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思想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時間:2022-09-08 10:20:06
導語:美育思想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儒學美育思想提倡人格教育和道德建設,隨著高校美育思想重要戰(zhàn)略地位的凸顯,充分挖掘儒學美育思想的優(yōu)秀內涵有助于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素質,有助于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美育體系。
關鍵詞:儒學美育思想;思想政治教育;人格教育
一、儒學學說的思想之“美”
(一)“詩、禮、樂”之人格教化。儒學美育思想發(fā)展至今已經(jīng)形成自身的理論體系,是培養(yǎng)學生以美修身的教育手段,挖掘儒學思想內涵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注入了全新動力??鬃犹岢觥芭d于《詩》,立于禮,成于樂”[1],強調了美育思想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性。在孔子看來,詩,禮,樂的教育形式,是對個人審美向善的培養(yǎng),儒學是對人本質的熏陶。儒學思想以注重個人內在涵養(yǎng)為前提,逐漸遞進式的教育模式,正是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應該重視的育人理念。孔子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所運用的啟發(fā)式教育,是對心理層面的感染,體現(xiàn)的是對個人情感的渲染,對學生的情感的培育。(二)對“仁”的道德追求??鬃用烙枷氲摹叭蕫邸彼枷?,透露著一種偉大的愛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實質,它不僅是儒學美育的指導思想,更應該成為我們當今美育中不可缺少的核心元素??鬃诱J為,美育思想的培養(yǎng)過程就是愉悅的情感體驗,自始至終貫穿于對“仁”的追求之中??鬃友壑械摹叭省笔侵粮邿o上的理想追求,是人性發(fā)揮到極致的廣博的“仁愛”精神,即個人能做到的與人與事與物的“和”之道??鬃拥摹叭省笔菑V博的,不是狹隘的,是一種由心發(fā)生的自覺性教育,是自我認識上的具體表現(xiàn),也是形成高尚情操的繼續(xù)升華。孟子繼承了孔子求“仁”的理念,基于“人性本善”,并且在此基礎上強調“仁政”的治國理念。讓學生們不斷受到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先進道德的熏陶,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實現(xiàn)自身的全面發(fā)展,是孔子的教育觀所追求的根本目的。
二、儒學美育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蘊
(一)對心靈教育的啟迪。當今社會充斥學生生活的更多的是對“外在美”的追求,力求超出能力范圍的“精致美”,力求快節(jié)奏的“短暫美”,力求不切實際的“洋之美”,卻忘記了欣賞樸素之美、讀書之美、責任之美、家國情懷之美[2]”,而儒學美育思想是對心靈美的塑造,其塑造過程是對心靈的洗滌與凈化,由此加強了學生的心理素質,也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初衷,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造就堅強的品質,成為今后步入社會工作與生活的強大根基。(二)“德美”結合的優(yōu)秀特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為教育事業(yè)確立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档略f:“美是道德的象征”[3],足見二者存在密切的關聯(lián)?!蹲髠鳌吩疲骸疤嫌辛⒌拢浯斡泄?,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這是“立德”一詞首度在中國傳統(tǒng)典籍中出現(xiàn),道德建設也一直是青年奮斗的基石。人對美的感知是“德育”的基礎,內美到外德的過程是教育在內容與形式上的統(tǒng)一。孟子說:“圣人,與我同類者”“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孟子——告子上》)[4],表明了學習是一個感知的過程,是自我認知的升華,因此美育是基礎,是達到“立德樹人”教育目的的內在動力。(三)從理論美到實踐美的升華。思想政治教育強調個體實踐,而儒學美育思想強調學生的自覺性。審美教育與道德約束、法律規(guī)范的強制性不同,能夠“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地滲透大學生的思想和生活,使他們在社會實踐中自覺地以美的標準約束和調節(jié)自身行為[5]。儒學美育思想在形成本身理論體系的同時,較注重實踐環(huán)節(jié),“禮”“樂”作為一種美育手段,是以一種外部化的形式進行內部化教育的過程,最終達到育人的功能。儒學美育思想是由內及里的轉化過程,并不是單一的,而是飽滿的實踐過程。通過對理論部分的不斷疏導,最后起到增進學生學習動力強化學生自主性學習的目的。對儒學美育的豐富理論和實踐經(jīng)驗進行分析,可以彌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讓思想政治教育發(fā)揮出現(xiàn)實價值,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美育體系。
