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審美教育研究

時間:2022-04-28 11:19:41

導語:詩經審美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詩經審美教育研究

【摘要】《詩經》是中國著名的文學經典,一直是學校教育和學者研究的核心,并承載著審美教育的功能,尤其是對于培養學生的感興能力、想象力、超越精神和認同價值尤其重要。在《詩經》教學中注重審美教育,不但對把握經典作品的內涵、意蘊及影響具有重要作用,還可提高學生文學鑒賞及審美能力。

【關鍵詞】文學經典;《詩經》;審美;教育

《詩經》是中國最古老的經典之一,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尤為突出,孔子對《詩經》在教學中的美育作用十分重視,在《論語》中的《泰伯》、《為政》和《陽貨》諸篇中保存了孔子對《詩經》所具有的審美作用的論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認為人的修養是從學詩開始的。“小子何莫學詩?詩可以興、觀、群、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在孔子看來,《詩經》的教育作用尤為突出,可以感發情感,可以認識社會,可以互相切磋幫助,可以怨刺上政,可以學會盡孝、侍奉國君的道理,可以了解自然界的各種瓜果、蔬菜和鳥、獸、蟲、魚等動植物的名稱。“詩可以興、觀、群、怨”是孔子對《詩經》審美教育作用的概括,對中國詩歌審美及審美教育有深遠影響。顯而易見,作為中國文學經典的《詩經》,其審美教育作用是多方面的。

一、培養感興能力

什么是感興力?著名的美學葉朗在其《現代美學體系》中是這樣闡釋的:“感興能力實際上是一種生命體驗,就是感性個體的自我在與生活,與世界的遭遇中,同生活與世界結為一體,去感悟生命意義和價值的能力”。感興力是一種對生活和世界的美的一種敏銳的感悟能力。《齊風•還》、《鄭風•叔于田》、《鄭風•大叔于田》中對威武雄偉、打獵技藝高超的男性美的贊美;《小雅•隰桑》、《大雅•抑》對君子品德之美的贊頌;《鄭風•女曰雞鳴》中“琴瑟在御,莫不靜好”對夫婦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和諧美好的幸福生活的再現,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美好的向往;《邶風•擊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平凡而直白的對愛情的承諾和牽手白頭偕老的美好愿望,完全消解了戰爭和死亡帶來的恐懼和悲傷,成為了對愛情亙古不變的追求;《邶風•君子偕老》對詩中主人公的悲劇人生欷歔悲嘆的同時,也引發了對故事之外的歷史事件的感悟,“君子偕老”本是對美好愛情的祝福,作為受害者的宣姜經歷了什么,才會由一個被同情者變成被批評的對象?從而引發了讀者的審美感興和體驗,讓讀者透過文字或者文學形象,對作品進行深層理解和把握,從而進入到語言所展示的作者精神世界,最后進入到經典蘊含表達的意蘊,真正走進作品的藝術世界和作者的精神世界,并在此基礎上,建構起自身對經典的認知和感興。

二、培養想象力

審美想象是一種在知覺基礎上更深層的心理活動,它使個體依據知覺把握到的材料,將自己的豐富經驗融入其中,在廣闊的心理時間-空間內神游。《詩經》中大量比興的運用,“引譬連類”的思維特征和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為讀者提供了可供想象馳騁的時空,帶給讀者諸多美好的享受。《小雅•采薇》柳的意象和雨雪紛飛的歸途,真實再現了詩人回家時孤獨凄涼,無盡傷悲的凄涼;《王風•君子于役》中黃昏的景象,外出覓食的家畜都尚且知道歸家,更何況是有感情的親人呢?情景交融的意境衍生出了對在外出征的親人的無盡思念;《周南•關雎》中王雎的鳴叫引發出的君子對淑女的思念之情;《周南•桃夭》由春天盛開的桃花想象出的美麗如花的新娘及希望新娘能宜室宜家、開枝散葉的美好祝福;《秦風•蒹葭》秋天清晨凄涼迷離的景色襯托出了主人公對戀人的追求總是咫尺天涯、可望而不可即的無盡傷悲;《曹風•蜉蝣》中以朝生暮死的蜉蝣聯想到生命短暫......《詩經》中大量的比興和意象,不僅拓展了詩歌內容的意蘊,同樣也激發了讀者的想象力,引導學生在對詩歌進行深度解讀的同時,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在詩歌營造的世界里,獲得審美感悟和閱讀樂趣。

三、培養超越精神和認同價值

在對《周南•關雎》、《秦風•蒹葭》、《邶風•擊鼓》、《鄭風•女曰雞鳴》等作品進行解讀和品評中,可以感受詩人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對美好感情的專一執著,對于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和珍惜所擁有的美好情感是非常有益的。在《王風•黍離》、《小雅•北山》、《大雅•民勞》的學習中領悟古代文人積極關注國家和社會的家國情懷和歷史責任感。《板》和《蕩》是《詩經•大雅》中最著名的揭露和抨擊社會現實的詩篇,在對厲王倒行逆施暴政的警告中,充滿了士大夫關注國家命運的憂患意識。時代雖不同,但是人們對于生命意義的追尋是一致的,如何對待人生中遭遇到的各種困境、如何追求有意義的生活和實現理想、個人的追求與國家利益發生沖突時該如何進行抉擇等諸多問題,從古到今,人們內心那份情感是共通的,所以產生于幾千年前的經典仍然能夠引起后人的共鳴。《詩經》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對于我們的現實人生仍然具有啟迪和重要意義,能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優惠意識,某種程度上也可以促使學生正視和思考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困境,并能在閱讀經典的過程消解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從而獲得前進的動力。

對于《詩經》的審美教學,還應立足于經典,從感知、分析作品語言入手,從而進入到語言所展示的作者精神世界,最后進入到經典所蘊含和表達的意蘊,真正走進作品的藝術世界和作者的精神世界,并在此基礎上,建構起自身對經典的價值和意義的認知,提高對文學經典閱讀、鑒賞和審美的能力,感受詩歌作品特有的魅力。

參考文獻:

[1]葉朗.現代美學體系[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160).

作者:萬青 單位:紅河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