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育人文教育論文

時間:2022-02-02 04:42:14

導語:美術教育人文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美術教育人文教育論文

一、聯系生活,體驗生活的美好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我們的美術課程也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來組織教學,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來感受生活,并體驗來自生活的情感和樂趣。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美感聯系起來,將自己對生活和自然的感受、體驗與藝術家對它們的表達聯系起來,嘗試用自己喜歡的繪畫方式表達出自己的體驗和感受,或將自己對生活和美的理解寫進美的成長記錄里。記得在學習“四季的色彩”時,開始我很怕上這節課,因為它涉及的方面很多,你很難把它講深、講透。可當色彩斑斕的季節從我們身邊滑過的時候,我的眼前似乎出現了“時雨點紅桃千樹,春風吹綠柳萬千”的滿園春色;似乎看到了“水天藍一色,山樹翠千層”的綠樹濃蔭;似乎看到了“曉來誰染霜林醉”的漫山紅葉;似乎看到了“梅花點春天,瑞雪覆大地”冰封雪舞的美好景象。我相信這份詩意的感受必將也會給學生以詩情畫意,因為這是我們共同經歷、共同感受的。所以上到這種課我總會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我和他們一起放飛心靈,一起美美地觀賞,美美地感受,美美地表達,跟孩子們一起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求知求趣,求美。

二、關注情感,提高審美的情趣

美術是人類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創作表現,任何美術作品都包含著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學生通過美術與自己情感生活的連接和相互作用,學習用美術的方式表達和交流,從而獲得創造表現和交流能力,達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而在我們實驗小學,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我們有“百草園”“時光隧道”“三味書屋”“雙橋”……這些都可成為我們的美術語言:一畝花田的想象、一個蟋蟀在唱歌、一片飄飛水面的花瓣……這個世界,到處都是我們的美術課堂。法國文學家馬塞爾普魯斯特說過:“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于尋找新天地,而在于擁有新的眼光。”我們的美術課就在于關注學生的情感,并適時引導學生去發現美、表現美。

三、合作探究,激發思維的碰撞

在教學中我倡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法。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主發現,自主解決問題有時來的比講授更深入人心。很喜歡肖伯納的那句話:“我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蘋果,我們互相交換,我們只有一個蘋果,但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就擁有了兩種思想。”他啟發我們應給學生發言討論,交流思想的機會,我們可設計新奇、有趣、唯美等情境,點燃學生發現,研究,探索之火,鼓勵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培養合作精神。例如,在學習一年級美術“童話城堡”一課時,我結合我校開展的“住在童話城堡里”的主題活動,導入時我繪聲繪色地講《白雪公主》的故事,然后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假如女孩子是白雪公主,男孩子是王子,你居住的城堡會是什么樣子。一年級的孩子正處于想象力豐富時期,于是非常踴躍地回答了這個問題。正如恩格斯所說:“思維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孩子們想象的閘門被打開了,回答真是異彩紛呈、奇異古怪。接著讓孩子們用各種形式去表現夢幻中的城堡就順理成章了,甚至有的孩子已經迫不及待了……接著我先讓孩子們自己設計,然后以四人為一小組再來進行探究,看看你的城堡里還缺了什么,我的城堡里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在此基礎上再加以改造,然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創作你們認為最美的城堡,最后選出最棒的一組做成立體的城堡。這樣學生的興趣大大地提高了,在合作與交流中,孩子們靈性的火花在閃爍、思維在碰撞、情感在升華。課堂因之而涌動著生命的活力,人文精神隨之而展現。通過這樣的美術實踐活動,使學生的美術經驗不斷得到豐富和升華,從而獲得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正如英國的懷海特所說:“藝術教育的目的,就是喚起智慧和美感。”

四、加強修養,提高審美的素質

一個有較高藝術修養的人,能夠主動地、充分地使其感性和理性,情感和理智得到協調共處,使其心理結構的多方面得到較好的發展和完善。藝術修養高的人還能更好地洞察、感悟、理解人類的生活本質,能夠以審美的態度對待人生,從現實生活中獲得超功利的審美情感體驗。作為審美教育的美術教育,其目的就是讓人享受審美體驗所獲得的那份情感,這種情感也就是在更充分地理解人類的本質后所得到的快感。由于具備一定審美素質的人才有可能獲得審美體驗,因此,藝術教育的任務和使命便理所當然地是提高每個人在他一生發展的每個階段的審美素質。藝術審美素質是一個現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所以,作為美術教師要努力通過各方面的學習形成和發展自己的人文意識,豐富自己的人文素養。讓我們共同關注美術課中的人文教育,讓美術之花絢麗綻放吧!

作者:江蘇張家港孫紅艷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實驗小學北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