三、借助儒學美育思想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一)增設儒學美育特色課程。儒學美育思想是中華民族之瑰寶,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實質,是弘揚民族氣節(jié)的重要媒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鮮有儒學美育思想內容,儒學美育思想課程較為匱乏,學校要積極增設儒學美育思想課程,且要摒棄傳統(tǒng)的課程模式,探究符合時展的內容與形式,例如“詩詞”的鑒賞品鑒課、《論語》的主題演講課,或借助儒學美育思想的“云”課堂進行在線研討。就學校的課程資源開發(fā)來講,可以增設對儒學美育思想的短片介紹,組織學生進行校內植物參觀,在上課的過程中享受大自然之美;其次在校外實踐方面,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環(huán)境攝影,將美景圖片進行采集,再進行課上展示賞析,也可多進行校外博物館的參觀;在網(wǎng)絡資源開發(fā)方面可以組織學生拍攝關于儒學美育思想的宣傳片,以小組形式進行剪輯,以激發(fā)學生對資源開發(fā)的參與度。(二)培養(yǎng)學生儒學審美感知。教師是美育的直接引導者,對學生進行審美感知的培養(yǎng),能起到最好的感染作用。教師應多進行有關儒學美育思想的課程資源開發(fā),且形式要多樣化,在變化的課程資源中尋找新的突破點對學生進行儒學美育教育,使學生感受其美。同時利用好課程改革之機,以創(chuàng)新思維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事業(yè),更加系統(tǒng)地進行儒學美育思想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使學生真正感知美,認識美。(三)營造校園儒學美育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無形中影響著學生對美的認識。校園在文化建設以及與環(huán)境建設上應盡量做到對儒學之美的創(chuàng)建。大到教學樓的美學設計,花圃的設計布局,長廊的文化展示,都是對學生審美意識的觸動。高校學生的校園活動較多,且主題突出,在活動中加強儒學美育思想滲透,是實現(xiàn)學生感受儒學之美的重要途徑。相較于直觀的課堂教學,寓美于活動中是一種隱性教育,文化活動往往融合了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使學生在運用美的過程中達到美育思想的教育初衷。(四)加大社會對儒學美育的宣傳力度。隨著大學生步入校園生活,參與社會的機會越來越多。社會是實踐的搖籃,對于高校學生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在高校學生性格的定型期,社會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社會的美學觀念和道德觀念影響著學生在人格塑造期的觀念形成。因此,社會應加強對儒學之美的宣傳,堅持從正面帶給學生美的體驗,利用社會環(huán)境和網(wǎng)絡導向進行多方面的儒學美育思想滲透。做好整個社會的調節(jié)和監(jiān)管力度,起到向上的引領作用,要緊隨時代腳步,積極探尋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靈感,力求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發(fā)揮正確的思想導向作用。
綜上所述,儒學美育思想是一個完善的思想體系,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也是具有現(xiàn)實價值的,充分挖掘儒學美育思想精髓,是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學生通過儒學美育思想的啟迪,達到對人格的升華,實現(xiàn)美與德的完美結合,有助于個人品質的形成。借助儒學美育思想的培育形式來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用儒學美育思想的精髓教育學生,能更有效地發(fā)揮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楊伯俊譯注.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74.
[2]柏拉圖.文藝對話錄[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62-64.
[3]康德著,宗白華譯.判斷力批判[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73.
[4](戰(zhàn)國)孟軻著;楊伯峻,楊縫彬注譯.孟子[M].長沙:岳麓書社,2000:195.
[5]王瀅.高校美育對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價值探析[J].教育評論,2015,(2):64-66.
作者:李蕾 單位: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