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調查分析

時間:2022-06-11 04:51:22

導語: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調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調查分析

[摘要]通過對幾所地方性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在讀學生的調查發現,學生對目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運行的反映不太理想,在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課堂教學、實驗、實訓、實習、考試等環節均有所體現。地方性高校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的基本看法和意見,及時對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做出相應調整與改革。

[關鍵詞]地方性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調查分析

近些年來,我國經濟進一步向高質量發展方向邁進,產業經濟面臨重大的結構調整與升級轉型機遇,各種企業和單位同時也開啟了“向管理要效益”這一意義深遠的時代主題。在此背景下,我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育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時至今日,受就業結構、行政束縛、資源瓶頸、師資水平、培養慣性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地方性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的運行出現了一些不良狀況,引起了學生的質疑和不滿。為此,筆者對幾所地方性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在讀學生進行了調查,了解了學生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運行的基本看法和意見,以期地方性高校把這些關鍵信息反映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案中去,真切地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消解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運行所出現的種種弊端。

一、調查問卷及樣本說明

所謂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為實現一定的培養目標而形成的較為穩定的結構狀態和運行機制,它是一系列構成要素的有機組合,表現為持續和不斷再現的人才培養活動。調查問卷基于人才培養模式的定義,設計的問題涉及培養目標、培養內容、培養方法、培養制度等方面。本項調查2019年期間發放調查問卷400份,共收回373份,其中21份無效,最后對352份有效問卷進行了簡單地統計分析。考慮到大一學生入校時間不長,尚不了解人才培養模式的各個方面,在模式運行內的體會不夠深刻,對自己的興趣、條件和職業規劃也沒有清晰的描述,所以問卷調查的對象中特意安排了20%左右的工商管理專業大二學生,30%左右的大三學生以及50%左右的大四學生,以期從調查問卷中盡可能地探查出學生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客觀看法和意見。

