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論課形成性評價探索
時間:2022-01-29 10:06:17
導語:思想政治理論課形成性評價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形成性評價通過優化評價主體、豐富評價屬性和提高評價效益,能夠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從而有利于學生全面自由地發展。本文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為例,通過分析形成性評價的特點,結合廣西中醫藥大學在形成性評價中的實踐體會,總結和探討了中醫藥院校思想政治課形成性評價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中醫藥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形成性評價
中醫藥院校是為我國的醫藥衛生事業培養專門人才的學校,在學生培養的過程中,除了要讓學生掌握中醫藥的相關知識,還需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中醫藥院校的一門必修課,中醫藥院校教授這門課程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使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有一定的相關法律法規常識,從而能夠讓學生再走向臨床醫療服務崗位上時,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中的辯證思維理念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不斷提升自己專業能力的基礎上具備堅定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立場和高尚的醫療品德,同時在遇到醫療糾紛時可以運用法律武器合理處理醫患關系,將醫療糾紛控制在可控的范圍內。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形成性評價模式應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形成性評價是與傳統的終結性評價相對而言的,最早提出形成性評價概念的是美國的學者斯克里芬,他在1967年的著作《評價方法論》中對形成性評價的概念進行了清晰的描述:形成性評價“是通過診斷教育方案或計劃、教育過程或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為正在進行的教育活動提供反饋信息,以提高正在進行的教育活動質量的評價”。這種評價方法不同于其他評價方法的主要特點是“立足過程,注重發展”,主要目的并非為了選拔少數優秀學生,而是為了發現不同學生的潛質所在,強化改進學生的學習,并為教師提供反饋。隨著教育部對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科建設力度,以及對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形成性評價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發展的必需。其動態且多元的評價方式對于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大學生的認識當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中醫藥院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存在的教學困局及思考
在中醫藥院校的課程當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學生覺得枯燥晦澀的課程,教學內容抽象,概念較多且含義深刻。“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屬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系列中的其中一門,學生學習起來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及排斥感,學習積極性不高。究其原因,“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面臨著如下困局:1.該課程本身相關內容涵蓋諸多概念和范疇,邏輯關聯性強,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和較高的理解力,并且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基礎。2.從目前的教學方式來看,教師采用的是課堂教學的傳統模式與多媒體教學交合,課件運用了動畫、視頻、圖標、漫畫等多種元素,但學生對理論課程的固有認識很難改變,與實踐教學出現了脫節現象。3.與綜合性院校相比,中醫藥院校具有學科面較窄、課時量較大和實踐性強等特點,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關聯不大,學習內容也相去甚遠。校園學術氛圍重自然科學而輕人文社會科學,因此在學生的思想認知中,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對于專業水平、業務能力的提高沒有太大幫助。另一方面,“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學評價主要采用終結性評價,重視學生的學習結果而輕視了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與發展,從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廣西中醫藥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形成性評價的實踐
結合該門課程的特點,選擇形成性評價方式,從學習態度、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和學習效果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1.課程作業。(1)平時課堂作業。約安排1—2次,根據“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對于教學課時的安排和對學習效果進行評測的相關要求,授課老師要根據學生對于作業完成情況的數量和質量對所布置的作業進行評估,發現問題要及時地對學生進行糾正并反饋給學生。(2)綜合性作業。約安排1—2次,根據“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階段性學習測評需要特意來布置的綜合性作業,目的是為了進行形成性評價,同樣授課老師也要根據學生對于作業完成情況的數量和質量進行指導與反饋,將反饋結果及時地告知學生。2.實踐教學。學生運用知識進行理論驗證的活動。例如上網或在圖書館查閱與課程相關的資料、社會調查等教學活動。上課教師可依據學生在活動中的各方面表現,視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基本技能以及將理論知識與技能合理運用的情況,動手的能力和實踐教學報告等進行指導和反饋。3.課堂學習。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一門課程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學習的整體情況進行綜合的評判,比如學生上課的出勤率、學生對于該門課程是否感興趣、在聽課過程中是否遵守課堂紀律、講課過程中老師和學生之間是否有積極的互動以及學生是否認真記錄課堂筆記等。上課教師可根據課程的實際情況,設計課堂提問,并及時對學生課堂學習情況給予評價和指導,有效地促進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4.專題討論。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在指定時間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重點、難點內容集中進行課堂或網上討論,學習小組討論等。上課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參加、發言、發言提綱記錄等情況,進行指導、評價和反饋。5.平時學習。平時學習是指學生在課堂以外進行的自學行為,主要包括了課堂授課結束以后學生對于該門課程的態度、師生之間是否有交流、是否進行了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教學資源是否得到了有效利用,應用課程中心平臺或課程QQ群及郵件等,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交流互動,做出評價和反饋。6.學習筆記。要求學生通過學習紙質教材,教學光盤、利用互聯網等不同的手段進行課程學習,同時要對課程的學習時間、內容、方法以及對于課程具體內容的接受程度,對課程中難以理解的問題的掌握等。授課老師可以根據學生所做的筆記發現學生對于課程的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指導。
四、結語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在中醫藥院校的講授過程中,通過合理地利用過程性評價體系,能夠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對于思想道德知識與法律常識的積極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逐步學會自我評價,進一步提升其在學習方面的各項能力,還能在其專業學習中學會運用唯物辯證法去分析判斷,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參考文獻:
[1]朱理鴻.網絡環境下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18).
[2]林靜.形成性評價在高校課程評價中的應用[J].現代教育管理,2011,(9).
作者:謝春 單位:廣西中醫藥大
- 上一篇:中學生校園欺凌法律認知研究
- 下一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分析
精品范文
7思想匯報