曉天小朋友在音樂方面有一定的特長,對音樂活動很感興趣,抓住這一突破口,我經常會在音樂課上盡力尋找機會讓他在集體面前表現其特長,引導教育其他孩子發現曉天也有長處,大家應一起來幫助他進步;同時告訴曉天,在其他活動中你也能表現得很出色,大家都愿意做你的好朋友,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在這樣的激勵之下,他的信心增強了許多,其他課上教師及時地給予關注,孩子的多動行為改善了許多。

二)耐心教育,正確引導

首先,幫助多動兒童認識到多動行為的危害性,增強克服多動行為的自覺性。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了他內心的體驗和反應,要轉變兒童的多動行為,必須讓兒童對多動行為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針對幼兒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的年齡特點,我們采取生動形象的故事、兒歌,如“小貓釣魚”、“學好樣”、“為啥學不會”等內容,通過角色不同表現、不同效果的對比,使兒童懂得好動不專心是學不好本領的,是不受人歡迎的。當多動兒童做錯事或當多動行為帶來不良后果時,不要責怪他人,而要針對其事,明確指出這都是由于多動造成的,從而使多動兒童對多動行為產生厭惡和反感,以增強兒童克服多動行為的自覺性。

其次,提出要求,積極暗示。兒童年齡小,自控能力差,常常沒有“記性”,多動兒童更是如此。因此在活動前,我們找多動兒童談話,提醒他們注意自己的行為,提出明確的要求,講清道理,要求他專心聽講,認真做事。但在活動過程中,他們往往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教師可有意識地利用語言、表情、動作等給予積極的暗示,及時提醒他們集中注意力,逐步養成專心做事、遵守紀律的好習慣。例如:可兒小朋友較少能夠獨立地坐在座位上,總是會想方設法影響別人,針對這一實際,在操作性較強的活動中我會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邊,這樣既保證了其他孩子正常活動,同時又有效地控制了他的不良行為。

再次,引導他們將過多的活動精力投入到有益的活動中。多動兒童身上有過多的活動精力,似乎他們有永遠使不完的勁,從不知道什么叫累,只有將這些過多的精力發泄掉,他們才會安詳自得,因此應給這些過多的精力者尋找合理的出路。如擦桌子、擺椅子、澆花、整理玩具等,還可讓他們玩跳繩、踢球等一些活動性游戲。老師密切關注他們的活動,并及時加以表揚、鼓勵,將他們引導到有益的活動中,培養他們正確有序、認真做事的習慣。

三)采取措施,積極矯治

行為學習理論認為,兒童的異常行為同正常行為一樣,都是學習的結果。既然人的行為習慣可以通過學習獲得,同樣也就可以通過學習而改變或消除。多動的兒童在控制沖動、集中注意和遵守規定等方面存在困難。針對這些行為,我們利用學習原理,通過行為強化的方法矯正患兒活動過度及不良行為,改善其注意力。實踐證明效果較為明顯:

1、確定目標行為

首先必須明確需要矯正的行為,我們根據我班幼兒多動行為的實際程度確定目標行為。目標行為有明確的界定,可供干預時進行觀察與評價。對待兒童的多動行為,在確定目標時我們結合幼兒園教育目標的實現來確定。教育目標一般要包括各種教學活動、生活自理、游戲以及積極的社會性交往等。

2、行為強化

當兒童出現符合規定和要求的良好行為時,應立即進行強化,如給予表揚、鼓勵或獎勵等,使兒童感到愉快和滿足,從而幫助其建立良好的習慣。如當他們上課認真聽講、大膽回答問題時,教師及時給予表揚和掌聲鼓勵,當他們游戲中自覺遵守游戲規則、和大家一起友好游戲時,教師也當場進行贊賞和獎勵。教師要時時關注這些兒童,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只要他們有點進步就及時抓住并給予表揚,使他們產生被信任感,以增強其信心,強化其良好行為。

四)、社交技能訓練

多動兒童在游戲中或在與同伴的交往中經常被看作是不守規則、搗亂以及給別人帶來麻煩的人,他們參與活動的愿望常常遭到拒絕,我們班的可兒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其實他有著強烈的交往欲望,但由于長時間的獨處,孩子的社交能力較弱,語言表達能力不強的虎虎常常用拽拽拉拉、拍拍打打的方式試圖參與到同伴的游戲中,可正是由于這樣一種不恰當的交往方式讓同伴產生了誤解,從而拒絕與其交往。針對這一情況,對可兒進行社交技能訓練是十分必要的。我根據可兒的具體情況,采取了適宜的教育方法和訓練措施。著眼于建立和保持適當的行為同時改變和減少不適當的行為,在培養基本生活能力的基礎上加強其社會能力的培養。我利用晨間談話的機會告訴大家有時可兒拉你、拽你、拖你是想和你一起玩,從而消除同伴的交往顧慮。創設一個接納的環境,讓班級中幾乖巧懂事的孩子帶著他玩,從而有效地避免了矛盾的發生。通過語言練習授與其適應環境的技巧、言語溝通的技巧,積極鼓勵他幫助別人,承擔社會責任,耐心聽取他人意見,懂得分享,學會控制。

通過對多動幼兒的教育,他們有了初步的改變,逐步形成了健康的個性心理,慢慢地向集體靠攏,同時,對所有幼兒進行了潛移默化的心理健康影響。家長的教育觀念得到了更新。對待孩子的行為問題,我們與家長共同面對,積極應對。在與家長的不斷交往中,教師與家長真誠交流,積極向家長宣傳科學的教育觀念,介紹正確的教育方法,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共同出謀劃策,尋求適合孩子發展的干預方式,家園合作統一要求,從而有效保證干預計劃的順利實施。我想,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孩子的行為問題將不是問題。

2、行為強化

當兒童出現符合規定和要求的良好行為時,應立即進行強化,如給予表揚、鼓勵或獎勵等,使兒童感到愉快和滿足,從而幫助其建立良好的習慣。如當他們上課認真聽講、大膽回答問題時,教師及時給予表揚和掌聲鼓勵,當他們游戲中自覺遵守游戲規則、和大家一起友好游戲時,教師也當場進行贊賞和獎勵。教師要時時關注這些兒童,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只要他們有點進步就及時抓住并給予表揚,使他們產生被信任感,以增強其信心,強化其良好行為。山西省陽泉市市級機關幼兒園王清華

共同出謀劃策,尋求適合孩子發展的干預方式,家園合作統一要求,從而有效保證干預計劃的順利實施。我想,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孩子的行為問題將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