二、基于調查數據的簡要統計分析

考慮到分析的條理性與層次性,以下將從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基本條件、課程設置、實訓與實習、考試與評價、教學管理等幾個層面,分析學生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一些統計上比較明顯的反映。(一)關于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反映。從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層次的定位來看,23.5%的學生認為應該培養高層管理者,64.2的學生認為應該培養中層管理者,只有12.3%的學生認為培養的是基層管理者。對于工商管理專業所培養人才的知識與技能的相對重要性,只有15.9%的學生認為知識最重要,51.4%的學生認為知識與技能是同等重要的,32.3%的學生認為技能最重要。另外還發現,認為知識最重要的學生有近70%的學生來自大二,這可能與他們剛進入大二,開始接觸專業知識,對專業知識寄予更高的期望有關,也可能與他們想考研深造的想法有關。而認為技能最重要的有83%的學生來自大四。按理推測,他們可能對大學四年的專業知識學習產生一定倦怠,而實習與工作搜尋使他們對就業情況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體會。從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認識程度看,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有8.5%的學生很了解,56.2%的學生一般了解,31.8%的學生了解較少,3.4%學生不了解。了解較少或不了解的學生主要來自低年級。可見,學生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了解程度不夠。調查問卷中對很了解或者一般了解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目標的學生追加了一問,“你怎么看待你所在學校設定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目標”?有僅3.5%的學生認為描述清晰,定位合理;36.4%的學生認為描述不清晰,但定位合理;19.3的學生認為描述清晰,但定位不合理;有40.8%的學生認為描述不清晰,定位不合理。從中可以看出,學生對設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基本上處于不太滿意的狀態,這是值得地方性高校深思的。對于學生所在的學校達到人才培養目標的程度,15.1%的學生認為完全達到,49.4%的學生認為基本達到,32.4%的學生認為基本沒有達到,3.1%的學生認為完全沒有達到。雖然不排除學生在考慮選項時夾帶抵制情緒,但有三成多的學生認為工商管理專業基本沒有達到人才培養目標,而且這部分學生近70%的學生來自大四,其中可能的主要原因是學校沒有很好的把文本上設定的人才培養目標付諸于教育實踐,培養目標的驅動力打了折扣,沒有達到學生期望值,而應聘過程當中種種不順負向地強化了大四學生對這一問題的感知和認識。當然,不能排除來自于學生自身認知方面的原因。(二)關于工商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基本反映。對于工商管理專業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之間的比例是否協調的問題,30.1%的學生認為比較協調,55.4%的學生認為不太協調,12.8%的學生不清楚,有極個別學生認為非常協調或者很不協調。不清楚的學生主要來自大二,他們還沒有全面接觸課程體系。三大模塊課程之間的比例是課程設置的基本問題,但從調查可以看出學生的基本判斷,其中可能與專業課程比例偏小的課程設置有關,學生擔心現行設置比例不能凸顯工商管理的專業特色,“學而不專”,畢業后難以勝任具體的管理崗位。對于選修課(包括公共基礎選修課、專業基礎選修課和專業選修課)開設是否適度,74.7%的學生認為偏少,沒有人認為太多或者偏多。必選修課開設偏少,限制了學生根據自身興趣、條件、職業規劃等因素選擇課程的自由度,必將降低他們對課程體系的整體評價。對于工商管理專業課程(包括專業基礎課程)的實用性問題,有26.4%的學生認為實用性一般,能將就,有55.1%的學生認為部分課程不實用,難以將就,還有17.3%的學生(絕大部分來自大四)甚至認為大部分不實用,無法忍受。可見,學生希望專業課程知識能為將來所用,為職業生涯服務。地方性高校往往按照“學術本位”思想來設置課程,忽視社會的實際需求,這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調查問卷還特意調查了隱性課程(調查問卷中先向學生解釋了隱性課程的概念)的開發程度,有77%多的學生認為學校對隱性課程的開發較少,沒有學生認為開發是充足的。隱性課程開發不足,學生的知識來源單一,所學知識沒有檢驗、再現和鞏固的機會,應當引起地方性高校足夠的關注。另外,調查問卷還調查了綜合性的管理技能訓練與開發課程的開設情況,發現少有學校開設此類以課堂訓練為重點的課程,學生缺乏有目的、有組織、有引導的管理技能訓練平臺,所學陳述性的管理知識便很難通過訓練向程序化知識轉化。(三)關于工商管理專業課堂教學的基本反映。對于對課堂教學質量的總體判斷,有60.2%的學生認為教學質量滿意的專業課程占所學專業課程的比例大概在20%到40%之間。可見,學生對地方性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質量應該是不太滿意的,其中應該有專業內在的因素,也應該與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熱情、教學水平等等個體因素有關。對于專業課堂教學內容的實際安排,調查問卷也讓學生從整體上依照自己的切身經歷和體會給出了判斷,沒有一個同學表示很滿意,49.7%的同學表示了不太滿意,表示一般的同學也與這個比例接近。這樣的結果應該與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內容相對其它專業而言較為抽象、模糊與空洞,講解起來難免枯燥乏味有關。對于工商管理專業課堂講解結合實際的程度,大家都認為有一定程度的結合。其中33.2%的學生認為與實際結合得一般,66.8%的學生認為與實際結合得不夠。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對專業課堂的講解一般有較高的期望,希望從老師的講解中學到與實際能很好結合的,而且將來能夠應用于實踐的知識。但是許多工商管理專業課堂內容原本就枯燥,教師依舊還是“理論—理論”,就使學生更加感覺學不到有用的東西。這應該與工商管理專業多數是學術型教師,缺乏真實有效的管理實踐經歷有關。對于工商管理專業課堂案例教學方法的實際效果,有47.4%的學生認為有點機械生硬,效果較少,38.9%的學生認為有些吸引力,效果一般。案例教學本來是工商管理專業倍加推崇的教學方法,但來自的學生調查顯示其實際效果并非所想象的那樣。原因在于案例教學缺少一些必需的條件,例如精心組織學生課前搜集資料、課堂上積極參與,以及教師擅長案例甄選、熟悉案例背景、熟悉案例教學法的基本規律和操作技巧等等。如何改善案例教學的實際效果,這已經成為工商管理專業教師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了。當問到“除了口頭直授法和案例教學法之外,情境模擬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戲法、即興辯論法等等現代教學方法在你的課堂教學中出現的頻率怎樣”時,有32.7%的學生認為比較高,有53.1%的學生認為比較低,還有14.2%的學生認為很低。這樣的調查結果顯示有些現代教學方法還只停留在教學理念層面,還沒有完全付諸實踐,其原因可能與任課教師的教學慣性有關。對于工商管理專業課堂上教師對學生進行管理技能的訓練的重視程度,調查結果出現一邊倒的情況,近91%的學生認為幾乎不重視。如何使學生掌握的管理知識完成向管理技能的進化是每個工商管理專業教師必須通曉和熟練的事情。其中的重點是學會通過訓練學生,不僅要在學生的思維中建立對解決問題固定的,準確的、直覺的反應程式,而且最重要的是要使學生對問題解決過程中衍生問題的估計能力和對實際事務的動態掌控技能得到全面的提高。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每門課程的知識都可經過適當地訓練,為學生成就一門管理技能,而這恰恰容易為工商管理專業教師所忽略。(四)關于工商管理專業實驗、實訓與實習(不包括畢業實習)的基本反映。關于工商管理實驗和實習、實訓和實習的條件,33.5%的學生認為一般,63.4%的學生認為不太滿意。正如學生的反映,地方性高校由于學科偏見,對工商管理專業實驗室、實驗設備和軟件,以及實訓場地投資的重視程度不夠,也不太關注實習基地的建設與開發,極大地縮減了工商管理專業學生所學管理知識的應用機會。難怪有學生反映:工商管理專業除了課堂,還是課堂。當問到“你如果認為所經歷過的實驗和實訓的效果不好(認為好的同學可以不回答)時,那么你認為原因是什么”時,全部學生都做出了回答,91.2%的學生認為原因是實驗實訓為完成任務而設,流于形式,51.9的學生認為條件不夠,草草了事,63.4%的學生認為缺乏詳細指導。還有33.8%的學生還選擇了“其它”,說明還有一些調查問卷沒有列出的重要原因,這需要進一步調查研究。對于專業實習所存在的最主要的問題,有52.6%的學生認為走馬觀花,沒有實質性內容,18.2%的學生認為是時間太短,安排不合理。如果要追問專業實習為何如此,原因可能在于工商管理專業實習按理說應該在管理崗位上,的確難以找到能提供管理崗位,又愿意大批量接洽的單位。即使能找到愿意接洽的,一般又與所實習的專業內容不太搭邊。某些單位往往不把接納學生實習看成是承擔社會責任,反倒是擔心干擾自己正常的運作,學校在這方面又沒有提供相關的風險擔保和補償,所以工商管理專業實習儼然成了“雞肋”,結果一般是學生“杜撰”完實習日志和實習體會之后,帶隊教師給個成績就算完成任務。(五)關于工商管理專業其它環節的基本反映。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的考試環節的效果,63.4%的學生認為效果一般,還有30.4%的學生認為效果較少。可見,學生并不反感考試,因為這是必經環節,但考試形式單一,學生短時內復習教師圈定的重點,考完之后忘掉大部分是工商管理專業考試的基本狀況,效果一般是可想而知的了。問卷還向大四的學生單獨調查了對畢業論文的看法,有31.8%的學生認為效果較少而沒多大必要,31.2%的學生認為效果一般而無所謂,還有8.3%的同學認為沒有效果,完全不必要。其原因可能是畢業論文時間與找工作的時間相沖突,或者是缺乏論文寫作經驗,當然也有可能與缺乏教師詳細指導有關。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的各項日常管理,調查問卷設問:“你感覺自己所接受的各項管理中有多少體現管理科學獨到之處的地方”,有73.3%的學生都認為沒有,有26.7%的學生認有一點。由此可見,培養管理人才的地方沒能在各項管理學生的工作中彰顯管理科學的特獨到處,沒能做好表率,這不得不引起地方性高校的高度重視。

