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叛逆心理特點及對策論文

時間:2022-10-22 04:50:00

導語:中學生叛逆心理特點及對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生叛逆心理特點及對策論文

關鍵詞:中學生逆反心理成因對策

摘要:逆反心理具有負效應,輕者對學習、生活等構成消極影響,重者則導致過激行為,甚至危害家庭、學校及社會。因此,研究中學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尋找積極的疏導方法,對促進中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對學校進行有效思想品德教育,營造健全的集體典論等都具有重大的意義。本丈對中學生逆反心理特性以及成因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對中學生逆反心理對策進行了探討。

中學生處于自我意識覺醒階段,逆反心理非常普遍。中學生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學生本身正處于生理和心理變化的顯著時期,獨立意識強,表現欲望高,喜歡標新立異,遇事總想發表獨特的見解,做出異乎尋常的舉動,以期引起別人的注意,顯示其獨立的個性。逆反心理具有負效應,輕者對學習、生活等構成消極影響,重者則導致過激行為,甚至危害家庭、學校及社會。因此,認真研究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尋找積極的疏導方法,對促進中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對學校有效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營造健全的集體輿論等都具有重大的作用,也是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對中學生逆反心理特性以及成因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對中學生逆反心理對策進行了探討。

一、中學生逆反心理特性分析

(一)從結構來看,逆反心理是認知、情緒和行為傾向三者的有機統一

逆反心理的認知成分是指對逆反對象的知覺、理解和評價,情緒成分是指對逆反對象的抵觸情緒,即人們對逆反對象是反感或厭惡的;行為傾向是指對逆反對象意欲表現出來的行,即逆反行為的準備狀態。三者中,逆反心理的認知成分是基礎,如果不對客觀環境是否符合個體需要關系進行認識,是不可能有相應的情緒與行為傾向的。抵觸情緒是主要成分,往往起支配作用。當逆反心理形成之后,只要逆反對象一出現,主體往往使認知、行為傾向服從它,從而維持整個態度中知、情、意三者的平衡。

(二)從特性來看,逆反心理是社會依存性與相對獨立性的有機統一

逆反心理與其它社會心理一樣,具有兩個基本特征:一方面依賴于它所反映的對象,即社會存在;另一方面對所反映的對象又具有相對獨立性。逆反心理受社會存在的制約,它產生于客觀存在不符合主體需要之時,并不是無緣無故的,當需要得到滿足時,則不會產生。另一方面,逆反心理不是人們對社會存在簡單被動的反應,而是經過加工改造的能動反應。

(三)從作用來看,逆反心理有積極與消極之分

逆反心理是人腦對一部分客觀事物的正常反映,任何一個正常的社會成員都可能產生。至于評價逆反心理的好與壞,一定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抽象地談它的積極與消極與否是不正確的,也沒有多大意義,其判斷標準是看某一逆反心理能否對客觀事物進行正確反映。

(四)從存在來看,逆反心理是相對德定性與可變性的統一

某種逆反心理一經形成,將持續較長時間不易改變。每當對象一出現,就以相同態度待之,從而表現出一定的穩定性。但是,逆反心理又是一種可變的社會態度,在導致逆反對象的條件根本改變后,原有的逆反心理也會逐漸淡化,直到消失。

二、中學生逆反心理的成因

(一)個體方面的因素

中學生的身體發育較快,漸趨成熟,但心理卻很不成熟。這一時期充滿了矛盾,是一個很不穩定的時期。首先,隨著身心發展的加快,中學生自我意識有了新的飛躍,不再愿意接受教師和家長的“保護”,希望得到像成人那樣的尊重。但是,不少教師仍然只看到他們幼稚的一面,仍然把他們當孩子看,還一味要求他們聽話和服從。老師認為學生不聽話,學生認為老師不尊重他—這種心理差距是造成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其次,中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特別是對成人世界的好奇,使得他們對于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觸的東西,越想接觸。尤其是對那些受到封閉禁錮的事物,向往之情更為迫切,以至于產生你越不讓我知道,我就越想知道的逆反心理。最后,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的發展,使得他們開始喜歡爭論,對生活中和書本上遇到的各種問題總愿意獨立地衡量是非、判斷曲直。對老師和家長的教導,他們常用批判的眼光來審視;對書本上的一些定論也會提出質疑。因此他們很容易把老師的勸說、告誡看成是“管、卡、壓”,是吹毛求疵,是對自己的嘲弄,是對自尊心的傷害,繼而產生逆反心理。