三、主要結論與建議

以上調查的主要結論是:學生對目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運行的反映不是太理想的,這在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課堂教學、實驗、實訓、實習、考試等等環節都有所體現。所以,地方性高校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就不能不重視學生的基本看法和意見,應當及時對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做出相應地調整與改革。這些調整與改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突破:一是重新全面科學地考量人才培養目標,增強它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整體驅動力;二是拓展專業課程,適當增加選修課的比例,注重隱性課程的開發;三是按照實用和精煉的原則,篩選教材與教學內容,提高課程體系的有機性;四是改善案例教學法,激勵教師積極采用各種有效的現代教學方法,強調對學生管理技能的培養,全面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果;五是改善各種實驗、實訓和實習條件,著力加強對這些環節的計劃、組織、保障、指導與管理,為這些環節注入更多實質性內容,營造實踐文化的氛圍;六是豐富考試形式,開發出更科學、更客觀、更具可操作性的考試形式,形成對學生立體的評價體系;七是嚴格把控畢業論文關,提高學生對畢業論文的重視程度;八是把科學的管理理念、先進的管理手段、完善的管理制度植入到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管理當中。

[參考文獻]

[1]王艷華,齊文浩,楊興龍.“新商科”背景下地方農業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及其實現路徑探討[J].現代教育科學,2019(11):116-120+132.

[2]余曉鐘,苑霞霞.基于行業適應性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1(7):29-31.

[3]肖璐.生態系統視域下高校工商管理類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優化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9(9):70-75.

[4]陳芹,陳靜.卓越計劃背景下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卓越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9,6(91):3-5.

[5]周玉璽,蔡愛萍.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認知和滿意度調查[J].黑龍江教育,2007(11).

[6]杜慧霞.山西應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商業經濟,2019(10):83-84.

作者:羅擁華 單位:湖南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