(二)家庭方面的因素

首先,家庭的破裂或缺陷,特別父母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以為很沒面子,就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尤其不愿意在同學面前見到自己的父母,隨著年齡的增大,生活群體的改變,從心理上形成了對父母的叛逆。其次,現在的學生以獨生子女者居多。由于父母及長輩們的過分溺愛或放縱,養成了孩子的任性、孤傲、依賴的性格,一旦在家中他(她)的需要長期無法得到滿足,他(她)便會耍脾氣,久而久之,形成對人對事的逆反心理。再次,父母的教育方法。現在有相當一部分家長對子女寄予相當的厚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但在教育方法上卻秉承“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祖訓,對子女管教過于嚴厲,使子女長期生活在恐懼的陰影當中,一旦他們的心理再也無法承受時,他們的所有積怨都會隨之暴發而來,由恐懼演變成為逆反,輕者不聽父母的話,對著干;嚴重者則會走向另一個極端。

(三)學校教育方面的因素

學校教育方面的因素是形成學生逆反心理的重要誘因。首先、有些教師的觀念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對學生出現的思想和行為問題,不是耐心引導而是采取強制甚至違背學生個性的方式要求學生服從。這樣的做法,由于脫離學生的需要,超出學生的承受能力或認知水平,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其次、老師對那些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是比較關注的,對后進生也是比較關心的,而對大多數的中等學生就相對容易忽視。由于教師的冷漠或不公正,導致這部分學生的心理不平衡。再次、有些教師的教育方式方法不當,不能充分尊重學生,處理問題時常常未經深思熟慮,或是大發雷霆,或是一味地諷刺、挖苦,造成學生內心的不服氣。

三、解決中學生逆反心理的對策

(一)正確的認識是解決問題的思想基礎

中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是比較普遍的現象,教育者應面對現實,應正確地引導其向創造性思維的方向轉化和發展。首先,要大膽運用逆向思維,通過逆向論證.提高中學生對錯誤思想的鑒別能力;其次,改變教育方式,運用辯證思維。

(二)學校要優化教育手段,講究教育藝術

學校要主動更新教育觀念,以“人”為本;提高教師自身素養,減少教育失誤,提高教育質量和實效;改進教育學方法,建立以學生心理經驗為基礎、與教材邏輯經驗緊密融合的教育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個性體驗和情感需求,形成適應學生心身實際,充滿情趣的新教育;創建優良的校園文化,發揮校園文化教育的熏陶性、潛在性特征,減少學生自我統一性與學校教育情景的直接、劇烈沖突的發生。

(三)教師要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勇于自責

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最直接的客觀因素就是教師教育方法的失當,違背了學生的心理規律。因此,教師一定要勇于承擔責任,直面自己的失當,并及時查找原因,改進方法。

(四)構建家庭、社區、學校一體化立體教育模式

家庭、社區、學校在教育學生總體思想、教育方法、方向引導上要一致,要給學生創造出良好的社會環境和學習環境,要給學生提供正確的社會輿論。要減少社會不良因素對中學生的影響。學校、家庭、社區三者之間要加強聯系,及時促進三者的協同一致發展,盡量消除其中的不和諧音調和消極因素,從而最大程度地消除學生在青春期產生的困惑感,使他們在心理上產生一種認同感和成就感。

最后,加強師生間情感的交流,用教育者真誠的愛去感染與激勵學生,特別是對于學習落后、思想和行為偏傲的學生,決不能諷刺挖苦甚至粗暴對待,而要用火熱的心去親近和溫暖他們,打開他們情感的閘門。唯有當學生與教師的感情融洽、思想溝通的時候,教師的教育才會起到應有的作用,才會從根本上消除學生的抵觸和“逆反”心理。公務員之家

總之,中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有其主觀和客觀原因,作為教育者,我們要冷靜對待,努力尋求解決的正確方法,引導學生自覺接受教育,使他們健康地成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